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的藝術

2021-02-19 西風東韻


東方。生活。美學。

最美微雜誌

編織工藝由來已久,據考古表明,自人類開始定居生活以來,便已經有意識的用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在實踐中,又慢慢發現,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扎、套等, 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製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豔明快的花紋。

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比較有名的竹編細絲工藝品如瓷胎竹編,其使用的竹材來自成都地區的特長無節瓷竹,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刮平、劃絲、抽勻等十幾道工序,製作出精細的竹絲。

瓷胎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瓷胎竹編在製作過程中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進行手工編織,讓根根竹絲依胎成形,緊貼瓷面,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渾然一體。

除了細絲竹編之外,常見的粗絲竹編工藝品則比較多的分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中以竹籃、竹簍、竹筐比較普遍。而這些竹編工藝品經過幾千年的傳承,也依然散發著令人驚嘆的魅力。

來源:最陶瓷  微信號:zuitaoci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喜雨

-end-

▾ 點擊下面圖片直接閱讀 ▾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

為西風東韻加上星標,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有一種愛,叫設為星標。

▾ 

中國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生活美學傳播機構之一

每日分享最有價值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新鮮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挑選最有品味的好物。

相關焦點

  • 竹編之美,特別的美!|竹編|竹子|手工藝品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舊時竹器與人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如影隨形。竹編是我國的傳統民間手工藝術之一。人們利用竹子這種特有的自然資源,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將以前傳統的竹編工藝大膽革新,創造出許多新的竹編技藝,既承載著傳統的符號,又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竹編工具和手工藝品。據了解,竹編可以分兩大類:平面竹編和立體竹編。而我們欣賞的主要就是立體竹編,它往往是竹編工具和手工藝品結合體,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欣賞功用。
  • 湘潭大學藝術學院「非遺品牌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竹編漆藝研修班...
    2019年7月,湘潭大學藝術學院第一期「竹編漆藝研修班」開課。該研修班為藝術學院申請獲批的教育廳《非遺品牌化創新創業教育基地》(2018)培訓內容,基地由藝術學院與保靖縣本順竹藝合作社共建。雙方通過開設竹編編織技藝、品牌營銷推廣設計、文創產品開發、數字影像等教學實踐內容,活態傳承湘西竹編文化,培養學生非遺品牌化實踐創新能力。2017年,湘潭大學藝術學院與保靖縣比耳鎮開展對點幫扶,從此開始為當地竹編和農產品臍橙兩大產業開展品牌化創新推廣工作。目前,合作社在幫扶下,實現營收增長120%。
  • 【教程】傳統民間藝術手工竹編八角扇編法
    中國竹編,源遠流長。
  • 道明竹編亮相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作品展
    9月8日晚,成都市首屆天府大地藝術季在邛崍市開幕。用崇州道明竹編所打造的「尋回」「吞吐」兩組大地景觀在藝術季上進行展示。作為成都平原岷江水潤、茂林修竹、美田彌望、蜀風雅韻景觀特色的代表,以「竹」為原材料,藉助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表達方式,「尋回」「吞吐」兩組大地景觀完美詮釋了人們對「川之美學」的理解和「蜀之文化」的傳承。
  • 中國符號|竹編工藝
    導語:竹編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絲並編織成各種用具和工藝品的一種手工藝。工藝竹編不僅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更具深厚的歷史底蘊。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竹編藝術吧~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在早期,人們會用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來存放物品。
  • 九江瑞昌竹編傳人田先敏榜上有名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與中國殘聯聯合發布了第一批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重點支持地區及項目名單、第一批試點支持的殘疾人非遺工匠名單,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我省九江市的瑞昌竹編傳人田先敏登上了全國首批殘疾人非遺工匠名單。
  • 竹編之美,細膩天成
