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初見賀知章,送上第一首詩並非《蜀道難》,而是這首「歪詩」

2020-12-16 小珏說歷史

很多人私下問小珏,「詩仙」這個稱號到底是什麼時候花落李白頭上的?其實,史書並沒有明確記載,但絕大部分專家都認為,這個稱呼是賀知章首先叫出來的。當八十多歲的賀知章接受李白的拜訪時,見到《蜀道難》後,不顧自己的身份,《本事詩》是這樣記載當時場景的:

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

然而,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中記載,李白初遇賀知章時,獻上的第一首詩並非《蜀道難》,而是《烏棲曲》: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烏棲曲》是樂府舊題,已經被南梁的眾多文人寫爛了,大多反映的是宮廷靡靡之風。可在李白的手中,酒瓶卻裝上了新酒。看起來差不多的內容,卻包含了深刻的寓意。

詩歌開篇點題,勾畫出日落烏棲時分姑蘇臺上吳宮的輪廓。同時,李白又用這一句,引出了吳王夫差的典故,無疑是大家氣派。一個「醉」字,就將西施的嬌媚和吳王的荒淫在讀者的腦海中呈現出來,可謂神來之筆。更為絕妙的是,在李白的構思下,吳宮出現在昏林暮鴉的背景中,本身就給讀者感受到吳國朝政幽暗的氣氛和國力日薄西山的態勢。

在第三句中,詩人寫宴會的歌舞,卻只是一筆帶過,落腳在「歡未畢」。時光匆匆而逝,這是沉浸在鶯歌燕舞中的當局者無法感知的,他們遺憾的只是春宵苦短,卻不會發現第四句中所說落日已經被西邊的山峰吞食了大半。

看上去,李白還是沒有直抒胸臆,卻是在用極其巧妙的手法,諷刺吳王夫差只是拜倒在石榴裙下,沉浸於享樂之中。太陽被遮擋了一半,這本身就是對朝政越來越昏暗的隱喻。

第五句中的「銀箭金壺」是古代的計時工具,它的漏水過多,還是在表明時間流逝,更在暗示吳國時日無多。第六句沒有人稱,但從全文來看,指的一定就是吳王,他在這個時候起身,卻只看到「秋月墜江波」。

剛剛還是太陽下山,行文至此又是一夜。就在這日夜笙歌中,不問朝政的夫差終於開始有所覺悟。但是,一個「墜」字,其實已經反映了國事衰微,無可奈何。吳國的衰弱,也就在詩人淡淡的筆墨中越來越明顯,到了無可救藥之時。

所以,最後一句「東方漸高奈樂何」顯得格外分明。」「高」是「皜」的假借字,此時東方微白,天已發亮,歌舞不能繼續下去,太平的日子馬上就將結束,吳王的好日子當然也已到了盡頭。

我們知道,李白說的實際上就是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報了父仇之後,反而不思進取,被西施所迷惑,最終亡國的故事。《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還記載,當賀知章吟誦這首詩時,還誇它「此詩可以哭鬼神矣。」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是範傳正為李白新墓所寫的碑文,根據範傳正的時代和地位,這個故事的可信度極高。那麼,為什麼賀知章為什麼就說了這句話,沒有進一步發表看法呢?

這是因為,李白的這首詩顯然還有更深的含義。一般古人用典,都是諷喻當時的朝政,否則就是無病呻吟。李白顯然看到了開元盛世下的陰影,看到了唐玄宗由明變暗,發生著和夫差相同的變化。所以,他明寫吳國,實寫大唐,明寫夫差,實寫玄宗。

李白年輕氣盛,當時又沒有官位在身,再加上唐朝包容性很強,不興文字獄,所以他可以暢所欲言,並不沒有人為難他。賀知章卻不同,他肯定讀懂了李白的意思,所以才發出「哭鬼神」,這不僅是藝術上的欣賞,更是在思想性上的認同。但是,賀知章一生順遂,也不過問朝政大事,他經歷了開元盛世,不願意看到落幕,所以不願多言,也不敢多言。

