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經銷商翻身不能靠低價,還得打造優勢競爭項目

2021-01-08 界面新聞

文|家電圈 常偉

最近,有關家電經銷商期盼多年的"線上線下同價"商業變革,終於有望在2021年落地實現一事,由此這也迅速引發家電行業眾多商家的熱議。

不過,就在"家電線上線下同價"具備全面落地引爆條件後,還有家電經銷商又拋出新的要求:線上線下零售價同價了,但經銷商實體店和平臺電商的提貨價何時能同價?如果提貨價不能同價,零售價同價又有什麼意思呢?

對此,很多家電企業人士告訴家電圈,對於很多家電經銷商,特別是鄉鎮實體店小老闆來說,他們的要求是千奇百怪,而且很多時候就差"貨我可以提、款我也能回,但怎麼賣出去、促銷活動怎麼做,都得你們來幫我幹"。

顯然,對於家電產業存在幾十年的經銷商群體,當前大部分人還停留在"被動競爭"的通道之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這些年來線下經銷商都處在被線上電商"牽著鼻子走"的通道之中,總是想找更便宜的產品與線上電商PK價格誰更低,卻從來不思考:我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怎麼做的更好?市場和用戶需要什麼、怎麼滿足他們的需求?

最終,面對家電零售渠道的碎片化大潮,很多家電經銷商並不清楚自己的地位、能力和優勢。單從一線市場的競爭角度,根本不清楚應該拿什麼樣的產品,來提升我的服務價值,從而達到讓線上電商們無法跟隨,甚至是無法正面競爭的效果。

當然,出現這一局面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家電經銷商作為經營主體職能的自我思考、自我決策、自我判斷等系統能力的缺失,也有作為家電零售主體代理商群體的主動轉型、居安思危的步伐緩慢。

當前,可以改變這些經銷商的現狀,不只是來自對手。比如電商、連鎖大賣場的持續打壓、倒逼,比如過去10年電商層出不窮的低價就讓實體店難以直視。同時,還需要來自中間代理商經營邏輯和定位的轉變,比如要從過去的貨物代理"進銷存"承擔起企業和經銷商的"物流、倉儲和資金流"職能,全面轉變為業務代理的新經營模式,要成為多個家電品牌的營銷業務服務平臺,為廠家和商家解決一系列的後顧之憂。

回望中國家電產業零售渠道30多年的變化,其中很多家電人會習慣性忽視一個重要的內容,那就是家電企業分公司的地位和價值在經歷多輪調整之後,如今正在面臨著新的平臺職能和業務功能的失守:

一方面,頭部家電企業各地的分公司,如今的主要職能是銜接線下代理運營商進行終端的推廣、促銷等動銷角色,不再承擔倉儲、物流,甚至連廣告投放、品牌維護都不再負責,而服務職能更是由總部直接對接服務商進行垂直線性管理;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的分公司都已經撤併,變成了大區化的管理協同,成為總部與各地代理商日常交流溝通的紐帶和平臺。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家電企業來說,一頭是傳統的代理商、分銷商被砍掉,銷售分公司職能被削弱;另一頭是眾多經銷商們缺乏手段、思路和抓手,卻又是不可取代的零售業態。家電經銷商們如果還在糾結提貨價統一、線上線下售價統一,就沒有未來和結果了。

這個時候,眾多的家電經銷商們應該藉助線上線下同價,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探索自身的優勢項目。比如說,將產品的價格競爭與服務的價值回報打通,為用戶提供一攬子的家電服務方案,策劃更多增值的服務與產品打通,實現價值增長;同時,還可以通過更多的定製商品和禮品,在家電價格之外提供這些競爭手段。

