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涼,孤獨,寂寞——杜甫《宿府》

2020-12-23 無語者講故事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此詩寫於「安史之亂」後,杜甫一家人為避戰亂,過著顛沛流離、貧苦睏乏的生活,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孤獨、寂寞的情感。

前四句寫景。

作者獨宿幕府,夜不能眠,看燭影跳動,其形漸殘。風吹梧桐,瑟瑟作響,更顯得秋意寒涼。徹夜號角聲不斷,悲涼的曲調帶給人們苦難戰爭的印象。此時,高懸月亮雖皎潔明亮,但作者卻更加思念家人,突出了作者孤獨寂寥之情。

後四句抒情。

時光在戰亂中消磨,一點也得不到家人的音訊和書信。經過戰爭,即使關防要地這些交通要道也行路艱難。這種孤單的感受不是今夜才有,已經整整忍受十年啦。作者只是像一隻小鳥,落在一根樹枝上,勉強求得暫時的安頓。

「安史之亂」後,杜甫在成都得到了節度使嚴武的賞識,做了參謀,但他的地位低卑以及與嚴武的政見不合,使他的政治生活並不得志,經濟上也很窘迫。杜甫在成都的將軍府工作,而家卻安在城外浣花溪畔,晚上不便歸家,就常獨自寄宿於幕府,這些都使他的抑鬱煩悶,本詩便抒發了這樣的情緒。

