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螭龍、清夔龍。龍紋,紅木家具中應用最廣的裝飾圖紋!

2020-12-26 季三公子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民族的精神信仰,一度成為皇室的象徵。所以,龍紋被廣泛應用在皇室生活的方方面面,眾多的宮殿建築、傳統家具、衣物裝飾品等,都能看見各種各樣的龍紋裝飾。

而在紅木家具上,以龍紋裝飾的家具也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品類。無論是大型的床榻、箱櫃、屏風寶座,還是小小的桌案椅子、匣盒,都能找到各式各樣的裝飾龍紋。

紅木家具上的龍紋飾形象

龍紋從最初產生不斷變化,到漢代基本定型。在紅木家具上雕飾的龍紋一般是鬃髦俱全,鱗片爪尾分明,有正龍、升龍、降龍、行龍等形式。在龍紋雕飾上,還有雙龍戲珠、雲龍、龍鬧靈芝、龍生九子等寓意更加豐富的組合圖案。

狀元坊紅木

1、正龍:龍頭為正面,龍身盤繞成一團。

2、升龍和降龍:龍頭側臉向上,龍身及尾在下稱升龍,反之稱降龍。

3、行龍:龍頭前裝火珠,身尾隨後,四爪作行走狀,亦稱趕珠龍。

4、戲水龍:龍身盤曲不規則,並伴有海水。

5、穿雲龍:龍身伴有雲紋。

6、「蒼龍教子」圖:龍身盤曲纏繞,有一老龍在上,一或二小龍在下,寓意「教子升天」。

7、戲珠龍:中間一火龍,二龍相對嬉戲,有雲紋為飾,亦稱「二龍戲珠」。

狀元坊紅木
狀元坊紅木

明清家具上龍紋的應用

明代及以前家具多雕刻夔龍、螭龍,而清代則是夔龍、拐子紋、螭紋、虯紋、蟠龍紋、獸面紋、雷紋、蟬紋、勾卷紋等無所不有。明清家具上的龍紋雕飾一般可以分為常規龍紋和變體龍紋兩大類。

常規龍紋

明代的龍紋比較寫實,兇猛威武,怒髮衝冠,雙須粗形如魚叉,龍爪多呈五指風車狀。從明中期至晚期龍身姿態無大的變化,只是龍發從一綹變成了三綹。

入清後,家具龍紋圖案中的龍發不再上聳,而是披頭散髮,龍身也漸粗。無論眼鼻毛髮均精雕細刻,一絲不苟,龍身鱗片都無一疏忽。到了清晚期,龍紋姿態日趨呆板,脖子漸粗,龍鼻也大起來,俗稱「腫鼻子龍」。

變體龍紋——螭龍紋

頭似龍而無鱗,頭、爪、體部有較大的變化自由,其構成遵循「三停九似」的原則,即保證脖、腰和尾處三個位置的不動,而「角似鹿,頭似蛇,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形態構成含蓄、隱喻,等手法,融進了對稱與變化、均衡與運動、盤曲與伸張等諸多對立統一的審美因素。

在明式家具中螭紋的應用最為普遍,雕飾活潑靈動,巧中藏拙,樸中顯美,很有生氣。圖樣看似簡樸,卻需要工匠非常深刻的功力才能雕出靈氣。而清式家具中流行夔紋雕飾,夔紋構形拐來拐去,剛好可以把家具上需要裝飾的表面充滿,而且一般在拐子上滿雕回紋,符合清式家具滿雕密飾的風格。

狀元坊紅木
狀元坊紅木

另外,在明清家具上以「龍」拐子形式來構圖的較多,即以拐子作為圖案的組織形式,在龍足、龍尾部位高度圖案化,轉角成方形,在填布方形空間或者做成帶直角的雕飾件時,風格上頗有獨到之處。

變體龍紋——拐子紋

拐子紋起源於草龍紋,是變體龍紋的一種。高度簡化的龍頭,而龍身為回紋與卷草紋的結合體,使拐子龍紋增添了幾分柔和。避免線條呆板僵硬的同時又能凸顯紋飾的硬朗、挺拔,屬於是剛柔並濟的圖案紋飾。

拐子龍紋表現形式豐富,從形制上可為三種:一是高度簡化的草龍紋;二是不帶龍頭的拐子龍紋;三是抽象化的拐子紋。

①高度簡化的草龍紋由龍頭加回紋與卷草紋結合的龍身組成,形成轉角成方形,龍尾為卷草紋的簡化龍紋。

②不帶龍頭的拐子龍紋,直接由回紋與形似卷草紋的龍尾結合成不間斷的紋樣,其上可以起陽線稍加雕飾,也可以光素無雕飾。

狀元坊紅木
狀元坊紅木

③抽象化的拐子紋,不見龍頭、龍尾,用方角鉤和圓角鉤圖案紋飾代替,形成既不像龍紋,又不是回紋與卷草紋的拐子紋。由龍紋變體而來的拐子龍紋,取龍的「富貴」之意以及卷草紋「連綿不斷」之意,寓意富貴不到頭、子孫延綿不斷。

