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糖肽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

2020-12-23 騰訊網

萬古黴素是於20世紀50年代合成的糖肽類抗生素,隨著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加重,很快得到廣泛應用。萬古黴素的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可追溯至1962年,接受治療的患者出現了皮疹、發熱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此後,糖肽類抗生素家族不斷壯大,包括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和脂糖肽類(特拉凡星、奧利萬星、達巴萬星),均用於治療耐藥性G+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屎腸球菌。

作者:藍鯨曉虎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用藥參考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糖肽類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包括非IgE介導的肥大細胞反應(紅人症候群),IgE介導的即發性過敏反應以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全身症狀的藥物反應(DRESS)等T細胞介導的重度皮膚不良反應。本文將對糖肽類和脂糖肽類抗菌藥的結構、藥物超敏反應類型進行總結。

糖肽和脂糖肽的結構

圖1顯示了萬古黴素、替考拉寧、替拉凡星、奧利萬星和達巴萬星的化學結構。糖肽類含有線性七肽核心,通過與G+細菌細胞壁肽聚糖鏈的羧基端D-丙氨醯-D-丙氨酸(D-Ala-D-Ala)結合,阻礙轉糖基和轉肽作用,從而抑制細胞壁合成。

圖1 糖肽類(萬古黴素和替考拉寧)和脂糖肽類(特拉萬星、奧利萬星和達巴萬星)的化學結構

(來源:Van Bambeke FV. Curr Opin Pharmacol 2004; 4:471–478.)

萬古黴素是單一成分;替考拉寧由含有不同的N-醯基-b-D-葡萄糖胺脂醯殘基5種主要組分(A2-1至A2-5),1種連接甘露糖和N-乙醯葡萄糖胺的水解組分(A3-1),和4個次要組分(RS-1至RS-4)組成,其中A2–1至A2–5組分佔替考拉寧複合物的89–95%。

替拉凡星等脂糖肽類是萬古黴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含有額外的親脂性和親水性側鏈。其作用機制除糖肽介導的活性外,還涉及細胞膜去極化導致膜通透性增加,殺菌更快速。

親脂性側鏈的加入使新型藥物的終末半衰期顯著延長:萬古黴素僅為6h、替拉凡星7-9h;替考拉寧88-182h、奧利萬星135-393h和達巴萬星147-258h。

臨床適應證

這些藥物對G+菌(如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和草綠色鏈球菌、腸球菌(如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G+桿菌(如棒狀桿菌、李斯特菌屬、艱難梭菌)和G+厭氧菌(消化鏈球菌)具有殺菌作用。替考拉寧對萬古黴素耐藥的腸球菌(VRE)具有抗菌活性,新型脂糖肽類抗生素對萬古黴素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或vanA VRE具有額外抗菌活性。多數糖肽類抗生素胃腸道吸收較差,應採用胃腸外給藥。

糖肽類抗生素的速發性反應

據報告,萬古黴素可引起兩種主要類型的速發性反應(給藥後1h內):紅人症候群(非IgE介導的超敏反應)和IgE介導的超敏反應,以靜脈給藥為主,但口服也有報導。臨床上很難區分兩種類型的反應,因為它們具有許多共同的臨床特徵。

表1 紅人症候群和IgE介導免疫反應的鑑別

紅人症候群

紅人症候群的典型特徵為瘙癢性、紅斑性皮疹,主要累及面部、頸部和軀幹,接受萬古黴素的患者中發生率為4-47%,通常與靜脈給藥劑量大於1000 mg和滴注過快有關。研究證實紅人症候群中輸注速率與血漿組胺濃度相關,表明肥大細胞脫顆粒是在發病中的作用。降低萬古黴素的輸注速率和/或抗組胺藥預處理的通常可避免紅人症候群發生。

體外研究顯示萬古黴素通過MAS相關G蛋白偶聯受體X2(MRGPRX2)引起肥大細胞直接脫顆粒。但同一研究顯示替考拉寧對MRGPRX2無作用。MRGPRX2是一種肥大細胞特異性受體,可觸發肥大細胞脫顆粒。MRGPRX2與多種藥物的假性變態反應有關,包括神經肌肉阻滯劑、嗎啡、氟喹諾酮類藥物及萬古黴素。

lg E介導的超敏反應

在接受萬古黴素的患者中區分重度紅人症候群與IgE介導的反應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最近對萬古黴素免疫介導反應進行的系統綜述發現,約10%的報告病例為IgE介導。在重度多器官受累的過敏反應或按紅人症候群處置無效的患者中,應懷疑IgE介導的超敏反應。

