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社會「黃金眼」:外賣小哥接連死亡?安全誰來負責?

2020-12-12 騰訊網

雪梨和墨爾本近期連續發生多起包括華人在內的送餐員配送途中遭車禍死亡事件。數據統計,近2個月內澳洲共有5名送餐員因車禍不幸喪生,道路交通問題已尤為嚴峻。那麼,「外賣小哥」的生命安全到底誰來負責?

「外賣小哥」接連遇車禍令人痛心 商家「不賠償」讓遺孀心寒

SBS報導,11月23日,一名送餐員在雪梨郊區雷德芬(Redfern)被一輛載有挖掘機的卡車撞到後死亡。11月21日,同在雪梨從事Uber Eats騎手工作的保羅(Bijoy Paul)也在車禍中喪生。這兩起車禍中喪生的送餐員已經是澳洲自9月下旬以來的第5名在送餐途中不幸喪生的送餐員。針對在雪梨郊區雷德芬地區的事故,警方在一份聲明中稱,一輛載著挖掘機的卡車從克利夫蘭街向左轉進入查爾默斯街時,一名送餐員出現在那裡,當卡車向左轉彎時,他被壓在了卡車下面。據悉,當卡車司機轉彎的時候,進入視線盲區的卡車司機甚至沒有注意在旁側的送餐員,因此造成悲劇。這名卡車司機在案發後接受了強制檢查。同時,保羅意外死亡事件的原因也在調查中。

雪梨2天內連續喪生送餐員引起社會擔憂,此前備受關注的「雪梨華人送餐員陳小軍在送餐過程中遭遇車禍不幸死亡,卻得不到賠償」也在近日有了最新進展。陳小軍的遺孀魏利紅從中國遠道來澳,她11月上旬在新州議會對零工經濟的調查中發言。這項調查關注是否應該出臺法律,保護像陳小軍這樣的工作者。

澳廣網報導,像幾乎所有在澳洲從事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人一樣,陳小軍被歸類於獨立承包商(independent contractor),這就是說他無法得到作為員工因公死亡時有權獲得的賠償金。陳小軍的「合作夥伴」「熊貓外賣」公司發言人表示,公司已經支付了魏利紅的路費和當事人的喪葬費。但是,熊貓外賣在法律上沒有義務向當事人的家人進行賠償。

交通運輸工人工會:這是全國性重大危機 送餐員是「抗疫英雄」

遭受到如此悲劇還得不到賠償,這讓外賣小哥遺孀寒了心,精神和物質「雙重擊」,也讓「為澳洲運輸工人發聲」的交通運輸工人工會認識到,如果政府再不採取行動,這將演變成全國性的重大交通危機。SBS報導,針對近期的送餐員道路安全問題,交通運輸工人工會全國秘書長凱恩(Michael Kain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些送餐員沒有保險權利,他們的家人在他們去世後是否得到支持,取決於公司。他說:「這些悲劇還會繼續發生,直至全國上下的政府都採取實際行動,為這些騎手及公司所應承擔的義務制定標準。這是一場悲劇,是全國性的重大危機。這些騎手是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英雄,因為他們在城市處於封鎖時為家庭和企業持續運送物資,保障食物供應安全。」

「外賣小哥」的安全誰來管?新州政府成立專項小組調查

「外賣小哥」道路安全問題的不斷發酵,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在此情況下怎能「無動於衷」,新州政府宣布,由SafeWork和新州交通局牽頭成立專項小組,對外賣送餐服務行業進行調查,了解近期新州接連發送的送餐員遇難事件是否由「可避免的風險」造成。

