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司法監察長官張湯之家風傳承

2021-03-05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強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這番話鮮明指出了良好的家風建設與傳承對子孫成長和家族興盛的重要性。在西漢一代,與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家族因家風敗壞而導致滅族之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曾任朝廷司法、監察最高長官的張湯及其兒子張安世因為注重家風、家教及傳承,竟然延續八代逾二百餘年而榮顯不衰,打破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和「富貴不過三代」的古代民諺,成為中國歷史上家族發展的一個奇蹟。故《後漢書·張純傳》贊曰:「自昭帝封安世,至吉,傳國八世,經歷篡亂,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此。」

  言傳身教,好學敬業

  張湯是漢長安杜陵人,其父曾擔任長安縣丞,主管一縣法令文書、倉庫、監獄等事務,對幼年張湯的學習和愛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漢書·張湯傳》記載,有一次父親外出,年幼的張湯在家看守。父親回家後,發現家裡的肉被老鼠偷吃了,氣憤之下打了張湯幾巴掌。張湯難忍委屈,掘開鼠穴,捉住老鼠和還沒有吃完的肉,對其嚴刑審訊拷打,錄取了「口供」,寫就了判決書,判處老鼠亂刃分屍的磔刑,與贓物陳於堂屋。父親歸來看到後大吃一驚,又見張湯寫的判決書於法有據,於情合理,「文辭如老獄吏」,從此讓張湯練習治獄辦案事務。父親的言傳身教和張湯的勤奮好學,使張湯終成大器,被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任命為主管司法的廷尉和主管監察的御史大夫,曾與丞相趙禹修訂國家法律,撰成《越宮律》二十七篇,為漢朝的法律制度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湯審鼠的典故千古流傳

  張湯這種自幼好學、術有專長、勤奮敬業的作風深深影響了其子張安世及後世子孫。史書記載張安世年輕時因為「善書」被任命為給事尚書,供職於中樞機構尚書臺,勤於政事,「休沐未嘗出」,也就是經常放棄正常休假。有一次漢武帝行幸河東,丟失了由尚書保管的三篋文書,武帝問及所有尚書,對丟失文書內容皆茫然無所記憶,只有張安世一人從容列舉所失文書中記載的事實。後來所失文書被找到,其內容與張安世所言一一校對,竟然沒有任何差錯。武帝「奇其才」,擢提為尚書令。在昭帝和宣帝在位時期,多次下詔褒揚張安世「勤勞國家,守職秉義」,封為富民侯,先後出任右將軍、車騎將軍直至宰相,地位僅次於大將軍、大司馬霍光。張安世的長子千秋曾與霍光的兒子霍禹共同任官中郎將,率領所部隨度遼將軍範明友出擊烏桓。得勝還朝後拜謁霍光,霍光分別詢問山川形勢、用兵方略與戰爭過程,張千秋一邊口中解答,一邊手中「畫地成圖」,「無所亡失」;再問霍禹,霍禹全然忘記,隨口答道:「皆有文書」。霍光痛惜教子無方,喟然嘆息說:「霍氏世衰,張氏興矣!」霍光不幸而言中,《漢書》記載:「及(霍)禹誅滅,而安世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餘人。」

  為官廉潔,崇尚節儉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臨終之前在《誡子書》中叮囑諸子道:「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後人引申為「廉以立身,儉以養德」。為官廉潔、崇尚節儉是張湯家族世代相傳的家訓,也曾有過血的教訓。史書記載張湯被三長史陷害自殺後,家產不過五百金,全部來自自身的俸祿與皇帝的賞賜,沒有任何來歷不明的財產。張湯的兄弟、兒子悲憤之餘,想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不同意,說:「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用牛車運載靈柩至墳地下葬,有棺而無橔。漢武帝聽說後,嘆息道:「非此母不能生此子。」於是盡誅陷害張湯的三長史,丞相莊青翟也引咎自殺。2002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位於西北政法大學南校區的張湯墓,考古發現,除了兩枚張湯本人的「方寸之印」、銅鏡、五銖錢外,再無其他物品,印證了史書記載的真實性。太史公司馬遷雖然厭惡張湯用法嚴苛,助力漢武帝與民爭利,將張湯列為十大酷吏之一,但也不得不在《酷吏列傳》文後稱讚如張湯這樣的酷吏「廉者足以為儀表」。

