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24 物來順應 當時不雜

2020-12-15 看美好生活

「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這是時代的哀鳴還是亡國的喪鐘?」好傢夥,這樣的句子聽起來既像盛世吶喊又似末日衰音?竟然如此沉重而壓迫。

其實這只是有人針對當今社會流量為王,網紅當道,娛樂至死等種種現象發出的無奈調侃和嚴重警告。

人怕出名豬怕壯嗎?不,現在有多少人為了出名殫盡竭慮嘔心瀝血啊,不管是臭名惡名兇名還是美名,都無所謂的,只要出名就好,有名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收益。「能讓我出名,吃屎我都願意」那種。

比如「耗子尾汁」馬保國憑流量「笑傲江湖」,管他我真意形拳還是我大意了沒有閃,人們一波一波從四年八方匯聚而來圍觀他被ko名場面,而他頂著一代宗師的人設死不認帳卻火得轟轟烈烈,我們完全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一個人的胸懷可以有多寬廣,容得下十幾億人的調侃與笑話,這些重要嗎?反正據說大師現在開公司了,申請「耗子尾汁」專利了,可能還要拍電影呢。嘖嘖。

再比如偷車界的「精神領袖」竊·瓦格拉周立齊,到現在我看他當初戴著手銬「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進看守所像回家一樣,裡面的感覺比家裡好多了,裡面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啊」的視頻都是又笑又氣。從道義上講這是個「無恥毛賊」,三年了他出獄了,迎接他的不是灰暗的人生,而是幾百個網紅公司搶著與他籤約,雖然都被他硬氣的拒絕了,網紅也是打工嘛,而他最近似乎成了某電動車公司聯合創始人。

不管是針對馬大師的唾罵和狂歡還是針對竊·瓦格拉的娛樂與不屑,甚至是娛樂八卦天天上頭條等,這都是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引起上述流量為王網紅當道娛樂至死等種種現象的極端個例。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論調:這世道不知怎麼了,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當然我們也會聽到:這真是個偉大的時代,生逢盛世我之幸也。面對前所未有之革新和變化,毫無經驗的人們做出了不同的反應。

一部分人警惕著,他們擔心這是一種腐朽墮落和退步,發出各種焦急的呼喊,他們狂熱的抗拒;一部分人因為摸不準脈絡,只是持續觀望,感覺反常,但又不願妄下定論,只是偶爾會釋放一些不滿和憤懣;一部分人無所謂,他們就像大潮裡的小水花,隨波逐流(字面意思),把我推到哪裡都可以;一部分人則迎頭往上趕,爭當弄潮兒,在這股大潮裡混的風生水起。

如果不是人為操控,而是市場選擇,那我覺得這算合理的吧,歷史的大潮誰也擋不住,我們可能會因為陌生而焦慮,可能會因為暫時的亂象而搖擺,但迎接新事物新東西新觀念擁抱不確定似乎成了日後生活不可或缺的主題。

誰也不能確定人工智慧的發展會讓我們的生活走向哪裡,一百年前人們不會想到一兩個小時人們就可以在幾千公裡外轉個來回,而娛樂業的發達也呈不可逆的趨勢。

只是這些現象可能還處於發展之初,急切又熱烈,激進又狂放,難免在會引來一些不適感,需要一個長一點的時間矯正和規範。

就像曲子詞最初只是十七八的小女在宴席伴樂時傳唱,流行於市井裡巷,在文人看來俗之又俗,而隨著盛唐詩歌的盛極而衰,最終又被文人擴展和升華,又盛於宋代一樣,詞由最初的不被看好,局限又俗氣,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變得豐富而寫實,名滿天下,燦爛瑰麗。

就像清軍入關後,強迫漢人實施剃頭令扎長辮,人們痛哭謾罵不配合,到幾百年後民國到來讓剪辮子時又有人又哭又罵不同意一樣。回過頭來看,先人們因為辮子和髮型引發的掙扎和痛苦似乎沒有意義,因為他們最終誰也逆不過這波歷史大潮,他們覺得不合理,事情就不會按他們的想法發展下去了嗎?但似乎又不能這樣說,他們的對抗就像面對種種奇怪社會現象做出吶喊的第一部分人,內涵著勇敢者的精神和偉大的不屈靈魂。

就像我們如今像呼吸一樣重要的白話文在推廣時也曾引來無數學究的懷疑否定和嘲諷一樣。試著把自己代入100年前一個民國書生的角色,無法想像習慣了兩千年的之乎者也,接受了幾十年四書五經薰陶的書生被一些留了幾年洋的年輕人整天聲勢浩大的胡鬧著「批孔反孔,拒絕文言文」,難怪年紀相對大一點的學者會被氣的捶胸頓足直呼:胡鬧嘛!白話文有多膚淺,豈不是誰都能寫詩,「啊,美麗的祖國」就是一首詩,簡直就是笑話嘛。

哈哈,角色代入之後能想像到當時有些人的那種氣急敗壞。可是這股大潮誰也逆不過,最初看起來是不太合理,不合適,太胡鬧,但現在人們用的不是好好的嗎,白話文一樣可以寫出錦繡文章,一樣有人用白話文依然詞不達意,所以當初為什麼要糾結要抗拒呢。

