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木、竹編、秤桿···延平這些傳統工藝你還記得嗎?

2021-02-24 美麗延平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

今年很火的《百心百匠》

裡面的匠人精神讓小編不禁想到

其實在延平,也有許多民間傳統技藝

是我們世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今天小編帶你走進

「延平百心百匠」

何為圓木?

圓木即木桶、木盆等圓形器物的民間手工製作工藝。春秋之前我們的先民就開始使用水桶挑水、木桶盛物。古時候,女子出嫁都會有紅漆圓木器物陪嫁,象徵著紅紅火火的生活,故而圓木又被稱為「圓木嫁生」。

製作工具

製作圓木器物的工具有:

◆手鋸,用以鋸杉木;

◆大闊斧,用來劈板料;

◆小斧,用於削木;

◆圓鑿,鑿木洞;

◆形狀像半個月亮的刨刀,刨桶身的;

◆刨子,用於刨盆底、桶蓋或桶柄之類的地方;

◆轉錐,鑽洞用;

◆圓規等,及畫筆、曲尺等輔助工具。

◆竹釘、鐵線或鐵箍、篾條、藤條等輔助工具由東家備上。

緊箍最為重要

圓木器物最重要的一環是緊箍。桶底小,桶口大的,從桶底上箍敲打,反之兩頭小中間大的從兩頭上箍敲打,越敲越緊。桶或盆其結實耐用的程度都取決於箍的鬆緊和好壞,若是箍松或掉了,那桶或盆也會隨之散開。

延平圓木行業

延平本地的圓木師傅不多,大多數是來自江西或浙江一帶。圓木師傅先把晾乾的本料綁「馬扎「上,再由兩個人拉著長鋼把木料剖開,然後便由圓木師側用工具鑿開。隨著鋁、塑料、不鏽鋼製品的普及,圓木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席嫁圓木家具的習俗逐漸成為歷史。如今只有少數年老的圓木師傅,仍然操守著這一傳統的技藝。

何為竹編?

竹編就是用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舊時,延平很多農民會縮些簡單、小型的竹製農具,如竹簍、畚箕、竹匾等,但凡複雜大型的竹編如籮筐、曬穀席,就須請來自浙江等地「篾匠」(俗稱浙江佬)。竹匠手藝嫻熟,一般在農閒時走南闖北挨家挨戶給人編制竹農具。

竹編工序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

需要配以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竹編工藝流程複雜,作為一種勞動技藝,是一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

秤桿製作是個精細的技術活,熟練掌握這一技術的人不多,除樟湖、峽陽等個別鄉鎮外,一般都在城區。

小秤桿大工藝

◆選取秤桿木料,據所要做桿秤的衡量要求,用鋸截成適當的長度,刨圓、達到合適的尺寸,並對秤桿進行初步的打光。

◆以線繩在秤桿上彈出幾條縱向等分墨線。

◆在秤桿稍大的一頭打出三個垂直的穿孔、安裝三個「叨子」。

◆在秤桿兩頭包銅皮,將預製的秤盤上的三根繫繩挽結到秤桿大頭最外側的「明子」上。

◆將秤懸提,秤盤中依次放上不同重量的砝碼,在秤桿上測定其距離,以兩腳規分割並仔細標出星花位置,同時,用皮帶手鑽在星花位置下方鑽出小花點,又在小花點內以細銅絲嵌插而後割斷、錘實,用鋼鋒、油石順縱向對秤桿進一步打磨光滑。

◆秤桿施染著色,然後再次把秤桿掛起來,使其完全乾透,對秤桿再進行一次拋光,及完成整個製作工藝。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