  張湯及其母親廉潔立身、崇尚節儉的家風也深深影響了張安世及其子孫。在昭帝和宣帝時期,張安世雖貴為公侯,位列三公,地位僅次於霍光,但日常生活極為節儉,經常穿一身黑色的平常衣服,他的夫人也親自紡線織布,家僮奴僕數百人各以技藝專長謀取生計,從不收養遊客說士,更不容許家僮奴僕依仗相府權勢欺壓他人。安世為官清正,他對收受賄賂的現象深惡痛絕。有一個被他推薦為官的人攜帶重禮前來感謝,張安世大為惱怒,認為舉薦傑出人才為官乃自己的職責,豈有私下感謝之理,於是下令將來人驅趕出府,並從此斷絕了與此人的來往。張安世的兒子延壽在父親死後位列九卿,繼承了封地別邑。張延壽認為自己身無任何功德,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老本,幾次上書請求裁減封地別邑,生活不尚豪奢。張延壽的孫子張臨雖貴為宣帝的「駙馬」,婚尚敬武公主,但一生牢記家族遺訓,為人謙恭,崇尚節儉,經常引領兒孫登上府中臺閣樓榭,告誡說:桑弘羊、霍光家族以驕奢淫逸而導致滅族之禍,你們當引以為戒,不能辱沒祖宗,貽害後代。臨死之際他將家產分別施捨宗族鄰裡故舊,遺囑薄葬入土。

  即使家風家訓如此嚴厲,但也難免百密一疏,出現個別不肖子孫。張臨的兒子張放因為是先皇公主的兒子深受漢元帝寵愛,「賞賜以千萬數」,大興土木建造府第,生活豪奢,淫逸無度,經常與元帝同臥同起,微服出遊,北至甘泉宮,南到終南山下,鬥雞走馬長安城中,並縱容家奴操戈持弩,公然衝擊官府,箭射官吏,傷害百姓,幾乎無惡不作,道路側之以目,迭遭百官彈劾。但漢元帝難割難捨,將其屢次貶放外地,又屢次召回朝中。元帝死後數月,張放也「思慕哭泣而死」。張放的兒子張純痛定思痛,以父親所作所為引以為訓,「恭儉自修,明習漢家制度故事,有敬侯(張安世)遺風。」故在王莽篡漢自立之際能保全家室,漢光帝中興漢室後官至大司空。

  忠信謹厚,推賢揚善

  漢武之世,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諸侯割據勢力,打擊地方豪強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張湯作為中央政府司法長官與監察長官,與漢武帝保持高度一致,貫徹這些措施不遺餘力。漢武帝好儒學,董仲舒作《春秋決獄》,身為廷尉的張湯即延納治《尚書》《春秋》的博士弟子補廷尉史,討論彌補國家法令的疏漏與不足。遇到疑難案件需要皇帝親自裁決時,經常在上書中理清原委,說明情況,提出個人建議。如果受到肯定,便記錄在案作為以後審理同等案件的依據;如果受到皇帝指責,便引以為己錯,上書謝罪,但有時也據理力爭。如審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案件時,武帝想為交結諸侯的文人俠士說情,被張湯嚴詞拒絕,武帝無可奈何,只得作罷。在任職御史大夫時,為了解決國家出擊匈奴所造成的財政困難,張湯奏請鑄造白金和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頒布告緡令。這些措施雖然得罪了豪強貴族,但為國家開闢了財源。張湯的這種忠誠王事的作風在張安世身上也有體現。昭帝曾經下詔褒揚張安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有三年,鹹以康寧」。宣帝也數次下詔讚揚他「宿衛忠正,宣德明恩,勤勞國家」,「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夙夜不怠」。