迎頭而上,扎進去,想方設法改變,擯棄那些讓你不適的部分,努力按照你的思路拓寬發展才是硬道理啊。這大概可以用曾國藩的「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來總結一下。

最後再發一下可以承包我一年笑點的竊 瓦格拉視頻。

相關焦點

  • 夜闌心語|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作者伊戈爾·塞梅尼克欣【俄羅斯】最近喜歡上曾國藩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短短十六字裡面,濃縮了曾國藩充滿智慧的生命感悟,和對自己人生經驗和教訓的深刻總結。世間最有力量的文字不是長篇累牘,而是這充滿滄桑的寥寥幾字,嵌入心扉。
  • 修身的境界: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修身的最高境界: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一天他幫業師洗澡擦背時說:「好一座佛堂,只是佛不聖明。」他的老師回頭看他,神贊又說:「佛雖不聖明,卻還能放光。」又有一天,業師在窗下讀經,一隻蜜蜂撲撞著窗紙想飛出去。神贊見此情形說道:「世界如此廣闊,不從空處出去,偏要鑽故紙堆,何年才出得去!」於是他的業師請神贊替眾人說法。這則逸事形象而生動地顯示了禪門靈活機變、情趣盎然的宗風,同時闡述了修禪的大法。
  • 曾國藩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其最為有名的,當屬其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事要順其自然,坦然面對,活在當下,不過度擔憂未來還未發生的事,要心無雜念地做好眼前的事,不要去留戀和糾結髮生過的事。
  • 曾國藩處世4字訣: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往不戀!
    曾國藩處世4字訣: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往不戀。曾國藩的為人處世智慧廣受很多企業家和老百姓的喜愛。行走職場,有的人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瞻前顧後,敗於心思太重;有的人隨心所欲,愣頭愣腦,敗於太過簡單。
  • 順應自然方成道,對景無心莫問禪。道法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
    順應自然方成道:順應自然規律,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就能得「道」。人生活中這個世界上,要 與自然,世界,宇宙 融為一體。達到天人合一, 才能 成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對境無心就是禪嘛!何必再問禪呢!人們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景,都要靜心對待,心如止水。
  • 雜煮,雜雜煮
    雜煮的「餅」,東日本稱「角餅」,西日本稱「丸餅」?差異從何而來?圖為日式雜煮Q.そもそも、「雑煮」とはどのような食べ物でしょうか。Q「雜煮」原是什麼食物呢?齊木さん「雑煮は『雑煮餅』ともいわれ、新年の神様である『年神様(としがみさま)』にお供えした餅を神棚から下ろし、鶏肉や魚介、野菜と一緒に煮込んだ料理です。
  • 曾國藩智慧:優柔寡斷,性格猶豫,要懂得這16字,成大事不糾結
    曾國藩座右銘: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短短的16個字,將人生智慧囊括其中,欲成大事原本就要不得糾結,希望諸位時時謹記。物來順應當事情來臨的時候,千萬不要想著去逃避,去拖延,去找藉口,因為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事情該解決總得解決。所以說,當事情來臨之時,不如順其自然,坦然面對,理智對待,這就是「物來順應」的真正意義。
  • 曾國藩:人生低谷不可怕,記住這句話,前途光明,百事百成!
    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既是曾國藩的座右銘,也是他從人生低谷走向成功的捷徑。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當事情來了,就學會順應他,不要過度尋求。
  • 每日營養食譜(2-24,周三) 早餐:豌豆雜醬面
    豌豆雜醬面補鈣鐵鋅硒營養:豌雜麵,全稱是豌豆雜醬面,是川渝兩地的經典麵條,不是只有老北京才有雜醬面哦。我鍾愛四川的各種麵條,各種味道。4、豌雜麵,全稱是豌豆雜醬面,是川渝兩地的經典麵條,不是只有老北京才有雜醬面哦。我鍾愛四川的各種麵條,各種味道。
  • 性格唯唯諾諾,優柔寡斷的人,不妨讀讀這16字,成大事不糾結
    正如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的一句座右銘一樣: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這16個字,其實就是給那些性格猶豫之人的一劑良藥。物來順應事情來了,就要正面面對,而不是想辦法逃避和拖延,如果你正面面對的話,也許咬咬牙就過去了,除了後患。可如果猶猶豫豫,光想著躲避,那麼事情很可能會越來越糟糕。
  • 「雜魚」與「魚雜」
    一次和幾位朋友在某飯店小聚,菜上桌,「雜魚」竟變成了「魚雜」,服務員說我們原本點的就是「魚雜」。後來,通過菜單驗證,她還強詞奪理:「『魚雜』和『雜魚』差不多,其實比『雜魚』更有味。」燒魚雜則不同,開始適宜先將「魚架裝」放在蔥姜油鍋裡剝炒,然後和煮其他魚一樣放入湯料,旺火燒煮半小時以上。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鹹煮」,起鍋前嘗湯時以微淡為宜,否則就嫌鹹了,因為「魚架裝」不像整條魚有外皮包裹著,佐料很容易入骨。「雜魚」和「魚雜」的味道有明顯區別。「雜魚」成分「雜」,屬於集河鮮之大成,是「一鍋下」的底層魚大雜燴,一般都是「出水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