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鐘聲:疫苗研發絕不是對抗競爭

2020-12-15 人民日報

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大流行階段,疫苗對人類最終戰勝疫情具有關鍵作用。各國政府、國際組織、非營利機構、企業等正積極開展合作,加速疫苗研發。但是,個別國家一些人卻一方面企圖買斷他國企業研製的新冠疫苗所有權、搶奪疫苗生產專利,另一方面又造謠污衊他國將疫苗視為「外交工具」。在人類共同應對嚴峻挑戰之際,那些肆意將疫情問題政治化、強推單邊主義的極端自私做派,給全球團結抗疫、維護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嚴重幹擾和損害。

疫苗理應成為全球公共產品,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打造應對疾病的防禦之盾,絕不應成為攻訐抹黑的武器。今年6月舉行的全球疫苗峰會視頻會議呼籲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攜手合作,籌集資金支持疫苗接種。第七十四屆聯大全會不久前表決通過新冠肺炎疫情綜合性決議,呼籲會員國致力於讓所有國家及時獲得優質、安全、有效和負擔得起的診斷工具、治療方法、藥物和疫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必須把疫苗視為一種「全球公共產品」,「因為新冠病毒沒有國界」,尤其要反對「疫苗民族主義」。世界衛生組織多次呼籲,在研發和供應新冠疫苗過程中應避免對抗競爭,全球應加強團結協作,這樣才能分攤風險、共享收益,也更有希望找到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這些聲音集中體現了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也充分表明在疫苗研發、生產、分配方面只有團結合作、秉持公平正義,才能更好地維護全球共同利益。

在研發新冠疫苗的過程中,中國是積極的貢獻者和成果分享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科研人員快速分離鑑定出病毒毒株並與世衛組織共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為全球科學家開展藥物、疫苗、診斷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礎。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強調中國主張——「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爭取讓所有國家、所有人群都能買得起、用得上疫苗」「中國已有多支疫苗進入Ⅲ期臨床實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優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方願在疫苗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後優先同非洲國家共享」……這是大國擔當,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詮釋和積極實踐。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認為,中國在全球抗疫中樹立了更好形象,也讓更多國家願意站在中國這邊。

中國主張「天下為公」,向來言必信、行必果。當前,中國已有11個新冠疫苗開展臨床試驗,其中4個新冠疫苗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中國疫苗企業與多個國家的機構籤署了合作協議,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共同實施Ⅲ期臨床試驗。這是中國為全球抗疫做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彰顯兼濟天下、大愛無疆的人道主義情懷,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稱讚。