  更為可貴的是,無論是張湯還是張安世,均以選賢任能為己任,向朝廷推薦傑出人才,有功則歸於下屬,有過則歸之於己。如張湯為廷尉時,但凡上書言事收到皇帝批評,他即自責是自己愚昧,不虛心接受下屬的意見,釀成此錯;如果受到皇帝稱道,則說明這一建議是屬下廷尉監、廷尉掾、廷尉史某某所為。故司馬遷雖然指責張湯是用法嚴苛、「舞文巧詆」的酷吏,但也不得不承認其為政作風擅長「揚人之善,蔽人之過」,故深得屬下及文學之士擁戴。張安世為官尚書令,典掌中樞機構,負責朝政決策,可謂位高權重,但他謹慎周密,經常於國家大政方針決策之後,稱病移居宮外,當正式詔令下達以後,又佯裝吃驚,派人到已經變為執行機構的丞相府詢問究竟。此舉雖有虛偽做作之譏,但體現了他恭敬謙遜、顯示皇權獨尊的態度。其屬下有一郎官自認為工作勤奮,勞苦功高,但不見升遷,頗有怨言,張安世當面批評他說:「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這位郎官受到上司如此措辭嚴厲的批評,自以為從此升遷無望了。但沒料到未過多久,卻得到升遷的通知,方知張安世雖表面上拒絕了他的要求,實際上將其已寫入升遷人員名單上報朝廷。張安世的孫子張勃為官散騎諫大夫,認識了因家貧乞討流浪到長安的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陳湯,交談之後認為陳湯見識高遠,才能傑出,便極力向朝廷推薦他為官。後來有人檢舉揭發陳湯在其父親死後貪戀官位,沒有回家奔喪守孝,是大逆不道之舉,執法部門將其拘捕下獄,同時朝廷下詔譴責張勃舉薦不當,用人失察,給予削戶二百的處罰。張勃死後賜惡諡「繆侯」以示懲戒。陳湯出獄後毛遂自薦,請求出使西域打擊匈奴勢力,與甘延壽一起聯手並指揮西域各國聯軍大破匈奴,擒殺郅支單于,結束了漢與匈奴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並發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極大地提高了漢王朝在西域的號召力和震懾力。這個時候文武大臣才想起了當年極力舉薦陳湯的張勃及其遭遇,紛紛在嘆息之餘敬佩張勃的知人善任。

張湯墓

  正是這種忠信謹厚、推賢揚善的家風及其傳承,使張氏家族興盛二百餘年、歷經八代而不衰。故班固在《漢書·張湯傳》後贊曰:「湯雖酷吏烈,及身蒙咎,其推賢揚善,固宜有後。安世履道,滿而不溢。」前幾年,陝西考古工作者發掘了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的張安世家族墓葬,14座墓葬中出土了玉衣殘片、瓷器、印信、佩劍、青銅駟車、成套量具、千軍戰俑等珍貴文物。目前,文物部門正準備在進一步發掘的基礎上籌建張安世家族墓葬遺址博物館,與附近的張湯墓一起對外開放,以期展現兩漢時期一個家族的興盛歷史與精神風貌。

