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籤賺10萬?這隻「高瓴概念股」會是下一個愛爾眼科嗎?

2020-12-14 華爾街見聞

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作者張雨娜 編輯廖莎,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打新「吃肉」的機會又來了!

下周二(6月16日),A股主板的甘李藥業正式IPO,其63.22元的預測發行價,成為年內為數不多「身價不菲」的新股。按照今年來主板新股平均7個漲停來計算,中一籤料賺接近10萬元。

該股身後還有高瓴資本「撐場」——高瓴位列其第四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高瓴開始投資甘李藥業,當年還同時布局愛爾眼科,後者成為A股著名的十年十倍股。

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只要被高瓴「看上」的醫藥股,大漲的概率不低。

下周共有7隻新股可申購,合計募資預計超過45.61億元。

趕緊來捋一捋投資機會!

01下周有7隻新股可申購

根據安排,下周(6月15日-19日)將有多達7隻新股申購,其中周二有甘李藥業1隻,周三有國盛智科、秦川物聯、博匯股份3隻。周四有首都在線1隻,周五有皖儀科技、勝藍股份2隻。上述新股涵蓋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這三個板塊。

按預測發行價計算,上述股票依次將募資25.4億元、4.4億元、2.42億元、4.23億元、1.73億元,3.07億元和4.36億元,合計45.61億元。

02以科技、生物醫藥公司為主

從下周可申購的公司來看,這些公司多處於醫藥生物和科技行業。具體來說:

甘李藥業(醫藥研發):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生物製藥企業。公司在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及其類似物的開發、研製和生產等方面均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是專注於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類似物的專業公司。

自從相關胰島素產品上市以來,銷售額和利潤連續10年增長,業務也已經拓展到多個國家及地區。2010年公司引入國際知名風險投資公司,成功融資1億元人民幣。

國盛智科(工具機設備):旗下擁有國盛智科股份、國盛精密機械、國盛工具機部件、蘇州中谷等多家子公司,自1996年成立初期以從事鈑金加工起步,逐步發展成為專注於研發和製造數控立式加工中心、高速龍門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臥式鏜銑床、數控車床、車銑複合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中高檔數控工具機產品及生產線,並已成為國內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產品種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的專業製造商。

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模具、汽車、能源、船舶、工程機械、3C電子產品等各製造領域。

秦川物聯(儀器儀表):成立於2001年,是從事智能燃氣表及物聯網系統軟體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將計量技術、智能控制、通信技術、信息管理、數據安全等核心技術與精密儀表製造融合,並運用物聯網技術形成智慧燃氣整體解決方案。公司的主要產品為物聯網智能燃氣表、IC卡智能燃氣表及綜合管理軟體。

博匯股份(化學製品):成立於2005年5月,於2014年10月份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股本金7800萬元。是一家從事重芳烴、燃料油等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的現代民營企業。

公司主要從事橡膠助劑、塑料助劑、瀝青助劑、潤滑油助劑等芳烴系列產品和輕質燃料油的研發、生產、銷售業務,主要採用抽提工藝技術以燃料油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利用原料中各組分蒸餾點不同生產出輕質燃料油、重芳烴等系列產品,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燃料油的附加值,產品應用範圍主要涵蓋橡膠加工、塑料加工、瀝青加工和潤滑油加工等領域。

首都在線(雲服務):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總部設在北京,並在美國、香港、廣州、上海等地建有子公司的國際化雲計算服務商。公司2010年8月在新三板掛牌。2015年首都在線獲新三板「最具影響力公司獎」,2016年6月進入新三板創新層。

皖儀科技(儀器儀表):是一家以國際化視野、按國際化標準運營的全球分析儀器專業供應商,主導產品涵蓋色譜、光譜、質譜類分析儀器。皖儀科技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管理和運營,在集成產品開發(IPD)、集成供應鏈(ISC)、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深刻變革,建立了基於IT的管理體系。

勝藍股份(電子元件):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專注於電子連接器及精密零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已廣泛應用於消費類電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憑藉自身精湛的模具開發能力,已與富士康、立訊精密、小米、TCL、日本電產、日立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國內外知名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0363.22元發行價(預測)的新股來了

