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義大利親歷「封國」:華人集體關店,從被歧視到成為「救星」

2020-12-16 天下網商

#非常時期的內容理性#

(天下網商記者 倪軼容)「我們的生活,被徹底顛覆了。」

在義大利生活了十幾年,王歡歡從未見過這樣近乎魔幻的情景——一夜之間,華人經營的餐廳、酒吧、理髮店等等商店全部閉門謝客。

一直以來,華人在義大利以「吃苦耐勞」著稱,在當地商場只開8個小時的年代,華人的商店就能做到24小時開門,甚至節假日也照常營業。但今年2月,隨著疫情爆發,當地商店照常營業的情況下,華人群體卻紛紛主動關店。

義大利的疫情發展依然不容樂觀:截至北京時間3月16日,該國累計確診新冠病例24747例,累計死亡病例1809例,死亡率高達7.3%,遠遠高於全球平均3.7%的死亡率。

溫州移民王歡歡一家的生活,在疫情之下,完全被顛覆。他們親歷了「口罩荒」、超市搶購潮,見證了疫情下的焦慮、恐懼和希望。

以下,是義大利「封國」前後,王歡歡的親歷口述。

疫情下的義大利

「疫情下,華人比當地人的重視程度要高很多」

我最初是從義大利婆婆口中,聽說新冠肺炎的。去年年底,我們正在閒聊,婆婆隨口說了一句,好像最近中國有一種流行疾病啊。當時,說者無意,聽者也無意。

1月底,國內朋友的微信群裡,關於疫情的話題,被大家提及得越來越多。印象最深的是朋友發來一段武漢封城的視頻,武漢人口1000多萬,和米蘭差不多,一夜之間,說封就封,這讓我深感震撼,也意識到了疫情的兇險——沒想到,僅一個月之後,類似的劇情會在義大利上演。

義大利第一例病例是在2月初確診的,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義大利這邊不夠重視。當地的酒吧、餐廳、劇院等照常開放,馬照跑,舞照跳,公司基本上也照常上班;而另一方面,媒體傳達的信息是除非真的生病,否則不需要戴口罩。

本來,義大利人就對戴口罩心懷偏見,這樣一來,公共場所戴口罩的人就很少。以前,我先生很環保,我們一般都是坐地鐵上班,如今,望著一車廂不戴口罩的乘客,我們不得不改成自駕出行。

王歡歡和先生Alessandro Marcello

3月8日起,義大利「封國」,但遠沒有國內那麼嚴格——地鐵、火車等交通工具照常運營,人們出行不受嚴格限制,不少商場依然開門,公司是否讓員工在家辦公,也都可以自行決定。

相比之下,華人群體對疫情反應比較強烈。2月,在外面看到戴口罩的,一般都是華人。而義大利出現確診病例之後,幾乎一夜之間,華人經營的商店全部關門。

我爸媽在米蘭有一家開了11年的餐廳,往常生意好到要提前預約,周末要排隊,但疫情之下,說關就關。此外,我姐姐開的酒吧,我弟弟經營的電腦維修店,也全部關了。

對我的家人來說,關店的損失很大。停止營業,意味著不再有收入,但另一方面,高昂的房租、稅費卻依然要交。但為了自己和顧客的安全,短期內肯定不會開門。

在米蘭,我和父母的住所相隔不過20分鐘車程。過去,我們幾乎每天見面,但現在,我已經三個星期沒有見到他們了——自覺隔離,減少聚會,這是華人圈裡的新常態。不過,我每天都會和父母通電話,而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少出門,去超市要戴口罩等。

我想,國內的疫情,讓絕大多數華人心有餘悸,因而對防範措施也特別上心。相反,在義大利,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直到「封國」前,不少人還認為,這只是一個大號流感罷了。

超市遭搶購,貼面禮不再

疫情也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過去,生鮮、蔬菜,我更喜歡直接去超市挑挑揀揀。但如今,我卻開始在網上買菜,即使家門口2米的地方就有個家樂福,也不敢去。

