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2020-12-23 美詩美文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便流行起古風來。於是一系列古風古韻的詩句,便開始風靡網絡了。這本是好事,但就怕很多人並不能真正理解這些古風句的意思。

先說經常被用作表白的「春風十裡不如你」,這個話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但卻不知其實並不是很適合表達愛意。這話是從杜牧的《贈別》中化用而來,原句是「春風十裡揚州路」,當年杜牧這是送給一個風塵姑娘的。同樣的,李白的「樹深時見鹿」,也經常被很多人用來表白,還寫成了「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但事實上這話出自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訪道時所寫,和愛情也沒有任何關係。

與以上兩句類似,「白雲蒼狗」這4個字近幾年也被不少文藝青年頻頻使用,「人生一夢,白雲蒼狗」,等優美的句子都問世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其實出自詩聖杜甫的一首詩,雖然這4個字如此文藝,但杜甫的原詩可是相當現實的。此詩名叫《可嘆》: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東女兒身姓柳。丈夫正色動引經,酆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屐,好事就之為攜酒。豫章太守高帝孫,引為賓客敬頗久。聞道三年未曾語,小心恐懼閉其口。

詩寫得比較長,以上節選了前一半。之所以會寫這首詩,是因為杜甫當年有個好友,名叫王季友。王季友家本是高門大戶,娶的也是河東柳家的千金。誰知後來家道中落,他只能以賣草鞋為生。老丈人一家聽說此事,便不願意女兒再跟著他受苦,最後柳氏在父母的要求下留下一紙休書後便離開了他。王季友深受打擊,從此發憤圖強,以複試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狀元。

這下可急壞了柳家人,他們很想讓女兒回到狀元身邊,卻又不知道如何提這個事。王季友當官沒幾年,因與李林甫不合,加上安史之亂的紛爭,他便過起了隱居的生活,此時柳氏便又再回到了王季友身邊。杜甫眼見好友與妻子離了又合,感慨萬千便寫下了這首詩作,道出了男人的不易。

詩的首句,一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也就是成語「白雲蒼狗」的出處。天上的浮雲如白衣般,但人生的際遇變幻又像蒼狗。接下來的6句,杜甫其實都在為好友鳴不平。詩聖花了大量筆墨來描寫當時王季友生活的不易,「貧窮老瘦家賣屐」指的就是當初他們全家賣草鞋的過程。古代一直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一個讀書人落魄至此,其實無異於斯文掃地了。這短短幾句,其實就道出了男人的不容易。

在後面的詩句中,杜甫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既寫了王季友一生的坎坷,也寫出了他與柳氏的離了又合的過程。論詩作水平,這首詩在杜甫平生1500首詩中並不算高明,但卻寫出了當時很多讀書人的窘境。

杜甫之所以會有這麼深的感悟,原因就在於他自己也半生落魄。杜甫原也是書香門第,祖父杜審言當年也是很德高望重的,但自己卻連進士都考不中,半生在江湖漂泊,讓家人跟著他受苦。所以他發出「白雲蒼狗」式的感慨時,內心其實是無比惆悵的。

