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2020-12-11 君臨天下QYD

做人,需要藝術。做皇帝,更需要精湛的藝術。

一個年近百歲的高僧,真的只是因為一個字,就被朱元璋凌遲處死的嗎?

96歲的高僧,一個字丟掉了性命?

關於釋來復的生平,資料甚少,各人的說法也有不同。三少最近查閱了許多資料,對釋來復的點滴有些大致的了解。

釋來復,字見心,號蒲庵,江西豐城人,大約在1298年左右出生。

大約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邀請釋來復進宮。在宴會上,釋來復應皇帝之邀,作了幾首詩。

如果高規格的宴席,釋來復的心情自然很好,詩興大發。其中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淇園花雨曉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闕下彩雲明雉尾,座中紅芇動龍光。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碗醒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首詩裡,釋來復盡其所能地歌頌了朱元璋的功德,馬屁拍盡。不料,卻踢到了鐵板!朱元璋看後勃然大怒,說到:

「汝詩用殊字,是想說我歹朱嗎?」

「殊」字,拆開就是「歹」+「朱」,「歹」的意思就是壞人之意!你說姓朱的是壞人?這不是自己在找死嗎?

最後的結局就是,釋來復當即就被下大獄。沒多久,釋來復就被凌遲處死了!死的時候,釋來復大約96歲。

一說,死的時候是76歲。

大家認為釋來復死的冤不冤呢?

好像不冤。

你都罵皇帝是壞人,皇帝不砍你的頭,砍誰的頭呢?

可是,仔細想想,又覺得哪裡不對!

釋來復又不是只豬,他怎麼可能當著皇上的面罵皇上是壞人呢?朱元璋更是明白這個道理。

如此說來,一個「殊」字遭遇殺身之禍,不過是朱元璋殺人的幌子罷了!

那麼,朱元璋殺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1:釋來復是元惠宗和元朝遺老竭力尊崇的人

《孤樹裒談》是這樣記載釋來復出家的事。

來復出家,「髯如故」。明太祖既有天下,召至,怪而問之,曰:」汝不欲仕我,而出家為僧,吾亦任汝,然留須亦有說乎?「對曰:」削髮除煩惱,溜須表丈夫。「上笑而遣之。

上面一段話說明,釋來復曾在元朝為官,元亡而出家。釋來復出家後,並沒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仍然和元朝的遺老或遺老的後裔有交往。

比如:釋來復和方國珍的侄子方明敏交情就不淺。

方國珍和方明敏雖然後來都降了朱元璋,但是,在之前,方國珍是其他團隊的農民領袖。

當年,方國珍年年修造海船,為張士誠漕運物資到京城,方國珍也多次得到了元朝的提升。而對於當初朱元璋向他頻頻拋出的橄欖枝,他回復絕無依附之意。

而方明敏,元末曾任浙江行政省參政,為官有政聲,詩詞文筆極佳。方明敏隨方國珍歸降大明後,被朱元璋派人暗中監視著呢

又比如:釋來復和宋濂關係也非常好。

有人也許會說,宋濂明明是大明的開國文臣之首呀!

不錯,宋濂是大明著名的文臣。甚至元順帝曾經召宋濂為翰林編修時,都被宋濂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

但是,別忘了哦, 宋濂的父親宋文昭在元朝官至禮部尚書。可以說,宋濂是最典型的元朝遺老的後裔!

這個曾經婉拒過元朝皇帝的元朝遺老的後裔,即使後來為明太祖朱元璋拼命地效力,拼命地忠誠,一生清廉高風。到老年的時候,宋濂還不是和李善長一樣,難逃朱元璋的毒手!

又如:釋來復和蘇伯衡的關係也很不錯。

蘇伯衡,是宋朝大文豪蘇轍的九世孫。其父蘇友龍,在元朝官至行省都事,頗有政績。

再說張翥。

張翥,是元朝人的詩人,死於元亡前夕,遺稿多散失。洪武9年,釋來復偷偷地為張翥編寫詩集並作序,又將作序的年份改為至正26年,並謊稱此序非他所作

至正,是元惠宗的第3個年號,一共使用了30年。

釋來復做的這些事情與謊言,被錦衣衛收集後,一一呈報給了朱元璋。

結論:

釋來復出家後,與這些元朝遺老的後裔們有著複雜而深厚的交情。這分明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表現,朱元璋如何不懷疑他?

原因2:釋來復是佛教的領袖。

出家後,釋來復精勤學佛,成為了元末明初臨濟宗的名僧。

後來,釋來復到浙江參訪名寺,得到了徑山寺第50代住持,臨濟宗名僧南楚悅禪師的喜愛和傳教,釋來復也得到了臨濟宗旨。

因他通儒術,又善為詩文,在元朝末年,釋來復住持過定水院。

洪武初年,釋來復兼主明州天寧寺。

洪武3年,明太祖召釋來復等十大高僧入京,朱元璋覽其詩褒美,賜他金斕袈裟和御食!

