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官釋來復在一首詩裡,寫了一個「殊」字,為何就被朱元璋給宰了

2020-12-18 歷史鑑賞者

朱元璋是和尚出身,所以明朝的僧人待遇很高,甚至有僧人出將入相,可以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比如說永樂年間的黑袍宰相道衍,就是著名的僧官。

朱元璋時代,也有一位著名的僧官,他就是釋來復。這個釋來復不僅是僧官,而且文採斐然,寫得一手好字,號稱明朝趙孟。

一、削髮除煩惱,留須表丈夫。

釋來復是個很有個性的和尚,他本姓黃,由於才學很高,也有名望,所以朱元璋稱帝以後,把他弄到身邊做了個七品小官,也就是他身邊的御用僧人。

這個釋來復形象特別明顯,雖然頭上的頭髮剃光了,可是臉上的鬍鬚一根都沒有剃掉。他有自己的解釋,剃掉頭髮,是為了進入佛門,掃除煩惱。可留著鬍鬚,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也是個大丈夫。

從這一句詩裡,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得出,釋來復不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因為他的內心還存留大丈夫這種概念,那就是沒有放下凡塵俗念,既然放不下,又怎麼能算是真正消除煩惱呢?剃髮留須都只是外在的形象而已,真正的修行之人,是不會刻意去追求這些外在的形象的。

其實此前,釋來復早就在元朝擔任翰林學士了,算得上是高級官員了,現在到了明朝,卻只能做個七品小官,他心裡當然很不爽。

他的不爽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因為這哥們不爽起來,就學習宋江亂寫詩。他寫了這麼一首:

掛冠贏得賦閒居,聽雨羅浮老故廬。夜滴梧桐燈盡後,曉臨荷芰酒醒初。

你別管這寫的具體啥意思,主要講的就是,哎呀我過去是個大官,到了你們明朝卻只是個芝麻官,我這心裡很不爽啊,還不如回寺廟裡做和尚好呢!

朱元璋是什麼人?嫉惡如仇的人!他雖然沒什麼文化,可是身邊的文人很多,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這麼個解釋,你說朱元璋能接受嗎?

二、一個「殊」字,送了釋來復的小命。

朱元璋早就想要動釋來復了,可是礙於釋來復的名氣不小,又是自己厚著臉皮請來做官的,如果沒有理由就把他給宰了,那以後誰還敢給朱元璋效力呢?

為此朱元璋必須要找機會下手,這一天朱元璋賞了一頓飯給釋來復吃,是御膳房做的,釋來復還很高興,認為皇帝開始重視他了。

因為他很有才華,常常寫詩,所以被稱之為詩僧。既然是詩僧,那麼吃了皇帝賞賜的食物,你不整兩句,說不過去吧?為此釋來復就開整了: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首詩不僅表達了釋來復對朱元璋賞賜食物的感謝,而且把朱元璋的馬屁拍到家了,將他形容為明君聖主唐堯。

他想要表達的是:朱老大啊,你可真的是英明神武,我這麼卑微的一個人,居然能得到您如此慷慨的賞賜,您比唐堯還要聖明,而我卑微到不足以去歌頌您的偉大。

這是文人一般的自謙之詞,朱元璋不按照套路出牌,那些拍馬屁的話,他早就聽得耳朵起了繭子,他在找可以殺釋來復的藉口。

終於讓他看中了這個特殊的殊字,殊字拆開來就是歹和朱。好呀!你這個臭和尚,居然說我老朱是歹人?你是不是覺得我老朱的天下是土匪打下來的?是不是瞧不起我?

這可把釋來復給嚇慘了:大哥,聽我解釋,我沒有這個意思。不管釋來復怎麼解釋,朱元璋已經抓住了這個殺他的藉口。

三、釋來復的死因,始終是個謎。

釋來復這樣的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就死掉,有一種說法表明,釋來復是吃了這頓飯以後,朱元璋開始找他的麻煩。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為朱元璋送來的飯菜有毒。所以他不慌不忙坐下來打坐,沒多久兩隻鼻孔就流血了,他就這麼去世了。

還有一種說法,當然是比較可信一點的,那就是釋來復這傢伙摻和到了胡惟庸的案子裡去了,所以被朱元璋給凌遲處死了。

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很大,根據一個字就要殺掉這個人,顯然是不怎麼令人信服的一件事。但是參與了黨爭,那麼對不起,那在朱元璋這裡,可就是零容忍了。

胡惟庸的案子在明朝,那是出了名的。當時他聯合整個淮西的文臣武將,幾乎要把朱元璋老兄給架空了。

這讓朱元璋很不爽,再加上朱元璋想要徹底廢除宰相制度。因此就要拿胡惟庸開刀,當時朝堂之上不跟胡惟庸同流合汙的人,除了劉伯溫外,基本沒有。

胡惟庸案朱元璋一口氣殺掉了3萬多人,這裡面想要帶上一個和尚,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況且,這和尚真的無辜嗎?

