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吃的電視人陳曉卿,每次出手都相當不凡,從《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到《風味人間》,還包括《風味原產地》、《風味實驗室》等等"衍生"節目,無不讓人大開眼界。
我們每每以為,中華大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萬般味道,已經被悉數收錄,卻沒想到,推陳出新的紀錄片們,依然能帶來太多的新鮮感,比如正在上線中的《風味人間》第二季。
其實當年在《舌尖上的中國》驚豔現身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發現,這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有關食物的紀錄片,而是同樣致力于于捕捉與美食相關的人物,記錄美食背後的故事,這樣的拍攝側重點,在《風味人間》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
畫面、音樂,依然是美絕豔絕,視野更是從《舌尖》系列的中國,投向了《風味》的全球,更側重於將全世界的美食,用奇妙的味道鎖鏈連接起來,這樣的視野之於觀眾而言,所看到的,不僅僅是有關美食的獵奇,還將上升到對於人類與自然的共生共存的思考之上,無疑有了更宏大的內涵。
如今已經可看的《風味人間》第二季,在豆瓣網的評分,已經達到了9.4分,要知道,第一季的評分是9.1分,雖然對於一檔國產紀錄片而言,能夠超過9分,一定是堪稱精品,但是正如戰臺烽前面所說,創作難,超越更難,特別是在無數的美食節目不斷在大浪淘沙中發掘味蕾之源時,再有創新,再有驚喜,那是難上加難。
就目前《風味人間》第二季已經上線的三期看,第一期講得是甜(《甜蜜縹緲錄》),第二期講得是蟹(《螃蟹橫行記》),第三期講得是醬(《醬料四海談》)。
雖然目前尚沒看到,有關整季的主題規劃,但就眼前比較明顯的可以感知,每期的主題,也是相對比較統一,甜,是最讓人難以割捨的口感,而蟹,則是可以震顫到牙尖的鮮,醬,是一種食物狀態,卻也有著鮮明的"鹹"的標籤,雖然不是所有的醬都鹹。
這樣的劃分,對於老餮而言,無疑每期都是一場盛宴,但對於挑剔的食客而言,又可以及時繞開,比如崇鹽拒糖者,或者不能食甜者,就可以躲過第一集的"虐待摧殘"了,後面亦是如此,也有人會對各種醬料頗不感冒。
當然,下期預告已經明了,第四期將觸及到在世界各國待遇大相逕庭的"雜碎",不能吃雜碎的親們,或者可以避雷,或者可以鼓起勇氣,從這期開始,愛上形形色色的"雜碎"美味。
但戰臺烽建議大家一點要看下第二期的蟹,這是一期簡直可以作為壓軸篇出現的內容,為全世界形形色色的蟹們,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吃法。有人說,這一集可以稱為"螃蟹的一百種死法",但戰臺烽以為,稱為"螃蟹的一百種食法"無疑更精準微妙一些,這一期筆者在來日將單獨聊一下。
《風味人間》系列,實在值得好好解讀,細細揣摩,一幀幀的鑑賞。風是風俗、風情,味是味道、味覺,偌大的人間,被"風"與"味"填滿,跟隨《風味人間》一起尋味全球,儼然可以寵辱皆忘了,這樣的人間,真的是美好啊,人間是值得的啊親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