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京城足球青訓困境中求生

2020-12-26 騰訊網

疫情之下,戶外體育設施暫時關閉;在線教學成了多家足球青訓機構的自救手段。圖/Osports

新冠肺炎疫情讓各行各業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足球金字塔塔基的草根青訓也不例外。線下教學停擺,收入幾乎「斷糧」的同時,還要承擔高額的人工和場地費用,京城的草根足球青訓機構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長的「寒冬」。儘管多家機構嘗試線上教學等創新手段,但對收入較為單一的足球青訓機構來說,及時複課幾乎是止損的唯一方法。

應對

線上教學增強學員黏性

疫情暴發之初,北京市體育局就下發通知,暫停一切聚集性體育活動。無奈之下,線上教學成為各家足球青訓機構開展業務的唯一方式。

艾倫足球學院負責人安娜告訴新京報記者,俱樂部從2月3日開始轉為線上教學,最初是將錄製好的技術教學視頻發到學員家長微信群,督促學員每天打卡訓練;之後藉助微信小程序的打卡闖關功能,讓學員把訓練視頻上傳後解鎖技能,增加線上教學的趣味性;為了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俱樂部還利用直播軟體做線上小班直播課,按學員的年齡和水平分班,教練在線展示動作要點。

海澱的「鐵三腳」俱樂部主做校園足球,他們以學校的班級為單位進行線上教學。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會對參與率達到80%的班級整體贈送線下課時,並為連續打卡、完成度較高的學員提供足球作為獎勵。據王瑞教練介紹,鐵三腳俱樂部還將與李鐵體能團隊合作製作的圖文、視頻教學資料免費分享給學生。

多家青訓機構的負責人均表示,線上教學全部免費,並且不佔用線下課時,主要目的就是保持俱樂部和學員的黏性。「這期間上網課,能讓孩子習慣每周拿出一部分時間練足球,之後恢復線下教學時可以無縫銜接。」安娜表示,疫情衍生的線上教學不失為一種創新,未來仍會保留,「通過這段時間看看怎麼把課程做得更好,疫情之後網課可以變成督促孩子主動聯繫的手段,與線下教學互補。」

作為各青訓俱樂部的指導機構,北京市足協引領了這次「線上教學熱」。市足協副秘書長陳長虹介紹,疫情暴發初期,市足協牽頭率先嘗試網上教學視頻,後來得到許多俱樂部的積極響應,「做線上教學一方面是幫助大家在家鍛鍊,另一方面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家長、社會看到各個會員俱樂部是有生命力的,同時也會給俱樂部帶來好的社會評價。」

影響

部分兼職教練選擇轉行?

線上教學等自救手段固然是積極的,但疫情對青訓俱樂部生存的衝擊也是現實狀況。「訓練場、辦公室、員工工資每天都在支出,但招生季又招不上學生,等於是雙向損失。」優貝足球負責人李晨說出了大部分俱樂部的困境。

對足球青訓機構來說,每年這個時期正是招生、辦賽的好時候,俱樂部上半年的現金流也主要來自春招,但疫情導致許多俱樂部取消了訓練營計劃,學生的退費、轉課更是如同釜底抽薪。

然而,花銷並沒有隨著收入減少而降低。一些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籤約了很多全職教練,在沒有線下課程的情況下也要支付給教練一定比例的工資。據記者了解,艾倫足球俱樂部2月給全職教練發放了全額工資,3月則進行了一定比例的減薪,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俱樂部和教練員做了充分溝通。

對於一些以兼職教練為主的俱樂部來說,薪資壓力較小,但損失需要由以課時費為主要收入的兼職教練承擔。德駿足球就是這樣一家俱樂部,據負責人王超介紹,疫情期間已經有3名教練跟他提出辭職了,「在目前形勢下,一些大機構也沒有能力接收,一些教練可能就此轉行了,這對青訓行業是個很大的損失。」