洪武5年,釋來復參與蔣山法會,應聘住持靈隱寺。

靈隱寺是杭州名剎,為禪宗」五山「中的第二山,在佛教內部具有很高的地位。有資料顯示,自南宋以來,擔任五山住持的,「猶如宦而至將相,為人情之至榮」!

因此,釋來復任靈隱寺的住持,表明了他的佛學地位得到了朝廷及江南僧俗兩界的承認。隨著釋來復的名譽鵲起,他逐漸成為了江南佛教的代表人物之一

洪武15年,落魄的釋來復再次受到了朱元璋的重視,在他80餘高齡的時候,被朱元璋授予僧錄司左覺義。

小結:

佛教的領袖?

但是,領袖背後一群僧與俗的勢力,好像時刻準備威脅大明的江山,你叫皇帝怎麼不忌憚呢?

原因3:不甘寂寞,留念紅塵。

釋來復是個僧人,但是,他並沒有脫離紅塵。

釋來復道高博學,很受文人學士的歡迎。

比如:朱元璋的第11個兒子蜀王朱椿,就是他的學生。二人亦師亦友,感情至深。「何啻骨肉親」,朱椿和釋來復親如一家人。

釋來復與大儒李叔荊、大儒李鴻漸,劉丞直等等也有很多交往。

在釋來復的《蒲庵集》中釋來復為赴任縣官等職位低的朋友寫送行詩文,這些人包括趙俶、錢宰等儒仕。

在大明時期,釋來復與劉崧、高彬、何貴等交情很深。他們這些人,可都是元朝金哈刺的舊部!

來復,你一出家的和尚,為什麼要結交這麼多達官貴族的朋友?難道,你還有什麼政治目的?

原因4:看不透的命運,文字惹來生死劫。

釋來復在刻苦磨礪佛學的同時,又旁及儒學,詩文等等。

有人說:來復,作為一代詩僧,他是個千載難遇的人才。他的才華與輝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個人的觀點是否有誇張之嫌,三少暫且不提。但是,有一點可以說明的是,釋來復不僅是個高僧,還是個大才子。

然而,禍,從口出!

洪武5年,他將自己的大作《淡遊集》贈送給宋濂和蘇伯衡,並請二位大師為詩集作序。

在《淡遊集》裡,有元朝的皇帝元惠宗,也有元朝的公卿顯貴,以及其他大儒文人的詩作。還有,元惠宗對釋來復曾經的詩作的讚美。

尤其是,在《淡遊集》裡,釋來復大罵盜賊,詩意裡表露出了期盼收復被盜寇侵佔的土地!

這不是在讚美元朝,懷念元朝嗎?所謂的盜賊,不就是指的朱元璋嗎?這樣的詩集,叫大明皇帝朱元璋看到了,情何以堪?他不生氣才怪!

事實證明:在政治上有些幼稚的大文豪蘇伯衡因文字的筆誤,被砍了腦袋。連皇子朱椿,大臣方孝儒解救也無果。

不幸的是,朱元璋也讀到了蘇伯衡收藏的《淡遊集》,真的讀到了那些關於元朝的詩文,讀到了……

我想,聰明如你,千年之後,我們在電腦的這端依然可以感覺到朱元璋當時的憤怒與震驚!鐵青著臉,咬著牙齒,握緊拳頭,恨不得把釋來復碎屍萬段!

一個前朝出家的和尚,在佛教有很深的威望。又念念不忘紅塵,大量結交達官貴族,還十分懷念前朝的生活……這些都是朱元璋最忌諱的!

也是,釋來復遭難的主要原因。

所謂「殊」之禍,不過是朱元璋設下了一個局而已。這恐怕就是皇帝殺人的藝術吧!

只是,釋來復遇難後,朱元璋的兒子朱椿哭得死去活來。

名利是什麼?榮華富貴又是什麼?

官場的黑暗與潛規則,皇室的冷漠與無情,自己幾次人生的起伏,來復:你作為一代高僧,你竟然無法參透?

