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點個外賣也要交稅了!多名騎手因車禍而亡,政府這下急了

2020-12-23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華輿訊 據微雪梨報導 澳大利亞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

而今,又一個世界首創來到了澳洲,

但是這次不是藥品,不是福利,也不是科研,

而是稅——

外賣稅。

SMH:澳洲起擬工傷補償計劃,外賣成本將更高。

小夥伴們,沒想到吧,點外賣也要交稅了。

先簡單概括一下,該稅主要用於保障外賣小哥的福利,

大家共同繳納稅務湊成一筆款項,

用於賠付受工傷或死亡的外賣小哥。

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外賣稅是產生於菜品、運費,還是產生於下單行為呢…

近三個月內,有5名外賣小哥命喪車輪下,

而他們已故後的保障卻破朔迷離。

據《News》報導,在澳洲,

大部分零工經濟工人都被認為是獨立承包商,不是僱員,

所以在新州,他們無權獲得因工死亡的員工的賠償。

零工經濟工人不止外賣員一種,也包括獨立設計師。

一般來說,如果僱員在工作中因工傷死亡,

那麼這種賠償可能包括83.42萬澳元的一次性死亡賠償、1.5萬澳元以下的喪葬費,以及向每個未成年子女支付149.30澳元/周的補償。

其他州也有類似的規定。

如今,零工經濟工作正在成為人們謀生或賺外快的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方式。

2019年的一項勞動力市場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7.1%正在通過數字平臺工作(或提供工作),或者在過去12個月裡曾經做過。

新州的參與程度最高。

所以,給這些零工工人提供保障就成了重中之重了。

新州政府表示,

政府正在擬議一項賠償計劃,以保障在UberEats、Menulog和Deliveroo等平臺工作的外賣小哥的權益。

計劃將保護零工經濟工作者,

是他們得到類似於其他工人的保障。

《News》稱,計劃中包括對零工工人工傷的經濟補償,

對於在工作中受重傷或死亡的人,

提供一次性現金補償。

此外還有一項中期補償計劃,即補償在兩年後逐漸減少,逐漸類似於普通工人的補償計劃。

醫療、康復、收入支持和死亡賠償將構成意見徵詢的一部分,包括可能為那些已經死亡的人提供追溯性賠償。

賠償計劃主要在於賠償,賠償主要在於錢,那麼錢哪來呢?

大家交稅吧!

報導稱,政府打算用稅務的方式招攬賠償資金,

包括向外賣服務的顧客收取小額稅,以及其他備選方案。

這項計劃實施後,點外賣的我們就需要稍微多掏一點錢了。

點個菜要交稅,享受送餐服務也要交稅,

現在下個單都要交稅了…

不過為了外賣小哥能有保障,這個錢大夥掏了吧。(原標題:澳洲人!點個外賣也要交稅了!多名騎手因車禍而亡,政府這下急了!重拳出擊!)