作者:陝西省委黨校法學部 盧鷹

來源:人民法院報

編輯:趙煒烽

相關焦點

  • 家書傳情 家風傳承
    情暖冬至家書傳情   12月21日,恰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玉環市紀委市監委舉辦了一場溫情而又生動的「清廉家書」分享會,12位分享者輪番上臺講述自己的家風好故事,字裡行間,情意深深,廉意濃濃,全體紀檢監察幹部一起聆聽家書
  • 傳承孝道好家風!曲阜紀檢監察幹部王魯東被評為「十佳聖城孝星標兵」
    曲阜市紀委監委高度重視紀檢監察幹部家風建設,組織開展「紀檢幹部儒學修身計劃」,引導紀檢監察幹部帶頭「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爭做忠孝勤廉的模範,用好家風涵養好作風,自覺做到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父母者,人之本也。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今生是第一次 家風是指路燈 攜手傳承經開好家風
    以文藝作品為媒,大力倡導文明新風,激勵和引導黨員領導幹部積極參與到全國文明城市的創建之中,《家風》深刻傳遞了「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好風氣」的價值觀念。 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各部門負責人、員工代表,紀檢監察工委相關負責人,各室紀檢監察幹部,各垂直管理機構負責人,各直屬國有公司、公辦學校班子成員、紀檢監察部門幹部,各直屬社區黨組織、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和紀檢委員共300餘人赴西安話劇院新城劇場集中觀看話劇《家風》。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蘇俊良主持活動。
  • 【讀通鑑】酷吏張湯發明了最臭名昭著的「腹誹」罪
    衣賜履按:最搞笑的是,武帝獨尊儒術,然而,武帝朝酷吏最多,今天要講的張湯,絕對是酷吏中的戰鬥機,不但業務精熟,而且頗能「創新」,司法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法條之一
  • 酷吏品行有優劣:非典型酷吏郅都和模範酷吏張湯
    這些酷吏的人品,也有高低之分。有些酷吏,其人品是讓人欽佩的。西漢一位酷吏有些「二二乎乎」的,用現在功利的思維來衡量,有些不夠精明,辦起案來不怕得罪人,手段嚴酷,什麼硬茬都敢碰,不畏懼前面有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這人就是《史記• 酷吏列傳》中的郅都,楊人(今天的山西洪洞),這種古典派的酷吏後世是很難找到了。
  • 漢武帝酷吏魁首之張湯
    漢武帝時期,有一段時間百姓忘本鑽法律空子,善人不能教化,只有嚴苛執法才能治之。導致酷吏橫行,其中張湯屬於典型人物。張湯是杜人,他父親是長安丞。張湯小時候有一次他父親出門,張湯守家門,但是老鼠把肉偷走了,張湯父親很生氣苔打了張湯。
  • 【貴港市家風家教大巡講系列活動九】 之立德樹人,傳承良好家風...
    【貴港市家風家教大巡講系列活動九】 之立德樹人,傳承良好家風走進覃塘區三裡小學 2020-10-18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港市家風家教大巡講系列活動十】 之傳承優良家風,建設和諧...
    【貴港市家風家教大巡講系列活動十】 之傳承優良家風,建設和諧家庭走進 桂平市石咀鎮小汶村新時代文明… 2020-10-24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傳承,重在文化認同(新語)
    浸蘊在歷史深處的優秀文化傳統,正是家風傳承的精髓之所在如果一個地方可以自信滿滿地講家風傳承,這個地方往往是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之地。浙江湖州的南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尤其是在南潯形成風尚的家風傳承,真正將昨天、今天、明天串聯起來。家風,是對家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深刻體認;家風,說到底是一種源自文化與價值觀層面的高度認同。近年來,南潯大力倡導最美家風建設,既讓當地人更好地了解到祖輩的創業史,也讓他們更深切感悟到家風傳承的意義與價值。
  • 郅都和張湯誰的能力更強
    西漢皇帝名為尊崇儒家,前期甚至尊崇黃老學說,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任用法家治國,所以西漢初期,長期存在一大批酷吏。酷吏中的代表人物,就有郅都和張湯這兩個人。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是漢朝最為輝煌的時代,那就是文景之治到漢武大帝時期。
  • 張湯雖時時跟著皇帝步調走,但仍死於眾人圍攻
