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普及茶洋窯技藝 打造靚麗文化名片

2020-12-14 閩東家園

「今天,頭一回帶孩子在美麗的九峰山上體驗茶洋窯手工製作技藝,真是收穫頗多!」 5月24日,恰逢周末,位於延平區九峰山公園一覽江天景區的茶洋窯非遺館內,市民張女士正和朋友一道帶著孩子前來體驗茶洋窯手工製作技藝。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正手把手教授孩子們學習製作茶洋窯茶盞,並小心翼翼地將孩子們剛完成的「處女作」包裝好,準備送往窯廠燒制。

據了解,「茶洋窯製作技藝」作為第八批南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近年來其獨特魅力正吸引多方關注。在茶洋窯非遺館,筆者看到前來參觀和體驗的遊客絡繹不絕。「挖掘、整理、提升、普及茶洋窯製作技藝,打造茶洋窯文化品牌,促進茶洋窯形成規模化和產業化,是我們當務之急的頭等大事。」茶洋窯非遺館創辦人、茶洋窯協會秘書長薛宇泓告訴筆者。

據薛宇泓介紹,茶洋窯古窯址位於延平區太平鎮的深山中,距今一千年多年,與建陽水吉窯、武夷山遇林窯等比肩齊名。它吸收和融合了建窯、吉州窯、景德鎮窯等省內外窯系的製作技藝和風格特徵,形成了自己濃鬱的地方特色風格。

「茶洋窯茶盞美觀大方,產品款式多樣,很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市民王先生在參觀和聽取完工作人員的介紹後深有感觸,當即就讓工作人員為他打包了兩件茶洋窯盞品。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茶洋窯產品以生活日用器為主,涵蓋碗、盤、盞、碟、杯等。不僅在宋元時期風靡一時,而且借力海上絲綢之路,遠銷菲律賓、日韓等地,在福建陶瓷史、外銷瓷史乃至海外交通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茶洋窯可以說是我們延平的一張靚麗名片,我們正致力於挖掘和傳承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一技藝,讓這張名片發光發亮!」薛宇泓表示。為此,2019年薛宇泓帶頭創辦茶洋窯非遺館,並選址落戶九峰山公園一覽江天景區,通過陳列各類茶洋窯古陶瓷標本、圖文展示、播放視頻短片、體驗手工製作盞品等方式宣傳普及茶洋窯文化,讓更多的延平人民直觀接近茶洋窯。現如今,一覽江天景區茶洋窯非遺館已成越來越多市民每日休閒、體驗的打卡之地。「我們希望藉此讓更多市民了解、認識、熱愛茶洋窯文化,並能成為茶洋窯文化的傳播者,讓茶洋窯走出福建,展露經典、再現輝煌。」薛宇泓如是說。