相關焦點

  • 和尚做了一首讚美詩向朱元璋示好,卻為何落得個人頭落地
    如果說這些案例,是文人們一招不慎,無意中觸動了統治者的一些敏感神經。多少有些無奈,只好自認倒黴了。那麼明朝的一個文字獄的例子,真是讓人無語了。為什麼呢?因為本來是拍馬屁的,拍到馬蹄子上了。明代的開國太祖朱元璋曾當過和尚,這天下人都知道,但他偏偏就忌諱這段往事。
  • 明孝陵佔了濟公的地兒,朱元璋為了風水寶地,將前朝高僧墓遷走
    眾所周知,朱元璋陵墓所在的獨龍阜,是南京的風水寶地;但歷史上,這塊寶地是屬於南朝高僧志寶和尚。2002年,考古專家在明孝陵陵宮東側發現了一處建築遺存,當時清理出數塊具有六朝風格的建築石刻構件。梁天監十三年(514)冬,寶公密謂門人曰:菩薩將去。」未及旬日,無疾而終。「寶公圓寂後,梁武帝禮葬他於鐘山獨龍之阜,並在其墓側建開善精舍,敕陸倕為他作墓志銘、王筠為他刻碑於寺門。洪武十四年(1381年) 明孝陵開始動工之前,幾位相信風水的朱元璋,找人算出金陵最旺之地為紫金山獨龍阜。
  • 僧官釋來復在一首詩裡,寫了一個「殊」字,為何就被朱元璋給宰了
    你別管這寫的具體啥意思,主要講的就是,哎呀我過去是個大官,到了你們明朝卻只是個芝麻官,我這心裡很不爽啊,還不如回寺廟裡做和尚好呢!朱元璋是什麼人?嫉惡如仇的人!他雖然沒什麼文化,可是身邊的文人很多,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這麼個解釋,你說朱元璋能接受嗎?
  • 朱元璋打算處死一大臣,馬皇后只說了19個字,他立馬改變了主意
    馬皇后比朱元璋小四歲,原本家境還算不錯,後來家道中落,父親就把她託付給生死之交郭子興撫養。從此之後,郭子興就把她視為己出,對她悉心栽培。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她到了成家的年紀,郭子興就一心想為她找個靠譜的丈夫。也正是在這時候,朱元璋出現了,此時他僅是郭子興軍營中的一個小兵,但由於打仗比較勇猛,加上為人處世的能力很強,朱元璋逐漸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 皇帝問高僧:朕沒有兒子,皇位應該傳給誰?高僧寫了四個字
    ,此人舉止神秘,沒有人知道他是從什麼地方來到京城的,只知道他的法號叫做「法華大士」。為何這麼說呢法華大士聽完之後,沉吟不語,直接跏趺而坐,然後要了筆墨,在紙上寫了四個字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個兒子,眾人這才明白法華大士在紙上寫「十三十三」的寓意,讚嘆他不愧是一代高僧。
  • 朱元璋攻打廣東,大將問:能不能屠城?朱元璋悄悄說了10個字
    也就是說,洪武元年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為徵南將軍,平定廣東等地,朱亮祖為其副將。廖永忠是朱元璋比較喜歡的一位將領。早在朱元璋剛起兵時,一路南下,在渡江時,面對元朝的水軍,朱元璋無計可施。此時,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帶著巢湖水軍前來投奔,幫朱元璋把元朝水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此,廖氏兄弟變成了朱元璋麾下水軍翹楚。
  • 朱亮祖無謀反之心,且握有免死鐵券,為何還是被朱元璋處死?
    朱元璋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帝王,其成就帝業的難度,與漢高祖劉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 朱元璋深夜批改奏摺,一宮女送來熱粥,朱元璋:粥不錯,人處死
    不過這也是朱元璋活該,誰讓他把丞相的職位都給廢了,丞相其實就相當於國家的二把手,但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朱元璋費盡心機的將宰相之位廢除,所以根據歷史的記載,朱元璋當時每天都要批改幾百份奏摺。大家不忘了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根本就沒有念過書,還是後來做了皇帝之後朱元璋才開始讀書識字。所以說朱元璋其實相當於一個半文盲,可想而知朱元璋每天批閱那麼多奏摺有多辛苦。
  • 浙江有名的才女,被人搶來與朱元璋共度春宵,次日卻被其處死!
    只是還有這樣一個女子,在朱元璋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時候,就對這個女子一見鍾情見色起意,但是這個女子卻在後來被朱元璋殺掉了,而且還是朱元璋剛剛寵幸了她一晚上,就將這個女子給處死了,難道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根深蒂固了嗎?
  • 朱元璋深夜加班,宮女貼心送熱粥,朱元璋為何恩將仇報將她賜死?
    開局一個碗的暴君有一個田園夢:把皇宮空地種滿蔬菜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是很勵志而傳奇的,可謂開局一個破碗,還能走上人生巔峰,簡直就是現實版逆襲爽文男主,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論出身之低無人能出其右。但是,嚴肅歸嚴肅,我們首先應該將他看作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皇帝。
  • 朱元璋宴請群臣,剛把三個硬菜端上桌,劉伯溫就被嚇得不敢動筷