一般而言,發行價較高的新股,即便上市後漲停數較少或漲幅較小,也容易獲得較高的中籤盈利。

從下周發行的新股來看,甘李藥業63.22元的預測發行價,在多只可申購的新股中位列第一。

若以滬市主板新股中1籤為1000股,甘李藥業預測發行價為63.22元,其上市首日漲幅44%(漲停)來計算,首日每籤盈利可達2.78萬元。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12日),主板新股上市平均7個漲停。若根據今年以來的平均情況計算,中一籤甘李藥業可盈利9.8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來在主板上市表現較好的新股最高能錄得20個以上的漲停。比如萬泰生物,上市起共錄得27個漲停,而它與甘李藥業都處在醫藥生物行業。

如果市場資金熱烈追捧,甘李藥業達到10個漲停,中一籤的盈利會超過15萬元,11個漲停就超過17萬元。

從業績層面來看,甘李藥業近幾年的情況也較為平穩。

04背後有高瓴「撐場」

值得一提的是,甘李藥業大股東來頭並不小。據招股書顯示,Hillhouse(高瓴資本)是它的股東。

具體來說,早在2015年2月,甘李藥業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引入新股東Wintersweet、Hillhouse。

招股書顯示,目前,高瓴資本是甘李藥業的前五大股東,持有其1814.66萬股,持股比例為5.03%。

值得關注的是,高瓴資本作為市場頭部買方機構,醫藥就是其最為擅長的挑選賽道之一,歷史上被它看上的生物醫藥股的漲幅都不小。

高瓴資本投資的藥明康德,上市後創造了675%的漲幅;愛爾眼科也是其早期獵物,股價創造了十年十倍的表現。此外,高瓴資本還投資了恆瑞醫藥、凱萊英等績優上市公司。

高瓴非常重視對醫藥公司企業家的考察。該機構一份內部路演顯示,高瓴團隊看到愛爾眼科董事長很早前瞻性地布局科研力量,前後花了幾十年,打造成了一套具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醫療技術和管理能力。2015年得到高瓴投資後,愛爾眼科進入高速發展期,最快的時候一年能夠開250家醫院。

