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和尚出身,所以明朝的僧人待遇很高,甚至有僧人出將入相,可以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比如說永樂年間的黑袍宰相道衍,就是著名的僧官。
朱元璋時代,也有一位著名的僧官,他就是釋來復。這個釋來復不僅是僧官,而且文採斐然,寫得一手好字,號稱明朝趙孟。
一、削髮除煩惱,留須表丈夫。
釋來復是個很有個性的和尚,他本姓黃,由於才學很高,也有名望,所以朱元璋稱帝以後,把他弄到身邊做了個七品小官,也就是他身邊的御用僧人。
這個釋來復形象特別明顯,雖然頭上的頭髮剃光了,可是臉上的鬍鬚一根都沒有剃掉。他有自己的解釋,剃掉頭髮,是為了進入佛門,掃除煩惱。可留著鬍鬚,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也是個大丈夫。
從這一句詩裡,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得出,釋來復不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因為他的內心還存留大丈夫這種概念,那就是沒有放下凡塵俗念,既然放不下,又怎麼能算是真正消除煩惱呢?剃髮留須都只是外在的形象而已,真正的修行之人,是不會刻意去追求這些外在的形象的。
其實此前,釋來復早就在元朝擔任翰林學士了,算得上是高級官員了,現在到了明朝,卻只能做個七品小官,他心裡當然很不爽。
他的不爽也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因為這哥們不爽起來,就學習宋江亂寫詩。他寫了這麼一首:
掛冠贏得賦閒居,聽雨羅浮老故廬。夜滴梧桐燈盡後,曉臨荷芰酒醒初。
你別管這寫的具體啥意思,主要講的就是,哎呀我過去是個大官,到了你們明朝卻只是個芝麻官,我這心裡很不爽啊,還不如回寺廟裡做和尚好呢!
朱元璋是什麼人?嫉惡如仇的人!他雖然沒什麼文化,可是身邊的文人很多,隨便拉一個出來,都是這麼個解釋,你說朱元璋能接受嗎?
二、一個「殊」字,送了釋來復的小命。
朱元璋早就想要動釋來復了,可是礙於釋來復的名氣不小,又是自己厚著臉皮請來做官的,如果沒有理由就把他給宰了,那以後誰還敢給朱元璋效力呢?
為此朱元璋必須要找機會下手,這一天朱元璋賞了一頓飯給釋來復吃,是御膳房做的,釋來復還很高興,認為皇帝開始重視他了。
因為他很有才華,常常寫詩,所以被稱之為詩僧。既然是詩僧,那麼吃了皇帝賞賜的食物,你不整兩句,說不過去吧?為此釋來復就開整了:
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這首詩不僅表達了釋來復對朱元璋賞賜食物的感謝,而且把朱元璋的馬屁拍到家了,將他形容為明君聖主唐堯。
他想要表達的是:朱老大啊,你可真的是英明神武,我這麼卑微的一個人,居然能得到您如此慷慨的賞賜,您比唐堯還要聖明,而我卑微到不足以去歌頌您的偉大。
這是文人一般的自謙之詞,朱元璋不按照套路出牌,那些拍馬屁的話,他早就聽得耳朵起了繭子,他在找可以殺釋來復的藉口。
終於讓他看中了這個特殊的殊字,殊字拆開來就是歹和朱。好呀!你這個臭和尚,居然說我老朱是歹人?你是不是覺得我老朱的天下是土匪打下來的?是不是瞧不起我?
這可把釋來復給嚇慘了:大哥,聽我解釋,我沒有這個意思。不管釋來復怎麼解釋,朱元璋已經抓住了這個殺他的藉口。
三、釋來復的死因,始終是個謎。
釋來復這樣的人,不可能無緣無故就死掉,有一種說法表明,釋來復是吃了這頓飯以後,朱元璋開始找他的麻煩。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為朱元璋送來的飯菜有毒。所以他不慌不忙坐下來打坐,沒多久兩隻鼻孔就流血了,他就這麼去世了。
還有一種說法,當然是比較可信一點的,那就是釋來復這傢伙摻和到了胡惟庸的案子裡去了,所以被朱元璋給凌遲處死了。
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很大,根據一個字就要殺掉這個人,顯然是不怎麼令人信服的一件事。但是參與了黨爭,那麼對不起,那在朱元璋這裡,可就是零容忍了。
胡惟庸的案子在明朝,那是出了名的。當時他聯合整個淮西的文臣武將,幾乎要把朱元璋老兄給架空了。
這讓朱元璋很不爽,再加上朱元璋想要徹底廢除宰相制度。因此就要拿胡惟庸開刀,當時朝堂之上不跟胡惟庸同流合汙的人,除了劉伯溫外,基本沒有。
胡惟庸案朱元璋一口氣殺掉了3萬多人,這裡面想要帶上一個和尚,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況且,這和尚真的無辜嗎?
總結:這個故事也是在黑朱元璋。
不曉得為什麼有這麼多黑朱元璋的民間傳說,歷史上的朱元璋雖然比較殘暴,但是他做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平白無故就殺人,這是不可能的。殺胡惟庸那幫人那是因為他們結黨營私,殺藍玉這幫人那是因為他們功高蓋主。
至於空印案殺了那麼多貪官,理由也很醒目,是為了整頓吏治。你說靠拆解一個殊字就殺人,這很顯然是後代文人們搞得文字遊戲罷了。
搞文字方面的冤案,在清朝才是鼎盛時期,康熙雍正和乾隆,全都是搞這方面的高手。他們為了洗白自己,或許也會搞一幫水軍來抹黑明朝的皇帝,說這玩意兒其實是朱元璋發明的,我們只是繼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