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欲望越少,他就越快樂

2020-12-14 梁小黎

文丨梁小黎

01

凌晨一點,朋友來信息,她說:「好煩好厭,想夢醉一場,卻又不敢醉。」

在眾人的眼中,這個朋友,事業有成、衣食無憂、家庭幸福,丈夫溫柔體貼、孩子聽話可愛,可謂是人生完美,幸福十足,羨煞旁人,何來的煩憂?

身邊的親朋好友,甚有不解。

日常生活裡,聽得最多的抱怨是:丈夫不體貼、不顧家,一天到晚與狐朋狗友胡吃海喝;夫妻倆人經常為錢為生計爭吵得面紅耳赤;婆媳有爭執時,丈夫只會當寶媽男,唯唯諾諾。

但像朋友這麼富足的生活,住洋樓開名車,錦衣華食,丈夫溫柔體貼,還有什麼理由叫苦連天,這讓我們這些一窮二白的人情以何堪?

歸根到底這是心態的問題,無關乎名利財富。

這世上有多少住豪宅開名車、衣食無憂的人,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又有多少人每天披星戴月、勞累奔波,卻酣然入夢,一覺睡到天亮。

並不是越有錢就越快樂,也並不是生活越富足就越幸福。

快樂不在事情,而在於我們自己。

02

快樂是一種心態,幸福是一種狀態。

以前別人總是問我:「幹活累還是讀書累?」

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

直到遇見一幫人御貨,他們擦著汗,有說有笑,不停地推卸和整理。

我突然明白了答案,不快樂才是最累的。

生於理想,死於欲望。

鄰居的大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長得身強力壯、虎背熊腰,一身的黝黑。

他是個貨車司機,在一家電器公司做配送,每天起早摸黑,風塵僕僕。

家庭生活經濟一般,沒房沒車,可是他整天卻樂呵呵地,笑臉迎人,見左鄰右舍都主動打招呼,有說有笑。

二兒子長得白靜斯文,單薄的身子,看似弱不禁風。

他是個生意人,久經沙場,叱吒風雲,業務拓展到處都是,在商場包櫃檯,開KTⅤ,做書包批發。

生活富足,錦衣玉食,住豪宅開名車穿名牌。

可是四十多歲的人,半白的頭髮,滿臉滄桑,長年到晚不苟言笑,鬱鬱寡歡。

大家都說,二兒子是被大量金錢房產名利壓縮成這個樣子的。

相比二兒子的長年到晚愁眉不展,大兒子的整天樂呵呵,讓人寬心多了。

所謂一個人的追求越少,他就越快樂。

快樂是一種心境,跟財富、年齡與環境無關。

03

在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

這世上很少有幸福的人,所有的快樂都是要自己去尋找的。

在亦舒的小說《流金歲月》裡,蔣南孫的母親蔣太太,就是那個生活在不快樂的環境裡,卻努力尋找快樂的人。

蔣南孫的母親,蔣太太是一個頗為樂觀豁達的女子,嫁給人夫後,很有自己的一套處世方式。

蔣太太的夫家生活富足、錦衣玉食,丈夫是個二世祖,一直靠家裡生活。

婆婆是一家之主,掌握一家的經濟命脈,吃喝拉撒日常的所有開支歸她統管。

蔣太太生下女兒南孫之後,一直沒有再懷孕,而丈夫又是家中的獨生子。

隨後婆婆對她有諸多的不滿,但婆婆再怎麼的嘮叨,她只當沒聽見;婆婆再怎麼的冷眼,她也只當視若無睹。

世間最惱人的婆媳關係,都被她的吞聲忍氣,拋諸腦後,悄無聲息地化掉,這樣的涵養功夫實在了得。

因為她明白,在人簷下過,焉能不低頭。

她沒有悶悶不樂,或暗生怨氣,而時常出門去找樂子,約太太朋友們喝茶打牌聊天做美容,到鐘點又按時回家吃飯,周而復始。

儘量避免與婆婆處在一起,減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和摩擦。

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清,心不念不煩,這也是一種調整心情的好方法,心寬體胖。

這個世間的快樂,是需要人自己去尋找的,而不是靠別人給予的。

在生活裡要學會自己給自己找快樂,自己給自己製造快樂。

即使人生不幸福,也要給自己找幸福。

04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有人可以一蹶不振,有些人卻懂得製造快樂。

認識一個朋友,在窮途落魄的時候,仍然可以把日子過成詩意一般,鳥語花香。

白飯一碗,青菜一碟,一菜一湯,鋪上乾淨的臺布,也可以心情愉悅地飽頓一餐,津津有味。

簡單的靈魂容易快樂,也容易徵服,只因欲求不多,飽腹即可。

心情愉悅的人,鹹魚白菜也好好味。

雪花是墜落的星星,這就是樂觀的心態,已心嫵媚,則世間嫵媚。