SBS報導,新州監管措施改進及創新事務廳長安德森(Kevin Anderson)表示,專項小組將調查這些事故之間是否有相似,以及是否需要更嚴格的安全法規來保護送餐員。他說:「專項工作組將評估所有外賣送餐運營商目前實施的安全措施,並就防止進一步事故所需的改進措施提出建議。」同時,交通運輸員工工會呼籲聯邦政府調查網上送餐平臺,並警告說,如不對外賣送餐行業進行監管,送餐騎手的死亡事件還將發生。工會列出了許多問題,例如缺乏對騎手的培訓,沒有提供個人防護設備,並對騎手施加壓力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送達等。此外,送貨騎手的平均工資只有最低工資的一半,而且沒有得到工作場所健康和安全規定的充分保障。

聯邦政府隨即「響應」,聯邦勞資關係部長波特(Christian Porter)表示,各州和領地政府負責規範和執行工作場所的健康與安全法律。送餐員無論被視為工作者、承包商還是經營業務或生意的個體(PCBU),這取決於他們所服務的送餐平臺。但和所有其他工作者一樣,那些身處零工經濟中的人有權享有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場所。聯邦、州和領地的工作健康和安全法要求經營企業的人確保所有工人的健康和安全。但他強調稱這一問題主要是州政府的問題,但將在下次工作健康和安全會議上提出這個問題。他說:「每位工人,無論他們的就業安排結構如何,都有權獲得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並在每天結束時回家與家人團聚。」

華人「外賣小哥」:搶單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EASI是一個搶單系統,單來了有12秒的倒計時,手速快就是你的。手速慢、網速慢了,就不是你的,要收入高,就要非常高的手速、高度的注意力,但這在行駛中就會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墨爾本的華人「外賣小哥」大衛(David)表示了自己的無奈。大衛從今年4月起與送餐平臺EASI籤訂合同在墨爾本某華人區開始送餐,他說自己最擔心的一個安全隱患是該平臺的搶單系統。

SBS報導,據悉,起初大衛十分不習慣這種模式,因為他是駕駛汽車送餐,搶單時哪怕一秒鐘的注意力不集中恐怕就會釀成悲劇,但受制於平臺的這一設置,他目前只能在搶單和安全之間尋求平衡。大衛坦言與平臺籤訂合同後沒有接受過安全培訓,但公司會發一些公眾號的文章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然而,在他眼中,最重要的是每周接單的最低指標。他說:「要保證自己在優先接單的列表內,送餐員必須完成每周至少70單、至少700元的最低指標,否則一旦被移出列表,那麼平臺將不再保障送餐員能接到多少訂單。有壓力在就會心急,一急的話精力就會分散。」

雖然工作環境如此「惡劣」,但在得知政府和行業機構對送餐員群體的關注後,大衛對此表示歡迎。他說:「我覺得這是非常積極的一面,讓這個行業更加規範。把門檻提高,讓競爭更加合理化,送餐員的安全和各方面能得到保障。」

「購買保險、實體培訓上崗、智能分單系統……」 送餐平臺為「外賣小哥」安全「支招」

那麼對於外賣小哥送餐途中的道路安全隱患和送餐平臺的「弊端」,該如何解決呢? 送餐平臺在保險、培訓等方面給出相應建議。

SBS報導,Uber Eats發言人表示,Uber Eats對在澳洲的送餐合作夥伴都有一攬子的支持,包括在途中發生意外或受到傷害時的保險。EASI媒體發言人基蒂(Kitty)稱,送餐員可以直接通過EASI的APP購買保險,根據年齡和車型的不同,最低的日保費為95分,可以獲得因為受傷後造成不能工作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以最高每周500元賠償為受傷的送餐員提供最多1年的經濟支持。

對於工會提出的「缺乏對騎手的培訓等問題」,主流外賣送餐平臺Deliveroo表示,安全對送餐員來說至關重要,並強制要求新加入平臺的送餐員接受關於行車安全的在線培訓。Kitty則稱表示,從今年2月開始由於訂單量不斷攀升,他們已恢復了除書面以外的實體培訓流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Zoom進行線上培訓,培訓結束後,送餐員在認證前需要通過一個線上的操作安全測試,方可打開帳號。

