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消費界」(ID:xiaofeijie315),作者:止水,36氪經授權發布。
穿給別人看,還不如穿給自己看,這可能是新時代女性對內衣的定位。不舒服,不要,尺寸不好選,不要。對她們來說,最好是在舒適、易得、價格上有一站式服務,她們的腰包自然會為你打開。
內衣的變遷
內衣在古代被稱為「褻衣」,因為是人們貼身穿的,秘不示人。按照中國傳統觀念,身體髮膚來自父母,身體也不能公然示人,尤其是女性的身體。
正在這樣的觀點的指導下,在古代中國,有因醫生摸了一下女子的胳膊,女子便揮刀斷臂,有寧願乳部潰爛,也不願讓醫生診治的故事。
可以說,在古代,內衣是相當被人避諱的,地位也不高。在古代,服飾是等級的象徵,《與服志》中,以國家法令來明確服飾的形制與等級差別,但內衣卻鮮少記錄。
然而,在2020年的今天,有一款內衣品牌,卻創造了年銷售額10億的成績,她就是Ubras。不僅拿到紅杉資本領投的數億元B+輪融資,還在雙十一期間創造了超過3億的銷售額。
urbras內衣主打的基本都是以無鋼圈為主的產品,看起來扁平,絲毫不和性感掛鈎。
年輕女孩兒都不要性感了?
更低的門檻,造成了無鋼圈內衣的風行曾經,內衣是赤裸的情懷,是情趣的產物,是性愛的武器,是性感的展示,是曲線的彌補。在各大影視場景中,內衣充當的都是挑逗和性暗示的角色。而今,以Ubras為代表的大打舒適性的內衣大行其道,讓人不禁發問,年輕女孩兒們都不在乎性感了,只想要咋穿咋舒服了?
其實這股無鋼圈的內衣風,從2012年就開始吹了,並於2017年實現爆發式增長,並且這種勢頭還在繼續。
過去幾年,無鋼圈的內衣以每三年翻一倍的增速增長,把老前輩有鋼圈的內衣按在地上摩擦。
現代文胸作為束腰胸衣更舒適的替代品,加上世紀大戰帶來的金屬短缺,它在發明之初就是沒有鋼圈的。
在美國,當時手帕加緞帶的設計,被譽為現代文胸之母。創始人拿下了美國專利局認證,卻沒有拿下美國女人的心。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鋼圈加罩杯的設計接管了女人的胸部,服務於豐乳肥臀的審美。
但是鋼圈帶來的不便也顯而易見。在消費還未升級的那段年月,中國女性穿著劣質的鋼圈內衣,忍受著鋼圈戳破胸罩橫亙在胸部的煩惱,就算本著節省將聚攏口縫製起來,依然不能抵擋隨著彈性降低,鋼圈與內衣各自為政的狀態。
無鋼圈內衣的流行是從供應側開始的。在淘寶上,無鋼圈內衣的平均價格比有鋼圈的低三成。更低的價格反映的是背後更低的設計生產門檻。無鋼圈的製作成本、面料成本以及製作工藝複雜程度遠沒有有鋼圈那麼多。
在研發上,製作一款內衣,有鋼圈的要花費時間精力比無鋼圈內衣的三倍還多,相對來說,價格自然也就親民很多。
鋼圈內衣通常由鉤扣、杯墊、肩帶等19個功能套件的40多種輔料組成。而無鋼圈,只有前片、插片、後片和肩帶,四個部分。傳統的鋼圈內衣,光是生產工序就40道,在版型開發和產品設計中都得下血本,從前只有超級大佬才能玩得起。
傳統內衣
而現在的無鋼圈內衣,零部件少,大多設計還能直接跳過開模,供應鏈壁壘降低,新品牌也能入局玩一把,無鋼圈的產品自然也就肉眼可見得多了起來。
NEIWAI、焦內、裡性等一大批無鋼圈內衣開始流行。但在眾多品牌中,主打無鋼圈的不少,為什麼偏偏是Ubras搶佔了先機,實現銷售第一的呢?