吃得簡單一些,用得簡單一些,想得簡單一些,玩得簡單一些,看得簡單一些,生活就美好了,人生就快樂了,幸福隨之也就來了。

人間非淨土,各有各的苦,總有人在計劃將來,也總有人在計劃離開,當你看破一切時,你才會發現失去比擁有更踏實。

簡單是快樂,放棄是擁有,而平淡才是幸福。

相關焦點

  • 越「硬」,困難越少,機會越多,越容易成功
    人在社會上打拼,做人需要低調一些,要能適當收斂鋒芒,但做事的時候則要有「硬」氣,不能讓任何人小看你,最關鍵的是,做事越「硬」,事情往往就越容易成功。具體而言,做事要做到以下三「硬」,越「硬」,困難越少,機會越多,越容易成功;真正厲害的人,在做事時往往也能做到這「三硬」,早晚必成大器。一、做事有「硬」氣,首先需要的是勇氣「膽怯」是阻礙做事獲得成功的大敵!
  • 做到這四個字,便不會被欲望控制,人會快樂很多
    一個人如若對什麼事情都沒有欲望,其實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他不追求任何東西,換句話說,他也就不會為了任何事情去努力,只不過就是渾渾噩噩,過完一生罷了。但是這樣的情況也實屬罕見,世間之人多數都是不知道如何滿足自己的欲望,一直在苦苦的追求,但是卻永遠無法到達終點。
  • 知乎熱門:為什麼你越活越不快樂?
    作者:武小五(富書籤約作者)欲望的滿足,不等於快樂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越活就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網友@當下的幸福的回答獲得高贊,他認為:成年人之所以獲得不了真正的快樂,是因為找錯了方向,把欲望的滿足當成快樂了。這個觀點我深表贊同。
  • 《一個人的快樂到底跟什麼有關》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很無聊的問題,到底一個人的快樂跟什麼有關。以前我也想過這種看似幼稚的問題,只是最近我又認真的思考了很久。沒有找到唯一答案,也不可能找到唯一答案。比如說因為錢,錢確實是個能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好東西。
  • 心理學:自私是一個人最高階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樂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開心、快樂,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 那麼有沒有想過,人為什麼要追求快樂? 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他認為,人格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 有些人就是這樣,越喜歡一個人就越不想讓他知道
    戀愛中,越喜歡一個人,心底裡就會不自覺地卑微,會覺得他很高貴,覺得自己配不上他,怕看到他嫌棄自己的眼神。人通常就是這樣,因為害怕失去,很喜歡很想要得到,卻怕會失去而不想讓他知道,在遠處默默的注視,寧願這樣沒有得到就沒有失去地自欺欺人。
  • 欲望與快樂不同,欲望有高低之分
    首先對於何謂幸福,密爾仍然堅持的是一種功利主義的觀念,「幸福是一種利益,各人的幸福是他自己的利益,因而社會幸福是一切人的集團的利益。」。對於密爾而言,這種作為利益的幸福並不僅僅局限於快樂上,而是人們各種欲望和需要的滿足——這就有點類似於欲求滿足理論的觀點,將快樂轉化為了各種欲求的滿足,而不將其限制為快樂的感受本身:「就像愛音樂或要健康……這些欲望都包括在幸福之內;它們是組成幸福的欲望的某些要素。幸福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而是一個具體的整體;音樂、健康等就是這個整體的某些部分」。
  • 一個極簡主義者的自白:越少越幸福
    一個極簡主義者的自白:越少越幸福 文:喬喬 題記: 人們希望看起來幸福,近勝於擁有幸福,這就是人們感到痛苦的原因。
  • 人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欲望太多嗎?
    人不快樂的原因?欲望太多,貪心不足。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因為欲望太多,貪心不足,就看不到希望;欲望過多,又不知節制,就會煩惱無邊,很難快樂起來。如果你不能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
