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強力推進北部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2021-01-19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近日,新鄉市不僅在重點區域實行了封山,而且設置了檢查站,嚴禁運輸車輛違規進山,北部礦山生態修復力度明顯加大。

  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問題,北部礦山生態修復是唯一沒有全面完成整改的問題。雖然牽頭部門協同輝縣市、衛輝市和鳳泉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讓一排排松柏屹立崖壁,曾經滿目瘡痍的北部礦山生態修復初見成效,但距離上級要求仍有距離。

  為確保完成礦山生態修復任務,新鄉市要求全面查擺問題,找出癥結所在,對不能按期完成的,牽頭單位要及時明確下一步措施和最終完成時限。針對非法採礦行為,要進一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明確責任,嚴禁運輸車輛違規進山。

  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已下達督導函,對肆無忌憚非法採礦行為,要求未立案的抓緊立案,已立案的抓緊查處,堅決做到依法依規處理到位,堅決遏制破壞生態環境的非法行為。

責任編輯:李瑞

相關焦點

  • 韓國強主持召開遷安市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會議
    12月9日上午,市委書記韓國強主持召開遷安市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推進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鴻飛,市委常委、秘書長唐延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喬冀川,副市長李強出席會議。韓國強指出,全市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是遷安市七項重點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改善環境、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前期各相關部門、各鎮鄉、街道做了大量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數。
  • 【自然資源廳】 陝西推進丹江口水庫上遊礦山生態修復
    為確保漢江、丹江「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部署丹江口水庫上遊省域內歷史遺留礦山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該項工作涉及漢中、安康、商洛3市28個縣(區)以及西安市的周至縣、寶雞市的太白縣和鳳縣。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境內的漢江、丹江以及白河等幹支流年均入庫水量佔丹江口水庫年均入庫水量的70%。
  • 玉山修復礦山生態還原綠水青山
    玉山訊 在玉山縣巖瑞鎮關山橋村雞頭山生態修復現場,放眼望去,苗木林立,鬱鬱蔥蔥。「以前這裡是一片廢棄的石灰石礦,山上光禿禿的,晴天灰塵到處飄。治理以後空氣也好了。」家住附近的趙阿姨對礦山修復帶來的環境變化深有感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 平定縣積極推進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精心撫平大地「傷疤」
    一處處廢棄露天礦山變綠地,一塊塊大地「傷疤」被撫平。去年以來,103支施工隊伍對平定縣230個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圖斑進行填充修復、覆土植綠,讓平定縣山更青、水更綠、土更淨。天氣轉暖,綠化工作會陸續實施。夏季,這裡的環境一定會大變樣,「這次生態修復工程不僅恢復了綠水青山,還讓我們積累了不少生態治理經驗」。  冬季的石板坪村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現場,覆蓋了黃土的平臺上,一株株油松生機勃勃。宋幫軍介紹,這兩個圖斑的治理總面積約794畝,需要覆土的區域較大,因此施工方外運了20萬立方米的土。
  • 甘肅加大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 推進歷史遺留無主礦山地質恢復
    (資料圖)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3月5日電 (高康迪)記者4日晚從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年來,甘肅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強化耕地保護,該省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61.77萬畝;推進各級各類保護地內礦業權的清理退出與生態環境治理恢復,截至去年底,甘肅各級各類保護地內536宗礦業權(不含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退出462宗。
  • 山西大地公司專家組考察河津綠色礦山建設及生態修復工作
    12月8日,山西大地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專家組來我市,就綠色礦山建設及生態修復工作進行考察。專家組一行在河津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先後來到龍巖礦區、博磊礦區等地,實地查看礦區地理位置、礦石儲量、埋藏條件,了解礦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現狀等,並提出意見建議。專家組認為我市礦山資源品質好、儲量大、埋藏條件好,希望能與我市深化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赴漢陰調研指導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6月13日,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董普選帶領廳生態修復處、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赴漢陰縣調研指導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安康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琳,市局辦公室、地質災害監測中心、生態修復科相關負責人,副縣長李長國陪同調研。
  • 萬畝礦山變青山!滇池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獲自然資源部點讚
    提速開展修復從2007年開始,昆明市持續開展礦山植被生態修復,並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從2018年起,昆明市不斷加碼、加速開展滇池流域「五採區」生態修復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72個礦山、1萬餘畝生態修復任務。記者從雲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目前,2017年關停的滇池流域範圍內72個礦山,已累計完成生態修復超過8000畝。
  • 萊西市礦山生態治理修復 助推鄉村振興
    2017年5月,青島市委、市政府相繼印發 《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青島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8—2025年)》,對礦山地質生態修復治理提出明確要求。萊西市堅持政府指導、規劃先行、市場參與、多元化實施的礦山生態修復「青島思路」,通過政策激勵,吸引社會各方投入,探索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
  • 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 水工環調查工作怎麼做?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條件是礦山開採的主要基礎技術條件,不但對礦山建設、開採和生產起重要控制作用,同樣對礦山生態修復的工程設計起著重要的限制作用。
