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廢除「納妾」這事,一直到解放後才真正實施,實行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度。即使今天,無論是北非還是中非,很多伊斯蘭國家還是可以娶很多老婆,不過近些年也出臺規則,上限不能超過4個。
在中國古代,稱為「房」,你有多少財力,能蓋起來多少房子,就能夠娶多少房,直至民國時期,齊白石還認為這是財富的象徵,要比你拿著iPhone還倍有面子。
既然這個制度存在了上千年,肯定有其合理的經濟學規律,就像財富的「二八原則」,百分子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中國古代比例雖然沒有這麼高,但是也大概是這個趨勢,少數人佔有了社會大部分的財富。既然婚姻是一場買賣關係(具體見為什麼說沒有感情的婚姻,才是正常的婚姻),如果按照市場化配置的話,富人應該擁有更多的妻子。
一夫一妻制度,從何而來呢?其實這是源於基督教文明的產物,在基督教國家當中,即使你是國王,也只能擁有一個妻子,而且還不能納妾。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時期,獲得了廣泛的傳播。基督教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無論福貴與貧賤。這給底層的人民獲得了極大的心理安慰,現世的苦難只是我們來世的修煉,忍忍就得了。
這導致古代歐洲,為了獲得政治上的聯盟,不得不頻繁的離婚,結婚。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女兒盧克雷齊婭·波吉亞,他的哥哥切薩雷是個天生的權謀家,為了統一四分五裂的義大利,他把妹妹一次又一次地當作政治工具給嫁出去。
波吉亞12歲的時候嫁給了米蘭領主的表弟,3年之後,米蘭衰敗了。哥哥切薩雷又將她嫁給了那不勒斯王子,在利用完那不勒斯之後,他哥哥又將她嫁給了費拉拉公爵。
教會不僅僅規定了一夫一妻制度,而且還有發放婚姻牌照的權力,誰和誰能結婚,這事需要教會說的算。為了這事,亨利八世還和教會鬧掰了。如果你的婚姻合法性不被承認,你就是非法婚姻,孩子是私生子,沒有繼承的合法性,除非親生的都死絕了,你才有繼承的順位。
教會控制了結婚的權力,國王們肯定不甘心。到了13世紀末,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強制羅馬教皇遷到他眼皮子低下,之後王權逐漸強大,教權逐漸衰落,這些國王們就獲得了對婚姻的控制權。
婚姻的合法性有國家說了算,這也導致了離婚率非常高,之前男女結合的時候,是在上帝見證下結合的,你說離就離,那上帝的「面子」往哪兒擱呀?可是如果是國家說了算,就是一紙契約的問題,說撕就撕,無非多掏一些手續費。
雖然一夫一妻的概念來自於天主教,但是,天主教並沒有強調夫妻雙方的平等。當人人平等的思想傳入中國之後,一夫一妻的平等思想也傳入中國。和歐洲一樣,女性平等地位依然沒有獲得,在今天中國很多地區,女兒依然沒有繼承權,甚至制度上還不如宋朝,宋朝女兒至少能獲得25%的家產。
不過近些年,隨著單身光棍越來越多,這一現狀有望改善。據2018年數據,中國單身光棍的數量至少在2000萬以上,相當於整個上海市的人口。根據經濟學原理,稀缺就會珍貴,女性數量的減少,地位自然就上升了。如果這個趨勢繼續惡化,那麼將來我們是否回到母系社會,不是一夫一妻,而是多夫一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