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野生廚房》雨林大餐的朋友一定被「森林之王」巖香用刀闢出竹碗竹杯竹筷的手藝震撼到,這刀工、這手法,簡直絕了!
其實,類似的絕活很多傣族人都具備,傣族對竹子藝術品的製作博大精深。
勐遠仙境雨林大餐
《嚮往的生活》第四季裡面的竹樓,竹桌、竹凳、竹籠、達寮都是傣族竹編藝術的代表。
此外,織布用的竹紡車、竹織具,捕魚用的竹漁具等,也都是竹子做的。
竹製品種類太多了,竹碗竹杯竹筷這些都是基礎的竹子藝術,竹桌達寮等竹編製品技術含量會更高。
竹資源優勢
竹製品種類繁多以及能夠獲得我們傣家人喜愛和頻繁使用的重要原因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擁有得天獨厚的竹資源優勢。
傣族人大多聚居在我國西雙版納地區。
西雙版納地處北緯21°,擁有我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熱帶雨林,繁茂密集的熱帶雨林裡植物繁多,竹類資源更是全世界種類最為豐富的,再加上西雙版納的氣候「常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竹類生長快,產量高,是十分豐富和有特色的資源。
勐遠仙境城子村
而長期以來,傣族人的生產生活和文化都和竹有著密切的關係,傣族人十分了解竹子的特性,更善於利用竹子。
勐遠仙境
竹編織品製作用的工具比較簡單,一般只需要用到刀、鉗子、撬片、竹片、錘子等普通的工具,其餘的都要靠工匠的靈巧的雙手和精心的構思。
竹編織品種類
傣族的竹編織品涉及到生活和宗教的方方面面,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
生活類器具大多是完全的竹子結構,部分是竹子和藤木組合,常見的有筷子、飯盒、杯子、竹筒、煮飯的鍋蓋,碗籮、提籃、穀倉、針線籮、桌椅板凳、衣櫃、箱子、床,出門時戴的帽子,下雨天撐的雨傘,嬰兒睡的搖籃……
還有樂器類的笛子、巴烏、葫蘆絲和裝飾類的達寮等。
生產類器具包括竹扒、簸箕、篩子、魚籮、竹筏、扁擔、織布機、水車、打杆、竹梯子等。
寺廟用器具包括佛像、齋砵、佛龕、誦經桌、滴水砵、扇子、小旗幡、竹幡杆、蠟條盒等。
建築類的竹製品多為竹木混合結構,有竹樓、竹橋、竹籬笆、涼臺、水臺等。
特殊的習俗
傣族的竹編製品除了涉及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多竹製品還有獨特的習俗和寓意。
在傣族人家中眾多的竹編製品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藤椅。
傣家姑娘在傣歷新年這天會帶著專屬於自己的藤凳去集市賣燒雞,傣族小夥則會去像心儀的姑娘買燒雞,若要是姑娘也喜歡這個小夥子,便會將藤凳遞給小夥子,讓他坐在身邊。
藤凳是傣族姑娘向男子表達愛慕的一種器具。
結婚的時候,傣族姑娘還必須從娘家帶上兩隻新編的藤凳,這兩隻藤凳將在她今後的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她生完小孩子坐月子期間,她只能坐她帶過來的藤凳,其他人也不能坐她的凳子。
等到了她年事已高,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歸土時,她也只會坐她自己的凳子,在她過世後,也將把這個凳子帶走。
結語
月光下的鳳尾竹,竹林深處的傣家竹樓,優雅靈動的孔雀舞,是多少人印象中的西雙版納。
房前屋後鬱鬱蔥蔥的竹林,住著竹樓,用著竹製品,吃著竹筍,傣家人的生活圍繞著竹,更少不了竹,「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傣家人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