    竹編是我國的傳統民間手工藝術之一。人們利用竹子這種特有的自然資源,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將以前傳統的竹編工藝大膽革新,創造出許多新的竹編技藝,既承載著傳統的符號,又符合現代人生活節奏的竹編工具和手工藝品。
  • 竹編雖發源自中國,卻精緻於日本
    作為竹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的竹編藝術古老而神奇,是一門集竹的本質、竹的氣節於一體的編織藝術。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用竹來編織器具。十五、十六世紀,中國的竹工藝傳入日本,在日本極受珍視,也對日本竹編藝術產生了頗大影響。 是生活器具,亦是藝術作品 江戶時代末年至明治初年是日本漢文化的全盛時期,日本從中國進口了很多「唐物」,其中就有很多由竹子編制而成的器物。
  • 竹編工藝 | 中國兩湖地區竹編工藝特性分析
    益陽地區位於洞庭湖南岸,以水竹和楠竹居多,水竹柔韌堅強,楠竹堅韌輕強,均是上等的編織材料。與大鬱竹器相比,小鬱竹器更為精緻,更富有藝術魅力。小鬱竹器稱為「小」,是指使用材料為小型材料,「鬱」則有兩層意思:一是在工藝製作方面,將竹材在火中烘烤,將其軟化,在外力加壓的作用下,使其彎曲成所需形狀;二是指結構方面,產品的立柱竹由橫向竹圍箍,在縱橫交接處將橫向竹挖出大半,形成鬱口,再經火烤加溫,迅速圍鬱而成。小鬱竹器主要產品有桌、椅、櫃、床、玩具、屏風等。
  • 竹編大師盧光華 半生痴絕《蘭亭序》
    對盧光華而言,竹編就是他最艱難歲月裡的一道光——1971年,因為娶「地主」的女兒為妻且堅決不肯「劃清界限」,任教於南馬農中的他被下放回到老家六石街道北後周村務農。北後周是著名的竹編專業村,清秀斯文的教書先生白天接受貧下中農的改造「修地球」,晚上從事副業為養家餬口學竹編。
  • 竹編工藝 實用器物之美
    竹編工藝欣賞
  • 雅趣 |竹編:在手指上跳舞的篾片
    在新石器時代,以竹編籃筐為模型,又誕生了陶器。殷商時代,竹藤的編織紋樣豐富起來,編織也日見精細,更追求工藝性。戰國時期還出了一位致力於竹編技藝研究的人——泰山。中國的竹編技藝歷經千年,代代延續。中國的竹編工藝還傳到了日本,其竹編工藝出現於桃山時代(1573年至1603年間),為日本的傳統工藝品之一,「用手達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在小小的竹編裡淋漓盡致的得以體現。
  • 納卡村長做竹子碗筷的手藝讓人驚嘆,其實傣族竹編藝術遠不止這
    勐遠仙境雨林大餐《嚮往的生活》第四季裡面的竹樓,竹桌、竹凳、竹籠、達寮都是傣族竹編藝術的代表。此外,織布用的竹紡車、竹織具,捕魚用的竹漁具等,也都是竹子做的。竹製品種類太多了,竹碗竹杯竹筷這些都是基礎的竹子藝術,竹桌達寮等竹編製品技術含量會更高。
  • 年公益傳授竹編技藝近萬人次 她讓更多人「粉」上東陽竹編
    「如果說前些年我和師父一起進北京故宮博物院修繕倦勤齋,成功讓東陽竹編出圈;那麼這幾年,我就是努力讓更多人『粉』上東陽竹編,讓他們用自己的指尖感受這項非遺。」從2016年以來,蔡紅光每年傳授竹編技藝數千人次,今年已達上萬人次。從展示到授藝1972年出生於虎鹿鎮白溪村的蔡紅光初中畢業就開始學習竹編技藝。
  • 崇州:「千年竹編之鄉,今朝更織新景」
    道明鎮的竹編建築 道明鎮是由來已久的「竹編之鄉」,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依竹而居,以竹為器,處處皆是「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篼」的景象。道明竹編品種繁多,除竹兜、竹籃、竹盤、竹碗外,有竹淨百圓鑼、竹套三花提籃、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書兜等。2012年,道明竹編被列入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 手工竹編入門:10種編織方法教程
    傳統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富含著中國漢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如今還可以看到各種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對於竹編工藝有些人就不太清楚了。
  • 遂寧竹編非遺傳承人趙勤:與竹絲「共舞」的幾十年
    近日,四川省遂寧市一名竹編非遺傳承人趙勤的竹編畫引發了網友的關注。11月1日,記者來到了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探訪竹編匠人趙勤與數萬根竹絲「共舞」的故事。四川遂寧竹編非遺傳承人趙勤。 楊予頔 攝  走進位於安居區黃娥古鎮的竹編工藝品展廳,竹籃、竹筐、竹雕以及一幅幅竹編畫隨即引入眼帘,就像步入了竹編的世界,這些都是趙勤這麼多年來純手工製作的心血。
  • 〔讀城〕成都地標產品之九:道明竹編,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穿越2000年時光,歲月更替,光陰流轉,道明人在自己的天地裡始終如一靠著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傳承,讓竹編成為川西乃至成都平原不可取代的獨特文化藝術符號。今天,讓我們攜著晨光與微風,伴著蟲鳴與鳥叫,走入道明,去了解竹編與這裡那些人兒的故事。
  • 成都崇州非遺傳承人 讓道明竹編在創新中重獲生機
    重設計  竹編家居用品變得很時尚  在非遺博覽園的「丁知竹」竹藝館內,全部展品都採用竹編完成,很多和大家傳統印象中的竹編完全不一樣,比如竹編家具、燈具、飾品、擺件甚至竹編箱包……生活所需一應俱全。  這些竹編產品已沒有人們印象中的粗放簡陋,記者見到,一款落地燈猶如一根高高的竹編竹筍,上面掛著草帽,清新淡雅中透出復古的味道。
  • ...千年竹編之鄉,今朝更織新景」——走進崇州市道明鎮
    道明鎮的竹編建築  道明鎮是由來已久的「竹編之鄉」,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依竹而居,以竹為器,處處皆是「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戶戶編花篼」的景象。道明竹編品種繁多,除竹兜、竹籃、竹盤、竹碗外,有竹淨百圓鑼、竹套三花提籃、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書兜等。2012年,道明竹編被列入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