這段非常時期,義大利的超市受衝擊非常大。一方面,超市遭遇搶購,從口罩、消毒水到意面,全部斷貨;另一方面,網上訂單劇增,直接衝垮了不少超市的後臺系統。以前,顧客可以選擇送貨時間,送貨也準時;但如今,有的超市送貨已經排到了1個月之後。

此前,我比較喜歡在一家義大利本土超市買東西,品種多,又新鮮。但最近,我實在受不了他們處理網上訂單的速度,轉向了另一家超市。

過去,義大利因為線下零售業太發達,電商佔比很低,在歐洲幾乎「墊底」,而我個人認為,這次疫情讓很多人養成了網購的習慣,或將改變義大利的商業生態。

我先生在阿里巴巴義大利辦公室上班,他們從2月底開始,全部在家辦公了,當地這麼做的公司不多。我先生的工作是商務拓展,過去,他總是跑來跑去見客戶,但現在都變成了視頻會談,聽他說,效率還挺高。這種全新的工作方式,最近在義大利被討論得也很多。

義大利「封國」之後,當地人也開始緊張了。一些著名景點關閉了,過去義大利盛行的「貼面禮」,如今很難見到。現在走在米蘭街頭,可以看到大約30%的人戴起了口罩——我的一位中國朋友,還在大街上被人拉住,問口罩是哪裡買的。

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口罩的價格漲得很厲害。藥店是不允許漲價的,早就「一罩難求」,而在亞馬遜等平臺上,部分口罩已漲到了10歐元(約為人民幣78.2元)一個。

我們自己家的口罩,一部分是早在12月底就採購的,另一部分是阿里巴巴義大利辦公室發的「員工福利」。至今,我們家還囤著50個,暫時不用為口罩發愁。而我先生還告訴我,阿里巴巴籌集了180萬個口罩和10萬個病毒檢測試劑盒,捐贈給義大利、西班牙等國。

王歡歡和先生Alessandro Marcello

從被歧視,到成為「救星」

自國內疫情爆發以來,我們華人在義大利的處境就有些尷尬。

我12歲跟隨父母移民義大利,一開始,因為語言不通等緣故,也曾遭遇過一些嘲笑。但整體而言,我覺得當地人是友好的,我的先生也是義大利人。不過,這次疫情下,卻讓我看到了不願見到的一幕:華人受到了歧視。

前段時間,一位菲律賓老人在超市被誤認為華人,遭遇毆打的視頻,在國內社交媒體上被大量轉發。米蘭這邊的媒體,最近也刊發了一位亞洲面孔的父親,帶著兩個孩子坐電車,結果被一位義大利婦女辱罵的新聞。甚至我自己在超市購物時,也聽到一位當地人小聲說:「義大利真倒黴啊,又來了一個中國人,帶病毒過來。」

但我想說的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那輛電車上,幾乎所有義大利乘客都站起來指責那位婦女,認為她太粗魯,中國人或者亞洲人不該為病毒「背黑鍋」。

而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我也感受到了同胞抱團的溫暖。

威尼斯,工作人員正在消毒

我是溫州人。在義大利,生活著大約30萬華人,而這其中,溫州人的數量超過20萬,佔比高達70%以上——有個段子不是說,在普拉託這樣溫州人的「海外飛地」,當地交警要會說溫州話,才能上崗麼?

上個世紀80年代,我爸爸前往義大利闖蕩,刷過盤子,睡過公園,最後終於在這裡立足。這大概是溫州人在義大利打拼的縮影——睡得了地板,當得了老闆。而恰如另一個段子所言,溫州人很抱團,只要有一個溫州人在義大利,幾年後,他半個村子的老鄉都會在這裡出現。我爸爸最初是我姑姑介紹出來的,現在,我們家很多人都在義大利。因為溫州人太多,不少義大利同鄉聯誼會不是按城市來舉辦的,而是按村。

疫情下,我們華人更加團結。早在2月,米蘭的華人網站上,就有經營醫療用品貿易的溫州商家,免費送口罩,一人10個。而最近,來自溫州等地的國內馳援物資,以及專業醫護人員也紛紛抵達義大利。

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動。而義大利的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網友留言,認為中國大國有大擔當,紛紛為中國人的行為點讚。