  • 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我省黃河流域重點地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鋁道網】為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推進黃河流域重點地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要求,6月14日,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召開我省黃河流域重點地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方案審查會議。
  • 伊濱區完成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今年以來,伊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礦山生態修復和治理的部署要求,從講政治的高度,著力抓好萬安山區域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伊濱區露天礦山治理工程今年6月全面進場施工,劃分4個施工標段同時展開作業。為全面加快礦山治理工作進度,該區定期召開治理工作協調會,督促進度,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 江西省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小駒介紹江西省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有關情況。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處長李珊,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保護監督處處長張家菁,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何振林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黎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 央視《新聞聯播》關注海南礦山生態修復、旅遊開發工作
    上世紀50年代,當地在這裡開採石灰礦,留下6個巨大礦坑,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破碎裸露的山體還存在安全隱患,周邊不少住戶陸續搬離。報導表示,2018年,在海南省政府的指導下,當地以「礦坑修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為方向,著手對蓮花山境內6處破碎山體及礦坑,進行全方位生態修復。
  • 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和陝西煤業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合作框架協議籤約...
    他說,陝煤集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修復工作,全面探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綠色開採的發展路子。通過多年的礦山環境治理,積澱了一定的治理技術和治理經驗。面對未來發展,陝煤集團將以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為目標,以全球化的視野不斷深耕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空間生態修復大數據平臺建設,積極引領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產業科技創新,力爭在「十四五」通過環境資源友好節約、產業鏈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等舉措實現以10 萬產業工人,6000億元資產總額支撐5000億元銷售收入、5000億 元A 股市值和500億元利潤的「16555」高質量發展目標。
  • 尚日紅在潞州區調研森林防火和廢舊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
    記者 王雨苗報導:12月1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尚日紅深入潞州區,就森林防火和廢舊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進行調研。尚日紅先後來到老頂山鎮西長井村、小羅村、金口村的防火點、廢舊礦山生態修復點及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防火監控中心,詳細了解日常管護、森林防火宣傳、源頭管控、應急處置能力提升等工作落實情況,查看廢舊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進度。尚日紅指出,森林防火和廢舊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事關生態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謝文來華容調研廢棄露天礦山修復工作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張萍)3月31日,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謝文一行來華容縣,調研指導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華容縣委副書記、縣長陶偉軍,副縣長範文科、縣政協副主席傅前洲陪同。謝文現場察看了章華鎮全域綜合整治項目選址板橋湖漁場點、十里舖礦山點,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詳細調查了解了工程進度、施工工藝和技術設計等情況,並聽取了工作開展情況匯報。
  • 省地環總站調研礦山生態修復和地下水...
    日前,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趙明輝一行4人調研組與韶關市礦產資源局及地質環境監測中心相關人員一同前往韶關市仁化縣凡口鉛鋅礦調研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和地下水監測工作。雙方圍繞礦山土地綜合修複利用、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礦山採空區地面塌陷及沉降、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究。
  • 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來源:《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作者:吳次芳 肖武等  2020/7/27 10:27:37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本篇為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的內容4)塌陷區生態修復。針對塌陷地的形狀、土壤類型、地層結構、穩沉程度、積水深淺等不同情況,在整治之初就統籌規劃,突破土地整理科目之間的限制,堅持塌陷地整治與生態修復相結合,進行分類改造利用,積極打造生態修復示範區,逐步把塌陷地轉化為獨特的開發資源,變歷史包袱為極具潛力的發展空間。
  • 昆明市西山區圓滿完成2020年度1213.79畝關停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
    為全面治理修復滇池流域及西山重點保護區關停礦山生態環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西山區嚴守生態紅線、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認真組織開展「五採區」生態修復治理工作。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建則建」的治理修復原則,截止目前,完成礦山治理修復1213.79畝,佔2020年度任務1045.47畝的116.1%,其中:修復建設用地786.27畝,修復耕地143.54畝、修復林地283.9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