無尺碼內衣解決了「薛丁格」的尺碼難題這可能與Ubras主打的無尺碼有關。關於內衣的尺碼,有時候真是一個薛丁格的尺碼,因為就連常年購買內衣的人也不一定那麼肯定自己的型號。75B,還是75C?80A還是80B?對於購買內衣沒那麼勤快的人來說,每次添置,都需要喚醒一遍大腦,而最後的結果往往不一定是正確的。
而這時候,ubras主打的無尺碼,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1000個女生,就有一千種胸型,我們胸前的兩堆脂肪可能是人體形態中最為複雜的部位之一。傳統的鋼圈內衣為他們制定了一套胸位數字加罩杯字母的系統。而系統越全面,有時候選起來還就越複雜。
先來科普一下,傳統內衣的罩杯是什麼意思。以80c為例,80測量的是底圍大小,指的是胸部下方繞胸一周的長度為80cm,C是罩杯的大小,通常由上胸圍減去乳房基底胸圍得出。每2.5cm為一級,A罩杯是10cm,B為12.5cm,C是15cm,D是17.5cm,以此類推。
但如果你翻開大部分無鋼圈內衣的標籤,只會看到S、M、L這樣的尺碼標記。
原來你需要在75B、75C、80A等等十幾個尺寸糾結,而現在直接估算大中小就行了。無鋼圈這種寬容度高的尺碼系統,意味著更順應電商渠道,能觸及到的消費者也就越多。這對於很多想要在線上購買內衣的女生來說,方便了很多。
「退換貨渠道方便「「實體店鋪尺碼不全」都是消費者真實的心聲。
技術和渠道是無鋼圈制霸道路上的催化劑,但真正決定性因素是觀念的改變。而這背後是消費主力的代際更替。
從12年國內開始盛行無鋼圈的時候,其實是因為新的消費力在崛起。90後開始慢慢步入工作,為了自己穿內衣,而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恐怕是很多女生的常態。有多少女生是下班後就脫掉內衣換取舒服,而這種無鋼圈基本是一整天無束縛。自從感受了無鋼圈的魅力,很多女生已經把有鋼圈的排除在衣櫥外了。
內衣品牌為了迎合代際更替,開始摒棄單一的豐滿審美,更強調穿著體驗。
正是在這種前提下,為以Ubras為首的無鋼圈無尺碼內衣奠定了市場基礎,今年更是大顯身手。
從5月-7月家居內衣增長中,多個內衣品牌實現了巨大的增速,Clarkarida增長2212%,乎兮增長1907%,Ubras增長625%,賣出了3.45億,其他品牌均增長百分之兩百到四百左右。
可以說,在5-7月,無鋼圈內衣品牌實現了增速的爆發。
無尺碼的升級版,尋找差異化競爭回到我們本文的主角,Ubras,我們說到,無尺碼內衣是打開其銷量的關鍵,但為什麼同樣的無尺碼,Ubras卻銷售領先呢?秘訣在於對無尺碼的進一步釋放,從SML變為80-140斤都可以穿,且杯模更輕薄。
one size內衣
無尺碼,也就是均碼。說實話,在大多數人記憶中,均碼多半都是無品牌的衣服。
均碼剛開始的流行可能來自於日韓流服裝。那些經營的商家,為了省事,只打一個版,所以大量生產了均碼。這種帶有一定時代屬性的風格,沒想到在最近幾年附身到了內衣上面,成為消費者追逐的新寵。
但無尺碼雖然解決了產品易於選擇的問題,但其內部堅挺的杯模,對喜歡零束縛的消費來說仍然不滿足。Z世代甚至零零後,她們需要的是極限的自由,無拘無束,自己最爽的狀態才罷手。
Ubras敏銳的察覺到這一消費動態,在2018年8月推出了「one size」文胸。
這種「one size」文胸只有兩個東西,杯墊加上一整片布,連肩帶都省了,更不緊了,也不勒了,看起來就像是運動風格的外穿健身衣。
說實話,這種內衣的觀賞性有待商榷,但是賣得是真的好。在Ubras淘寶旗艦店裡,這種歐陽娜娜代言的內衣銷量達到了40多萬,僅雙十一期間30分鐘就賣了5萬件。儘管在後來Ubras拓展了其他家居品類,這仍然是她家的銷量皇后。
也就是說,在其他品牌還在追逐無鋼圈時候,Ubras已經著手「one size」了,這種超前的的打法,也讓它在藉助電商平臺的紅利中,一展身手。
內衣穿在外面直播,消費者看得清楚明白one size不僅在消費端實現品牌心智建立,更重要的是,她打開了電商帶貨的大門,這才是她實現銷售逆襲的至關原因。
在去年,Ubras還榜上無名,今年卻一躍至榜首。
2019-2020天貓雙十一內衣銷售榜