總結:這個故事也是在黑朱元璋。

不曉得為什麼有這麼多黑朱元璋的民間傳說,歷史上的朱元璋雖然比較殘暴,但是他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平白無故就殺人,這是不可能的。殺胡惟庸那幫人那是因為他們結黨營私,殺藍玉這幫人那是因為他們功高蓋主。

至於空印案殺了那麼多貪官,理由也很醒目,是為了整頓吏治。你說靠拆解一個殊字就殺人,這很顯然是後代文人們搞得文字遊戲罷了。

搞文字方面的冤案,在清朝才是鼎盛時期,康熙雍正和乾隆,全都是搞這方面的高手。他們為了洗白自己,或許也會搞一幫水軍來抹黑明朝的皇帝,說這玩意兒其實是朱元璋發明的,我們只是繼承而已。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朱元璋為何就將其處死?
    一個年近百歲的高僧,真的只是因為一個字,就被朱元璋凌遲處死的嗎?96歲的高僧,一個字丟掉了性命?關於釋來復的生平,資料甚少,各人的說法也有不同。三少最近查閱了許多資料,對釋來復的點滴有些大致的了解。釋來復,字見心,號蒲庵,江西豐城人,大約在1298年左右出生。大約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邀請釋來復進宮。在宴會上,釋來復應皇帝之邀,作了幾首詩。如果高規格的宴席,釋來復的心情自然很好,詩興大發。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不過雖然朱元璋老是搞文字獄,但這並不代表他討厭文字。 相反地,有時興致來了,他也會來幾句打油詩。 除了這首,他還曾寫過另一首霸氣十足的詩,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此詩名為《示僧》,全文如下: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 和尚做了一首讚美詩向朱元璋示好,卻為何落得個人頭落地
    看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朋友都記得這樣一個情節,名士楊修看到曹操在一個寬敞的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賣弄聰明,給他人解開了其中之意,結果招致曹操起了殺心。看到沒有?你聰明可以,但你不能聰明到足夠揣摩主公心中的所想。否則你讓萬人之上者,尊嚴何在?清朝的文字獄中也非常盛行。
  • 中國唯一一個文盲皇帝,一輩子只寫了一首詩,至今仍被傳誦
    當然了這有才子,自然也有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的皇帝,像劉邦、成吉思汗、朱元璋。這三人都是平民出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皇帝,正是劉邦:中國唯一一個文盲皇帝,一輩子只寫了一首詩,卻至今仍被傳誦。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相比之下,霸王項羽也有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開始聽起來還行的樣子。但後來就是寶馬香車、紅塵美人了。項王的詩,正是詩如其人。乍一聽,格局也不小,但聽來聽去,都是滿腹牢騷。一個愛發牢騷的幹部,一定不是一個好幹部。
  • 智囊:朱元璋為何要殺掉明朝首富沈萬三?答案就藏在一首打油詩裡
    其中記載了關於朱元璋為何要殺掉明朝首富沈萬三的故事,答案就藏在一首打油詩裡,非常有趣,卻意味深長。相傳元末明初的時候,江南地區有那麼一戶人家,他們家富可敵國。老大叫沈福,人稱沈萬大;老二叫做沈祿,人稱沈萬二;老三叫做沈富,也就是沈萬三了。
  • 最多愁的詩人,一首詩寫了9個愁字,只有一個愁是真正的愁
    詩的美沒有幾個人能說出來,因為詩真的很美,對於詩人而言,詩就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東西,不管在哪,在什麼地方,只要來了興致或者說是遇到什麼問題,那麼就吟詩一首,就是這麼簡單對他們來說,不過呢,詩的形式也是有很多的,詩人為了一首詩也是時常的絞盡腦汁,因為要營造一些意境,就要想啊想這就是和創作是差不多的
  • 朱元璋很有帝王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教會我們人生的道理
    提起朱元璋,可以用一句話形象地描述:「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搶」,足見大家對他開掛人生的驚嘆,同時也讓他的生平履歷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朱元璋,字國瑞,濠州鍾離人,原名重八,自幼家貧,靠為地主放牛謀生。早年朱元璋因家鄉鬧饑荒,親眼目睹了親人被饑荒奪去性命的慘狀,而後為了生計遁入佛門,並緣遊多地,四處漂泊。多年的遊歷生涯中,朱元璋看到的是一個餓殍遍野,瘟疫橫行的世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饑寒與無助,失落與憤恨,無時無刻不在一片一片地摧塌著他的內心世界。
  • 劉邦和朱元璋登基後各作了一首詩,朱元璋輸在文採,贏在霸氣!
    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在一次平叛凱旋途中,順道回到家鄉,在家鄉父老的簇擁下,擊築而歌,作了一首著名的古風詩:大風歌【漢】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的時代,還沒有出現格律詩。這首詩頗具楚辭的特點。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但直抒胸臆,氣象豪邁。時間上,囊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