許多以實用為主的手工藝品

已逐漸被工業製品所取代

許多曾經熟悉的手藝活漸漸離我們遠去

所以,小編提議

讓我們一起延平傳統技藝傳承保護好

你記憶中的延平傳統工藝

又有哪些呢


美麗延平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號:npypxc

投稿郵箱:mlyp2016@163.com,或通過微信平臺發送。

相關焦點

  • 竹編工藝 | 中國兩湖地區竹編工藝特性分析
    背簍在湘西地區使用最為廣泛,根據場合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出多種用途的背簍,如生產勞作用的柴背簍、高背簍、粗背簍,這些背簍常用在粗重的農活或搬運沉重的貨物,體型大而堅固;生活中所用的有洗衣背簍、盛米背簍、盛鹽背簍、放娃背簍等,洗衣背簍一般都小巧玲瓏、精緻可愛,在女子出嫁時還會將洗衣背簍作為陪嫁的嫁妝;如今也開發出工藝背簍,其圖案別致可愛,可擺放在家中作為工藝品欣賞。
  • 中國符號|竹編工藝
    導語: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竹編藝術吧~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在早期,人們會用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來存放物品。
  • 竹編工藝 實用器物之美
    竹編工藝欣賞
  • 這些獲獎作品你們還記得嗎?
    還記得去年在四川青神圓滿舉辦的「竹與生活」2019國際(青神)竹產品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嗎?整個賽程共徵集到4000多件參賽作品,天工開物,用竹所長,此次大賽參賽作品從竹椅、竹床到竹編手包、竹製玩具、竹燈等生活的各個環節全方位重新定義了溯源於東方傳統的竹編文化,展示了竹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展現了竹的創意設計與現代化設計,同時大賽訪問及關注度創下同期比賽之最。
  • 地球儀、南瓜盒、涼帽…成都這些竹編手藝人太牛了!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成都傳統工藝振興,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崇州市文化體育旅遊局承辦的「2018成都市傳統工藝(竹編)大賽」4月27日在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舉行。
  • 六旬老人重拾技藝 閩侯傳統竹編後天絕活再現
    當天,謝瑞國將和其他7位來自鴻尾鄉的老藝人,展現這項傳統竹編手工藝絕活。謝瑞國正在製作竹製花瓶。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鴻尾竹編工藝廠通過不斷提升工藝品製作水平並創新產品,在各級創新產品展示評比中屢屢獲獎,享譽全國,還打開了國際市場。後來,鴻尾傳統竹編手工藝入選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藏家收藏近百杆老秤桿 含清末「鬼秤」
    張耀庭,玉器、家具及雜項收藏家,十幾年來,他收藏清代及近代的各種老秤桿近百杆,透過這些老秤桿,他看到的不僅是舊時市井中賣與買交錯間的繁華景致,更是人們在交易背後展現出的才情與智慧。  能夠承重,就對秤桿子的材質要求很高,越大的秤桿往往質地越不錯,老山紅木、黃梨木質地的秤桿都可見到。當時人們用好料做秤桿子都是出於實際要求,秤桿用料越好,就可以做得越細。好秤桿子外表不僅細膩光滑,而且做工十分講究。在張耀庭的收藏中,一些好秤桿上的星都是用純銀鑲嵌的,他甚至還收藏了一個當時用來為星鑽眼兒的工具。
  • 雅趣 |竹編:在手指上跳舞的篾片
    中國的竹編工藝還傳到了日本,其竹編工藝出現於桃山時代(1573年至1603年間),為日本的傳統工藝品之一,「用手達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在小小的竹編裡淋漓盡致的得以體現。但與日本一比,中國在竹編的精緻上,尤其是藝術性上,尚有不少的差距。如今會編織工藝的人越來越少。在邊僻的臨滄,這裡還存在竹編的蹤跡。太平街,是臨翔區的一條老街,兩邊的鋪子,有幾家在賣竹編,花樣繁多,顧客雲集。這些竹編,大多來自南睞村。這是一個傣族與漢族雜居的山村,離臨滄城7公裡。村子周圍,到處生長著野生的竹林,主要有實心竹、刺竹、苦竹等。
  • 從竹編工藝獲啟發,隈研吾為 ASICS 打造「METARIDE AMU」運動鞋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跨界與 ASICS 合作,以傳統竹編工藝為設計靈感,打造「METARIDE AMU」運動鞋,向奧林匹克競技精神致敬。這雙鞋即將在臺限量發售。以竹編工藝為靈感,為鞋面設計相互交錯的編帶METARIDE AMU 的 AMU(編む),日文為「編織」的意思。鞋面設計構造取材自傳統日式竹編工藝,相互交錯的編帶狀材料形成別具風格的跑鞋外觀。這些編帶的位置和形狀都經過了特別設計,可和針織面料巧妙結合,舒適包裹雙腳,在運動時能同時提供穩固兼具彈性的支撐度,可為跑者帶來獨特的跑步體驗。
  • 傳統工藝向當代工藝成功轉型,一撥佳作珍品「襲來」