我至今還記得一批來自中國的馳援物資上,寫著歌劇《圖蘭朵》中一段詠嘆調的曲譜,歌詞是——「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義大利華人女作家胡蘭波:「封國」後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同時,海外疫情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當地時間3月10日,義大利實施「封國令」,成為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個實施全國性封鎖政策的國家。「封國令」給義大利人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義大利「封國」前後,4位中國人講述:誤解、惶恐、焦慮
    3月10日起,義大利的封城令擴大到全國範圍,所有居民不得隨意進出城市(除工作、緊急情況或醫療狀況),出入城市必須提供自述聲明。 這次的舉國「封城」在義大利國家歷史上絕無僅有,在歐洲乃至世界防疫史上也極其罕見。
  • 「封國」三個月,義大利經歷了什麼?
    6月3日是義大利向歐洲國家重新開放邊境的日子。自3月10日起「封國」三個月後,義大利正向全世界宣告:亞平寧半島已從疫情的陰霾下走出。人們在羅馬重新開業的咖啡店喝咖啡。 新華社發博物館和古蹟的寧靜被打破了,咖啡館和酒吧傳出歡聲笑語,街頭滿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國留學生小劉也重新去兼職的化妝品店上班。
  • 華人女子在義大利因病毒受歧視被打,反手掏出胡椒噴霧……
    感染者中包括五名年紀在4歲到15歲之間的孩子,死亡感染者均為老年患者。此外,正在羅馬斯帕蘭扎尼醫院隔離治療的最初3名患者已經治癒,包括前來義大利旅遊的中國武漢籍夫婦和1名從武漢撤僑回國的義大利公民。為了抑制疫情擴散,義大利政府22日晚發布行政令,對倫巴第和威尼託等地11個市鎮實行封鎖、限制出入。而行政令未涵蓋的城市克雷莫納,在出現本地確診病例後也宣布「封城」。違反疫區封鎖限制的居民,將受刑事處罰。
  • 義大利3個月「封國」告終,中國女孩為何選擇留下?
    「我打算繼續留在義大利,並不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其實義大利的生活沒有中國方便快捷,發展機遇也沒有中國好。但我想做兩國間的一座橋梁,讓義大利人更了解中國,我們在義大利的生活就是他們了解一個真實中國的途徑。」小美是西北人。7年前她到義大利留學,畢業後留下工作,從事時尚公關。
  • 留守義大利:「封城」後,4名華人的防疫日記
    疫情也打亂了很多義大利華人的計劃。面對疫情,華人是最先警覺和行動起來的人,他們中很多選擇留在當地,與義大利人一起「防疫」。「所有能籌集到的物資我們都寄到了國內,從那時候開始義大利本地就很難買到口罩、護目鏡等物資了。」 當地許多華人都動了回國的念頭。 徐建平的很多家人朋友也都勸他,要不要考慮回國呆一段時間,但他說,自己作為當地商會的會長,在這種時候不應該想著自己走,應該想辦法為華人做些事。
  • 我在重災區義大利米蘭,真實情況是這樣的!|海外華人記疫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公共衛生危機? 不同時區裡的普通人,現在過得如何? 用怎樣不同的方式應對疫情?來@海外華人記疫 欄目,帶你了解!
  • 西班牙:我不想成為「第二個義大利」, 可是……
    當地時間3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 的「震中」。而疫情迅猛發展的勢頭使西班牙成為歐洲僅次於義大利的重災區。 3月13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宣布西班牙進入國家緊急狀態。14日,西班牙政府起草一項法令,宣布16日起進行為期兩周的全國封城。
  • 面對歧視絕不能忍 多國發聲支持華僑華人維護權益
    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走在街頭無端被打; 在英國,一位中國留學生因為戴口罩被三個陌生人推搡謾罵; 在義大利,一位中國小球員因忍受不了賽場上對手對自己的謾罵,落淚離場; 中國球員在受到歧視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感受:「我以前從未遭遇過種族歧視,現在是
  • 義大利華僑華人抗疫故事新書發布會在羅馬舉辦
    義大利華僑華人抗疫故事新書發布會在羅馬舉辦
  • 西班牙:我不想成為「第二個義大利」,可是……毒
    當地時間3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歐洲已成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 的「震中」。而疫情迅猛發展的勢頭使西班牙成為歐洲僅次於義大利的重災區。3月13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宣布西班牙進入國家緊急狀態。14日,西班牙政府起草一項法令,宣布16日起進行為期兩周的全國封城。