  • 李白表現手法最高明的一首詩,字裡行間儘是憂愁,卻不著一個愁字
    當然李白最大的粉絲群還是那些年輕人,他們對於李白的喜歡,更是達到痴迷程度,例如李白的最大的一個粉絲汪倫,他原本只是一個土財主,但是欣賞李白的才華,不惜贈送黃金,照顧李白的生活,兩個人的友情,也正是了一段千古佳話,為此李白還專門寫過一首《贈汪倫》,表達了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
  • 劉伯溫在朱元璋必經之路上寫了首詩,朱元璋頓時斷了滅他的念想
    就在這座樓修好的時候,朱元璋便邀請這些功臣來參加宴會,明白人都能看出,這次聚會其實就是一場赤裸裸的鴻門宴,參加宴會的人必死無疑。不過,有一個人卻憑藉一首詩成功逃過一劫,他究竟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當天,只有兩個人倖免於難,一個是徐達,他藉口提前離開才免於一死,另一個是劉伯溫,他沒有來赴宴。不過,朱元璋很快就賜了塊鵝肉給徐達,將其毒死了。緊接著,朱元璋想將劉伯溫也除掉,便命人前往劉伯溫的老家,讓他趕緊回朝。沒想到使臣趕到的時候,竟發現劉府正在辦白事,而主人公就是劉伯溫,原來劉伯溫居然在前一天身亡了。
  • 李白的一幅書法真跡,也是一首勸酒詩,短短40字盡顯豪邁大氣
    可惜他留存下來的作品不多,《上陽臺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李白唯一的傳世之作。但其實李白還有一幅詩帖,很多專家都曾鑑定過,確實是他的真跡,這幅詩帖就是《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是李白寫的一首「勸酒詩」。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 史上殺氣最重的詩,卻是文盲朱元璋寫的!比李白的十步殺一人還狂
    朱元璋乞丐出身,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可以說朱元璋就是妥妥的文盲。就是一位文盲帝王,他竟然寫出了這樣的一首詩。究竟怎麼回事?請聽小編仔細道來。詩歌文化,在我國存在幾千年了。從古代開始,我們的古人就通過詩歌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時候,簡單的幾句詩就可以把內心的感情和想法表露出來。詩仙太白,他的詩詞響徹古今,其中,最震撼的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七字即寫盡了女子的千嬌百媚
    今天給大家分享李商隱的一首詩,《為有》寫富家女子對丈夫的抱怨。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為有雲屏無限嬌」,雲母屏風後面的美人格外的嬌媚。官宦人家,華堂高屋,錦衣玉食,說不盡的榮華富貴。在鑲嵌著雲母裝飾的屏風後面,美麗佳人笑靨如花,特別的嬌媚。身居閨房,富麗堂皇的裝飾,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珠簾垂掛,清新淡雅。
  • 此人只一首詩存世,全篇僅20字,卻為何成功入選《唐詩三百首》
    所以說,詩詞並不在多,而在於精,哪怕僅有一首精品詩詞存世,那也足以讓一個詩人千古留名。比如,在唐朝詩壇上,就有這樣一個詩人,他一生僅有一首20字的小詩存世,但卻憑藉這首小詩名動天下。
  • 《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中「唧唧」何意?看似簡單卻讓專家為難
    客觀地說,只說容貌,花木蘭應該長得不會太秀氣,不然為何從軍12年沒被發現是女郎?但花木蘭的名氣,卻是其它古代女子比不了的,這一切都是因為這篇被稱為千古絕唱的《木蘭詩》。這篇奇文中學咱們就學過,很多朋友至今都還能背出幾句,就算不會背的,對首句「唧唧復唧唧」應該也是印象頗深,本期我們要說的正是這「唧唧」二字。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
  • 明初才女張紅橋眼光極高,閩中十才子裡獨獨看上他,只因一首詩!
    當時,號稱「閩中十才子」的王恭,王簹以及很多當世名人紛紛投詩向這位才女發起攻勢,但都被嚴辭拒絕了。福清才子林鴻路過福州時,看見紅橋在庭前焚香,隨即作詩一首,沒想到卻一下子打動了才女的芳心。不久,張紅橋就嫁給林鴻做了妾室。 這首詩就是《投贈張紅橋》。那麼這首詩為何能打動芳心呢?我們一起來看個究竟。
  • 劉邦項羽各寫了一首詩,為何無論勝負,都在詩裡大倒苦水
    在生命接近終點的時候,卻都分別寫了一首詩。劉邦寫的是《大風歌》,項羽寫的是《垓下歌》。不讀書的兩個人,一生只寫了一首詩,而一首詩就天下揚名,這已經夠奇特的了。(項羽畫像)更為奇特的是,兩個人,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但他們寫的,竟然都是失敗的情緒。項羽本身失敗了,寫失敗情緒也就罷了,劉邦湊什麼熱鬧呢?我們先來看看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 王維最治癒的一首詩,讀懂了最後10個字,再也不怕孤獨
    有人說,王維的詩,很治癒,每每讀完,就感覺自然很美,生活很美,隱娘很同意這個觀點。王維有一首詩,短短20個字,非常治癒,讀懂最後10個字,就再也不怕孤獨。這首詩,就是王維的《竹裡館》。《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首孤獨的小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