王超的俱樂部大本營在河北燕郊,但在北京大興、通州各有一個培訓點。經歷了這次疫情的衝擊,他的俱樂部目前已經到了存亡的關鍵時刻。據他介紹,燕郊市面上20家俱樂部裡有11家都與德駿足球處境相同,而據他了解有幾家北京市內俱樂部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此前有兩家北京大興的俱樂部找到王超,希望他能「接盤」,對此王超也很無奈。「去年市場特別好,整個趨勢都是向上的,當時我們對今年的預判是俱樂部可以有比較高的盈利,很難想像現在變成這樣。」王超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在一切確定前還在做最後的努力。

保障

外教復工前先過健康關

在京城多位俱樂部負責人看來,及時復工幾乎是止損的唯一辦法,但他們也有共同的擔憂。在優貝足球負責人李晨看來,全面復工之後大家對疫情心有餘悸,不敢扎堆,全面恢復正常恐怕還需要一段緩衝期。艾倫足球學院負責人也表示,複課之後依然會做好防疫措施,消毒、測體溫等工作必不可少。

「即使疫情過去,大家還會有所畏懼。」持相同觀點的還有陳長虹,他認為,足球訓練需要密切接觸,為了避免大家的擔憂,市足協會在復工初期給俱樂部在訓練方面引導性建議,「恢復訓練後,還是要以基礎技術訓練為主,先適當減少對抗練習,等疫情徹底過去再恢復正常。足協會根據當時政府的要求,由技術部門指導各俱樂部做安全性訓練。」

對於京城有不少聘請了外籍教練的俱樂部來說,復工前他們還面臨另外一個問題。由於目前海外疫情形勢比國內更嚴峻,這些俱樂部除了要做好國內員工的防疫工作,還要考慮外教返回國內後的健康檢查問題。

艾倫足球學院就是一家擁有歐洲背景的俱樂部,外籍教練來自愛爾蘭、葡萄牙等歐洲國家。疫情暴發初期正值春節,有一半外教選擇回國休假,至今還留在各自的國家。負責人安娜告訴新京報記者,俱樂部已經告知這些教練,暫時不要回中國,在線上完成教學內容。

關於外教返回國內的後續工作,安娜表示將嚴格按照政府要求進行隔離,並組織所有從國外返回和從國內回京的教練統一接受正規醫療機構的健康檢測,正式上崗前會向學員家長出具權威的檢測報告。「這樣做是對學生家長的一個交代,也是對孩子和家長的健康負責。」