針對送餐員提出的搶單系統,基蒂表示舊版搶單系統的確有15秒等待期,但騎手如果選擇不接單,不會有降分懲罰。而舊模式中的搶單功能目前正在淘汰中,未來由新的智能分單系統完全代替。

作為如今社會服務業中重要的一員,外賣行業已經成為民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外賣為受困、封鎖的澳洲家庭提供了物質支持,是抗擊疫情的「幕後英雄」。作為外賣行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外賣小哥」承擔著把「美好的食物」完整無缺地送到消費者手中的責任,他們值得全社會的尊重。因此,「外賣小哥」的安全問題需要政府、送餐平臺、工會機構立即採取行動,為他們每日辛苦送餐「保駕護航」。

連結:過去1年數十起安全事故 被揭露的外賣送餐安全問題或是「冰山一角」

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1年內,Uber Eats和Deliveroo兩家在線送餐平臺僅在新州就捲入了超過65起安全事故。在近兩個月以來,5名外賣送餐員接連遭遇道路安全事故死亡後,澳洲送餐行業內缺乏安全保障的問題受到嚴格的審查。

一直直言不諱地批評該行業缺乏安全措施運輸工人工會表示,這些數字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凱恩稱:「很明顯,這證明了我們一直在說的。最近的死亡事件表明,這個行業存在危機。我們作為工會不能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我們認為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這些公司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有責任向SafeWork報告。實際上可能有更多的安全事故應該被報告,可能會有更多本應該被報導的死亡人數。」新州工作安全監管機構SafeWork表示,目前針對外賣送餐平臺正在進行6項調查。但該機構沒有透露,在超過65起事故報告中,有多少起與送餐員有關。凱恩還補充稱,儘管安全工作調查受到送餐平臺的歡迎,但它們是「事後」調查,沒有解決安全擔憂的根本原因。他說:「事情已經發生了,有人死亡,有人受傷,然後有人來調查。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密切關注並改革該行業的體系。」(SBS)