懷疑對萬古黴素有IgE介導的超敏反應的患者應改用替代抗生素。若必須使用萬古黴素,必須接受脫敏治療。

糖肽類抗生素的遲發性超敏反應

萬古黴素是重度遲髮型超敏反應的重要原因,包括DRESS、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AGEP)、線性IgA大皰病(LABD)和其他大皰性皮疹。糖肽類抗生素與一系列重度T細胞超敏反應之間的相關性如下。

DRESS

這是萬古黴素治療期間最常報告的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平均在用藥18天後發生,有腎臟受累傾向。DRESS在1996年首次報導,主要臨床表現為廣泛皮疹、發熱、面部水腫、白細胞異常、內臟器官(肝臟、腎臟、心臟和肺)受累,死亡率為1-10%。

在23例萬古黴素DRESS患者隊列中,19例(82.6%)攜帶HLA-A* 32:01,46例萬古黴素耐受的對照組均不攜帶HLA-A* 32:01。其他糖肽類如替考拉寧也與DRESS相關,但相關HLA尚不明確。由於臨床使用有限,目前尚未報告使用脂糖肽類藥物時發生的DRESS。

急性泛發性發疹性膿皰病(AGEP)

目前為止有4例病例報告了萬古黴素引起的AGEP。然而,由於該疾病較輕,且突發突止,可能被誤認為良性斑丘疹,實際發生率或高於預計。

線狀IgA大皰病(LABD)

萬古黴素引起的LABD並非罕見。在一項系統性綜述中,LABD佔萬古黴素相關延遲反應的53%(34/64)。從啟動萬古黴素治療至發病的中位時間為7天(IQR 4-10天)。可歸因於LABD的死亡率估計為8%(3/34)。

大皰性皮疹

除LABD外,對糖肽類引起的的大皰性皮疹描述較多。已經報告了1例經IFN-g ELISpot檢測證實的替考拉寧誘導的SJS。在12%的抗生素相關嚴重皮膚不良反應中,糖肽類與Stevens–Johnson症候群(SJS)/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EN)相關,以萬古黴素為主。從萬古黴素治療至SJS/TEN發作的中位時間報告為9天(IQR 9–22),死亡率為33%。

參考文獻:

1. De Luca, Joseph F, Holmes, Natasha E, Trubiano, Jason A. Adverse reactions to vancomycin and cross-reactivity with other antibiotics,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 20(4): 352-361.

2. 鐵遠,劉蕾.新型脂糖肽類抗生素達巴萬星、奧利萬星和特拉萬星的研究進展.中國新藥雜誌,2016,25(22):2542-2549.

3. Van Bambeke FV. Glycopeptide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Curr Opin Pharmacol 2004; 4:471–478.

4. Jung HM, Jeya M, Kim SY, et al. Biosynthesis,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icoplanin: curr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9; 84:417–428.

5. Zhanel GG, Calic D, Schweizer F, et al. New lipoglycopeptides: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dalbavancin, oritavancin and telavancin. Drugs 2010; 70:859–886.

6. Harding I, Sorgel F.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teicoplanin and vancomycin. J Chemother 2000; 12(Suppl. 5):15–20.

7. Sivagnanam S, Deleu D. Red man syndrome. Critical Care 2003; 7:119

8. Azimi E, Reddy VB, Lerner EA. Brief communication: MRGPRX2, atopic dermatitis and red man syndrome. Itch (Phila) 2017; 2:e5.

9. McNeil BD, Pundir P, Meeker 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mast-cell-specific receptor crucial for pseudo-allergic drug reactions. Nature 2015; 519:237–241.

10. Navine s-Ferrer A, Serrano-Candelas E, Lafuente A, et al. MRGPRX2- mediated mast cell response to drugs used in perioperative procedures and anaesthesia. Sci Rep 2018; 8:11628.

