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3時,香港國安法正式生效實施。7月1日,英國政府表示,著手修訂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者權利規定,其中包括,BNO持有人及家人可以在英國居留5年工作或讀書,之後可以申請定居身份。居留一年後,可正式申請成為公民,而且申請人數「無上限」。
然而,英國政府的這個所謂「香港計劃」一出臺就遭到了本國媒體和大眾的嘲諷與質疑。
7月5日,《衛報》以「英國香港計劃的風險和偏見」為題,匯集了讀者的來信觀點。
來自劍橋的馬丁·高德曼寫道:
「既然多米尼克·拉布(英國外交大臣)向300萬香港人敞開了大門,他和詹森政府能否解釋一下這樣做的邏輯和道義?有人告訴我,英國脫歐後將『收回其邊界控制權』並限制移民。長期以來英國內政部對大英國協國家實行的傷害和屢屢違背諾言的政策從未停止,尤其是對『疾風一代』牙買加人在英國的合法權益。對『疾風一代』的消極對待,和對香港事務的狂熱積極,敢問政府怎麼平衡?」
來自白金漢郡阿默舍姆的格雷格·康威則感嘆道:
「多『美妙』啊,內政部得到了多米尼克·拉布的稱讚,能如此迅速地解決香港具有BNO身份者的處境。多奇怪啊,內政部數十年來都未能解決『疾風一代』受害者的處境,而且他們其中大多數人已經在英國,除了那些被不公正地驅逐回所謂『加勒比海家園』的人。」
在社交媒體上,英國的這個「香港計劃」也引發了網民吐槽——
網友NickV:「政府連『疾風移民』的問題都沒能解決好,還指望他們給香港人居民身份?我表示懷疑。」
網友Euen Herbert:「拉布,唐寧街10號,當你們為香港持有BNO的人創造移民路線的時候,別遺忘了歷史上不公平的待遇依然在影響著『疾風一代』的後人們。」
網友Nick Davey:「所以所有香港年輕人都持有BNO嗎?也許會成為『疾風二代』吧?這下脫歐的種族主義者們將震驚暴怒了。」
看樣子,相比香港BNO持有者,英國民眾顯然更關註上面被頻頻提及的 「疾風一代」。誰是「疾風一代」?他們在英國遭遇了什麼?為何讓民眾如此意難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面對戰後重建和勞動力短缺,英國想到了其殖民地加勒比地區,這些地區的居民根據一條1948年頒布的法律,被授予「英國及殖民地公民」等身份。同年,英國政府派出了「帝國疾風號」船艦到達牙買加,帶回近500名加勒比海人來英本土工作,其中許多人還是孩子。
他們連同後來成千上萬的移民,陸續踏上英國土地,投身英國戰後重建。人們以Windrush generation——「疾風一代」命名他們。
「帝國疾風號」是英國現代歷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象徵著英國多元文化社會的開啟。
1971年,英國政府出臺新的移民法,明確了「居留」的法律概念。在此之前,已經在英國居住的人自動獲得永久居留權,但1971年「新法」之後,包括大英國協國家居民在內,所有移民必須擁有工作許可或者婚姻和親屬等關係,才能合法居留。
但是,最早那些大英國協殖民地的「疾風一代」移民,因為在內心已把自己生活與奉獻勞動的英國本土當作祖國,不僅兒童沒有辦理身份證件,很多成人也從未系統地去登記過。另一方面,政府也沒有留存足以證明這些移民法律地位的文件,甚至在2010年還銷毀了所有當年的登陸卡。也就是說,唯一的證明文件被政府銷!毀!了!至今,英國保守黨和工黨還在為「誰銷毀了登陸卡」而「扯皮」。
到了2014年,英國政府開始實施新的移民政策,加強打擊非法移民的力度。 「疾風一代」中,那些在童年時就抵達英國卻沒有身份證明的人,前一天還是英國公民,後一天就被列為「非法移民」。他們不僅工作、醫療、福利等都受到突如其來的嚴重影響,甚至有些人還面臨被驅逐出境。而能證明自己是合法居留英國的,也必須繳納上千英鎊以申請國籍、護照或身份證明。這讓一輩子辛苦工作的很多「疾風一代」及其後人徹底憤怒了。