恆瑞醫藥案例中,高瓴團隊看到該公司董事長早在2005年就布局創新藥體系,花費7-8年時間,創建了一個上百人的原藥研發團隊,提前預料到仿製藥紅利在未來消失。

提醒:微信換了推送顯示機制,不再按時間線排序,為防失聯,只有您「星標」了見聞君和點了「在看」才能及時收到我們的文章。

下載「見聞VIP」

即時見證歷史

相關焦點

  • 中一籤或賺10萬!本周又有大肉籤,高瓴資本加持!7隻新股不容錯過
    本周又有7隻新股火爆來襲,其中6月16日周二發行的滬市主板新股甘李藥業(申購代碼:732087),更是有望成為又一隻中一籤賺超10萬的新股。就在上周,滬市主板新股三人行在打開一字漲停板後,又拉出3個漲停板,以最新漲停價計算,中一籤的盈利金額高達18.84萬元。
  • 10年暴漲30倍,近2000億市值,誰能再造下一個「愛爾眼科」?
    眼科,作為專科中排名第一的「黃金賽道」,吸引著諸如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淡馬錫等一長串一線投資基金,也造就了近2000億市值的巨無霸——愛爾眼科,以及其創始人陳邦湖南首富的地位。眼科賽道,是民營資本和市場化作用於醫療領域的代表。也因其火熱,資本和創業者裹挾其中,形成一個充滿腥風血雨、人性交織的江湖。誰能再造下一個「愛爾眼科」?
  • 10年暴漲30倍,近2000億市值,誰能再造下一個「愛爾眼科」?|醫線
    投資圈有一說法,「金眼銀牙銅骨頭」,將市場空間和行業利潤,一語道盡。眼科,作為專科中排名第一的「黃金賽道」,吸引著諸如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淡馬錫等一長串一線投資基金,也造就了近2000億市值的巨無霸——愛爾眼科,以及其創始人陳邦湖南首富的地位。眼科賽道,是民營資本和市場化作用於醫療領域的代表。也因其火熱,資本和創業者裹挾其中,形成一個充滿腥風血雨、人性交織的江湖。
  • 高瓴作業能抄嗎?跟買愛爾眼科3年收益率482% 有隻股卻賠了26%
    「 高瓴資本看好醫療、消費、高端製造等行業賽道。在A股中,高瓴入手的基本都是這些行業龍頭企業,比如泰格醫藥、海螺水泥、愛爾眼科、格力電器、寧德時代等。
  • 中一籤賺10萬的新股來了!
    自動駕駛站上風口,這18隻概念股有望受益。今天上市的科創板新股N派能(派能科技),上市首日暴漲320.16%,首發價格56元,最高衝到260.05元,如果申購者在最高價賣出,中一籤可賺10.2萬元。招股說明書顯示,派能科技是行業領先的儲能電池系統提供商,專注於磷酸鐵鋰電芯、模組及儲能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 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持股,10年漲近20倍
    原標題: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均有持股,10年漲幅近20倍,董秘連夜回應 來源:財聯社財聯社(上海,編輯 謝盛)訊,新年伊始,創業板權重第二、市值高達3087億的眼科醫療連鎖龍頭愛爾眼科遭遇風波。
  • 中一籤大賺10萬?本周打新千萬別錯過這一家
    原標題:中一籤大賺10萬?本周打新千萬別錯過這一家 摘要 【中一籤大賺10萬?本周打新千萬別錯過這一家】可能又有大肉籤!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仍在發酵 民營醫院加速擴張的亂象與苦果再現?
    然而,今日,受負面新聞影響,愛爾眼科2021年的首個交易日就直線下跌,截至收盤,下跌8.91%。一時間,愛爾眼科會不會就此撲街的猜測甚囂塵上。而在「莆田系」風波後,民營醫院多年累積的口碑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 一天蒸發275億市值的愛爾眼科,還值得買嗎?
    2003年,他在長沙、武漢和成都同時開設四家醫院,打造愛爾眼科這一連鎖品牌。2004年,陳邦定下了目標,要把公司弄到納斯達克去。為此,他們還認真地跟美國的風投公司談了兩年,最後,陳邦覺得境外資本不太能理解民營醫院在國內的處境,遂放棄。
  • 愛爾眼科市值突破2000億,公司判斷今年有望實現正增長
    這一部分眼科醫療服務的需求可能延遲,但不會消失。投資者對公司降成本效果的持續性產生質疑,由於二季度的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來自於成本的縮減,那麼,接下來公司是否能收入端逐漸改善、成本控制方面則依然保持二季度的態勢?對此,吳士君表示,隨著愛爾規模增大,集團採購的優勢逐漸明顯。
  • 10年30倍的愛爾眼科,為什麼這麼豪橫?
    總體而言愛爾這麼多年的快速發展是由6大核心優勢支撐的。第一個,核心優勢-天然的好的商業模式,以及好的賽道 愛爾眼科的全稱是愛爾眼科醫院,愛爾眼科本質是醫院,醫院作為一個商業主體,作為一個以賺錢為目的的經濟體,是天然的好的商業模式,天然容易賺錢的模式。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體現在,能賺錢、能持續,賺真錢,能成長。
  • 漩渦中的愛爾眼科還值錢嗎?