    成功辦理大案要案之外,張湯還和趙禹一起共同編織了一個法網,這些都成了漢武帝時期官吏管理的依據。張湯看到漢武帝喜好文學之士,也往這上邊靠,採用春秋決獄的斷案方式,不再根據法條辦案,而是援引尚書、春秋等精義辦案,又全都交由漢武帝拍板決定,所以使得漢武帝龍心大悅,大加賞識。
  • 從郅都到杜周,淺析西漢時期著名的幾個酷吏
    從郅都到杜周,淺析西漢時期著名的酷吏酷吏一詞,是對古代一類官員的專稱。酷吏不是貪官,也不是無所作為。作為酷吏,大多數擁有這樣幾點特點。用法過於嚴苛,懲罰過重,管理力度太大,而他本人大多數有很強的行政能力和魄力,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幹冒天下之大不韙。
  • 鐵山坪街道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鐵山坪街道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 為推進中華傳統美德,傳承中華優秀家訓,近日,鐵山坪街道唐桂社區以「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為主題,開展系列家風家訓活動。   11月20日,唐桂社區婦聯在市民活動中心黨建區內開展了「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家庭美德」的微宣講活動,吸引了轄區50餘戶家庭的熱情參與。活動邀請文良華等三位家庭代表宣講「好家風故事」。
  • 福建:大檢察官與幹警談家風
    2020年12月28日,福建省檢察院和省紀委監委駐院紀檢監察組聯合開展「廉潔家風」主題沙龍活動,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霍敏與幹警一起談家風、論家風,共畫黨風檢風家風同心圓。「女兒放假回家,去機場擠公交乘地鐵,省了幾十元。」在觀看《守望家風——儉廉》廉政家風教育片後,省院辦公室副主任李貴賢上臺講體會,對「00後」女兒懂得勤儉感到欣慰:「只有家庭成員共同攜手,家風才會正。」
  • 傳承好家風!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在南區揭牌
    傳承好家風!實踐基地的啟用標誌著南區街道開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良好家風的新篇章揭牌活動當天,「傳承好家風 傳播正能量」親子實踐活動在中山市家風家教實踐基地舉行。
  •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及監察、諫議制度發展演變總結,快收藏!
    繼承制度:禪讓制轉為王位世襲制等級制度:宗法制、禮樂制地方制度:分封制選官制度:世卿世祿制中央制度:皇帝制度(秦)、三公九卿制(秦)、內外朝(西漢)地方制度:郡縣制(秦)、郡國並行制(西漢初)選官制度:軍功爵制(秦)、察舉制(漢)中央制度:三省初步形成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制度
  • 漢武帝時酷吏杜周善揣上意,雖在張湯手下卻遠不如其清廉
    漢武帝時代以執法嚴刻著稱的,除張湯外,還有杜周、趙禹、王溫舒、義縱、減宣等人,其中杜周尤為突出。這個時代確實有些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意思,很多出身低賤的人都受到了重用,如衛青原來就是個騎奴,後來成了國舅爺,大司馬大將軍。而杜周和衛青相比則好一點,他是南陽太守的一名辦事,靠的是逢迎巴結以上位。後來他被人推薦給張湯,當了廷尉史。
  • 家庭家教家風 | 桐城龍騰街道興元社區開展「傳承紅色家風 爭做...
    家庭家教家風 | 桐城龍騰街道興元社區開展「傳承紅色家風 爭做優秀少年」紅色教育 2020-07-31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小琴:孝老愛親,傳承溫暖家風
    過去,家風是一個大家族的傳承根本;現在,家風是一個小家庭的立足之所。父母的思想,決定了家庭的價值觀。父母的言行,引導了整個家庭的風氣,這風氣就是家風。家住賽罕區的陳小琴就用她的故事來詮釋關於家風的傳承。
  • 弘揚家庭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
    家風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一個詞,一句話,乃至一個家的故事,都是家風的載體。  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家風,本期我們在市文明辦傳承紅色基因 堅守公私分明今年52歲的康秀兵,1986年11月參軍,198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妻子簡彩是本鋼冷軋廠的一名工人,兒子康天時在中建鐵投集團任職。  康秀兵告訴記者,自己可以說是出身於紅色家庭,爺爺是一名東北抗聯英烈,1936年12月因叛徒出賣,慘遭日本鬼子殺害,犧牲時年僅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