  • 多國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海外華僑華人應如何站出來?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龍報網報導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海外多國屢有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事件發生,面對侮辱和攻擊,許多華僑華人站出來,用不同的方式反擊。
  • 「病毒歧視」再發酵:連從中國回來的義大利人也遭歧視
    其中指出,此前在義大利發生的「病毒歧視」還只是針對亞洲人,然而現在,這股「憤怒的火焰」已燒到了近期從中國回來的義大利人身上,甚至包括他們的家人。作者在文章中寫道,作為一名從中國返回的義大利人,自己對「來自同胞們的歧視」並不感到驚訝,甚至已做好了準備。「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家人也因此遭到歧視,而他們和病毒明明沒有任何關係。」
  • 海外華人華僑:堅決抵制種族歧視 華僑華人維權聲音應該更響亮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我的言論對華人造成了傷害,我向他們表示歉意……」近日,阿根廷知名主持人愛德華多·費恩曼在電視節目上發表講話,為此前公開污衊華人的言論致歉。維權行動組織者之一、阿根廷僑胞劉芳勇介紹,維權期間僑領們四處奔走控告投訴,華文媒體發出反歧視的呼籲,華人律師們出謀劃策,還有幾百名華僑華人向反歧視局寄去投訴信,現在終於迎來了當事人的道歉。「這是阿根廷華人第一次成功的聯合維權,不容易但必須做。」
  • 13歲華人男孩在義大利比賽遭歧視:祝你像在中國一樣染上病毒
    但是,在義大利足球賽場上卻發生了一件針對華人、讓人震驚的種族歧視事件。 國外媒體「news1」報導稱,足球場上再一次發生了種族歧視,這次是在義大利青少年的比賽中。但是,受害者並不是一名黑人球員,而是一名13歲的華人球員。
  • 堅決抵制種族歧視 華僑華人維權聲音更響亮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吳侃)「我的言論對華人造成了傷害,我向他們表示歉意……」近日,阿根廷知名主持人愛德華多·費恩曼在電視節目上發表講話,為此前公開污衊華人的言論致歉。這次道歉的背後,是阿根廷華人近兩個月的艱辛維權。
  • 國外聲討、華人反諷,我們做錯了嗎?義大利、塞爾維亞給出了答案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這句話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同樣也適用於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面對疫情,歐盟組織就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對義大利的幫助微乎其微,到最後還是我們中國朝義大利伸出了援手。說實話,這場疫情讓我們看透了太多問題。
  •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在全球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一些針對亞裔和中國人的歧視言論卻甚囂塵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在義大利暴發以來,普拉託華人社區一直保持著「零感染」的紀錄。  華人們把自我防護落實到每個細節。1月底,18個僑團聯合起來,呼籲回國過春節的僑胞暫時留在中國,減少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已經返回義大利的僑胞需向僑團報告,自行隔離14天。義大利出現確診病例後,普拉託的僑胞們主動戴上了口罩,華商還給自己的工人們也都發了口罩。
  • 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種族歧視仍在繼續!
    種族歧視仍在進行。近段時間,多國出現排擠、辱罵華人事件。1.《雪梨先驅晨報》撰文指出:自4月初以來至今,澳大利亞亞裔共報告了近400起針對他們的種族主義攻擊行為。迄今為止,這一調查已記錄了386起種族主義事件,包括辱罵,人身恐嚇和吐口水等等。
  • 白人歧視黑人,黑人歧視華人,為何全世界只關注黑人被歧視?
    ▲抗議的華裔科學家:我是個亞裔美國人,也逮捕我吧!李文和堅稱自己從未進行間諜活動。他說,關於非法下載文件,實驗室中其他科學家也在做同樣的事,自己之所以成為調查目標,大概是因為身為華人。李文和認為自己是種族歧視的受害者,美國政府欠他一個正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