雖說龍紋以前是皇室專屬標誌,但作為一個紋飾,隨著它的發展延伸而變得平常起來,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以上帶有各種龍紋的紅木家具大家喜歡嗎?歡迎留言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回紋、夔龍紋、拐子紋這三種紋飾的關聯嗎?
    回紋是以橫豎折繞構成形式反覆組成的迴環形花紋,如同「回」字一樣的紋樣,因其連綿不斷,所以被民間稱為富貴不斷頭。回紋的起源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來的幾何紋樣。在家具表面上應用得較多也有回紋形制的構件,一般此類構件方正直角。
  • 淺談明清官窯中的夔龍紋
    總之,「夔」因似龍而被稱為「夔龍」。夔紋在商周青銅器中的應用:夔龍紋是商、周青銅器的主要紋飾之一,側面形象為張囗、一足、卷尾,與爬行動物鱷較為接近,不少學者由此認為「夔」即是「鱷」,聯繫黃帝擒夔制鼓以及殷墟出土的鱷皮夔鼓,該想法不無道理。受青銅器影響,古代玉器、琺瑯器以及家具等工藝品中經常使用簡潔、明快的側身夔龍紋做輔助裝飾,俗稱「拐子龍」。
  • 嘆為觀止的紅木家具雕紋!認出一半你是「行家」了!
    雲紋、山水紋、人物紋系列 01 雲紋 雲紋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紋飾。 雲紋寓意祥和、如意、美好,廣泛運用於古典家具中。
  • 滿族家具丨滿族王朝統治時期的宮廷特色
    ▲清乾隆 紫檀有束腰龍紋御案家具的層次與用材亦有關係,高檔家具選材以黃花梨、紫檀為主,其它則以紅木等較為高檔的硬木為主。▲紫檀嵌琺瑯夔龍紋翹頭案▲紫檀嵌琺瑯夔龍紋翹頭案、紫檀嵌琺瑯繡墩、紫檀嵌琺瑯雲龍紋櫃格、畫琺瑯立燈
  • 古典家具中的傳神圖案
    龍在民間則比喻男子,目前已成為華人心目中最尊貴的吉祥物代表,有神武、力量、卓越、掌財的象徵。而紅木家具也多以這些瑞獸為題材雕刻。紅木家具的精髓,在於那一刀一划間,將紋飾圖案深深融入,賦予家具以靈性與美感,使之品位和內涵釋放得更為透徹。在紅木家具眾多紋飾中,瑞獸紋以種類繁多、形象獨特、蘊含吉祥寓意的特點深受人們喜愛,且被廣泛地應用在家具裝飾上。瑞獸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保護神。
  • 紅木家具擺設有什麼套路?有禁忌!有講究
    對於紅木家具的家居擺設,有人依據個人的審美喜好,有人結合現代風格元素,創意無限,百變不窮,讓家居變得更精緻,更有格調韻感,這都是人們選擇紅木家具的最主要原因。
  • 明清家具的西番蓮紋
    很多學者認為這種紋飾源於西方,如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中說:「中國後世最通用之卷草、西番草、西番蓮等等,均源於希臘Acanthus葉者也。」「Acanthus葉」即茛苕葉形裝飾,古人將莨苕葉紋樣和中式纏枝紋結合起來,便形成了極富張力的西番蓮紋。
  • 白木家具紅木家具的起源與區別
    在古典家具收藏界,一講起中國的古典家具動轍就談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烏木、紅木家具,實際上這只是整個中國古典家具發展史中的一部分。      最古老,最自然,最樸實,最有民間文化特徵的是白木家具;最精緻,最工藝,最匠氣,最有官延文化特徵的是黃花梨、紫檀木家具;紅木僅在其中,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好不壞,不精不粗。
  • 玉器上的龍紋
    蟠螭紋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民間傳說蟠和螭都是龍之子,蟠「盤曲而伏」,螭則是一種沒有角的龍。可見,夔是一種青黑色怪獸,沒有角,只有一條腿,用它的皮做的鼓,響聲能傳五百裡之遙,可知夔的體積不會太小。夔是山野怪獸,人們都認為它是龍的一種,故亦稱之為夔龍。夔龍紋為軀體為龍形而短小者,不論是側雕一足或雙足,都稱之為夔龍紋,也簡稱夔紋。
  • 中國紋,美的驚魂
    行龍紋  龍中國古代傳說中最神奇的動物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傳說龍可騰雲駕霧、興雲布雨能禳除災難、闢邪除祟因此,龍紋是中國古代延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種類最多的傳統紋樣根據龍的不同動態分為二龍戲珠紋、團龍紋坐龍紋、行龍紋、雲龍紋草龍紋等千變萬化的形態