11.Porebski G, Kwiecien K, Pawica M, Kwitniewski M. Mas-rel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X2 (MRGPRX2) in drug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Front Immunol 2018; 9:3027.

12. Minhas JS, Wickner PG, Long AA, et al. Immune-mediated reactions to vancomycin.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6; 116:544–553.

13.Chopra N, Oppenheimer J, Derimanov GS, Fine PL. Vancomycin anaphylaxis and successful desensitization in a patient with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on hemodialysis by maintaining steady antibiotic level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0; 84:633–635.

14.Trubiano JA, Aung AK, Nguyen M,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antibiotic- and nonantibiotic-associated delayed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16; 4:1187–1193.

15. Lin YF, Yang CH, Sindy H, et al. 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 related to systemic antibiotics. Clin Infect Dis 2014; 58:1377–1385.

相關焦點

  • 兒童用這類抗生素很常見,但不良反應你知道嗎,兒科醫生幫你支招
    現在在兒童的臨床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比較常見,很多家長不一定知道什麼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但是舉幾個常見抗生素就知道:比如阿奇黴素、紅黴素,羅紅黴素,克拉黴素等等,那家長就很清楚。02常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及特點1、紅黴素類:應用臨床應用時間長,相對耐藥性比較高,也容易出現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大特點。
  • 一文了解:9大類抗生素的功效與代表藥物
    最近有很多學員留言想了解藥店有哪些抗生素,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抗生素的分類吧。 按發明先後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喹諾酮類分為一、二、三、四代。 1第一代喹諾酮類 殺菌特點:只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克雷白桿菌、少部分變形桿菌有抗菌作用。
  • 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抗菌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所以很多人就把抗生素作為萬能藥。大病小病都喜歡用抗生素治療,實際上濫用抗生素會引起許多不良的後果。那麼,應該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呢?6.儘量避免局部外用抗生素因外用易引起耐藥菌的產生,同時還可能導致變態反應。正確應用抗生素注意事項
  • 一文讀懂!治療新冠肺炎磷酸氯喹怎麼用?不良反應是什麼?
    比利時魯汶大學大學研究結果顯示,磷酸氯喹能夠抑制SARS-CoV誘導的Vero E6細胞系中病毒複製,50%抑制濃度[IC50= (8.8±1.2) μm],接近急性瘧疾治療期間所達到的氯喹血漿濃度,這一數值明顯低於50%細胞抑制濃度 [CC50= (261.3±14.5) μm],提示氯喹對該細胞系應用的安全性。同時氯喹的抗病毒活性能延長至感染後5 h,而不會顯著下降。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值得收藏!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 什麼藥物和藿香正氣水配伍有嚴重不良反應,此藥太常用,請務必了解...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藿香正氣水跟抗生素配伍的話,可以在人體內引發雙硫侖樣反應,一旦出現這種反應,後果很嚴重,甚至會死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反應呢?因為藿香正氣水裡面的乙醇跟抗生素服用的話,最容易產生這種反應。 很多人會問中藥跟西藥配在一起服用不是很安全的嗎?
  • 不良反應都有哪些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抗菌素藥物,最早使用的主要以青黴素類藥物為主,例如有青黴素、青黴素G、苄星青黴素、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或者哌拉西林等。另外,常用的藥物還包括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例如頭孢唑林、頭孢替安、頭孢拉定、頭孢呋辛以及頭孢曲松等。
  • 如何正確冰敷 冰敷的不良反應和風險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正確冰敷 冰敷的不良反應和風險你了解多少? 你一定聽說過冰敷,無論是外傷被打,還是運動崴腳,甚至是專業訓練後,都能看到人們用冰塊或冰水放在身體表面,以求緩解疼痛,減輕症狀,加速恢復。 有人說:冰敷嘛,不就是那些冰冷的東西敷在腫痛部位麼?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頭孢菌素|雙硫侖樣|氯黴素|-健康界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 利尿劑引發的6種不良反應,你該了解一下了!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利尿劑作為一種腎臟病治療的常用藥物,其造成的不良反應也較多,充分了解這些不良反應的原因、表現及相關解決辦法,會對疾病的治療產生巨大幫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由利尿劑引發的6種常見不良反應:1.