採寫/新京報記者 徐曉帆

相關焦點

  • 加大教練員培養力度,打造堅實的足球青訓體系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轉,出現積極向好的變化,各行各業也迎來了復工復產的利好消息。為打造堅實的足球青訓體系,加大教練員培養力度,近期,南充奧航足球俱樂部舉辦2020年第一期教練員專業培訓班。先練好內功,就等戰勝疫情、企業復工的號角吹響。
  • 疫情期間是惡補「課外」足球知識的好時機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社會各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在廣東發展蓬勃的青少年足球青訓賽事也隨之遇阻。在疫情陰影下,省內基層足球青訓、賽事目前的情況如何?眾多青訓機構在疫情特殊時期的訴求和痛點是什麼?從本月開始,我們將就「疫情下的廣東足球青訓」這一話題,與多家知名青訓機構負責人、校園足球學校負責人、資深體育人展開深度對話。
  • 專訪董良田|疫情期間是惡補「課外」足球知識的好時機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社會各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在廣東發展蓬勃的青少年足球青訓賽事也隨之遇阻。在疫情陰影下,省內基層足球青訓、賽事目前的情況如何?眾多青訓機構在疫情特殊時期的訴求和痛點是什麼?從本月開始,我們將就「疫情下的廣東足球青訓」這一話題,與多家知名青訓機構負責人、校園足球學校負責人、資深體育人展開深度對話。
  • 新疆足球青訓,曾經的困境與如今的出路
    在此前中國足協組織的青少年全國U系列比賽中,還從沒有一支新疆球隊能夠打到決賽,這一年9月新疆足球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同樣是在這一年,新疆成立首支女足球隊走上職業化道路。正是得益於宋慶齡足球學校的培養,在第十屆全運會中,新疆男足46年來歷史性地首次打入了決賽圈,而那支球隊中的隊員,幾乎全部都出自於宋慶齡足球學校。
  • 國安名將王長慶布局青訓!立足天然綠茵場打造聚+足球學院
    聚+足球學院三位創始人:從左至右為王長慶、魏翊東、趙闊伴隨著本次啟動儀式,為期兩個周末的聚+足球嘉年華吸引了大批兒童參與其中。十數項親子足球互動體驗項目、兒童足球遊戲項目為孩子們帶來美好娛樂體驗。聚+這張嶄新京城青訓足球名片一經推出,便迅速在金秋的南城引發轟動效應。
  • 城超聯賽發展喜人 謀劃在青訓和校園足球精準發力
    從2015年十幾支球隊參加的企業杯賽,發展到2018賽季擁有16支球隊參加的超級聯賽,32支球隊參加的晉級賽,2300多支球隊參加外圍賽,已成為專業、規範成體系的足球賽事。其外圍賽被納入中國足協2018「我愛足球」民間爭霸賽體系,整體賽事被納入中國足協與人民網聯合打造的「人民足球」六大社會賽事體系中。
  • 青訓教練變「足球教師」,優體用企業制度賦能足球青訓
    對這批綜合表現出色的青訓機構,體育部門每年提供引導資金,給予一定補貼,保障專業人做專業事,激勵全社會不斷為上海培育更多的「小武磊」「小顏駿凌」。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推出「上海足球青訓基地探訪」系列報導,挖掘申城基層教練默默付出的故事,找尋每一個青訓機構的動人瞬間,探究青訓上海模式閃耀的關鍵基因。今天,我們一起走近2012年成立的上海優體俱樂部。
  • 在足球文化中推動青訓機構的發展
    要想促進足球青訓機構的發展,離不開足球文化的建設。結合足球青訓機構的具體實際,應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具有針對性的對策,以推動青訓機構足球的健康發展。在青訓機構中更需要教練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足球文化水平,明確足球文化的內涵和真諦,讓孩子們通過足球文化來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豐富自己的運動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圍,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青訓機構足球文化的建設,爭取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圍,並把這種文化氛圍帶到社區,帶入校園,形成全民都熱愛足球運動的趨勢。
  • 《人民日報》:讀書還是踢足球?疑問中國足球青訓
    國家隊成績取決於青訓質量,青訓應該先有數量後有質量。這是根本規律,不按規律做事,豪賭、拔苗助長都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誰都知道。作為球迷都是這樣想的,可作為家長,卻往往不是這樣做的,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夏天,北京人大附中的7名高三學生收到了某中超俱樂部的試訓邀請,而家長讓孩子先參加高考,最終都金榜題名,但他們全部選擇去北大、北理工讀書。
  • 恆大足校的青訓生態,恰恰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
    能夠形成這種多贏的局面,恆大足球的青訓生態很值得借鑑。這些,同樣也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體系化思維:堅定不移打造足球生態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文中指出:中國足球的短板之一在於青訓,青訓的短板在於體系搭建
  • 巴西足球走上變革之路 選擇青訓作為復興起點