2018年,在「敵視移民政策」環境下,英國政壇爆發「疾風醜聞」。「疾風移民」被無情地錯誤拘留、剝奪合法權利,甚至驅逐出境,引發社會譁然。事後,迫於巨大的輿論壓力,時任首相特雷莎·梅公開道歉,並承諾解決「疾風移民」的身份問題。然而時至今日,「疾風一代」依然不得不在自己奉獻一生、以為是自己「祖國」的土地上,為了合法身份和權益而抗爭。
△2020年7月2日,「疾風一代」依然在為自己和後人的權益發起抗議活動。
許多英國黑人說,「疾風移民」所經受的那種制度化的種族主義仍然根深蒂固,只是很少被公開。目前,「疾風移民」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英國政府卻突然為香港BNO持有者開「綠燈」,難怪媒體和民眾不買政府「香港計劃」的帳。
英國網友M L Adoro 就提醒香港BNO持有者:「對於BNO持有者來說想要享有英國居民權利的道路恐怕是漫長的。(政府)怎麼不提『疾風一代』?BNO持有者的後代會不會是疾風后代2.0版本?」
這……倒真是說不定啊!
延伸閱讀:
胡錫進:英國這國情,怎麼可能好心收留香港人入籍?
美國眾議院星期三緊急通過了「香港自治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政府可以制裁「破壞香港高度自治」的個人和機構,包括向他們提供服務的銀行等,有人稱其為去年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加辣版」。
然而美方現在的問題不是再通過什麼新的法案,而是它有多大的意志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損害香港和中國內地。
歐洲總體上採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一些歐洲國家表達了他們對香港國安法的關切或者反對,但並沒有威脅參與對中國制裁。
英國有些特別,詹森首相1日宣布,如果中國繼續國安法路線,英國將給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也就是持有BNO的香港人一條新路,使他們可以在英國居住並且工作,並且申請成為英國公民。英國外交大臣拉布進一步交代詳情說,BNO持有人及家人可以在英國居留5年工作或讀書,之後他們可以申請定居身份,接著居留一年後,便可正式申請成為公民,而且申請人數「無上限」。
聽上去這挺不錯的,然而如此移民英國,對很多港人來說是很難實際操作的,去英國找工作,那麼容易?英國需要低端勞動力,想去英國的香港人都是想打入白領階層。對他們來說,光有英國公民身份有什麼用?更何況在成為英國公民前還有五六年的不確定性。
重要的是,英國社會從本質上說不歡迎移民,英國脫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嫌歐盟的外來移民太多了,他們搶了英國人自己的工作。幫香港人入籍是面子,而減少移民是裡子,香港人難道不清楚,現在已經不是移民的黃金時代了。
中國官方對英國此舉表達了堅決反對,英國的表演構成了挑釁,任何國家在這種情況下都必然做出抵制的反應。但是說實話,英國此舉對中國社會不產生任何壓力,中國公眾從來就不反對西方國家對中國「政治移民」的接收。要老胡說,還等什麼五六年,英國直接給BNO持有者英國的公民身份不就得了。它願意演向香港居民張開懷抱的戲,不妨就演得更徹底些。
所以,唯一真正叫囂對華制裁的就只剩下美國。但正如西方媒體分析的那樣,美國已經很難設計出只對中國造成傷害而不對它自己造成損失,或者致使中方損失遠大於美方損失的行動了。接下來它如果硬撐著與中國圍繞香港鬥下去,有一點非常肯定:它將與中國一樣疼,甚至更疼。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觀察者網 環球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