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中等規模發卡機構行列:上海銀行成首家信用卡發卡量破千萬城商行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從跑馬圈地到場景之爭,從傳統渠道到數字賦能,從新增獲客,到存量爭奪,甚至跨界競爭,國內的信用卡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儼然已成「紅海」。在零售為王的時代,信用卡業務正成為打造消費閉環的重要手段,日益為各家銀行所重視。

2020年以來,場景化、定製化、年輕化仍是信用卡市場的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從地域看,上海市憑藉其經濟地位優勢,在國內長期保持人均持卡量和年人均消費額第一地位。據了解,作為本地法人銀行之一的上海銀行,日前累計發卡量突破1000萬張,成為國內首家發卡量突破千萬張的城商行。

助力消費回補,堅持區域性差異化經營

2020年以來上海銀行助力消費回補,立足區位優勢,依託都市消費生活圈引入、移動消費場景切入、營銷活動投入,形成健康可持續的客戶經營模式。在上海「五五購物節」、「夜生活節」及「旅遊節」期間,上海銀行投入千萬補貼,聯手網紅商戶開展16項促消費活動,涵蓋美食美飲、行動支付、生活服務、汽車金融、家裝金融、公共運輸出行等消費領域,深化品牌建設的區域落地,打造契合城市文化的信用卡產品與服務,全面支持居民消費復甦和需求釋放,助力消費金融引擎作用發揮,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除此之外,上海銀行在上海、深圳、蘇州、寧波等地推出了「愛·申活」聯名卡、「深圳鵬城」卡、「蘇州印象城」卡、「寧波聯通」卡等極具當地特色的信用卡產品,深耕區域,強化地域特色的挖掘與培育。

著眼數字未來,打造客戶連接新通道

即時申請即時使用、自助調額、自助帳單分期、線上化汽車分期、停車無感支付、手機銀行「酷卡時代」信用卡專版……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方便,是多數上海銀行信用卡客戶使用上海銀行信用卡的真實感受。

上海銀行近年來高度重視數位化轉型和金融科技應用,圍繞全觸點客戶服務閉環管理,持續推進自動化、智能化建設,用便捷友好的互動,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支付安全保障體系,提升消費者金融服務的體驗。推進無紙化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和效率,在授信策略、審批流程多節點部署決策引擎,實現實時發卡、分期業務全流程實時審批,信用卡發卡平均審核時效僅需0.24天;實現AI智能語音應用、實時交易管理、智慧機器人(RPA)運營落地,建立先進的交易監控系統7*24小時保障客戶高效支付與交易安全。

擁抱轉型發展,打造特色品牌

作為上海銀行零售金融轉型的重要產品之一,上海銀行信用卡聚焦城市新生代、新居民、職場新人和區域客戶,貼合便捷消費、品質生活與良好體驗需求,持續豐富品牌內涵。匹配生態多元、需求細分、個性主張等市場變化,上海銀行積極擁抱網際網路、連接內外部資源,從申請渠道、支付載體、場景服務等多維度,創新信用卡產品服務,構建了涵蓋高端、商務、青春、女性等9大系列的信用卡產品體系。

近年來,上海銀行陸續推出美團、京東等網際網路聯名卡產品,熊本熊、小劉鴨、龍之谷等遊戲IP類主題卡產品以及集享、強生、千家萬鋪等生活類聯名卡產品等,受到了年輕客戶的喜愛和好評。高端信用卡以 「出行服務」為核心的服務權益不僅覆蓋了日常生活和差旅度假需求,權益點配置方式使客戶可以按需選擇使用,避免不常用的權益浪費。

深入洞察客戶需求,上海銀行信用卡品牌持續提升,獲得市場認可。上海銀行鑽石信用卡當選藍莓評測2020年度 「優選信用卡」。連續十一年的「申情寵愛·電影盛宴」已成為上海地區主流的系列跨年節目,在一起享「美食美飲、美行美旅、美衣美物、每時每刻」系列活動,體現了美好生活理念。