理解了這層意思,其實我們就會知道「白雲蒼狗」這個話,其實並不文藝,它抒寫的是人生的萬般無奈。不過就算這樣又如何,王季友用中狀元證明了自己,杜甫用1500首詩作讓自己青史留名,在感慨世事變幻之餘,我們能做的唯有盡力而已,不是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古詩詞中的「白雲蒼狗」到底何意?很多人經常念卻不知原句有多美
    像這種出自古典詩詞的文藝範字句,還有很多,比如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成語:白雲蒼狗。這個詞的深意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形容事情像天上的浮雲一樣變化得很快。但不知大家想過沒有,從字面上來看,它只寫了白雲變成蒼狗這一種變化,那如何有體現出世事變幻無常呢?
  • 朋友被老婆甩了,杜甫寫詩諷刺誕生著名成語,卻成為網紅文藝名句
    杜甫的人生可以說曲折離奇,經歷過倉皇巨變,從前的紈絝子弟後來竟然窮得吃不上飯,從前的書香世家後來卻落得悽涼凋敝。杜甫見證得越多,越讓他染上了憤青的臭毛病。杜甫的描繪從自然風光轉到了人間景色:從前,他聲聲激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後來,他咬牙切齒「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為什麼杜甫的詩叫詩,李白的詩不叫詩?
    據統計,杜甫一生寫給李白的詩共有15首之多。如《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天末懷李白》、《夢李白二首》、《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等等,總之就是春天想、冬天想、秋天也想,做夢都想,發個朋友圈也要想想。
  • 李白贈給杜甫一首詩,初讀覺諷刺再讀太暖了,難怪杜甫一直懷念他
    可短短三年,他就被現實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進入了官場,不一定就能有實權,唐玄宗只是欣賞李白的詩賦之才,同僚也嫉妒李白受到的恩寵。所以李白待在翰林學士的職位上非常不得勁,只能以酒自遣。「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連喝酒的人都找不到,最後他乾脆辭職了。世界那麼大,去看看吧。
  • 讀了原詩,才知杜甫有多悲傷
    不過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平均壽命不高,活到六七十歲算是難得。所以才會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句詩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但是讀了原詩,才知當時的杜甫是有多悲傷。然而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潼關淪陷,叛軍攻進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昔日繁華的長安滿目蕭條,曲江自然也不例外。公元757年郭子儀收復兩京,杜甫在這一年回到了長安。雖然叛軍已被驅逐,但是長安依然蕭條,暮春時節,杜甫漫遊曲江,寫下了這首詩。
  • 困居長安10年,仕途坑多,人生失意,杜甫的詩和遠方在哪裡?
    詩中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勢,特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抒發了詩人勇於攀登高峰,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的朝氣。02 仕途坎坷導致詩與遠方的破滅唐宋時期做官前不少人先遊歷祖國大好河山,吟詩賦詞,等到文學上有了一定知名度便開始向仕途邁進。杜甫也一樣,雖然在進入長安前寫的詩歌不多,但生性活潑,喜歡交友,在圈子裡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世界讀書日
    在今天,「古老的敵意」似乎也指向了詩人的詩作與受眾之間的關係,這不禁令人發問,讀者真的讀懂詩了嗎?一首詩應當如何閱讀?或者說,如果一首詩與現實相關,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詩歌與現實的關係?借著近期出版的幾本書,我們來談談如何讀詩。
  • 杜甫的詩不可以英譯,勉強翻譯也會得不償失
    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宇文所安耗費八年時間,埋首翻譯中國唐朝大詩人杜甫存世的一千餘首詩歌,出版《杜甫詩集》(The Poetry of Du Fu),據說6卷3000多頁的書,重量達4公斤。這無疑是一項巨構,但成就總不免使人質疑,原因是中國詩歌,尤其是杜甫的,根本很難,甚至無法有效作其他語言的翻譯。
  • 李白贈與杜甫的這一首詩,看似有譏諷之意,實則是關心之舉
    另一次,則是詩仙與詩聖的相遇,一生吃穿無憂的李白寫出來的詩皆是浪漫灑脫無拘無束,而杜甫則不同,雖生於官宦人家,但後期落寞甚至食不果腹,他的詩多是寫盡人間現實,對百姓痛苦生活的一種揭露,兩位詩風完全不同的人相遇之後,一見如故,相約一起出行,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
  • 杜甫的三吏三別是在黑大唐嗎?你想多了
    現代很多人以為杜甫在唐朝是那種影響力巨大,一呼百應的牛叉人物。如果杜甫的小侄子想去長安,他能靠面子讓小侄子一路綠燈,一路上好吃好喝好照應,有人問這是誰?別人都會說:這是大詩人杜工部的親戚,你們需要好生照應。會這樣嗎?
  • 一首什麼樣的詩,竟讓詩聖杜甫讀之流淚?