相關焦點

  • 外賣小哥的死亡,或迫使外賣企業重視這個高危職業
    早期外賣小哥的收入尚算不錯,但是這兩年隨著外賣行業逐漸形成兩家巨頭,外賣小哥的收入出現下降。早期外賣小哥收入曾高達萬元,而這兩年外賣小哥普遍表示收入只有3000-7000之間,而獲得7000以上收入的外賣小哥往往全月無休才能達到。
  • 澳洲人!點個外賣也要交稅了!多名騎手因車禍而亡,政府這下急了
    SMH:澳洲起擬工傷補償計劃,外賣成本將更高。小夥伴們,沒想到吧,點外賣也要交稅了。先簡單概括一下,該稅主要用於保障外賣小哥的福利,大家共同繳納稅務湊成一筆款項,用於賠付受工傷或死亡的外賣小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外賣稅是產生於菜品、運費,還是產生於下單行為呢…近三個月內,有5名外賣小哥命喪車輪下,而他們已故後的保障卻破朔迷離。
  • 深圳啟用電子眼抓拍後,外賣小哥叫苦不迭:賺的錢都交罰款了
    從11月份起,深圳啟用電子眼抓拍電動車違法後,大量的電動車主中招,其中又以快遞外賣小哥為最。畢竟,他們才是每天都要騎車出行的重度群體。如今,在深圳騎電動車,闖紅燈罰款500至2000,走機動車道直接罰50到1000,如果不上牌,更是要罰款2000並扣車。
  • 外賣小哥被學生罵「底層豬」,赤裸裸的職業歧視,應該被原諒嗎?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麼想,近日一外賣小哥在給一名大學生送快遞時,由於疫情防控無法入校配送,在嘗試給學生打電話無人接通後,不得不選擇了離開學校,配送其他地點。但沒想到,過了近20分鐘,學生卻發簡訊過來對外賣小哥進行了辱罵,並稱呼外賣小哥為「底層豬」,連外賣都送不好。
  • 寧夏曝光外賣騎手安全頭盔佩戴率,這些外賣「小哥」被交警點名了
    12月11日,寧夏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對11月份統一行動期間,部分城市轄區重點路段、重點時段、外賣配送重點企業的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情況進行公布,綜合全區銀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中衛市四市抽查情況,美團外賣配送人員頭盔佩戴率為93.25%、餓了麼外賣配送人員頭盔佩戴率為80%。
  • 這位腦癱外賣小哥被無情封號,數億人發聲……
    「不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可能永遠沒辦法體會日子是怎麼一天天計算過來的。總是會於心不忍,也明白人生來就會有差別。但是憑自己努力自力更生,積極生活,真心比大部分人更加正能量」!下圖網友說這位小哥曾經為他送過餐當被問道:「像這樣的客人都會理解。」
  • 你認識的第一個日本送外賣的小哥是誰?
    你認識的第一個日本送外賣的小哥是誰? 送豆腐的藤原拓海!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很多餐飲店不得不削減從業人員,在此背景下,外賣送餐成為了新的就業接收方。調查顯示,日本主要外賣配送服務平臺的送餐員已達到4萬人。最近還出現了只設置廚房,提供多種類型餐飲配送的新服務。將實體店鋪作為僱用和服務基礎的日本現有餐飲業模式正迎來拐點。
  • 凌晨跑腿訂單,送到後讓外賣小哥傻了眼,騎手利益該如何保障?
    凌晨跑腿訂單,送到後讓外賣小哥傻了眼,騎手利益該如何保障?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叫外賣和跑腿,在自己非常不願意行動的時候,這兩種服務深得人心,有的時候我們會讓跑腿幫我們買些東西,然後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後我們會通過平臺對外賣小哥給予評價。
  • 《新聞1+1》|外賣小哥拼命,誰「餓」了?「美」了誰?
    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10日消息,9月8日,有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迅速刷屏,主要寫的是:外賣平臺用越來越先進的算法催逼著外賣小哥越發瘋狂的奔波在送外賣的路上,險象環生。那麼,這篇文章所引發的壓力和未來的解決方向如何?《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就此事件進行探討。
  • 外賣小哥「以命送餐」上熱搜 騎手「與時間賽跑」困境怎麼破?
    「外賣小哥已經成為交通道路上重要的一部分,應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保障交通安全。」海澱檢察院檢察官提醒外賣小哥,切勿因為一時僥倖,讓一紙判決成為人生中一堂「難忘」的交通安全法治課。外賣小哥闖紅燈。「外賣平臺通常會設有專門負責監控配送事故的崗位,他們掌握全國各地每天出交通安全事故的配送員數量以及死亡配送員數量,每當外賣平臺宣布提速,這一數字就會陡然提升,這些往往不容易被消費者感知,因此非常容易被人忽視」。