「『千萬發卡』的成績對我們來說既是激勵,更是鞭策。」上海銀行信用卡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站在這個新的起點,上海銀行信用卡將持續探索符合區域性發卡機構特色的經營發展道路,立足區位優勢,提升科技支撐,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助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青島銀行在全國城商行信用卡市場中樹起標杆
    近年來,中國信用卡行業競爭趨於白熱化,步入競爭下半場,各大銀行都在深挖存量價值,試圖搶佔新零售金融時代的競爭優勢。2020年12月,青島銀行信用卡發卡規模突破200萬張。2018年青島銀行極具前瞻性的試水「網際網路+金融」的信用卡業務策略,憑藉開創性「純線上」信用卡發卡模式,僅用兩年時間青島銀行信用卡業務實現飛速發展,穩居全國城商行前列。在行業競爭飽和的背景之下,青島銀行信用卡如何取得了核心競爭優勢,實現快速增長與突破?美團首家合作銀行,首創「生活消費場景卡」2018年9月,青島銀行信用卡正式上線。
  • 信用卡狂飆不再?大行新增發卡量大降,招行4萬億交易創紀錄,不良率...
    新增發卡量大減從信用卡量規模看,國有大行累計發卡量仍居絕對優勢。工商銀行再次拿下2019年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首位、達到1.59億張,其他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2019年末累計發卡量均超過1.2億張,但是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緩,2019年新增發卡絕對量也呈不同程度萎縮。
  • 中信銀行信用卡2018交易額破2萬億 新增發卡1748萬張
    來源:金融界網站3月26日晚間,中信銀行公布了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年報數據顯示,該行信用卡發卡規模和交易量分別以43.44%和39.48%的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全年新增發卡超過1700萬張,交易額突破2萬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 盛京銀行信用卡業務失速:發卡量增速跳水 不良貸款餘額飆升121%
    2017年-2018年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爆發,零售轉型初顯成效,此外,上海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也一直保持領先,姍姍來遲的盛京銀行為了跟上轉型的步伐,在2019年重點發力信用卡業務,僅一年時間發卡量增加83.12萬張,漲幅高達305.35%。猛然發力難免後勁不足。
  • 中信銀行信用卡2019上半年發卡規模和交易量穩步增長
    8月27日晚間,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19年半年度報告。半年報數據顯示,該行信用卡業務穩步增長,其發卡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0.95%,交易量同比增長27.81%,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14%。報告顯示,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7,439.80萬張,較上年末增長10.95%;信用卡貸款餘額4,998.06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07%;報告期內,信用卡交易量12,290.13億元,同比增長27.81%;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277.93億元,同比增長19.14%,其中分期業務收入134.30億元。
  • 信用卡江湖不平靜 11家銀行去年 新增發卡大降57%
    除中國銀行外,其餘銀行信用卡新增發卡量均下降,尤其是國有大行降幅最大,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新增發卡量較上一年度分別下降接近7400萬張、6000萬張。不過,大部分銀行信用卡交易金額仍較快增長,如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郵儲銀行的信用卡交易規模增速2019年均超過20%。
  • 信用卡「存量競爭」時代 需打破「發卡火熱、發卡落寞」怪圈
    據介紹,該聯名信用卡發行旨在,在商業銀行借道金融科技,聯合發力全渠道零售的大趨勢下,發力行動支付市場,加速布局線上消費場景。除交通銀行外,近期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多個消費領域深挖客群,推出聯名信用卡。此外,美團與多家中小銀行發行聯名信用卡,並不斷擴大合作銀行機構,業務範圍覆蓋全國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41個地級以上城市。
  • 信用卡發卡量小幅回升 二季度信用卡逾期不升反降?統計周期因素罷了
    疫情之下,信用卡的發卡量仍在小幅上升。近日,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56億張,環比增長0.99%。但與業界此前猜想不同的是,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854.28億元,環比下降7.02%。
  • 原創:民生銀行打造信用卡核心競爭力 累計發卡超6000萬張
    信用卡業務淨收入 161.39 億元,同比增長 20.23%。 截至報告期末,民生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6,000.03萬張,報告期內新增發卡254.42萬張,較上年末增長4.43%。信用卡累計客戶數 4,229.11 萬,比上年末增長 3.48%。
  • 股份行試點「先分期後發卡」 突破「三親見」原則考驗銀行風控