圖文/王家盛

製作:延平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延平問海》首演圓滿成功!打造經典是我們的最終追求,讓我們相約...
    《延平問海》一幕國內首創大型山水畫境演出!一部延平民俗風情的活化城堡!一幅描繪延平千年文脈史詩的畫卷!一次呈現延平視聽藝術的豪華盛宴!雲集國內高端專業團隊,為延平量身定製傾情打造!!!精彩搶先「雲端」看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11月20日,大型山水畫境《延平問海》震撼首演,取得圓滿成功,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絕!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日前,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茶洋窯製作技藝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遺址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是承載和傳遞非物質遺產的重要環節,自今年8月開始籌備,歷時4個月專業資格紙質材料審核,篩選出28名茶洋窯工匠參評。
  • 這些延平人引以為豪的「民間非遺」,是世代傳承下來的延平魅力
    >大腔金線傀儡、崇蛇文化、蛙崇拜民俗 ... 楊八妹竹筒酒釀造技藝 後來楊八妹將此技藝傳授給當地百姓。竹筒酒味美韻足、富有竹香,飲之甘爽、沁人心脾。2015年,楊八妹竹筒酒釀造技藝被列入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延平枕漆藝製作技藝 延平枕,包括皮枕和藤枕二種,款式一樣。長方橢圓型,主色為硃砂紅,又稱硃砂枕,長約三十公分,寬約十二公分,高約十幾公分。
  • 南充市順慶區中城街道:打造基層治理靚麗「名片」
    近年來,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中城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堅持把加強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徑,探索黨建引領、黨員示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等治理體系,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壯大基層治理「根系」,打造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靚麗「名片」。
  • 微南平 | 延平將有花卉小鎮
    圖文:鄭茂森、陳小華為進一步推動延平產業發展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5月21日至23日,區長趙明正、副區長張道強帶領區發改、建設、旅遊、交通等部門負責人赴上海和杭州學習取經,考察調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和城市管理經驗。
  • 講好益陽故事 打造靚麗名片 瞿海黎石秋劉麗華等參觀和平·籤證...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江懷遠 通訊員 易政研)1月6日,市委書記瞿海等前往位於會龍山的和平·籤證主題館,參觀館內陳列,調研文化旅遊工作。瞿海強調,要進一步講好益陽故事,打造益陽文化名片,全面建設文化強市。市領導黎石秋、劉麗華、李永軍、孫達良、胡立安、周振宇、張先旺、楊愛雲、黃道安參加活動。
  • 「河北文化名片」易水硯舉辦非遺技藝培訓
    12月6日,原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著名書畫家寒石先生以《硯雕大師的修養》為題為百餘名易縣易水硯雕刻藝人授課,拉開了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活動序幕。易縣是文化大縣、千年古縣,底蘊深厚、文化燦爛。該縣有30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40處國家、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項目級別與數量位居保定市之首。其中,易水硯傳承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河北文化形象名片。
  • 射陽安徒生童話樂園丨擁抱淮海經濟區 打造旅遊靚麗名片
    射陽安徒生童話樂園丨擁抱淮海經濟區 打造旅遊靚麗名片 2020-12-23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打造特色教育靚麗名片,籃球明星巴特爾來到新華中學
    本次「名家進校園」公益籃球行活動由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海明和龍華區籃球協會會長廖建湘共同帶隊,隨隊前來的還有黑龍江省隊隊員劉陽、湖北省隊隊員楊強等,共同指導青少年籃球訓練工作。
  • 相聚山水間 垂釣競風流 全國六百餘名釣手延平切磋技藝
    6日,2020「武夷山水」全國郊野釣魚大賽暨延平區第二屆「建發璽悅杯」釣魚賽在延平區爐下鎮樟林循環水養殖科特派示範基地「開竿」,全國600餘垂釣高手以水為媒,以漁會友,切磋技藝,在延平山水間勾勒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延平擁有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豐沛的水資源具有舉辦水上運動項目的優勢。
  • 《延平三千年》,文化名家劉光舟的延平歷史之旅
    南平文化名人劉光舟先生,收集、整理、研究延平的歷史幾十載,他是延平的活檔案,悉知悉見。劉老「道心靜似山藏玉,書味清於水養魚。」《延平三千年》系劉老花費數十年演講、累積、研究、撰寫、圖文並茂的集合本,該書即將出版。若閱讀該書,猶如穿越時空,身臨其境、引人入勝、回味悠長、猶有餘香。現將該書的自序與跋,以及部分插圖與之見面,一睹為快。
  • 陝鋼龍鋼集團公司多措並舉打造「禹龍」品牌靚麗名片
    陝鋼龍鋼集團公司多措並舉打造「禹龍」品牌靚麗名片 2020-12-22 09:32:00   近期
  • 圓木、竹編、秤桿···延平這些傳統工藝你還記得嗎?
    ,也有許多民間傳統技藝是我們世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今天小編帶你走進「延平百心百匠」▌何為竹編?舊時,延平很多農民會縮些簡單、小型的竹製農具,如竹簍、畚箕、竹匾等,但凡複雜大型的竹編如籮筐、曬穀席,就須請來自浙江等地「篾匠」(俗稱浙江佬)。竹匠手藝嫻熟,一般在農閒時走南闖北挨家挨戶給人編制竹農具。
  • 「河北文化名片」易水硯舉辦非遺技藝培訓
    12月6日,原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著名書畫家寒石先生以《硯雕大師的修養》為題為百餘名易縣易水硯雕刻藝人授課,拉開了易水硯非遺技藝提升培訓活動序幕。這項活動對於弘揚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推動非遺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 「武夷品牌」引領延平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做強「一縣一品」實現品牌引領  延平是全國百合花六大主產區之一。近年來,「延平百合」成為該區「一縣一品」的建設項目。通過引導花農成立協會,組織花卉企業參加各類展覽會,在中國花博會、漳州花博會、武夷茶博會等展會斬獲30多個獎項,打響品牌。2014年,「延平百合」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註冊,併入選福建省十大特色農產品公用品牌、福建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 福建延平:步行街升級夜市經濟,打造新型商圈
    近年來,四鶴街道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快發展夜市經濟,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四鶴巷步行街夜市,目前夜市步行街內共有商戶73家,其中餐飲業42戶,商業11戶,生活服務業12戶,休閒業7戶,零售業1戶,年營業額高達1.3億多元。
  • 青州全力打造「東方花都 文化青州」城市形象名片
    編者按:青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不斷完善政府主導機制,大力加快花卉項目建設,合理開發文化、旅遊資源
  • 遷安市圓夢愛心協會發起人胡哲維:打造水城遷安靚麗「公益名片...
    原標題:遷安市圓夢愛心協會發起人胡哲維:打造水城遷安靚麗「公益名片」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設立圓夢非遺文化傳承專題委,邀請大鼓書和剪紙藝術傳承人免費為少年兒童授課,讓古老文化代代相傳。  對於胡哲維的公益善舉,也有人不理解,但胡哲維總是一笑置之,「通過做公益活動,我感覺身心愉悅了,家庭和諧了,我的很多親屬也加入了圓夢愛心協會。圓夢愛心協會的公益活動也影響了社會上很多人,常常有人打電話問我加入協會有啥條件,我說只要有愛心即可!」
  • 第二屆「媽祖杯」圓滿閉幕 莆田再添靚麗「名片」
    本屆賽事中,來自海絲沿線22個國家和地區的1526名羽毛球運動員在賽場上切磋技藝,在場下結交朋友。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羽毛球愛好者共同享受著這場慶典,在媽祖故鄉收穫了美好的回憶。莆田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傅冬陽致辭說道:「『媽祖杯』連續兩年在莆田舉辦,推動了媽祖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弘揚和傳播,使該賽事成為莆田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 乘著歌聲的翅膀——寧陽縣復聖中學打造音樂教育靚麗名片
    乘 著 歌 聲 的 乘著翅 膀「藝術潤心,文化鑄魂」是寧陽縣復聖中學的辦學特色。走進學校,一座高聳的顏子塑像坐落在學校思齊樓前,校園裡的每塊石頭、每面牆壁都會說話,發揮著環境育人的作用。琴房傳出的是跳動的音符和婉轉動聽的歌聲,能夠深刻的感受到這所學校的文化、藝術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