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競爭激烈程度堪比戰場。多考一分就多一分勝算。
新教材是依據2017年的課程標準而編寫的,沒有了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就成了新高考唯一的指導方向。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熟悉新教材的」新「做到心中有數,這就是明確了新高考對我們的要求。
有了方向,再加上有針對性的練習,多考10分很輕鬆,高考也就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本篇文章說的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新教材與老教材的區別。
01教材目錄的變化
1、第3章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改為「DNA的結構」;
2、第3章第4節「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改為「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3、第4章第2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改為「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係」。
不要小看一個詞的改變,這往往涉及到一個知識點的變化,比如第2條,加上「通常」二字。
這就表明基因在個別情況下不一定是DNA片段,而是RNA片段,存在於只有RNA的病毒的體內。
02教材刪除的內容
1、原教材第4章第3節「遺傳密碼的破譯」。2、原教材第6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其中相關內容,有的整合到其他章節、科學家訪談,有的編入課外閱讀欄目。
刪除的內容往往就是不需要重點掌握,甚至可以忽略的知識點,節省時間、精力來學習核心知識。
03教材增加的內容
1、「DNA的半保留複製」改為必學;2、完善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係(增加「選擇性表達」「表觀遺傳」);3、細胞的癌變;4、生物進化的證據。
探究·實踐:8個。期中「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為新增的內容。
思考·討論:26個;新增13個,如下:
1、摩爾根解釋的驗證;2、預測紅綠色盲基因的遺傳;3、證明DNA半保留複製的實驗;4、分析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由探究精簡改編);5、分析不同類型細胞中DNA 和mRNA 的檢測結果;6、柳穿魚花的形態結構和小鼠毛色的遺傳(表觀遺傳);7、結腸癌發生的原因;8、基因檢測的利與弊;9、化石證據對共同由來學說的支持;10、比較三種脊椎動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骨骼;11、從細胞和分子水平看當今生物的共同特徵;12、分析適應的相對性;13、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適應的形成。
增加的內容往往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往往是新高考考察的重點知識。
04教材整體的設計思路
必修2整體的設計思路是:人類是怎樣認識到基因的存在的→基因在哪裡?→基因是什麼?→基因是怎樣行使功能的?→基因在傳遞過程中怎樣變化?→生物進化過程中基因頻率是如何變化的?
了解教材的整體設計思路,有助於我們掌握這本書的知識脈絡,更好地理解知識,不至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迷失方向。
05教材的生命觀念
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
核心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設計宗旨和實施中的基本要求。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必修2中涉及的生命觀念有:生命的物質觀、生命的信息觀、生命的進化觀、結構和功能觀。
新教材主要通過以下6個方面來滲透生命觀念。
(1) 依據科學史逐步融入物質觀、信息觀、進化觀;(2) 創設情境,滲透生命觀念;(3) 以重要概念為基礎,建立生命觀念;(4) 通過探究性學習滲透觀念;(5) 以習題鞏固生命觀念;(6) 本章小結進行總結提升。
這是我正在參加的2020年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網絡培訓的內容,把它總結出來一是希望給需要的同學和家長提供些幫助;二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消化、吸收,敦促自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