  • 外賣小哥被保安拿鋼叉鎖喉,「打工人」何苦互相為難?
    一個要「闖關」,一個要「把關」,保安與外賣小哥很容易形成對立,衝突也時有發生。近日,「小區保安拿防暴鋼叉鎖住外賣小哥」的視頻在網上熱傳。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的支持保安,認為他對工作負責;有的支持外賣小哥,認為他配送不易,違規也情有可原。熱點君認為,保安和外賣小哥作為「打工人」都十分不易,雙方沒必要揪著對方的錯處,互相為難。01外賣小哥被保安拿鋼叉鎖喉「人家送個外賣,你就這樣叉住人家,把他當人了嗎?」
  • 外賣小哥的顏值和衣品或許比王一博還高?
    點擊播放 GIF 0.5M最近外賣小哥的話題有點火,前有北京高級商場不允許騎手進入大廈,後有萌到翻天的袋鼠耳朵頭盔和野狼髒辮造型,羨煞了不少人的眼。除了在坐騎上下功夫,去年餓了麼的外骨骼機甲測試,就讓小島工作室也忍不住轉發這個神似《死亡擱淺》裡的「外賣神器」。而在服裝文創上面,國內兩大品牌也卯足了勁兒想要變潮。
  • 誰還不是個寶寶!外賣小哥給顧客吹泡泡比心
    誰還不是個寶寶!外賣小哥給顧客吹泡泡比心 2020-06-02 09:36:17  來源:新華網      5月31日,杭州外賣小哥送餐時,突然拿出泡泡機
  • 溫暖的城市,會給外賣小哥留一道門
    如果真要抱怨保安「刁難」「多事」,恐怕他們自己也會一臉委屈:真要任由出入,小區業主的安全怎麼辦?疫情防控這麼嚴,出了問題誰負責?物業打造「私家空間」的承諾豈非空頭支票?外賣上門服務和物業安全管控兩種訴求的對撞,就這樣成了很多城市社區層面上打不開的死結。  外賣業態在不斷擴展和豐富,已經成為城市「內循環」的流通場景,更是社區「微循環」的活性因子。
  • 大量澳洲移民淪為外賣小哥!最低工資都拿不到?
    中新社·華輿訊據澳洲網報導 在疫情影響下,無論是國內還是澳洲,全世界的就業形勢都不容樂觀。自3月底澳洲發布社交禁令以來,各行各業都在一定程度上經受打擊。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種行業的人數竟然不減反增!
  • 誰來叫停快遞小哥的生死時速
    11月19日,深圳一名外賣小哥連闖兩個紅燈,與通過路口的計程車發生碰撞,外賣撒了一地。事故發生後,交警立即趕赴現場展開救援及事故勘查。外賣小哥送醫搶救無效死亡。一個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還有千萬個快遞小哥奔波在生死時速的路上……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街上;每一個早晨,每一個晚上;隨處可見的快遞小哥,在生死時速的路上奔忙。700萬外賣員,300萬快遞員,這一千萬人就像螞蟻一般穿梭在鋼筋混凝土的叢林裡,奔跑在城鄉的公路上。
  • 外賣小哥又出事了,上海一外賣騎手撞人後逃跑,竟然是因為怕賠錢
    而在近幾年,隨著外賣行業越來越火熱,因為外賣小哥搶時間而發生的事故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上海楊浦區就發生了一起與外賣小哥有關的車禍事故,而這位外賣小哥在發生事故後的反應卻十分讓人意外。根據當地警方提供的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在黃興路非機動車道上,一名外賣騎手因加速變道帶倒了一名騎車女子,女子倒地後外賣員卻直接逃走了。
  • 協同治理、情法兼顧 看柯橋如何為外賣小哥系牢「安全帶」
    為了搶抓「黃金時間」,也為了不被顧客投訴,許多外賣小哥不惜違反交規來「爭分奪秒」。此外,不少外賣員安全意識淡薄,存在僥倖心理。「有時一個單子就在馬路對面,或者在你剛騎過的地方,這時候你可能會想,橫穿一下馬路或逆行一段應該不會有問題。」外賣員小劉坦言。行業監管缺位,也是造成外賣員騎行亂象的一個原因。
  • 河南一地交警讓外賣小哥執法,專查外賣騎手違法行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通訊員 周學峰河南省夏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開展 「一盔一帶」安全守護重點行業示範月活動中,為提高外賣、快遞從業人員使用、佩戴安全頭盔的積極性,於11月20日聯合外賣配送企業啟動「警企聯動」街頭安全勸導活動。
  • 外賣小哥拼命跑單,誰「餓」了「美」了誰
    前天(9月8日),有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的文章迅速刷屏,主要寫的是:外賣平臺用越來越先進的算法催逼著外賣小哥越發瘋狂的奔波在送外賣的路上,險象環生。那麼,這篇文章所引發的壓力和未來的解決方向如何?《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就此事件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