    愛爾眼科官微放出的核查報告一.超級能打的併購基金,總共有7個當然,愛爾在隨後幾個交易日裡不但收復全部跌幅還創了新高,開年大跌其實只相當於洗了個盤。經過3-5年的孵化之後,愛爾會從基金手裡把業績出色的醫院買下納入上市公司體系。在孵化階段,愛爾鼓勵醫院高管和骨幹醫生入股,成為「醫生合伙人」。靠這種強大的激勵制度,愛爾的併購基金們2015年以來保持著每年新設/併購超30家醫院的神奇速度,可謂非常能打。而這麼能打的基金愛爾手下共有7個,孵化中的醫院資產總規模高達74億。
  • 艾芬:我不是為了自己,愛爾眼科必須道歉!愛爾眼科又跌了
    艾芬微博截圖艾芬表示,術後她找過主刀醫生、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通電話,王勇承認「只檢查了眼底中央,沒有檢查眼底周邊……這屬於檢查不夠徹底,對此深表遺憾,願意道歉。」艾芬今日在微博公布了上述電話錄音,並表示:「感覺愛爾眼科醫院就像一個已經漏洞百出卻死不認錯的跳梁小丑。」同時,艾芬堅持認為:如果檢查徹底,就會發現眼底變性,治療會很便宜,後續的白內障手術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因此有理由認為,愛爾眼科這種檢查「不徹底」的根源是為了逐利。
  • 愛爾眼科2019年營收近100億元
    華聲在線4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眼科龍頭企業愛爾眼科昨晚披露2019年年報,公司去年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99.9億元,同比增長24.74%;實現淨利潤13.79億元,同比增長36.67%。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3股並派息1.5元(含稅)。
  • 關於愛爾眼科的雪球訪談整理
    $愛爾眼科(SZ300015)$@白果閒人:一、請問:愛爾眼科屬於輕資產還是重資產公司? 二、這次公司增發價27.78元,對於昨日收盤價溢價50%多,是否太低,對老股東利益是否有壎害? 三、未來10年以內愛爾出現大的風險點最有可能在哪些方面?
  • 醫療風波後,愛爾眼科反創新高?
    2005年,愛爾眼科引入飛秒雷射技術,大力招兵買馬,成為當時眼科醫院的翹楚。2006-2008年,是愛爾眼科大舉擴張的時候,在全國11個省市開了19家連鎖眼科醫院。根據愛爾眼科財報顯示,這三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91億元、3.2億元、4.39億元。2009年,愛爾眼科登入創業板,在深交所敲鐘上市,成為國內首家A股IPO的醫療服務公司。
  • 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聲援艾芬!3000億市值愛爾眼科回應:加強白內障...
    陶勇微博中稱,「現在決定,和您(艾芬)一起努力,哪怕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算值得」。   陶勇還就大眾預防和避免視網膜脫離提出三點建議:   1.藉助網絡平臺,聯合眼科醫生,向大眾宣傳高度近視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性,進行廣泛和深入的醫療科普,讓高度近視的患者,對視網膜脫離的危害有充分認識,形成定期檢查周邊眼底的意識。
  • 愛爾眼科實現百億營收 公司市值站穩千億元
    4月22日晚間,愛爾眼科披露2019年年報。在上市十周年的階段性節點,愛爾眼科不僅突破並站穩千億元市值,更延續了上市以來的高質量增長,交出一份亮麗的「百億答卷」。愛爾眼科2019年,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99.90億元,同比增長24.74%;實現淨利潤13.79億元,同比增長36.67%。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3股派息1.5元(含稅)。隨著國家近視防控戰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進實施、居民眼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消費穩步升級,公司各項經營業務規模全面提升,均呈兩位數增長。
  • 3000億愛爾眼科的「軟肋」
    也正因此,在眼科領域,「排隊一整天,看病5分鐘」是常態,而要安排手術,等待一兩個月也不意外。這給了民營專科醫院「挖角」患者的機會。發展歷程與「莆田系」神似的愛爾眼科,便抓住了這個機會。愛爾眼科以承包醫院科室起家,提供屈光手術(矯正近視、遠視、散光)、白內障手術等多種治療眼疾的手術。
  • 愛爾眼科這事沒完,不妨先看看希瑪眼科
    而周一愛爾的回應則可謂是強硬,愛爾聲稱本次病人手術很成功,病人本身是視網膜脫落高危人群,手術5個月後脫落和手術並無直接關係。該則聲明無疑算是給市場打了一針鎮定劑,作為創業板股票,愛爾眼科周一其實跌幅不算很大,單日成交量高達111億。說明很多投資者基於風險,是賣出的,但是也有另一部分投資者,是承接劇情反轉的。到底會不會反轉,筆者認為這就屬於屁股決定腦袋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