    讀「漫捲詩書喜欲狂」則喜不自禁,讀「從此無心愛良夜」則惆悵失落,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則既悲且怒…… 唐詩中很多反映現實、表達悲情的詩讀來不僅僅情緒為之感染,甚至還催人淚下。比如戰爭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寫生活困頓的「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還有悼亡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淚下的名句。
  • 杜甫送給宰相之子一首詩,其中10字成千古名句,鼓勵人們多讀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人名言一直激勵著不少人,多下功夫讀書。這句話的作者,也確確實實做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就是唐朝著名詩人,人稱"詩聖"的杜甫。這句詩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首詩有點長,因此我用圖片的形式展示。杜甫的這首詩寫於唐玄宗天寶七載,即公元748年,而杜甫出生於公元712年,此時的他36歲左右,正值中壯年。
  • 李白贈杜甫一首詩,為什麼說他「齷齪」,你誤解了嗎
    兩人自然少不了開懷暢飲,高談闊論。更為有趣的是嗎,他們還遇到了邊塞詩大家高適。應該說,經過這次切磋交流,對他們之後的詩歌創作都有影響。尤其是杜甫,正當盛年,大概從中受益匪淺。次年,也就是天寶四年秋,李白和杜甫又按照約定在東魯(齊州或兗州)第三次相聚。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他們兩次相約,三次見面,交情愈深。在魯地一起遊玩、尋訪了隱士、高人之後,他們分開了。
  • 唐詩81《哀江頭》 (杜甫)
    他的詩篇,主要是記錄安史之亂一段時期的個人生活,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朝野的現實。在安史之亂以前,他的詩作不多,或者是留存不多。在開元、天寶年間,人們只知道李白,而不知道杜甫。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收開元二年(公元七一四年)至天寶十二載(公元七五三年)間二十四位著名詩人的詩二百三十四首,其中有李白的詩十三首,而沒有杜甫的詩。
  • 杜甫其實一點也不窮,青年時期有裘有馬,這首詩是最好的證明
    詩歌史上不得不提起的兩個人,眾所周知的是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是,這兩位大詩人在讀者心中有著鮮明的標籤,李白是恣意灑脫的浪漫主義,杜甫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李白千金散盡,杜甫窮困潦倒,但真的是這樣嗎?查閱資料,就會發現,李白真的有錢,可杜甫一點也不窮。首先,我們看杜甫的出身。
  • 為何喜歡杜甫和李商隱的比李白多?杜甫的詩更積極,李商隱就算了
    網上很多人說,李商隱、杜甫的詩比李白更受歡迎。個人並不太認可,不知道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杜甫可以和李白相提並論,至於李商隱,到不至於。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精神寄託杜甫是讀書人,出自傳統的耕讀人家,是普羅大眾的代表。他看到的是普通民眾的生活,所想的也代表著普羅大眾。他的作品是為普通人發聲,他是平凡普通人的代言人,更是讀書人的代表。是萬眾之其一,所以是「地才」。凡人集大成者,有孔聖人,有關聖人,所以杜甫是詩聖。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有這麼一首唐詩,全詩短短四句,有水平也有千古名句。這樣的詩,作者本應被我們大家記住。但是很多人在讀此詩時,都不願意提及作者。這是為何?這首詩,五言四句,二十個字,估計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一首,小時候讀過。估計還有不少朋友能夠背出後兩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得真情出;「不敢問來人」,以反筆寫出苦況,令人為之動容。歷代詩評家都對這首詩讚賞有加,其中有評論家指出「五絕中能言情,與嘉州『馬上相逢無紙筆』同妙,這是將這詩的水平提到了岑參的高度。
  • 古代飯圈那些事:古人追星有多瘋狂?杜甫給李白寫了十五首詩
    這樣的迷弟有權有勢,搞出這麼大的陣仗來迎接自己的偶像。 還有孔子,孔子師承老子,算是老子的弟子。一直以為他是一個瘦瘦乾乾的小老人,周遊列國卻因儒家主張不符合戰國爭霸的政局而不招人待見。 沒有想到他是一個身高兩米的山東大漢,身後還跟著三千馬仔還有一群死忠粉,顏回、子路等等。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為何只回了兩首?專家的解釋讓人笑哭
    而李白寫給杜甫的,找來找去只有兩首,《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還有一首《戲贈杜甫》,但這首詩有爭議,恐是偽作,江山就沒算在裡面了。難道李白與杜甫真的是「塑料友情」嗎?為什麼李白寫給杜甫的詩這麼少,有人說,在唐代,多是少者給長者寫詩,杜甫小李白11歲,所以,杜甫寫的多一些。江山卻喜歡另一個網友的回答:有人找李白:太白,聽說杜甫給你寫詩了,給我們看看,李白大手一揮:拿去。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如果按人物性格來看,杜甫頗有點兒如今的IT技術男的感覺。他為人話不多,行事穩重,看見好友李白做人太張揚,他還專門寫了句「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來勸他。不願飛揚撥扈,就是杜甫的性格。但再悶的技術男,到關鍵時候該出手時,也還是得出手,杜甫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