  • 夢幻契約龍紋玩法介紹 龍紋怎麼用
    夢幻契約龍紋玩法介紹 龍紋怎麼用。夢幻契約是一款以二次元奇幻色彩為題材的角色扮演類手機網路遊戲。在這個多種族共生共存的夢幻大陸,與夥伴並肩作戰,展開一場刺激有趣的冒險旅程。
  • 商代夔龍渦紋青銅鼎及周代青銅甬鍾
    商代夔龍渦紋青銅鼎,通高26cm,口徑20.5cm,腹最大徑22cm,足高9cm,1977年出土於武漢市江夏區流芳街獅子山。整件器物外部由三範合成,造型樸實敦厚,花紋精美。底部有煙炙痕跡,說明此鼎曾為實用炊器。
  • 古典家具中,常見的9種雕花圖案原來是這些寓意!帶你漲見識
    古典家具當中、或者古典建築當中,有很多雕花修飾圖案,每種雕花修飾,其實代表了有不同的意義,下面9圖,給大家分享的是:紅木古典家具當中,各種雕花的簡要寓意。一、卷草紋形為多片葉子翻卷呈波狀形,據說在南北朝時期很流行,現在應用在家具當中,寓意為生機勃勃。例如圖中這個是皇宮椅的扶手,就是這個鏤空的卷草紋了。二、荷花荷花,我們大家都知道它高貴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也是和和美美的意思。
  • 國博「龍紋」瓷器,極美
    清 粉青釉描金暗花夔龍紋交泰瓶陳設品高12.7釐米 口徑5.8釐米 足徑6.3釐米瓶口微撇,短頸,溜肩,鼓腹,圈足。腹部鏤雕成仰覆如意頭形並相互勾套,體飾暗花夔龍紋,通體施粉青釉,頸部金彩繪蕉葉紋,口邊、足際均塗以金彩。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交泰瓶上、下兩部分鏤雕成回紋,或如意頭形或正倒「T」形,交接、勾套連為一體的器型,取「交泰」的吉祥之意。《易經》有「天地交泰」之說,即天地相交則時運亨通,故又稱為「天地交泰瓶」。
  • 盤點明代瓷器上的龍紋,都記全了,也就這麼幾種
    然而,若問哪種動物紋飾最為傳統也最為傳神,毫無疑問,是龍紋。最早的龍紋(或者說龍的造型)當屬紅山文化中的玉豬龍,C形圓拱的造型,可能就是早期人們對於「龍」這種動物的最初想像。至殷商時期,龍的造型具體了一些,但仍舊十分抽象,今天還能夠見到的,是青銅器、玉器和漆器上的圖案紋飾,比如下面這種。這是商代的夔龍紋,至於為啥這麼叫,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是這麼說的,「夔」乃龍的一隻腳,因此這種一隻腳的龍自然被叫做夔龍。
  • 辨析龍紋、蟒紋、飛魚紋、鬥牛紋與麒麟紋
    漢服知識小科普 龍紋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徵,一般作為皇族專用圖案使用。而蟒紋、飛魚紋、鬥牛紋、麒麟紋等則常作為賜服的紋樣使用。在明代,這些紋樣極為相似,他們都是龍身,頭上有雙角,身上有鱗片。這樣相似的形象給現在的漢服愛好者們提了一個難題。下面,小棠就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這些紋樣的區別以及他們背後的文化淵源。
  • 揭秘孔子「家」中收藏的家具!
    但從目前這些家具上,依舊可以看出孔府舊藏家具的特點。案面光潔,兩端翹頭微微向上,方腿、撇腳均為皮條線,牙板上浮雕如意雲紋與龍紋,腿足微微外撇,腿間擋板處雕瑞壽紋。大料楠木與龍紋的使用,均可得見孔家之盛,並不輸於皇家。
  • 紅木案類家具賞析之翹頭案、平頭案、架几案
    古典家具之中的案類家具可以說是比較受人關注,無論是古時還是今日,古典案類家具都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枚瑰寶,今天就來看看三種「大案」,此大意指體型大。大紅酸枝草龍紋夾頭榫翹頭案翹頭案是案面兩端帶翹頭的案形結體家具,圖中便是經典的翹頭案器型。此翹頭案大紅酸枝制,用材厚重,紋密質堅。
  • 木質家具中的情感表達——裝飾篇
    幾何在儲物類家具的適用性最廣,尤其是箱櫃類家具的立面,多採用「幾何分割」的方法,來強化家具的整體視覺效果,造成眼花繚亂,富貴奇特的感受。圖案紋樣的裝飾性強,精心設計的紋樣可以與家具融為一體,達到渾然天成的效果。紋樣的題材源於傳統圖案,但是在不同的器物和不同時代,紋樣的表現形式各有千秋,體現了古代匠人們的無限創造力。 龍紋 龍紋作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各個領域保持著廣泛而深刻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