  • 一個人有沒有見過世面,從他的這幾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很管用!
    當你看到有人問路時,你一定感到自豪;與朋友聚會,吟著他的酸酸的詩;與人交談並嘗試使事情成真。無論你去多少地方,無論使用多少昂貴的物品,文化質量都無法提高,它們都是井底的青蛙。事實上,一個人有沒有見過世面,從他的這幾種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很管用!
  • 你越活越不快樂,並不是缺錢造成的,別騙自己了
    你越活越不快樂,並不是缺錢造成的,別騙自己了。01曾看到這樣一個短視頻。有個保安,剛被領導數落完走進電梯,看到外賣員,心裡想:「真羨慕他,可以騎著電動車看風景,累了還能隨時休息,不像我,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保安搖著頭,一臉沮喪地走出了電梯。
  • 越長大越不快樂?不,是我們忽視了快樂
    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小時候的我們所擁有的並不多,但是卻十分容易感到快樂。成年後的我們,即使擁有的比小時候要多的多,卻越來越難體會到快樂。於是,幾乎每一個成年人的內心,都渴望著回到童年,去找尋丟失已久的快樂。為什麼越長大,反而越不快樂呢?一、我們也許誤會了快樂的本質快樂是什麼呢?快樂是一種內心的感受。
  • 祝自己生日快樂的心情短語,簡短有內涵,發朋友圈必評必贊!
    一、成長不期而遇,生日如期而至,十字開頭的年紀將不復存在,二十的到來預示美好和暖陽,祝自己十九歲生日快樂,承蒙時光不棄,感謝一切給予。二、我來不及認真的年輕,待明白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感恩父母,感恩生命裡的每一個相遇。褪去年少無知,只待歲月靜好。祝自己生日快樂!三、聽過無數話,看似都很有道理,但我最信兩句:一個物以類聚,一個因果報應。
  • 老僧的點撥:一個人,這3件東西越放不下,福報就越少
    這時候,恰巧一位慈悲善目的老僧也在諸人之列,見眾人看向自己,老僧說道:「人生痛苦是因為執念太多,一個人,越是放不下這三件東西,他的福氣越少。」
  • 擁有這幾種心態的人,越活越高貴
    一個人真正的高貴是內在的高貴,而不是表面的財富和奢侈的享受。有如下心態的人會生活得更高尚,」世界的味道是清歡」,高貴的人們優雅、輕盈、安靜,就像一朵盛開的野花,他們不在乎別人是否欣賞,只要他們快樂。1.風不會留下痕跡,一切都是熊市。
  • 越是特殊時期,越能檢驗一個人的本性 :克制,是最了不起的自救力!
    在疫情期間,無聊的人各有自己的無聊,而那些,靜下心來,利用好時間,保持正確的生物鐘,克制住內心欲望的人,才是真正能成事的人。越是特殊的時期,越能檢測出一個人的本性,而克制的人,往往能夠在更多困難的時候,實現自救。
  • 欲望不是壞,壞的是實現欲望的途徑。用道德經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1、欲望不是壞,壞的是實現欲望的途徑。急功近利,想走捷徑,欲速則不達,還可能進入很悲慘的境地。美國故事裡發生在西進運動中的事,實現完美主義理想的事,生活中想早點發財、好病、長高、升遷等,戰爭急於求和輸的更慘,過度反應。作為管理者,最壞的反應就是過度反應。
  • 你可知曉為何我們的手機會越充電越少?!究竟是何原因?
    直奔主題充電器,如果我們使用的不是原裝充電器而是雜牌充電器的話,這同樣確實也就會很容易就會導致手機電池出現充電慢,甚至是充不進電、越充越少的情況,並且這種情況嚴重時甚至其還有可能會損壞我們手機的內置電池
  • 羅素《幸福之路》之欲望本身,減少不必要的欲望,能減輕痛苦
    因為他成功拋開了一些欲望,並且發現了什麼是他最想要的東西。這段話摘自羅素的《幸福之路》。《幸福之路》是羅素的人生感悟,他從方方面面分析了人不幸福的原因,面對這些問題,而人生不快樂的因素又是什麼呢?首先是欲望。
  • 欲望來了怎麼辦?王陽明說:要守住內心,不讓心跟著流轉就好了
    意識療法提倡:柔軟地復歸當下,脫離當下只能進入頭腦,人類總是試圖從頭腦中追逐快樂,所有生靈具有本能的願望以避免痛苦和體驗幸福。我們不可避免地沉淪於使我們無比失望的事物中尋求快樂以取悅頭腦,錯過了可使我們長期幸福的事情。簡而言之,頭腦(Ego)是我們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