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太極拳釋名和拳經歌訣

2020-08-03 金水遊俠

太極拳釋名

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一招一勢,均不外乎陰陽,故又名太極拳。

拳經歌訣六首

歌訣一:

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脅下氣把襠撐。

謂因開勁兩捶爭,五趾抓地上彎弓。

歌訣二:

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

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

歌訣三:

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歌訣四:

極柔即剛極虛靈,運若抽絲處處明。

開展緊湊乃縝密,待機而動如貓行。

歌訣五:

拿住丹田練內勁,哼哈二氣妙無窮。

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

歌訣六:

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慢手快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

相關焦點

  • 內家拳經 太極心訣秘要
    因為真師父知道,拳無定法;那些搞「系統科學培訓」的師父,多半是為了賺錢而搞的生計。而拳經,也是師父;而且是一個不會騙你的師父。如果你沒眼光找真正的師父,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看拳經學習。我見過很多練了幾十年「太極」的人,卻根本不知有練拳必須讀「拳經」一說。外家拳可以傻練,苦練;可是內家拳,既然叫做「內」,走了就是「心」路,學的就是「心訣」。只學外形,即使名字叫做「太極」,練出來的拳,最多也只是體操動作罷了,根本與「拳」無關;略有舒筋活血之效,但是離真正的「拳術」,以及「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太極健身養身境界相距甚遠。更談不上「以武入道」的太極精深境界了。
  • 民國學者關百益,把《太極拳譜》稱為《太極拳經》的始作俑者!
    1917年受聘於河南省教育廳,歷任河南優級師範學校校長、河南省立師範學校校長、河南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河南省省長秘書、河南省博物館(今河南省博物院)館長和河南省通志館編纂等職。關百益致力於考古學的研究,著有《金石學》、《考古淺說》等。1936年曾應晨光讀書社邀請,主講《考古學大意》,對考古學的定義、範圍、方法等作丁較全面、系統的論述,另著有《殷文字存真》8集。
  • 太極拳的「經」和「論」不是一回事,許多人都混淆兩個概念!
    所謂「譜」,是對前人留下來東西的文字彙總,通常由傳承譜系和各種論、歌、訣、解、要言等組成。比如楊氏傳抄老譜(清代),但條目就有四十多條,可謂洋洋灑灑。傳譜對學拳的人是件大事,以前是有儀式的,並非所有門人都有此殊榮,得到傳譜的可謂衣缽弟子。 太極拳譜中,其實是有「論」無「經」的,太極拳理論最權威的人除了王宗嶽,排第二、第三的是舅甥二人——武禹襄和李亦畲。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老子在《道德經》中認為柔弱勝剛強。張三丰王宗嶽由此而悟出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傳張三丰創立了太極拳。陳鑫則從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兩面的太極之理悟出了陳式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有剛有柔,剛柔並濟。傳陳王廷創立了陳式太極拳。因此陳式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 張三丰的佩劍、拳經都被掠奪,為何無人敢搶風清揚的獨孤九劍?
    在笑傲江湖裡,由於張三丰駕鶴仙去,武當派一代不如一代,魔教十大長老突然夜襲武當派,在經過一番激烈的廝殺之後,日月神教以犧牲四位長老的代價,最終奪走了張三丰留下來的真武劍和《太極拳經》。武當派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武當派每一位掌門上任前都會宣誓,必要將真武劍和太極拳經從魔教手中奪回。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崩拳形意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拳種。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宋氏形意拳龍形
  • 中國人應該怎樣看待太極拳?
    本文將詳細的講解太極拳的文化和歷史,希望大家能對太極拳有一個新的認識。太極拳釋義太極拳是一種集導引術、吐納術一身,結合陰陽五行、中醫經絡形成的一種內外雙修,意識、呼吸、動作合而為一的內功拳法。太極拳分類自張三丰創立武當之後,太極拳發展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流傳至今已經有很多流派了,歸納總結大致可分為四大派系,南派太極拳、北派太極拳、本山派太極拳和散派太極拳。
  • 中國人應該怎樣看待太極拳?
    ,太極拳發展至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流傳至今已經有很多流派了,歸納總結大致可分為四大派系,南派太極拳、北派太極拳、本山派太極拳和散派太極拳。>又被陳溝的陳王廷融合了炮錘,形成了陳式太極拳,再後來又經改良和,形成了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等。
  • 王宗嶽之《太極拳論》是開篇就講方法,有些人卻是背道而馳
