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正式爆發之後,日本方面曾經派遣「龍驤」號、「加賀」號等航空母艦到中國沿海地區,協助日軍地面部隊對中國展開侵略,給中國守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當然,當時中國方面也不是沒有採取過針對日軍航母的作戰行動,1937年11月11日的空襲行動就是其中一例。
根據中國方面的抗戰史料記載,在1937年11月初,中國方面通過相關情報得知,日本海軍的「龍驤」號航空母艦出現在浙江舟山群島以北大戢洋海面,正準備為下一輪的進攻做準備。因此,中國方面在經過準備後,出動了3架「諾斯羅普-2E」型轟炸機對日本航空母艦進行了空襲。
根據執行空襲任務的飛行員匯報,炸彈命中了「龍驤」號航空母艦的艦尾,並摧毀了日軍停留在飛行甲板上的13架艦載機。但是在返航的過程中,中國空軍的3架「諾斯羅普-2E」型轟炸機被趕來的日軍戰鬥機擊落了兩架,僅1架倖存。
那麼,中國空軍在1937年11月11日的這場空襲中,究竟有沒有成功對日軍航空母艦進行了空襲呢?答案是有。不過,遭到中國空軍空襲的並非「龍驤」號航空母艦,而是「加賀」號航空母艦。
根據中國空軍倖存飛行員的匯報,在10點20分左右,空襲編隊發現「敵巡洋艦兩艘,航空母艦一艘,艦面有飛機13架」。但根據日方資料記載,在11月11號當天,日本的「龍驤」號航空母艦並未參戰,出現在該海域附近的只有「加賀」號航空母艦。
部分軍迷對於這個說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龍驤」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的外形差異較大,中國飛行員怎麼會認錯。但實際上,在1937年時,「加賀」號航空母艦還未接受改裝和升級,並不是後來太平洋戰爭時的模樣。雖然兩艦的艦長相差達60米,但是在高空中並不容易分辨出來。
而日軍「加賀」號航空母艦在1937年11月11日的戰報也證明了,「加賀」號航空母艦在當日確實遭到了中國空軍方面的空襲。不過,因為「諾斯羅普-2E」轟炸機是水平轟炸機,高空轟炸的效果不佳,所以「加賀」號航空母艦隻在艦尾附近有3發近失彈。
所以當天很有可能是中國空軍對「加賀」號航空母艦發動了空襲,並在「加賀」號的艦尾附近造成了3枚近失彈。因為中國空軍的轟炸機是從2700米左右的高度發起攻擊的,所以在轟炸機轟炸完畢後,近失彈爆炸形成的水柱讓飛行員誤以為擊中了日艦的艦尾。
而在中國空軍結束轟炸返航的過程中,日軍在附近並無機場以及其他航空母艦,但是仍然有日軍戰鬥機出現,只有可能是「加賀」號遇襲後緊急放飛的艦載機。而日本海軍航空隊的戰報也證明了這點,「加賀」號放飛了3架96式艦戰追擊中國轟炸機,並擊落了其中2架,與中方的損失正好對應上。
雖然此次的空襲行動並未對日軍航空母艦造成重大損失,但中國空軍僅憑3架轟炸機,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就對日軍航空母艦發動攻擊,也證明了中國空軍反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勇氣。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