    今年以來,國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的消費貸利率一降再降,部分銀行在信用卡分期業務上開始頻頻發力。近期,一種新的信用卡「發卡」方式正在試點。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在其信用卡APP上試點了一款名為「全民易分期」的業務,用戶拿到實體卡面籤激活前,便可獲得授信,並在指定合作商戶內完成信用消費。5月中旬,有消息稱「全民易分期」的批核降低了標準。
  • 民生銀行全新信用卡模式:「先分期後發卡」
    幾位傳統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士向新流財經透露,相關監管部門正在讓其他傳統銀行提交同類創新信用卡業務試點方案,但目前僅有民生銀行被允許開展試點,一些信用卡業務領先的股份制大行、頭部城商行都在積極爭取中。   如果先分期後發卡、遠程面籤等放開,信用卡發卡就可以突破網點限制、下沉場景獲客。   這意味著,螞蟻花唄要面臨來自銀行信用卡的反向挑戰了。
  • 交通銀行京東PLUS會員聯名信用卡正式上線
    隨著行動支付的飛速發展和零售業務的日趨緊迫,銀行開始與網際網路公司「牽手」,其中聯名卡已成為重要的合作產品,主要銀行的發行熱情也由此而來。11月4日,由交通銀行信用卡和京東共同創建的「交通銀行京東PLUS會員聯名信用卡」正式上線。據報導,此聯名卡的推出旨在進一步擴大年輕和高質量客戶中銀行信用卡產品的品牌聲譽。
  • 兩年發了1000萬張信用卡!我們發現了美團聯名卡成功的秘密…
    比如,美團和桂林銀行合作聯名卡項目前,桂林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僅10萬張,信用卡中心只有10位員工。雙方達成合作後,桂林銀行信用卡中心調了5位員工跟進聯名信用卡項目。美團金融生態事業部綜合管理中心徐敏與桂林銀行一位95後櫃員蒙鈺西結緣,徐敏通過自身豐富經驗,幫助對方認識、理解信用卡後臺系統,明白每個運營階段要做哪些事情。
  • 交通銀行2019年信用卡不良率上升發卡減緩 資產規模降至第六名
    年報顯示,交通銀行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324.72億元,同比增長9.32%;實現歸母淨利潤772.81億元,同比增長4.96%;截至2019年末,交通銀行資產總額達9.91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3.93%。來源:交通銀行2019年年度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發卡量狂飆的交通銀行,2019年在信用卡業務方面謹慎調整了步伐。
  • 信用卡融合科技樣本調查:美團與區域性銀行深度合作收效幾何
    然而,缺消費場景、缺獲客流量、缺客戶粘性、缺客戶經營能力,無形間制約了區域性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拓展步伐,也激發他們與眾多大型網際網路電商機構開展深度合作。記者獲悉,美團與青島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12家區域性銀行合作發行的「美團聯名信用卡」,累計發卡量突破1000萬張。
  • 中信銀行與美國運通宣布發行經典系列信用卡,成為首批合作發卡行
    今日,中信銀行宣布發行中信銀行美國運通經典系列人民幣信用卡,為用戶提供一卡境內外輕鬆支付的無憂體驗。美國運通於今年通過其在華合資清算機構成為國內首家獲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的外卡組織,中信銀行作為美國運通在華合資清算機構的首批合作夥伴,通過強強聯手深度合作,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將著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促進國內金融服務市場開放與發展。
  • 浦發、廣發、民生為發卡行,美國運通人民幣信用卡來了
    此後,浦發、廣發、民生等銀行相繼發布公告,發行各自與美國運通合作的首張人民幣信用卡。據了解,6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連通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開業申請,並向其核發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連通公司是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它在我國境內的合作夥伴是連連支付,雙方各持股50%,總註冊資金為10億。
  • 深度盤點:中國信用卡發展史也是一部銀行科技進化史
    過去幾年,信用卡的發卡量雖然上升迅猛,但持卡客群高度集中,這不僅對於發卡機構來說是一種資源浪費,風險也過於集中。另一方面,信用卡中心的盈利水平長期在低位徘徊,循環信用的使用率較低,生息資產佔比小。所以,除了少數幾家利潤可觀之外,大部分信用卡中心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並沒有隨著發卡規模的高速增長而提升。
  • 國內首家銀行試水聯邦學習 騰訊安全黑灰產庫賦能信用卡
    國內銀行信用卡智能化運營業務中,通過聯邦學習技術融合網際網路大公司安全黑灰產庫實現了零的突破。首個嘗鮮者,來自江蘇銀行和騰訊安全。記者從江蘇銀行獲悉,4月17日,該行與騰訊安全將啟動聯合共建「智能化信用卡管理聯合實驗室」,圍繞聯邦學習開展深入合作,將AI技術與信貸風控結合,推動信用卡智能化經營。此前,江蘇銀行與騰訊安全基於聯邦學習技術對智能化信用卡經營進行了聯合開發和方案部署,並於今年3月6日作為國內首家率先上線運營。
  • 2019年哪家銀行信用卡賺的最多?哪家額度最高
    於是我們摘取了各家銀行有關信用卡業績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了整理編輯,供大家參考。2019年各銀行信用卡發卡情況根據央行《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報告顯示,發卡量方面,截至2019年末,全國銀行卡在用發卡數量84.19億張,同比增長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