    作者/戚海軍王宗嶽是明朝萬曆年間人,據傳其太極拳藝是三豐祖師所傳,造詣精深,以至化境,著有《陰符槍譜》和《太極拳論》流傳於世,尤以《太極拳論》對後人影響最深。太極拳界雖門派眾多,歷代名師輩出,但卻大都尊《太極拳論》為拳中經典理論著述,足見其有很高的地位及影響力。相比張三丰的《太極拳經》,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更偏重於實踐應用方面的獨到見解,並深刻道出了太極拳的精奧之處,可謂令後學者膜拜神往。如「蠅蟲不能落」,「四兩撥千斤」等。
  • 馬保國又倒地,還要不要練太極拳?
    這些年,從「雷公太極」創始人太極雷雷開始,「傳武大師」們紛紛進入各種打臉模式。隨著渾元形意太極拳馬保國前幾天的倒地,網上多了這樣一個經典段子:傳武大師就兩招,一招110,一招120。在目前世傳的太極拳拳種裡,無論是陳式、楊式或孫氏等太極拳傳人中,都尊道教張三丰祖師為太極創始人,例如大宗師楊露禪,所留拳譜中皆稱張三丰為祖師爺,且其後人也供奉三豐祖師牌位。
  • 陳炎林與《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
    《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是部經典太極拳書籍,作者陳炎林是楊澄甫弟子田兆麟的弟子。也有說法此書是出自田兆麟口授,但書中並未隻字提及。《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作者陳炎林是民國時期人,生平不詳,僅知是中醫骨傷科醫師,其他均未知。《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文理清晰,文筆流暢,文字功底紮實,配以手繪動作技術圖近300幅。該書集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對打於一體,多方面展示其技術體系。據說,書中介紹太極拳的行功、拳式、刀、劍、杆、套路是田兆麟壯年時的功架,我個人看法:插圖是根據楊澄甫拳照翻的。
  •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歌》
    太極經典《太極拳經》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蕩,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 太極拳人物
    至今陳家溝還流傳著他的養生歌訣:「三十年不停拳(堅持鍛鍊);三十年不飽飯(不暴飲暴食);三十年獨自樂(精神樂觀);三十年獨自眠(節慾)。」乾隆六十年(1795年),朝廷為顯示清平盛世,倡揚敬老之風,下詔全國:凡80歲以上、有德有才、兒孫滿堂之人,均奉旨進京至太和殿參加「千叟宴」。千位老人中,陳家溝便去了兩名,即陳氏十二世85歲的陳善和十三世88歲的陳毓英。
  • 太極拳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好處是增強體質,但是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內功心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太極拳內功心法。歡迎閱讀!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內功是檢查一個拳手的考驗,是衡量太極技擊家功夫的重要標誌。一個太極拳手必須要精通一門太極拳,並且要融合多家拳術精華。
  • 太極拳的起源應當回歸張三丰!
    事實上,武當山的太極拳祖庭、張三丰的太極拳祖師地位,是千千萬萬太極拳弟子公認的,就連由陳式太極拳師傳演化形成的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等,也都公認張三丰是太極拳祖師,至於趙堡太極拳、松溪派太極拳和中國其他門派的太極拳就不用說了,大家萬法歸宗都承認張三丰是祖師。
  • 心性太極降龍伏虎拳(29勢)
    有沒有既簡單又複雜,方便易學,又有難度和運動量;既有利於身心健康,又涵蓋各家太極拳精華,並能依拳修功,以拳證道,繼而幫助太極拳愛好者,建立對太極拳的正知正見,從而取得安定心神、涵養意識、運化氣血、補充能量、提升精力、祛病延年、強身健體、開啟智慧的太極拳呢?有,這就是心學太極——心性太極拳。
  • 【考證】陳清平曰拳論/王宗嶽或武禹襄虛構
    文中說明了武禹襄太極拳技的兩個來源,一是從本城的楊露禪處「得其大概」;二是經訪趙堡鎮陳清平「精妙始得」。武禹襄經此二「得」後,自創一式,以姓氏名,人稱「武式太極拳」。(四)和式太極拳       創自河南溫縣趙堡鎮人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的曾孫和有祿著《和式太極拳譜·和式太極拳概述》說:「和式太極拳始自和兆元。
  • 陳溝拳史麈談——是誰挽救了陳式太極拳?
    後來楊祿禪到京城教拳,他因拳藝超眾引人注目,尤其是得到文人學士、士大夫們的青睞,這種新奇的拳於是有了一個高雅的名稱叫「太極拳」,從此史上正式有了太極拳,王宗嶽所寫的幾頁拳稿也被尊稱為「太極拳經」,同時開啟武術理論研究之風。清末藉助「內家拳」的傳說,為迎合民間鄉土神靈的習俗,於是有人抬出張三丰為內家拳的祖師,使太極拳更顯神秘。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太極拳以陰陽、五行、八卦、導引、吐納的哲理為拳理的基礎。那麼,我們就應該把陰陽、五行、八卦的哲理弄明白並使其在自己身上體現出來,就是悟對了拳理。怎樣才能儘快地將拳理悟出來呢?我認為,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必須運用我國的傳統思維方法去悟太極拳的拳理,即象數思維方法。
  • 如何鍛鍊與培養太極拳內勁
    像張三丰祖師名垂千古,楊氏三代在近代威顯武林,陳家溝也不乏繼往開來之人,這都是靠內勁功力顯名創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極拳講究功夫與技巧,功力是技術的基礎,而技巧又是內勁功力發揮得恰到好處的保證。所以我們練習太極拳技擊,必須培植內勁功力。如果訓練內勁,達到具有隨心所欲的高強功力,加之配合以無極和太極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