    編者按:拉美足球以熱情奔放、技術細膩著稱。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賽場上,進入16強的球隊中有7支來自拉美。記者近期在拉美足球強國調研發現,這些國家多年來在擴大足球人口規模、青少年球員培養、職業聯賽發展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具有一定參考意義。2015年智利美洲杯激戰正酣,南美多國在世人面前展現他們的足球魅力,從21日起刊發一組八篇調研稿件。
  • 疫情之下國安青訓球員也有收穫,他們又添加技戰術分析師的技能包
    疫情之下,北京國安的青訓小球員們都放假在家,不過他們的「訓練」卻依然不簡單!除了要完成身體訓練和文化課之外,他們的隊員還有「視頻作業」。通過近一個月的實踐,小球員們的表現令國安青訓部非常滿意,效果可以說是達到了事半功倍。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體育學博士、國安青訓視頻分析部門負責人閆曉林認為:「球員在足球理解、自我分析和總結中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隊員的分析和觀點讓我特別欣賞。」
  • 中國足球發展其實不應該讓青訓背鍋
    每當說起中國足球不行之時許多人就會抱怨青訓不行然而仔細觀察其本質你會有新的發現,真是青訓不行嗎?那為什麼不讓您的孩子去青訓呢?事情的本質其實就是中國足球不能保證孩子們的未來,這讓許多家長都會理智的看待足球運動項目。我們中國地域遼闊人口並不稀少,然而職業級別球隊卻少的可憐。也許您會說其他運動不也一樣嗎?
  • 前國安球星王長慶紮根青訓 聚+足球學院人氣聚足盛大啟動
    10月25日,聚+足球學院在聚+球場舉辦了盛大的啟動儀式。北京體育局和足協的領導、京城家喻戶曉的足球名宿以及一直以來支持著聚+足球學院的合作者們一同光臨會場,共同見證聚+足球學院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楊海濱局長充分肯定了聚+足球學院對北京市的全民體育做出的貢獻,肯定了聚+足球學院對中國足球的積極意義。並對聚+足球學院送上了真摯的祝福。接下來,中國足球名宿金志揚指導談到了中國足球目前的一些問題,強調「青訓是根,聯賽是本。」我們要將根源抓住,而這正是聚+足球學院有志達到的目標。金指導希望聚+足球學院能長久的辦下去,成為一種傳統。
  • 青訓大討論 | 李鴻兵 「社區足球是新的嘗試」
    深圳,是個現代化的城市,街頭巷尾霓虹閃爍,無不顯示著高科技的魅力。而足球對於深圳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城市風採,在昨晚的直播連線中,我們與深圳中福體育負責人李鴻兵取得了聯繫,聊了聊關於你所不知道的深圳青訓故事。
  • 疫情衝擊青訓考驗「恆心」這所足球學校全國招生免費入讀
    疫情衝擊下的中國足壇有痛點也有亮點。近日,網傳有足球青訓機構無奈關停,懷揣夢想的小球員們前景不明。不僅是青訓領域,國內不少職業俱樂部也出現生存困難,已有16支中超、中甲、中乙球隊黯然退出。>招生測試全國進行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恆大足校2020年招生工作於5月18日開啟,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 這裡是中國足球的一片瘠土,一場疫情使他們淪為「棄子」
    「因為是基層教練,很多都沒有底薪,疫情期間無薪酬影響很大,我基本要靠家裡養活,房租還要照常交,有些教練還有房貸,他們肩上的壓力就更大了。」另一位青訓教練李文鋒表示這半年以來教練們都很困難。對於教練的處境,學員的家長表示不太清楚:「對他們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多,不過教練真的負責任,疫情期間一直都在關注和指點小孩。
  • 足球青訓機構應在創新中求發展
    足球青訓機構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主流理論體系,應在創新中尋求發展之路。對於中國足球的發展而言,中國足球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是我國足球發展的必經之路。希望青訓機構能夠提供更多創新思路和理論探究。我國足球方面的理論研究,還是相對較少,並且沒有形成自己的主流理論系統。青訓機構是我國一線足球培養基地,對於理論研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有利於在教學中展開理論實踐研究,並把研究成果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為促進青訓機構一線教練開展足球理論創新探究,國家應給予大力支持和鼓勵,並在經費上給予一定的保障。
  • 陝西足球青訓綻放別樣風採
    5月15日,志丹縣保安中學0708年齡段男子足球隊開始了備戰訓練,為參加志丹縣即將啟幕的青少年足球聯賽做準備。除了志丹的校園足球重新活躍起來外,省足協近日宣布漢中、寶雞、渭南、榆林4個省級青訓分中心升級為省級青訓中心。就此,陝西足球青訓工作在沉寂了數月後重新開展。
  • 中國足球職業化背景下魯能青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992年紅山口會議被看作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開端,1994年甲A聯賽職業化開始,2004年甲A聯賽改制為中國超級聯賽。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早在1998年就開始籌建,正式成立於1999年,在成立2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魯能足校為中國足球培養了數百名優秀球員,也算是見證了中國足球的青訓發展和職業化改革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