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有一段時間百姓忘本鑽法律空子,善人不能教化,只有嚴苛執法才能治之。導致酷吏橫行,其中張湯屬於典型人物。
張湯是杜人,他父親是長安丞。張湯小時候有一次他父親出門,張湯守家門,但是老鼠把肉偷走了,張湯父親很生氣苔打了張湯。張湯於是挖開老鼠洞,逮到老鼠以及老鼠偷的肉。然後自己當審官,數落老鼠所犯的罪,一切都按照審犯人的程序,最後給老鼠定罪,把老鼠處刑堂下。他父親一看張湯對老鼠定罪的文書,儼然就是一個老獄吏的文筆。他父親看完以後大吃一驚,就把張湯安排去當獄吏。可見張湯小時候在審犯人這一方面就特別出彩。
張湯為人多詐,用智來駕馭人,治理案件不公平,在法律範圍內,左右傾斜,治的有重有輕。列為九卿之後,廣招名士做自己的賓客,心裡雖然和他們不和,但是表面傾慕那些名士。
張湯治理陳皇后巫蠱案,治理的很好。漢武帝很欣賞,遷至太中大夫。張湯決大獄,想要依靠古義。從以往古事中借鑑,來決現在的案子。於是請文人通曉尚書、春秋的補廷尉決案。每次有疑案,先上報漢武帝,漢武帝認可讓辦,張湯就絕不手軟依法辦之。漢武帝想要赦免,張湯引經據法,想盡辦法寬鬆其罪。治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造反之事,窮盡根本,絕不手軟。
由於張湯強勢的性格,治理案件的不公平,和三個長史結下怨恨。三個長史聯合起來對付張湯,找張湯陰事,張湯自殺。張湯死後,其母不葬張湯,說張湯是被陷害的,用牛車拉著張湯。漢武帝聽聞,派人調查三長史,賜死三長史。
張湯雖然為人弄法治獄不專平,但是確實盡到了自己作為執法者的責任。處理了很多非常大的案件。怪就怪在漢武帝太過於任用用法深刻之人,導致酷吏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