相關焦點

  • 當外賣行業湧進58萬名騎手……
    疫情當前,不少行業受到影響,就業人數隨著行業總體業務量縮減而減少,為什麼外賣行業能承載58萬人的湧入?你是否觀察到,這段時間街上的外賣小哥多了很多?據美團研究院以及餓了麼的官方數據,疫情發生後的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新增外賣騎手超過58萬人。
  • 城市擺渡人:2020外賣騎手面面觀
    伴隨著網際網路外賣服務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日常,對外賣騎手的職業認可度和偏好度升高,「網約配送員」也正式進入《國家職業大典》。作為在城市中穿梭的及時雨和「護胃」騎士,外賣騎手是怎樣的群體?他們和外賣行業還有多少想像力?就讓小鵝帶你一起來看一下吧!
  • 澳洲社會「黃金眼」:外賣小哥接連死亡?安全誰來負責?
    雪梨和墨爾本近期連續發生多起包括華人在內的送餐員配送途中遭車禍死亡事件。數據統計,近2個月內澳洲共有5名送餐員因車禍不幸喪生,道路交通問題已尤為嚴峻。這兩起車禍中喪生的送餐員已經是澳洲自9月下旬以來的第5名在送餐途中不幸喪生的送餐員。針對在雪梨郊區雷德芬地區的事故,警方在一份聲明中稱,一輛載著挖掘機的卡車從克利夫蘭街向左轉進入查爾默斯街時,一名送餐員出現在那裡,當卡車向左轉彎時,他被壓在了卡車下面。據悉,當卡車司機轉彎的時候,進入視線盲區的卡車司機甚至沒有注意在旁側的送餐員,因此造成悲劇。這名卡車司機在案發後接受了強制檢查。
  • 外賣騎手:眾包騎手是「雞肋」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整個餐飲業都受到了重創,整個平臺單量就更少了,現在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復工復產,稍微有點回升,但回升是回升,但對於眾包騎手來說,現這這個平臺就是一種「雞肋」式存在。現在的外賣平臺,是優先給站點,再次給樂跑。而眾包現在成了「撿漏」的了。小編的朋友阿昌,給我說起這些,真是又氣憤,又無奈。
  • 大量澳洲移民淪為外賣小哥!最低工資都拿不到?
    01拿不到補貼,只能送外賣?作為一位Uber Eats的送餐員,蒲德爾(Sangit Poudel)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間的工作感受。在新冠大流行之前,這名尼泊爾留學生在雪梨工作8小時可以賺到200澳元,對於這個收入,他表示比較滿意。
  • 美團外賣小哥登上《時代周刊》:疫情之下,中國外賣騎手保障配送...
    自從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這位外賣騎手每天早上都要做一次健康檢查,花20分鐘給電動車和制服消毒,預防在北京送餐途中的感染風險。對中國300多萬名外賣騎手來說,這是他們近期生活發生的諸多變化之一。受疫情影響,數百萬乃至上億居民不得不居家隔離,而外賣騎手們則挺身而出,挑起了重擔。迄今為止,新冠病毒已在全球範圍內造成17.3萬多人感染,至少6660人死亡。
  • 外賣遲到了會怎樣?是不是點外賣的人在管理外賣騎手?
    外賣遲到了會怎樣?昨天叫了個外賣,預計送達時間19:31。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的時候點開美團想看看外賣到哪了,看到預計還有5分鐘送到。如果萬一遲到10分鐘,這1塊錢是美團給我的還是外賣小哥給我的?19:37,電話打來了,我接起電話就直接問:「你到啦?」電話那頭氣喘籲籲的聲音:「您好,我已經到樓下了,我能現在就點送達嗎?
  • 外賣騎手疲於奔命只不過是財報的一個數字?
    「沒辦法,時間太緊了,哪怕只超時一秒,都要扣一半的錢。」這名眾包(兼職)騎手告訴記者:「我上個月已經被扣了400多元,到手收入也就4000元的樣子。」注意,即使是顧客表示理解並給五星好評,美團外賣照扣不誤。如果被差評,處罰50元起步;被投訴將罰款500元。
  • 央視外賣騎手生存調查:拼命快了 快樂了誰?
    經過一番快速轉場,距離出發時間2分多鐘時,小李又取到了第二份和第三份外賣。緊接著小李一刻不停的跑向電動車,繼續轉戰另一個商場。這一次,小李遇到了麻煩,到店後他並沒有立即取到外賣,兩份外賣其中的一份還在打包。在等待中,小李的情緒逐漸變得焦躁起來。餓了麼騎手:前幾個單(取餐)都很順,到這兒就卡了。你看,一單不出,我所有單都在走時間。
  • 委員建議:建外賣騎手宿舍
    12月2日是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題是「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這讓人們再次將目光投向以快著稱的外賣小哥——他們騎行戴沒戴頭盔?會不會因為忙著接單送單而自顧不暇?每天以滿滿熱情擁抱一座城市,這座城市是否也給了這些外賣騎手溫度?
  • 外賣騎手韋成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網絡訂餐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輕點手機,熱乎乎的飯菜就送到了家門口,而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也成為城市裡的一道新風景。2018年1月13號,淄川,吉祥廣場附近。小寒已過,淄川的早晨已是寒風凜冽,氣溫最低達到零下10度。冷空氣也在考驗著騎手們的耐力。