    傳統工藝向當代工藝成功轉型的範例雲錦紗地屏風《高山流水》圖為:雲錦紗地屏風《高山流水》 金文 金櫻紫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雲錦,自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貢品,普通老百姓難得一見。1949年後,政府開始著力恢復和保護雲錦這項技藝。
  • DIY手工竹編工藝!
    而與竹子利用相關的竹藝,一直是日本民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有著很多的流派,包括樂器、兵器、竹編等,其中有一百多種的編織方式。今天要介紹日本京都女竹匠Ogura Chiemi,繼承和延續了古老的竹編工藝,但同時將現代感融入到作品之中。
  • 年公益傳授竹編技藝近萬人次 她讓更多人「粉」上東陽竹編
    這是她專為第二天到木雕小鎮研學的孩子們準備的,她將用這些纏在細鋼絲上的絨條結合篾條,教孩子們編織一款新的竹編花器。因為這項心血來潮的創意,蔡紅光在義烏小商品城尋找了一個下午,終於滿載而歸。這只是她近幾年來從事竹編技藝公益傳播的一個縮影。
  • 竹編的藝術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 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比較有名的竹編細絲工藝品如瓷胎竹編,其使用的竹材來自成都地區的特長無節瓷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製作出精細的竹絲。
  • 竹編之美,特別的美!|竹編|竹子|手工藝品
    竹編是我國的傳統民間手工藝術之一。人們利用竹子這種特有的自然資源,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將以前傳統的竹編工藝大膽革新,創造出許多新的竹編技藝,既承載著傳統的符號,又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竹編工具和手工藝品。據了解,竹編可以分兩大類:平面竹編和立體竹編。而我們欣賞的主要就是立體竹編,它往往是竹編工具和手工藝品結合體,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欣賞功用。
  • 九江瑞昌竹編傳人田先敏榜上有名
    ▲田先敏在製作竹編製品。 省殘聯供圖近年來,非遺,特別是傳統工藝,依託面大量廣、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等獨特優勢,在促進就業增收、助力精準扶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一大批殘疾人提供了創業就業的空間。
  • 抖音電商運營負責人木青:傳統工藝在抖音迎來黃金時代
    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景德鎮的陶瓷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唐朝,陶器就已經成為東西方貿易裡的重要貨物。  其實不僅是景德鎮陶藝,我們國家的傳統工藝源遠流長,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無竹不成寨:西雙版納傣家人的竹編工藝真是絕了
    竹林環繞的傣寨,一座座竹樓建築,用竹籬笆圍起來的院子,門口放著竹編的魚簍、竹子做的掃把,家中陳設也幾乎都是竹製品,竹桌、竹凳、竹杯、竹碗……傣家人擅長用竹子編織各式各樣的竹器,從竹樓到飯盒、魚簍,都是傣族世代相傳的竹編技藝。
  • 了不起的匠人,三湖這種傳統手藝你見過嗎?
    中國的傳統手工藝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傳統竹編工藝。竹編是指竹絲篾片的挑壓交織,一般稱被挑壓的篾為「經」,而編織的篾為「緯」。由經與緯的挑壓可以編織出千變萬化的圖案,從而製作出千姿百態的竹編產品,竹編是藝術中的藝術。竹編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是匠人的一門獨門手藝,用簡單的竹絲就可以編織出各種形態來。
  • 桿秤:關於桿秤的一些知識,你了解嗎?秤桿上的星星代表著什麼?
    桿秤記憶小時候,父親常常會上山挖一些野生藥材,然後稱斤賣掉,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跑到鄰居家,把鄰居的桿秤借來,稱一稱再還回去。那時候,我並不知道桿秤上的刻度那裡是一斤,還是二斤,可父親總是拎著讓我學會看刻度。
  • 【民間】南安竹編:薄薄篾片編就「古早味」
    也正是那時,竹編一直是個吃香的活兒,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便是一捆捆的竹子,一摞摞的竹編製品。可是為什麼一夜之間,這些竹編製品卻淡出了我們的視線?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生活用具不斷更迭,會做竹編的篾匠已經屈指可數了。近日,記者來到省新鎮省身村,這裡仍有這麼一群篾匠,守著小村莊,繼續著他們未編織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