  • C-反應蛋白能反映什麼?一文掌握!
    C-反應蛋白(CRP)是啥?CRP是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症性刺激時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② 預測將來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危險性◆C-反應蛋白是心血管疾病最強的危險指標,C-反應蛋白水平可預測將來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危險性。
  • 看完這篇,手術前你還敢肆意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嗎?
    通過了解手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依據、抗生素與麻醉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以及相關醫療責任及糾紛等問題進行闡述,讓麻醉醫師再次面對這種情況時,能夠從容應對。⑸另外也有研究指出,腰麻過程中配合使用抗生素時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上升。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過敏性休克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全國第九次臨床麻醉知識更新學習班暨學術研討會指出,麻醉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過敏/類過敏反應是導致患者發生嚴重併發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1/3與麻醉有關。⑹麻醉藥自身的不良反應,是值得重視的。
  • 濫用抗生素你將無藥可用!藥盒上有這幾個字的都是抗生素!
    2、傷害腸道 服用抗生素的同時,腸道菌群也無一倖免,無論是有益菌,還是有害菌。抗生素藥物每使用一次,就相當於在腸道裡投了一顆「炸彈」,它對腸道菌群能夠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 抗生素不是想吃就吃的!過量服用,或許會帶來6個危害
    一般來說,身體出現某些疾病的時候需要服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而抗生素可以發揮良好的抗病原體效果,用來改善某些疾病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抗生素也不能夠長期使用。很多人沒有注意這個問題,長期過量使用了抗生素,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那麼,抗生素服用過多會有哪些危害呢?
  • 頭孢類抗生素致死的五種情況
    頭孢類抗生素是臨床不可或缺的抗菌藥物,而且耐受性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頭孢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噁心、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及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作者對5種臨床常用頭孢類抗生素致死案例用藥分析,主要是想提高大家安全用藥意識,對藥品有敬畏之心。
  • 腫瘤靶向藥可能會引起皮膚不良反應?不要慌快來看一看!
    但隨著腫瘤靶向藥物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及患者對生活質量期望的不斷提高,這些新型藥物的特殊不良反應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皮膚不良反應事件較為常見,且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藥物的進一步治療。但是PD-1/PD-L1抑制劑在增強T細胞抗腫瘤效應的同時,也可能異常增強對自身正常組織的免疫反應,產生相關的副作用,稱為「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可累及多個器官及系統。其中,免疫相關皮膚不良反應較為常見,約40%的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不良反應,或原有的皮膚病加重。但由於PD-1/PD-L1抑制劑的臨床應用不夠普遍,所以很多皮疹類型仍待發現與總結。
  • 同是抗生素,阿奇黴素和頭孢有何不同?幾個區別,別弄錯了
    阿奇黴素是抗生素嗎?阿奇黴素於1980年被發現,目前作為臨床常用的抗生素藥物,具有抗菌譜廣、對胃腸道刺激小、口服吸收快等優點。主要用於治療多種細菌感染,通過幹擾蛋白質合成來防止細菌生長。另外,對青黴素或頭孢菌素等過敏人群可以用阿奇黴素替代治療。
  • 豬場常用的抗生素
    而抗生素又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常用獸藥。 抗生素是針對細菌、病毒微生物的藥物。主場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幾種: 1、青黴素鉀 主要用於敗血症、肺炎、腎炎、乳腺炎、子宮內膜炎等,也可用於治療鉤端螺旋體病等。
  • 家長應具備哪些給兒童使用抗生素的常識?
    孩子生病的時候,作為父母可能馬上會想到,要不要給孩子吃點抗生素? 吃還是不吃,怎麼吃更安全有效,這是個問題。 在用藥之前,家長們真的了解抗生素嗎?孩子生病,應該在什麼時候用藥呢?
  • #第4期有獎活動# 抗生素一線藥物的選用原則
    為了更好的控制耐藥性,政府對醫務工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指導的政策和要求,對常用抗生素劃分就是一個很有效的舉措。為了控制藥物濫用導致耐藥性增加的問題,根據國家抗生素分級管理條例將抗生素分為:第一線,第二線和第三線藥物。窄譜,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小,貨源充足的抗生素藥物,依臨床需要使用,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