相關焦點

  • 電商獨秀直播興起線下低迷,今年家電經銷商最需要什麼?
    進入2020年以來,不管家電市場怎麼變,家電企業怎麼調整營銷模式和渠道結束,對於一線市場主體的家電經銷商來說,絕大多數都在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家電企業面向用戶發起"臨門一腳"零售的絕對主角。過去的五年間,對於眾多家電經銷商而言,日子過得不容易。進入今年以來,隨著一場突發的衛生事件至今還沒有結束,線下實體門店的生意更加"雪上加霜"。
  • 練好內功才是上策,家電人不要再與時代為敵了!
    再者,當前家電實體店與電商網店的博弈關係再次已經走到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不是簡單的電商佔比越來越大,開始從線上往線下深耕細拓;還包括線下門店的體驗、場景等職能也在紛紛釋放並加快擴張步伐,家電企業也在重新思考並定位實體店的新價值。在這種情況下,電商也好、實體店也好,都已經不是簡單的「誰取代誰」、「誰滅掉誰」的競爭關係,而是共同迎合併滿足用戶需求的新合作關係。
  • 四點奢望 樸實無華 一位家電經銷商對2021年市場的期待
    2020年是家電經銷商所遭遇到最為撲朔迷離的一年。在這一年,家電經銷商經歷了意想不到曲折,對於實體門店的家電經銷商來說,4月份之前幾乎是絕收,5.1之後市場開始逐步恢復,不過仍然遭遇了不少意外情況。比如,上遊原材料造成的出廠產品漲價,這與市場低迷形成背離;外貿訂單激增,國內經銷商要貨提貨成為困難;渠道政策被迫調整,經銷商無奈只能接受;線下門店無法促銷,轉戰線上卻沒有優勢。新情況,新問題,在2020年層出不窮。2020年上半年時,筆者曾經有過一次交流。他就認為,疫情的突然爆發,對家電行業來說是不可控因素,今年(指2020年)經營狀況不佳是可以理解的。
  • 「明理」家電不論是高端低端,品質質量這一關都不能忽略
    晉寧|撰文在市場競爭中,緣於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很多品牌為了攻城略地,拿出的唯一殺手鐧就是低價格,以價格優勢取得競爭上的有利態勢。①為什麼低價格在市場競爭中能夠攻城略地呢?很多廠商不都在轉型高端嗎?這豈不是一個矛盾和悖論嗎?其實不然,這恰恰說明國內的市場大,邊際寬,需求複雜。既有可以買10萬元一臺空調的人,也有嫌1500元一臺還貴的群體。
  • 再掀低價狂潮 國美「百億補貼」重新定義低價
    事實上,從國美34周年發展路徑可以看出,國美傳遞出來的核心印記正是「低價與品質服務」。1987年始,國美憑藉「薄利多銷 服務優先」的經營理念,逐漸打破家電市場被壟斷的格局,以超低價優勢迅速攻佔家電市場,並在零售行業獨樹一幟。
  • 曾是國內家電巨頭,被美國企業拖欠幾十億,如今靠賣樓自保
    另外還有眾多的同行加入進來分蛋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屬於電視機廠商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除了外部的環境,長虹更多的問題也是自己內部造成的,正是因為長虹好幾回的決策錯誤,才導致如今市值蒸發幾百億,目前還一直處於嚴重虧損中,長虹在2018年時候還賣樓自保。
  • 力巨人集成灶為什麼那麼吸引經銷商加盟?力巨人加盟優勢有哪些?
    集成灶可觀的增長潛力,迎來諸多廚電企業、綜合家電品牌,乃至一些中小製造企業前赴後繼加入戰局,想分享市場紅利,一時間各種品牌的集成灶頻現市場。但是,集成灶產品集成多種功能,對技術研發、生產能力、售後服務都有著一定的專業要求。
  • 家電成黑榜首位 代工拼低價難續
    15日,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主席團副主席張彥斌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外包在家電行業普遍存在。「在市場競爭激烈情況下,為了降低供應鏈成本,不少企業會採取售後外包及部分產品線代工的模式,但這也對企業的品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若頻繁出現質量問題、服務體驗得不到有效提升,長此以往,會對品牌和信譽造成損害。」張彥斌表示。
  • 雙11冷思考:用低價換取「第一」究竟有多大意義?
    的確,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許多企業的雙11佳績其實含金量不高,以低價換銷量的嫌疑很重,和低價競爭有害行業健康的社會共識格格不入。拿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的家電行業為例,從二十多年始終走不出價格戰泥淖的彩電行業,到去年出現苗頭的空調行業,教訓都是血淋淋的。
  • 超低價真選爆款家電 國美12.12硬核低價實力出圈
    (原標題:超低價真選爆款家電 國美12.12硬核低價實力出圈) 12.12
  • 家電專賣店沒法幹了,換成綜合店行嗎?