    軍士只知道老將王翦,卻不知道秦王虎威,如此豈能有好下場,因此我「自汙以求生」。 二、宴請 屠戮功臣,是歷代君王難以避免的問題。 溫柔一些的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春風化雨般解決將領們擁兵自重的問題,但也為大宋朝「將熊 兵 弱」留下了隱患。
  • 朱元璋深夜看奏摺,宮女貼心地送來一碗粥,卻莫名被處死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論出身之低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嚴肅歸嚴肅,我們首先應該將他看做一個人,其次才是一個皇帝。作為人就有七情六慾,就有執念與夢想,而他做過的很多奇葩事都與此有關。據說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後,有一次信步在皇宮裡走動,沒想到的是這一走動就走出了事來。
  • 朱元璋:我能活多少歲?算命先生: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處死
    朱元璋也曾找人給自己算過一卦,作為草根皇帝的他,從小生活就很悽苦,但是他的命運很不錯,在貴人的賞識下,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朱元璋不僅給了他豐厚的獎賞,還將先生送回家去,但不並非所有算命先生結局都很好。後來有一次朱元璋在攻打滁州時,多日下來損失很大,也沒有攻破。
  • 陳安高中狀元20天就被朱元璋車裂處死,明朝學霸為何如此苦命?
    而在其看似程序公正之下,也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機會成為官吏。其中的狀元,更是其中的魁首,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而能夠登科及第還被列入了人生八大喜事之中,正所謂「金榜題名時」。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如果考取了狀元,那一定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畢竟在我國古時大多數時期都是重農抑商,即便今生能賺很多錢,但是卻不被人們所看好。
  • 身為明朝開國功臣,又是朱元璋嶽父,為何進宮看望女兒就被賜死?
    審時度勢,提條件歸附朱元璋。 陳漢政權滅亡後,朱元璋稱帝路上的絆腳石只剩下張士誠和方國珍,在攻打這兩人,一統江南的過程中,胡美功不可沒。公元1365年,朱元璋率兵攻打張士誠,胡美與徐達等人為先鋒,直取淮東,到1366年,胡美攻下湖州,平江,無錫等城,又招降莫天祐。張士誠勢力基本被消滅,胡美因此戰之功被封為榮祿大夫。
  • 朱元璋為何屠戮功臣?在他對太子說的一句話中道出了答案
    有一次,魯王的母親郭寧妃、唐王的母親李賢妃、伊王的母親葛麗妃因為觸怒朱元璋,竟然被同時處死,朱元璋並且下令將三人的屍體用同一個大筐裝了埋在南京的太平門外,後來朱元璋怒氣消除打算以棺木入殮三人,挖出屍體時卻發現早已腐爛無法辨認彼此,因此只得勉強立了三個墳墓,以致後來唐王悄悄祭奠,都不知道自己的母親究竟是那個墳墓。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6年後他自曝四個字,讓百官心生寒意
    說起朱元璋的嶽父,也許大家第一反應是郭子興。大腳馬皇后是朱元璋最心愛的女人,而郭子興只是馬皇后的義父。但別忘了,作為皇帝,不僅有無數後宮佳麗。嶽父自然也有無數。我們今天說得朱元璋的嶽父,並不是靠裙帶關係從政的。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還被朱元璋賜免死鐵券。
  • 蘇坦妹美若天仙,為何朱元璋寵幸後,第二天卻下令將其處斬?
    安史之亂後,唐玄宗一路逃亡,到了馬嵬坡,兵士譁然,要求處死禍國殃民的楊貴妃。但唐玄宗為了能平息群憤,只好將他賜死。但蘇坦妹是元末明初江南有名的才女,與當時的楚方玉合稱「江南蘇楚」,並與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等「浙江四賢」有交往。蘇坦妹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容貌極美,可謂美若天仙,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在24歲時被朱元璋下令處死。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 李善長行刑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你睜大眼睛看看上面5個字
    朱元璋的34位功臣只有4個沒被他殺死,其他的30個大部分都因胡惟庸案被處死,1380年那年處死了陳寧、塗節等人,其實這一年有一個人最該死,他卻沒有被朱元璋處死,還讓他多活了10年,這個人就是李善長。
  • 此將是朱元璋第一個賜死的功臣,朱元璋賜死他的理由好特別
    朱元璋喜不自禁,親手寫了「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個大字,製成匾額賞賜給他。不過,廖永忠這麼大的功績,朱元璋建國後,卻沒有對他封公,只封為「德慶侯」。為什麼來?朱元璋有解釋:「廖永忠在鄱陽湖作戰時,忘我抗敵,可謂奇男子。但卻派與他要好的儒生窺探朕意,所以封爵時,只封侯而不封為公。」朱元璋為何這樣說呢?這事牽扯到了另一個皇帝——小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