當然,也可能就是他的態度,讓李白拋出了更牛的作品《蜀道難》。也就是它,讓賀知章再也無法正襟危坐,只能以堂堂文章宿老的身份,成為了李白的粉絲。

很多讀者私信問小珏,如何能培養孩子養成閱讀唐詩習慣,進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小珏也不是教育專家,但我們現在有專家啊。推薦一套書籍,涵蓋唐詩宋詞元曲,特別有納蘭性德、李清照、李煜和倉央嘉措的經典詩集,一共十本書,一次投資擁有多部經典。講解唯美,通俗易懂,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很合適。不管什麼時代,多讀點書總是不會錯的。而且,平臺與商家搞活動,一套10冊才149元,每本不到15元,從我這裡進入領券還能減10元,連結奉上。

相關焦點

  • 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他的求官之路更難
    「噫噓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仙」李白用他浪漫主義的想像和無人能及的藝術誇張手法,描述了對我國無比壯麗,氣勢磅礴的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朋友的關心和牽掛,令人無限感動。還有李白筆下那份縹緲的仙氣也是千古縈繞於心。
  • 莫逆之交——李白與賀知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目空一切,才華橫溢的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子,楊貴妃為他研磨,在玄宗皇帝面前可以大醉如泥,面對權貴,如此不屑,但是在忘年之交賀知章的面前卻低調、含蓄、內斂。「金龜換酒處 ,卻憶淚沾巾」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就是從「金龜換酒」開始,賀知章比李白大11歲,當李白45歲的時候他來到都城長安求職,可是滿身才華卻無人賞識,大喝悶酒,酒醉大酣之際,老狀元賀知章登門求見要看李白的詩,當他看到李白剛寫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時欣喜若狂,大讚李白的詩宛如是天上的神仙所作,於是就給李白起了一個稱號「謫仙人」。
  • 李白是如何成「詩仙」的?憑一首奇幻雜言古詩,賀知章讀完都叫絕
    開元年間,李白第一次去長安。在出蜀路上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雜言古詩《蜀道難》,因此受到賀知章的賞識,一舉成名。結果,這首詩就成了如今高考語文之「必背篇目」。作為曾經的四川考生,仰望此千古名篇,只能高呼:「噫籲嚱!全文背誦真的好難!」但經過多年社會的毒打,如今再重讀這首詩,卻又不能不為李白想像力之奇崛,發出嘖嘖讚嘆。
  • 詩詞科普:「詩仙」李白鮮為人知的10首詩
    李白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流傳於世,其中《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名篇婦孺皆知,今天給大家科普李白鮮為人知的10首詩,看看你讀過幾首? 這首詩基本是李白信手拈來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兩樣東西:一個是紹興的鏡湖,另一個便是王羲之當年寫字換鵝的故事。全詩實際上所寫的也就是這兩件事。但它們卻都恰能表現出友人故鄉即山陰的地方特色,同時也都能顯示出賀知章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才華所在。 4、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 李白在文中三次提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究竟蜀道之路有多艱辛
    蜀道難 [1]噫籲嚱 [2]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 [3] ,開國何茫然 [4] !爾來四萬八千歲 [5] ,不與秦塞通人煙 [6]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34] !【注釋】[1]《蜀道難》是樂府古題,屬《相和歌·瑟調曲》。
  • 杜甫和李白能成為摯友,跟他性格中這一面有關,從這首詩能看出來
    《飲中八仙歌》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賀知章、李白、等八人從他們嗜好「飲酒」這一共同特點聯繫在一起,用精煉的語言,把八個人的不同醉態形象地描繪出來,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豁達的精神面貌。這首詩有我們熟悉的唐詩《回鄉偶書》的作者賀知章,中心人物無疑是李白,也是八人中筆者最喜歡的人物。
  • 李白比較冷門的5首七絕
    這首詩寫於李白早年第一次出蜀遠遊時,詩中抒發了作者酷愛名山大川的愉悅心情。全詩通過寫景和敘事,筆勢變幻靈活而又自然渾成,風格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飄逸,達到了推陳出新、活潑自然的境界。李白深感唐王朝搖搖欲墜的趨勢,但卻無能為力。當李白遊覽姑蘇臺的時候,寫下這首詩,通過對姑蘇臺今昔的變化來表達詩人對當前社會形勢的擔憂。3、遊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 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勝過杜甫李白
    唐代詩人中,李白被稱作是「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陳子昂被稱「詩骨」,詩狂是賀知章,詩骨是陳子昂,詩豪是劉禹錫,詩魔是白居易,詩鬼是李賀,等等。 這麼多優秀的詩人,要挑出最有才的一位其實非常困難,而在這些詩人裡,李白杜甫十分有名,不過被學者們公認為是大唐最有才的詩人,3年僅寫了2首詩,憑第一首就勝過了杜甫李白。