病毒不分國界,疫苗研發絕不是對抗競爭。只有最後一個國家走出疫情,才是全球抗疫最後的勝利。國際社會應加強疫苗研發合作,而不應各自為戰、相互指責,更不能夾雜私利、獨霸資源。有目共睹,本著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態度,中國一直持續加強疫苗在研發、生產、分配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全球抗疫行動注入了強大力量。這是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的大義和大道。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在...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2、國辦印發《意見》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3、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4、疫苗研發絕不是對抗競爭(鐘聲);5、陳希在新當選兩院院士研修班座談會上強調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6、胡春華強調 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 人民日報鐘聲:居利不能舍義 經濟科技優勢不是頤指氣使的理由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居利不能舍義(鐘聲)——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中美關係⑨世上本就不該有什麼「美國例外」,因為美國與各國一樣,都始終與我們這個世界共生共存。美國利用二戰後其主導全球經濟貿易規則制定的優勢地位,巧取豪奪,攫取了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好處,但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也使其對世界市場、對他國的依賴和需求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經濟科技優勢並沒有賦予美國對他國「卡脖子」的權利,而是要求其承擔更多維護國際經貿規則的責任。
  • 查道炯:疫苗作為公共品絕不是免費的概念
    「疫苗作為國際公共品不是免費的,也不是低利潤的」。12月16日,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公共衛生分論壇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經濟學教授查道炯表示,需要釐清疫苗作為公共品的屬性概念,考慮疫苗的研發投入,但把疫苗開放當作發財的機會是很不幸的。
  • 專訪| 《疫苗競賽》作者瓦德曼:人類研發疫苗的幕後故事
    與此同時,在全球疫苗免疫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sation,GAVI)的網站上,另一場追蹤也正在發生:四種新冠肺炎疫苗「選手」已經進入疫苗研發的衝刺階段——三期臨床實驗,其中三種來自中國科研團隊;還有二十多種來自世界各國的新冠疫苗先後進入一、二期臨床試驗。
  • 專訪|《疫苗競賽》作者瓦德曼:人類研發疫苗的幕後故事
    與此同時,在全球疫苗免疫聯盟(The 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sation,GAVI)的網站上,另一場追蹤也正在發生:四種新冠肺炎疫苗「選手」已經進入疫苗研發的衝刺階段——三期臨床實驗,其中三種來自中國科研團隊;還有二十多種來自世界各國的新冠疫苗先後進入一、二期臨床試驗。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疫苗研發|新冠肺
    而流感病毒的快速變異使得每個流感季都要設計一種新的疫苗。  經費大爆發  疫苗研發最慢的部分不是開發候選疫苗,而是測試這些疫苗。這通常需要很多年(見「疫苗創新」),需要疫苗企業在動物和人身上先後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測試。人類測試分為三個階段,人數和費用都會成比例地增加。
  • 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能在疫苗研發競爭中勝出的恐怕是這三國
    從剛發現新冠病毒的那一天起,世界各國就在研究它的剋星-疫苗。隨著疫情的不斷擴大,疫苗越來越被期待。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逐漸演變成世界各大強國的競爭目標。2、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是強國的競爭一般來說,病毒疫苗研發投入大致為10億美元左右,研發周期約需14年。而各國為了早日研發出新冠疫苗,往往採取「特殊」性研發,希望在一至兩年內有成果,但也造成新冠疫苗研發的失敗率、支出等要遠超其他疫苗。若失敗,投入的大量人力和財力基本會「打水漂」,一切又得從頭來。
  • 人民日報評美國抗疫亂象用了這個詞
    美方日前再次語出驚人:「1月11日,大部分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們就已經試圖研發疫苗了。」這是什麼情況?莫非美方對新冠病毒及其危害早有警覺?別忘了,美國領導人曾說直到1月底才知道新冠病毒。更別忘了,美國3月13日才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 人民日報鐘聲:中國發展絕非外來恩賜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感慨道:「偉大的成就來源於崇高的品格和巨大的勇氣……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成就靠的不是外國政府的支持,而是中國的自信心。現在我們面臨一些重大挑戰,我們需要中國的發展。」中國實現的經濟奇蹟,飽含感天動地的力量。依靠「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的苦幹實幹,幾代人馳而不息、接續奮鬥,付出世人難以想像的辛勞和汗水。
  • 全球新冠疫苗研發「加速跑」 誰能最先成功
    臨床數據是判斷疫苗效果及安全的唯一標準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競爭。  如今,這種「競爭」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上正在凸顯。與傳統疫苗研發相比,新冠疫苗研發的速度可謂驚人。
  •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曉明——疫苗研發,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疫苗研發萬眾期待。 「多路線並行,是因為早期不太了解病毒的特性,必須全面布局;主攻滅活疫苗,是因為研發工藝路線和生產平臺較為成熟,各質量控制點和評價方法明確,規模化生產工藝對接容易。」楊曉明說。 疫苗研發必須與病毒拼速度。中國生物決定,由北京、武漢兩個生物製品研究所分頭展開滅活疫苗研究,這意味著要增加投入成本。
  • 人民日報鐘聲:粗暴幹涉香港事務註定失敗
    【人民日報鐘聲:粗暴幹涉香港事務註定失敗】「一國兩制」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沒有人比中國更加了解「一國兩制」,沒有人比中國更加珍惜「一國兩制」。美方炮製所謂「香港自治法案」,是假借法律之名行罪惡之實,嚴重違背國際公理和正義。美方在所謂「香港自治法案」中妄言「權利」和「自由」,暴露出十足的虛偽。
  • 人民日報鐘聲:幹涉他國內政,威脅全球政治安全
    【人民日報鐘聲:幹涉他國內政,威脅全球政治安全】在這個世界上,美方打著「人道主義」幌子,用霸權主義大棒攪亂秩序,無不導致人道主義災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
  • 中美英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國5款疫苗領跑全球 誰是疫苗之王?
    而只有有效的疫苗被研發出來,人類才算終於戰勝了新冠病毒。目前,有能力的國家都在加緊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發。5月20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20個候選疫苗正在研發,實際數量肯定還要更多,其中一些正在進行臨床評估。中國無疑處於第一梯隊。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而流感病毒的快速變異使得每個流感季都要設計一種新的疫苗。 經費大爆發 疫苗研發最慢的部分不是開發候選疫苗,而是測試這些疫苗。這通常需要很多年(見「疫苗創新」),需要疫苗企業在動物和人身上先後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測試。人類測試分為三個階段,人數和費用都會成比例地增加。
  • 疫苗研製不是一場競賽:20世紀為疫苗付出的代價
    美國科學作家梅雷迪絲·瓦德曼用一本書為這兩個問題提供了複雜的答案,在她的《疫苗競賽:人類對抗疾病的代價》一書中,她用科學視角的調查和充沛的人文關懷,勾連起影響20世紀疫苗發展的關鍵事件和人物,在全球視野中展現出科學家、醫藥公司、政府監管部門在其中的不同角色。對抗病毒的終極武器與人類漫長的進化和發展歷史相比,疫苗的出現不過是新近的事。
  • 人民日報鐘聲:中方對中美關係的立場一以貫之
    正如美國前駐華公使、尼克森總統首席中文翻譯傅立民所說:「他們似乎鐵了心要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不是通過改正問題和強大自身,而是通過給中國下絆子、上銬子,來達到目的。」用霸道行徑維護霸權,已經讓美國成為現行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站到了歷史潮流和國際社會的對立面。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應該用戰略互信尋求共贏,而不是用戰略威脅互相鉗制,這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 高福談新冠疫苗研發:滅活疫苗中國走得很快,反饋的效果也很好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近日,多款新冠疫苗陸續獲批並開始在多國大規模接種。中國攻堅克難,以嚴謹規範態度進行疫苗研發……目前全球疫苗有哪些不同類型?中國的疫苗研發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科學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人們應如何看待疫苗的效果?圍繞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
  •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機遇垂青有準備的人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個團隊近日也宣稱,他們基於一種「分子鉗」的技術研發了一種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將進行動物試驗。  研發新冠病毒疫苗,既體現了人類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更是各國在科研和技術上的競爭。但以史為鑑,如果還是以過去的方式進行,可能留給各國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窗口期也就是幾十天,或許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