相關焦點

  • 杜甫十首最經典的七言律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杜甫此詩,氣象高渾博大,情感沉鬱悲涼,詩氣渾灝流轉,形成極為悲慨的藝術境界。不過也有人批評結句稍弱。 三、《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 高中時代學過的杜甫唐詩,10個字心胸開闊,10個字卻無限孤獨
    公元765年4月,嚴武死去,意味著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所以,他決定離開成都,一路漂泊。當年杜甫已經53歲,正在度過生命當中最後的五年時光。杜甫這一輩子足夠悽慘,雖然詩歌取得了絕高的文學成就,但是這些卻並非他所要的。
  • 杜甫的兩首詩,寫出中秋節的寂寞
    大詩人杜甫曾經評價李白,說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自己也何嘗不是如此。他寫了那麼多的詩歌,可以說是千古流傳,但是他當時又享受了什麼待遇呢?還不是顛沛流離,寂寞悽苦。即使是中秋節,杜甫也還在流浪轉徙,勞苦奔波,一刻也得不到安寧。
  • 古代最孤獨的詩詞,把孤獨寫成經典,你的孤獨有誰懂?
    孤獨是一種心境,是一種狀態,是一個人的思考,是一群人的沉默。詩人的孤獨是文壇的幸事,因為「古來聖賢皆寂寞」只有詩人的孤寂才能夠留下千古絕唱的詩篇,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撥開塵世的紛擾,踏上千百年詩人的腳印,追尋他們的孤獨吧!江雪 唐 ·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寫盡人生孤獨
    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要寂寞來償還。人生,是一場孤獨的單程旅行。孤獨,是旅行中的點頭之交。除了自己,你什麼都帶不走。但,你的閱歷,經驗,所見所聞都是你的。為什麼偉大的人都喜歡看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看書是排解孤獨最好的方式。
  • 重慶掌故 | 杜甫晚年來到奉節登高遠眺,寫下慷慨悲壯的《登高》
    今天,我們來到唐大曆二年的夔州(今重慶奉節),在白帝城外的一處高臺上,一位兩鬢斑白的老者正負手而立,看著腳下奔流不息的滾滾長江,眼中儘是悲涼,他就是與李白並稱為「李杜」的「詩聖」——杜甫。
  • 五首寂寞詩詞: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面對孤獨,有的人沉淪迷茫,有的人在思考人生,還有的人感慨光陰……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不管你對它持有怎樣的態度,我們都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哲學家叔本華說,孤獨是精神優秀者的命運。用現在的話來說:古今成大事者,大多孤獨。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流浪時寫給李白,最後10字的悲涼冠絕古今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繼續說李白和杜甫的友誼。李白和杜甫一生中沒見過幾次,杜甫跟著李白漫遊了一路,兩人就成為了知根知底,交心的好友。之前有一種言論,說是杜甫和李白之間,只是杜甫的單相思,單相戀。杜甫給李白寫了十幾首詩,幾乎在生活的任何場景,杜甫都能夠觸目生情,想起好友李白,而李白一共給杜甫寫了3首,還有1首不怎麼工整,聽著有打油詩的味道。但是單單從這個角度,是根本不足以判斷杜甫和李白之間的關係的。杜甫天生一個熱心腸,又是儒家心性,關注現實社會,對於社會和集體的重視程度肯定是很高的,所以對於自己的偶像,李白的關心也會來得多一點。
  • 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
    杜甫這一生是悲慘的,有啥說啥,杜甫這一輩子不如李白過得瀟灑寫意。晚年的杜甫窮困潦倒,連自己的孩子都被餓死了,可能這樣的經歷讓杜甫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因此寫出來的詩也就更真摯。杜甫出身名門,其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自小便接受正統的教育,為他之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杜甫很悲涼的一首冬至詩,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
    白居易就曾在邯鄲的旅館裡,孤身一人度過了一個孤獨寂寥的冬至日,「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杜甫在冬至日所寫,道盡半生孤苦,戳中了很多天涯遊子的心,讀完眼中含淚。杜甫在765年好友嚴武去世後,便離開了居住多年的浣花草堂,漂泊蜀中,一年後到達夔州才暫時安定下來。這首詩寫於公元767年的一個冬至日,這是他入蜀後的第九個冬至日,在這一年的秋天,他還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別把孤獨寂寞留給了自己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有這樣的時候,就是當自己一個人待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很孤單寂寞。往往這個時候,自己的內心默認自己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沒有可以陪伴自己的對象。這個時候,總覺得自己太過寂寞孤獨。
  • 一個人孤獨寂寞的句子,孤獨寂寞的傷感句子,讓人紅了眼眶寒了心
    2、人生來孤獨,卻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一個人走的路,自由但也孤獨。Born alone, but eager to embrace a similar soul.A person's road, free but also lonely.3、別人都羨慕你自在如風,只有你知道自己無依無靠。
  • 中國最孤獨的詩文,讀後倍感悲涼!
    至於詩文的內容,在浩瀚的古詩文中,有表達夫妻感情的,有訴說知己情深的,也有表達邊塞戰場的,但要說中國最孤獨的詩文,可能很多人聽過其中的幾句,相對完整的全文應該沒有讀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中國最孤獨的詩文,該部分內容出自清朝沈復的《浮生六記》,建議大家有時間讀一讀,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
  • 人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旅程,杜甫的唐詩名句更是寫出孤獨最高境界
    比如高一語文下冊,有一首杜甫的唐詩,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對於杜甫來說,這幾乎就是他的絕筆之作。當時的杜甫已經年過半百,生命最後的旅程就如同他所乘坐的那一葉扁舟一樣,搖搖晃晃、左右搖擺,直至最後孤獨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對於杜甫來講,他一生的行程基本上都可以說是孤獨的。
  • 南師說的寂寞和馬克爾斯的孤獨
    一個人要先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境界 。——南懷瑾你看人生到達了一種境界對人生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有著同樣一種看法:生命中所有的燦爛終將要用寂寞來償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單人旅行,真正的成熟不在於你多善於與人交際,而是懂得和孤獨握手言和,孤獨之前是迷茫,孤獨之後是成長。
  • 寂寞孤獨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你
    在晚風的愛撫下,在夜色的簇擁中,我仰望著滿天的星鬥,梳理著我的孤獨,盤點著我的寂寞。有時候,一個人很寂寞,但還是享受著一個人的感覺。有時候,一個人很孤獨,但還是會選擇一直孤獨。因為雖然孑然一人,但是,每當我寂寞孤獨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你。想你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很快樂。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浮現在我的眼前。我會重溫昨天的故事,會想起和你在一起的時時刻刻。
  • 成熟,始於享受孤獨
    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對於唐朝詩人,人們都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但李白馳名中外,杜甫之名也是天下知,比較之下,詩佛王維,顯得並沒有那麼出名。孤獨,不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一個人感受寂寞的侵蝕。孤獨,是心平氣和地和自己對話。看清了生命的本質後,更加熱愛和享受生命。
  • 「寂寞空庭春欲晚」,唐朝非著名詩人的這句詩,為何如此著名?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寂寞空庭春欲晚"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還有一部電視劇也是用這句詩命名的。比較之下,它的作者劉方平就沒那麼為人所熟知了。因此,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整首詩,以及簡單介紹一下詩人劉方平。春怨唐代:劉方平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 【文學】杜甫《登高》賞析
    【賞析】此詩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曆二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他在五十六歲時寫下的。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 葉紹翁的另一首經典詩作,年年入選課本,寫盡人生的孤獨與寂寞
    這首詩就是《夜書所見》,寫盡人生的孤獨與寂寞。全詩如下:葉紹翁 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葉紹翁其實並不姓葉,而姓李。詩作一二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借景抒情,沿用了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悲秋」傳統,借落葉飄飛、秋風蕭瑟、寒氣襲人等意象,將遊子漂泊不定、孤單寂寞的悽涼之感很好地烘託出來。此時,萬籟俱寂,詩人獨自一人臥在小舟之中,四周一片漆黑,只有一江秋水與詩人相伴。秋風颯颯,不停地吹拂著江水,陣陣寒意襲來,詩人不禁心頭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