    家電專賣店多年來一直是家電廠家極力推行的一種主流渠道形式。但近幾年卻受到了市場的嚴重衝擊,專賣店既沒有了產品的壟斷優勢,也沒有了低價拿貨優勢,專賣店除了門頭一個招人的牌子外還能做什麼?可誰也沒有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專賣店的壟斷逐漸被電商所打破,因為電商無界限,既可以在省城賣,也可以在縣城賣,這是區域的打破;電商的低價也直接衝擊了線下專賣店的價格體系,專賣店賺錢越來越難。
  • 進價3000元 直播1999元 董明珠給經銷商連環暴擊
    兩百多平方米的門店裡涵蓋了格力、美的、小天鵝、海信等主流家電品牌。經銷商陸敏(化名)在這裡經營了十餘年之久,今年卻是第一次遭遇「零收入」的一季。   好不容易盼到開業,就能揚眉吐氣嗎?陸敏沒有這麼樂觀。   疫情重災區的陰影尚未遠離,直播帶貨的低價誘惑又給紮根線下多年的實體店一記暴擊。
  • 奧克斯與經銷商夥伴共話未來 助推家電行業高質量發展
    奧克斯集團董事長鄭堅江、奧克斯家電集團總裁黃小偉、奧克斯家電集團副總裁古湯湯及奧克斯家電集團執行副總裁黃若愚等高管團隊出席峰會,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夥伴共述過往、共話未來,探討了「智造」時代如何共創新局面。
  • 輪胎經銷商越來越不願意代理大品牌了!
    3、串貨嚴重廠家下達的銷售任務越來越重,尤其是大牌輪胎,輪胎經銷商在完成不了任務的情況下,只能低價串貨,割自己的肉,求返利求生存。而且電商的價格定得很低,輪胎店很難有競爭優勢,只能以低價賣輪胎,甚至為了挽留車主得賠本賺吆喝才行!青島寶盛億豪輪胎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山也說:我們實際賣的價格還是和原來一樣,因為主要是價錢跟電商沒法比,電商的零售價太低了,人家買一條輪胎差了七八十元,客戶覺得沒有必要差那麼多錢 ,所以說我們價格一般漲不上去。
  • 家電行業正遭遇的四大困境,重新構建家電與人的關係
    在二線家電企業中,以洗衣機為主打產品的韓電集團,2019年推出天瀑系列智能洗衣機。韓電將家電智能化的理解集中在產品本身的智能化,產品間的聯動,通過人機語音交換,一鍵觸控智慧技術展現天瀑系列智能技術。韓電希望智能化加碼,在中低端市場打造出差異化,在細分市場建立起競爭優勢,跳出低端價格惡性競爭的處境。以冰箱為主打產品的雙鹿上菱,成為2020年疫情下家電行業中「另類」。
  • 營收輸給小米、多元化屢戰屢敗,格力電器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由於其它業務收入高,所以在空調市場整體下降的時候,美的、海爾等競爭對手一直以低價傾銷的方式搶奪空調市場份額,給格力帶來巨大的壓力。  中國空調行業增長趨緩,競爭對手咄咄逼人,再加上小米等新競爭對手的入場,對格力的盈利能力帶來負面衝擊,格力ROE在2018、2019年出現下降,2019年首次低於美的。
  • 2020年疫情過後家電廚衛實體店經銷商怎麼做?
    【中國廚衛行業平臺】原本不想發這篇文章,但思來想去還是忍不住發了出來,2020年開年,「武漢」與「新型冠狀病毒」牽動著全國人們的心,感悟生命是最重要的,當然,對於我們實體店經銷商而言,除了生命以外,生存也同樣重要,甚至一年時間裡,我們甚至將所有時間,都放在生意上都是為了謀求生存,而有些經銷商表示,原本處於寒冬的家電及廚衛市場,又遇上「新冠」,實體店經銷商如何破局
  • 家電市場一片蕭條銷量節節下跌 海爾格力海信稱靠降價也難拯救
    而且,上述市場人員還指出:接下來家電廠商們肯定只會繼續通過殺價、放價等手段拯救低迷的市場,否則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其它什麼方式來拯救市場了。要知道,最近50吋、55吋的大屏電視,價格都下調了300-500塊錢。說明彩電廠家已經開始提前行動了。   那麼,當前家電終端市場的差勁與糟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到底是產品沒有吸引力,還是價格沒有競爭力,或者就是消費需求疲軟了。
  • 電商網購家電比實體店便宜的原因終於真相大白
    有業內人士表示,線上電商銷售渠道特點就是低價,如果拿高配置客單價較高的產品,在線上銷售,產品一定是不具備市場優勢的,主要原因在於線上線下消費的氛圍不同,線上產品型號較少可選擇性較少以低價為主,而實體店與消費者面對面,則必須實打實的亮相高配置產品。
  • 「研究」家電經銷商始終都是如履薄冰 啥時候想過一夜暴富?
    ,意思是說家電經銷商有賺暴利的想法,這令一些經銷商想不通,他們說我們經營家電賺一點生活錢而已,啥時候有過在這個行業一夜暴富的機會和想法,要是有,也是很遙遠的事了,現在的家電經銷商絕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這是一位家電專賣店經銷商的看到業界有人說,「家電經銷商要直面殘酷現實,別再夢想一夜致富!」後留下的感慨,在他看來家電經銷商就是掙得辛苦錢,從來都沒有攫取暴利的想法,想一口吃成胖子在家電行業也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