銷量攀升的背後,電商的作用顯現。
傳統內衣因為裸露的肌膚較多,不方便直接在鏡頭前展示。而這種「one size」內衣,裸露的肌膚少,直接穿著在鏡頭前展示也很方便,人們不僅能看到穿著效果,還能通過鏡頭直觀感受到內衣材料的舒適性。而不分尺碼也不用擔心退換貨問題,80-140的小仙女都能穿,購買率自然提升了上來。
正是因為內衣的可視化在電商渠道上可以很好的發揮,Ubras加大了直播的投入。從今年1月到10月,通過邀請薇雅和一些知名明星,每月最少1場,最多實現了7場直播。
直播帶來的轉化率是驚人的,今年3.8節,品牌通過以薇婭為首的直播組合拳,將店鋪銷量直接提升了398%。此後幾個月,Ubras同樣在直播上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在Ubras天貓旗艦店的流量結構中,淘內免費流量佔比超過50%、自主訪問成交額佔比超過46%,這意味著品牌的站外種草非常成功。
在常規的微博、抖音、小紅書、B站種草外,Ubras還通過「U喵」這一品牌IP,深化種草機制。
「U喵」是一個個人微信號。消費者在收到產品後,掃描二維碼添加個人號後,會收到小紅書的曬單任務邀請,在小紅書發產品照片和帶有指定關鍵詞的內容後,經審核成功即可自付郵費獲得一件免費的內衣。個人號也常在朋友圈發布試穿活動等福利,還會有一系列活動預告,甚至引流回直播間。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聚集私域流量,不僅讓品牌在小紅書的輻射大面積增加,同時鎖定了消費者。一個好穿的品牌,一個在朋友圈還經常做活動的品牌,更容易建立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繫。
通過直播組合拳和一系列站外種草,Ubras在今年打出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在2020年前8個月,Ubras的銷量排在淘系內衣類目第一名,而同為女性內衣新品牌的內外只排到第九名。
關鍵是,Ubras的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親民。目前市面上中高端無鋼圈文胸的價格區間為200-300元,而Ubras的無尺碼內衣主打120-190元的價格區間。如果再將產品配合直播等促銷活動,價格能夠被進一步拉低,進而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性價比感受。
也就是說,除了頻繁直播被種草、站外被種草外,在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社交網絡、視頻平臺中,Ubras憑藉更低的價格,打出了自己的差異化。因為這對於那些想要嘗試無鋼圈內衣的女性來說,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為舒適而生」的Ubras就像一陣龍捲風,在今年席捲了整個中國內衣界,並掀起了一陣「去SKU」、「標準化」的熱潮。從3月份的迅速起量,到攀升至天貓內衣品類第一,月銷售額突破億元大關,這個新消費品牌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
在Ubras成功背後,可以總結為幾點:
而在消費端,它解決了不舒服、不好選、不用退、價格可接受等問題,爆發顯然情理之中。
如今,Ubras每月的銷量已突破億元大關,將其他的品牌暫時甩在身後。
但在Ubras不斷成熟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到關於品牌價值感的建設。如何製造更多的品牌溢價,需要Ubras有更多的思考。
同時,要面對剛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到25億元的焦內和憑藉廣告出圈的NEIWAI,這都是Ubras不得不警惕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