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
今年很火的《百心百匠》
裡面的匠人精神讓小編不禁想到
其實在延平,也有許多民間傳統技藝
是我們世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
「延平百心百匠」
▌何為圓木?
圓木即木桶、木盆等圓形器物的民間手工製作工藝。春秋之前我們的先民就開始使用水桶挑水、木桶盛物。古時候,女子出嫁都會有紅漆圓木器物陪嫁,象徵著紅紅火火的生活,故而圓木又被稱為「圓木嫁生」。
▌製作工具
製作圓木器物的工具有:
◆手鋸,用以鋸杉木;
◆大闊斧,用來劈板料;
◆小斧,用於削木;
◆圓鑿,鑿木洞;
◆形狀像半個月亮的刨刀,刨桶身的;
◆刨子,用於刨盆底、桶蓋或桶柄之類的地方;
◆轉錐,鑽洞用;
◆圓規等,及畫筆、曲尺等輔助工具。
◆竹釘、鐵線或鐵箍、篾條、藤條等輔助工具由東家備上。
▌緊箍最為重要
圓木器物最重要的一環是緊箍。桶底小,桶口大的,從桶底上箍敲打,反之兩頭小中間大的從兩頭上箍敲打,越敲越緊。桶或盆其結實耐用的程度都取決於箍的鬆緊和好壞,若是箍松或掉了,那桶或盆也會隨之散開。
▌延平圓木行業
延平本地的圓木師傅不多,大多數是來自江西或浙江一帶。圓木師傅先把晾乾的本料綁「馬扎「上,再由兩個人拉著長鋼把木料剖開,然後便由圓木師側用工具鑿開。隨著鋁、塑料、不鏽鋼製品的普及,圓木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席嫁圓木家具的習俗逐漸成為歷史。如今只有少數年老的圓木師傅,仍然操守著這一傳統的技藝。
▌何為竹編?
竹編就是用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舊時,延平很多農民會縮些簡單、小型的竹製農具,如竹簍、畚箕、竹匾等,但凡複雜大型的竹編如籮筐、曬穀席,就須請來自浙江等地「篾匠」(俗稱浙江佬)。竹匠手藝嫻熟,一般在農閒時走南闖北挨家挨戶給人編制竹農具。
▌竹編工序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
需要配以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竹編工藝流程複雜,作為一種勞動技藝,是一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
秤桿製作是個精細的技術活,熟練掌握這一技術的人不多,除樟湖、峽陽等個別鄉鎮外,一般都在城區。
▌小秤桿大工藝
◆選取秤桿木料,據所要做桿秤的衡量要求,用鋸截成適當的長度,刨圓、達到合適的尺寸,並對秤桿進行初步的打光。
◆以線繩在秤桿上彈出幾條縱向等分墨線。
◆在秤桿稍大的一頭打出三個垂直的穿孔、安裝三個「叨子」。
◆在秤桿兩頭包銅皮,將預製的秤盤上的三根繫繩挽結到秤桿大頭最外側的「明子」上。
◆將秤懸提,秤盤中依次放上不同重量的砝碼,在秤桿上測定其距離,以兩腳規分割並仔細標出星花位置,同時,用皮帶手鑽在星花位置下方鑽出小花點,又在小花點內以細銅絲嵌插而後割斷、錘實,用鋼鋒、油石順縱向對秤桿進一步打磨光滑。
◆秤桿施染著色,然後再次把秤桿掛起來,使其完全乾透,對秤桿再進行一次拋光,及完成整個製作工藝。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
許多以實用為主的手工藝品
已逐漸被工業製品所取代
許多曾經熟悉的手藝活漸漸離我們遠去
所以,小編提議
讓我們一起延平傳統技藝傳承保護好
你記憶中的延平傳統工藝
又有哪些呢
美麗延平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號:npypxc
投稿郵箱:mlyp2016@163.com,或通過微信平臺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