  • 「異類」詩人賀知章:一舉成名衣錦還鄉,一生從未遇到坎坷
    賀知章盛唐時期的詩人、書法家,他年少時便以詩文出名,仕途順利,做官至八十多歲,致仕時百官相送,賀知章可能是唐朝時期最幸運的一位詩人了。賀知章年輕時期,科考制度還未恢復,賀知章便在家中精進學術,《詠柳》這首眾人皆知的詩作就是他在此時寫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表達了賀知章豁達的心境,自我約束卻又自信,雖說科考還未恢復,但是他心中仍然有著遠大的志向。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夔州古詩詞賞析:蜀道難 | 蕭綱
    梁簡文帝蕭綱的這首《蜀道難》,是兩首組詩之一。它們都被收錄在北宋郭茂倩編纂的大型詩歌總集《樂府詩集》當中,本書選錄其中的第一首。
  • 讓孩子愛上古詩詞:修真的賀知章,與李白是酒友,皇帝親自賜名
    賀知章其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 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 19 首。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
  • 李白很肉麻的3首詩,全都赤裸裸地吹捧楊貴妃,其中一首更是經典
    中國歷史2000多年,出現過無數首經典的詩詞,辭賦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而詩的代表人物毋庸置疑是李白。李白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十分巨大,甚至是今天,我們還能受到他的影響。李白這樣的"仙才",2000多年的歷史只出現了三個,由此可見他在文學上的地位登峰造極。
  • 八首送別詩,見證李白的似水柔情,句句珠璣、深情款款!
    要問李白與汪倫的情意有多深厚,千尺潭水方能代表李白的心。汪倫要是聽了,必然會非常感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可以說是李白最有名的一首贈別詩,很多人都會背誦,友人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李白辭別,在景美如畫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唯一能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 李白的詩文和他的經歷有多少關係?一杯酒一首詩,一故人一讚美
    李白翻山越嶺,嘗到了蜀道的艱難。後來在寫《蜀道難》的時候,才能夠栩栩如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麼幾個字就可以看得出,當年李白從蜀道爬出來的可憐景象。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 李白:熟讀三首詩,看透人生事
    五歲誦六甲,十五歲賦詩多首,十八歲隱居大匡山讀書,二十四歲辭鄉遠遊。他一生都想實現「兼濟天下」的儒生夢想,可遇到一點困難便飲酒賦詩,大醉一場。高興的時候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不高興的時候就「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即使人生大起大落,他卻始終率性而為,「年少輕狂」。
  • 小官不認識自己,李白當場寫首詩自我介紹,短短幾句狂出新高度
    在唐朝還真有這麼一位詩人,不但做詩驚人,劍術也是超群,他就是李白。對於李白,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他的鬥酒百篇,還有他仗劍天涯的故事。李白從小跟劍術名家學劍法,這也是後來他四海為家的資本。否則,古代的野外那麼亂,不會點武藝,還天天到處亂走,早就在路上遭遇不測了。也許這也正是很多人喜歡李白的原因,能文能武。所以,李白是驕傲的人,但他究竟狂到什麼程度呢?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這三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位是大詩人李白,他剛剛在流放夜郎途中被大赦,返江陵時寫下《早發白帝城》,此時身在嶽陽,與老友相遇,自是心情愉悅。於是有了三人蕩舟洞庭湖上的場景。三個大老爺們,在船上遊玩,夜色下,就著明亮的月光,酒自然就是主題了。這場景,作為酒仙李白來說,寫詩是必須的,於是有了《遊洞庭湖》組詩,記述了三人夜遊洞庭的過程,原名為《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現存一般稱為《遊洞庭湖》。五首詩中的第二首描寫了在船上喝酒的情景。
  • 李白非常肉麻的三首詩,全詩極力吹捧楊貴妃,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詩仙李白的大名世人皆知,他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他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給世人留下許多傳世名篇。他的詩作中,留下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常以雄奇描述直抒胸臆。但是,李白的詩詞中專門描寫人物的並不多,不過《清平調》三篇是他難得的寫美人的詩詞。其辭藻優美,雅致華麗,讓人誦而忘形。三首詩,每一首都極力吹捧、誇耀了一位美人,而且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 《唐詩三百首》李白《送友人》
    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裡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