天下英雄多有豪邁語,或驚天動地,或氣韻如虹,多有「視死如歸」之慷慨,但在我心裡,留有一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輕吟淺唱,揮之不去
讀完一部《史記》,你會不記得裡面許多歷史內容,但有幾段文字,你一定會記得
一是項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是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人最不能釋懷的是荊軻的兩句無名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大風歌》和《垓下歌》,一個是成功男人的得意,一個是失敗男人的無奈。都比不上荊軻無名歌的「視死如去」
為什麼在這裡要刻意反覆用上「視死如去」來界定這首無名歌呢?讓我們來還原司馬遷《史記》裡的這段描述:
燕太子和他的賓客,以及知道荊軻將要以身刺秦王的人們,這天身穿白色的喪服來為荊軻送行
送行的隊伍來到易水河邊,河畔一片秋色瀟瀟,蘆花飛揚,荊軻焚香祭祖,準備上路,助手擊琴,荊軻聲音低沉、緩慢、平和地吟唱起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復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復
……
反反覆覆只此兩句,他的身影在道路上遠去,歌聲由低沉變得高亢,越唱越是激昂
秋水,秋風,蘆花,白衣,古道,長歌
一股肅殺之氣,凝聚於空氣中,震撼著大地,令所有送行的人心抖神顫,毛髮豎立
荊軻的身影漸漸消失,留下了歌聲,沒有回頭一瞥
人生爾爾,歸如落英,去若秋風
我們見過許多英雄豪傑的視死如歸,與荊軻的這場「視死如去」比起來,你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