  • 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全是中國人?!一天能賺10000日元
    5月14日,一則外賣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送外賣日入一萬日元!好像還挺多。#日本一外賣公司騎手全是中國人#甚至還上了熱搜話題。據網友"松尾強"所說,在日本街頭發現幾個說著中國話的外賣小哥,上前了解得知他們公司的騎手都是中國人,在日本送一單能賺300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9元。
  • 10個被改變人生軌跡的普通人:來自各行各業,都當了外賣騎手
    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成為一個外賣騎手,是暫時棲身,還是徹底轉行?近日,獵雲網記者採訪了10個新入行的外賣騎手,以下是他們的故事和選擇:一、「外賣騎手要做到客戶百分百滿意。」很多人都覺得我教得好,還帶著姐姐、朋友、媽媽來找我健身。在北京幹的時候,還教過那小明星呢。今年孩子4歲了。自從有了孩子,用錢的地方特別多,我還想讓她去個好點的學校上學,就琢磨著怎麼能多賺點。去年9月份,我用這幾年做教練攢的錢自己開了家小健身房,離居民區比較近。前前後後,從租房子到裝修,再到買健身器材,積蓄花光不說,還從銀行借貸了點。
  • 杭州20名外賣騎手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浙江省杭州市20名外賣騎手通過培訓與考試,成功獲得「網約配送員」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初級證書。根據杭州市技能人才政策規定,這批騎手將享受政府培訓補貼、杭州市積分落戶加分和個人所得稅專項抵扣等專項政策福利。  「第一批具有職業技能等級的『網約配送員』誕生,是政府部門與社會對外賣騎手辛勤付出的肯定與認可。」
  • 外賣騎手,你的僱主是誰?| 稜鏡
    從傳統的「單位-個人」,到後來的「平臺-個人」,這使得餓了麼、滴滴、優步、美團、抖音、快手、Airbnb等能吸引數百萬人為其工作,而平臺則通過成本與風險的轉移設計,維持著一個較低的人力成本。但零工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僱主是誰?9月8日,《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開始刷屏,不少人被騎手的遭遇觸動。
  • 美團外賣困境:多留8分鐘就能解決騎手安全問題?
    「沒有真正起作用的工會,勞資雙方無法形成平衡,才是『外賣困境』的關鍵。」有媒體人士這樣對《企業觀察報》說。《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報導中稱,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數據顯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同年,深圳3個月內外賣騎手傷亡12人。
  • 登門辱罵,這個外賣騎手很囂張
    登門辱罵,這個外賣騎手很囂張文/孫新合說實話,在很多人眼裡,外賣騎手始終是個弱勢群體。整天風裡來雨裡去,掙錢不多,還容易受氣。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不少人對他們還是持有很大的包容態度。畢竟,這年頭誰活著都不容易,過得去就行了。遺憾的是,不是每個騎手都懂得這個道理。日前,東莞有位騎手竟然找上消費者的門,公然對其肆意辱罵。乖乖,夠囂張的。被辱罵的是陳女士。她在平臺上點了外賣,結果騎手遲到多時。
  • 韓國外賣騎手是如何突破平臺算法困境的?
    韓國餐飲外賣業非常發達,喜愛夜宵和飲酒的韓國人在深夜點餐是常事。截至2019年年底,韓國共有約17萬騎手,這對韓國這個小國家來說數量是非常龐大的。 而韓國騎手和國內同行遇到的困境幾乎一致——為了完成訂單違反交通規則,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頻繁的交通事故。
  • 遇難亞裔「外賣小哥」遺孀提出索賠
    運輸工人工會(Transport Workers Union)代表、遇難的亞裔外賣騎手的遺孀近日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認為Uber送餐員應該享有與僱員相同的待遇。
  • 周瓊:外賣騎手面臨的問題 怪誰?靠誰來解決?
    大家關心這個問題,不僅是關心外賣騎手的遭遇,更是因為很多人都有面臨「系統」算法前相似的困境。在國外,網約車、外賣平臺對員工的勞動關係等,也多年是個引起爭議待解的問題。技術的控制並不是新鮮事太陽底下並無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