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
先代因罪流徙西域,他出生於中亞的碎葉城(唐屬安西都護府,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幼年隨父移居綿州(今四川江油)的青蓮鄉。少年時遍讀諸子百家著作,好擊劍任俠。二十五歲時出蜀,開始漫遊。玄宗天寶元年(742),被人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因遭人讒毀,不到兩年便被「賜金放還」。
離京後又開始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杜甫相遇,兩人從此結下了親密友誼。安史亂起,他被邀入永王李璘的幕府。肅宗至德二載(757),永王事敗,李白受牽連,因罪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六十一歲時,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前往請纓殺敵,因病返回,第二年病歿於當塗(今屬安徽)。
李白是繼屈原之後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他性格豪邁,渴望建立功業,同情下層人民,關心國家政局,熱愛祖國山川。對唐玄宗後期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現實表示出極大不滿,在詩中多有抨擊。其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豪放飄逸,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俊逸。有《李太白全集》。
蜀道難 [1]
噫籲嚱 [2]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 [3] ,開國何茫然 [4] !爾來四萬八千歲 [5] ,
不與秦塞通人煙 [6] 。西當太白有鳥道 [7] ,可以橫絕峨眉巔 [8] 。地崩山摧壯士死 [9] ,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10]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11] ,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12]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13] ,猿猱欲度愁攀援 [14] 。青泥何盤盤 [15] ,百步九折縈巖巒 [16] 。
捫參歷井仰脅息 [17] ,以手撫膺坐長嘆 [18] 。問君西遊何時還 [19] ?畏途巉巖不可攀 [20] 。但見悲鳥號古木 [21] ,雄飛雌從繞林間 [22] 。又聞子規啼夜月 [23] ,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24] 。連峰去天不盈尺 [25] ,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 [26] ,砯崖轉石萬壑雷 [27]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28] !劍閣崢嶸而崔嵬 [29]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0] 。所守或匪親 [31] ,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32] 。錦城雖雲樂 [33] ,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34] !
【注釋】
[1]《蜀道難》是樂府古題,屬《相和歌·瑟調曲》。此詩最早見於唐人殷璠《河嶽英靈集》,這個唐詩選本編於天寶十二載(753);而唐孟棨《本事詩》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又均有賀知章在太子賓客任上讀到此詩的記載,此詩可能作於天寶元年(742)至天寶三載(744)李白在長安時期。
[2]噫(yī)籲(xū)嚱(xì):表示驚嘆的感嘆詞。
[3]蠶叢、魚鳧(fú):傳說中古代蜀國的兩位開國君主。
[4]何:多麼。茫然:渺茫,指開國年代久遠,事跡難以追述。
[5]爾來:此來,指從蠶叢、魚鳧開國以來。四萬八千歲:形容經歷了極為長久的歲月,數字並非確指。
[6]秦塞(sài):指秦國。秦因地處關中被稱為四塞之國。通人煙:指人與人相互交往。
[7]西當太白:指在太白山之西。太白:終南山的主峰,在今陝西鹹陽西南。鳥道:只有鳥才能飛過的通道,形容道路險峻,人難以攀越。
[8]橫絕:橫度,飛越。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巔:頂峰。
[9]地崩句:據《華陽國志·蜀志》載,秦惠王許嫁五位美女給蜀王,蜀王派五位壯士前往迎接。在返回梓潼時,看見一條巨蛇鑽入山洞,五位壯士一起用力共拽蛇尾,以致高山崩塌,壯士和美女全都被壓死,而高山則化為五嶺。摧:倒塌。
[10]天梯:指非常陡峭的山路,就像是登天的階梯。石棧:棧道,在懸崖絕壁上鑿石架木建成的通道。
[11]六龍:古代神話傳說,羲和駕著六條龍拉的車子載著太陽每天在空中自東向西行駛。回日:羲和駕車到此因山太高也只好回車。高標:指最高峰。標:標尺,標誌。
[12]逆折:倒向流動。回川:水中漩渦。
[13]黃鶴:即黃鵠(hú),善於高飛的大鳥。
[14]猱(náo):猿類動物,動作敏捷,善於在樹叢山巖之間攀爬飛躍。
[15]青泥:山嶺名,在今陝西略陽西北,為由秦入蜀的重要通道。盤盤:山路曲折盤旋的樣子。
[16]百步九折:形容山路曲折。縈(yíng):盤繞。巖巒:山峰。
[17]捫(mén):摸。歷:經過。參(shēn)、井:星宿名。脅息:屏住氣,表示心情極其緊張。
[18]膺(yīng):胸口。坐:因。
[19]君:此處泛指入蜀的人。
[20]畏途:路途艱險令人望而生畏。巉巖:險峻陡峭的山壁。
[21]號:鳴叫。
[22]從:跟隨。
[23]子規:鳥名,即杜鵑鳥,傳說為古代蜀國望帝魂魄所化,啼聲哀怨悲戚,好像在說「不如歸去」。
[24]凋:衰謝,變得憔悴。朱顏:紅潤的容顏。
[25]去:距離。盈:滿。
[26]飛湍(tuān):急流。瀑流:瀑布。喧豗(huī):山下急流和山上瀑布與山巖撞擊,發出的喧鬧聲。
[27]砯(pīng):水流撞擊巖石的聲音。這裡用作動詞。轉:翻滾。萬壑雷:千山萬谷中發出的響聲猶如雷鳴。壑:山谷。
[28]嗟:感嘆聲。
[29]劍閣:蜀中要塞,又名劍門關。即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三十餘裡,在今四川劍閣北。
[30]一夫兩句:西晉張載《劍閣銘》:「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非親勿居。」為此二句和下句意思所本。一夫:一人。當關:把守關口。莫開:不能打開。
[31]所守:指把守關口的人。或匪親:倘若不是可靠的人。或:倘若。匪:同「非"。
[32]朝避四句:這裡猛虎、長蛇都比喻蜀地可能出現的叛逆者。吮(shǔn):吸。
[33]錦城: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
[34]諮(zī)嗟:嘆息。
【提示】
一、關於李白寫《蜀道難》的緣由,流傳幾說,但都缺乏有力的證據,明人胡震亨的意見較為可取:「太白蜀人,自為蜀詠,不必實有所指。」(《比興箋》)此詩襲用樂府古題,按傳統題材加以發揮,展開豐富想像,描寫蜀道艱險,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唐王朝社會政治前景的關切和憂慮。
二、本詩可分成三個部分。從「蠶叢及魚鳧」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部分,寫蜀道開闢之艱難;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為第二部分,寫蜀道跋涉攀登之艱難;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不如早還家」為第三部分,寫蜀地的險要和環境的險惡,也即居留之艱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綰連三個部分的線索,使全詩一氣貫通;同時,這兩句在詩中的三次重複,猶如一首樂曲的主旋律,奠定了全詩雄放的基調。
三、此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風格。首先是詩人依靠豐富奇特的想像來形容蜀道的奇險無比,令人嘆為觀止;其次又運用極度誇張的筆法,寫出蜀道山水的非凡氣勢;再加上詭麗的神話傳說,為蜀道塗抹上蒼涼迷離的色彩。這三方面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做到了以超現實的形象表現詩人的現實情感。
四、這是一首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句式,長短參差,靈活多變。語言則有意打破勻稱,多散漫舒展,但間或運用對偶,多用虛詞,不避重複,具有爆發力和動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