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男兒」辛棄疾,用行動踐行、一個真男兒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2020-12-23 楓橋陌客

1207年,年老病重的辛棄疾沒有等到朝廷的詔書,也沒能實現洗雪國恥、北伐恢復的理想。

這位六十八歲的民族英雄在大呼數聲「殺賊」之後,帶著他的滿腔熱血和遺憾,然長逝。

辛棄疾(劇照)

「一世豪傑」是辛棄疾寫照,他一生堅守,初心不改,熱血不滅,愛國之心燃盡了歲月,也照亮了人格。他就如同世人所言的「男子漢」一樣為國家不畏生死、不計名利。

文能執筆以觀天下,武能上馬以定蒼穹。辛棄疾雖半生顛沛流離,但也遮蓋不住一世榮光。

少年英雄,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北宋滅亡,改朝換代,辛棄疾的家族留在了被金人攻陷了的國土上。

戰爭的血液被衝刷,國人的屍體被掩埋,但留在辛棄疾心中的愛國熱血依然沸騰。

北宋滅亡

十三歲之時,他與祖父登泰山望江山,他指著山巒峰聚的遠方許下了「驅金人,復舊都」的誓言。

紹興三十一年,21歲的辛棄疾率兵起義,他帶領著這支兩千多人的起義軍伏擊金軍,殺了叛變投敵的和尚義端。

紹興三十二年,23歲的辛棄疾率領五十騎兵直搗金軍的萬人大營,深入敵境八百裡,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張安國,毫髮無損的帶回南宋復命。

少年英雄,一戰成名。就這樣,辛棄疾帶著一支部隊氣吞山河,越過國境線來到了南宋,受到了皇帝的賞識,做了南宋的官員。

這一年,辛棄疾二十五歲,風華正茂,雄韜武略,滿腔熱血。

少年辛棄疾

求而不得,不甘苟且無為度一生

本應戎馬一生的辛棄疾,堅信著自己能成為英雄,他相信自己會經歷一場如命運指引般的北伐戰爭,最終達到洗雪靖康之恥、光復舊都的理想。赤膽忠心以平天下事,鞠躬盡瘁不求身後名

一腔熱血的辛棄疾在南宋任職前期,將自己的抱負和理想揉進了一次又一次的上書進言中,他陳述任人用兵之道,謀劃復國強國的大計。

《九議》、《美芹十論》,辛棄疾把自己對於北伐的熱情和光復的理想赤,裸裸的展現在了朝廷的面前,可是他卻高估了南宋對於收復失地、滅金復國的決心和銳氣,當時的南宋朝廷已經不願意繼續打仗了。

南宋朝堂

自古英雄多寂寥,辛棄疾多次上奏都未被採納。滿腔的熱血和抱負被硬生生的放置在一旁。

二十八歲的他登樓北望,遙望故土,壯志未酬,其中的滋味又有誰人能懂呢?

在接下來的十三年裡,從他的二十九歲到四十二歲,辛棄疾調換了十四任官職

因為頻繁的調任讓他無法在官場上有很好的建樹和作為,官職變動究其原因,是他不畏強權的性格以及不願與官場同流合汙,即使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他也不願趨炎附勢的將自己的「前程」鎖在高官侯爵之上。

但就算自己的職位不高,辛棄疾也像「真正男子漢」一樣在任職期間採用積極的措施,召集流亡國人,訓練軍隊,打擊貪汙豪強,關注民生安定。

衝鋒陷陣殺敵報國

在辛棄疾的眼中,「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不會為了前程趨炎附勢,更不會為了風花雪月放棄理想。

入鄉閒居,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淳熙八年冬,意料之中的事還是來臨了。

42歲的辛棄疾終是受到那些達官顯貴的彈劾而被免職,在上饒隱居,懷揣著滿腔熱血的男兒過上了身為「稼軒居士」的日子

然而讓辛棄疾料想不到的是,這樣的閒居在鄉的日子居然持續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他從未停止過對理想的追求,只不過換成了用筆墨進行戰鬥,除了中途兩年有出任過安撫使之類的小官,其他時候都是閒居。

垂垂老矣

整整二十年,辛棄疾將自己的情感寄情於山水與詩詞中。在詞作當中,他依然是那個馳騁戰場的將軍,依然是那個沙場點兵的將士。

他諷刺著南宋朝廷的不作為,感慨著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抒發著讓人扼腕的哀嘆。詩詞中的絕望與希望的矛盾,內心不斷湧動的抱負和那份一如既往的使命感讓他堅守著最初的那份熱血

人老體弱,為國徵戰毫不動搖

寧宗嘉泰三年,64歲的辛棄疾早已看清了朝廷的真面目,就在他真的決心要歸隱山林之時,主張北伐的將領韓侂胄啟用主戰派人士。

這讓他再次看到了希望,果不其然,他再次被任用,委以軍職。他興奮異常,精神一怔,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想要大幹一場。他想起了年輕時代的輝煌,看到了夢想離自己最近的時刻。

跨馬再戰

可惜,現實的骨感終究是戰勝了理想的美好。北伐的籌備讓他身心疲憊;領導者的輕敵又讓人憂心;同僚的上書彈劾隨著一次次的戰敗讓他無力招架。

這晚年的雄心,就如同曇花一現。他再次被貶,被革去了職位。報國無門,懷才不遇,辛棄疾終究是老。

這時的他將自己永遠不會實現的夙願安放於詞中,明知已經沒有機會,還依舊有期待之情。

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南宋丞相發起了抗金戰爭,再次召回了辛棄疾。即使此時的他已經68歲,即使他已經重病纏身,他依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為國出戰。

然而羸弱的身體已經堅持不了他的理想了,當時還沒有啟程就永遠離開了人世,他臨死前的三聲大吼「殺賊!殺賊!殺賊!」充滿了他的不屈和不甘。

南宋抗金

多麼殘酷的命運,在生命的最後給了他實現夙願的機會,卻在還未出徵的時候帶他離開了,讓這個渴望在戰場上馬革裹屍的老人最終也回不了他夢寐以求的故土。

但他沒有倒下,至少他為了自己的誓言堅守到了最後,他的信念也隨著他的詩詞跨越千年一起來到了我們面前。

愛國忠魂,讀懂「真正男子漢」

「一世之豪。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這是範開在《稼軒詞序》中對辛棄疾的評價。

也許在辛棄疾自己看來他沒能將自己的抱負和才能施展開來,但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抗爭,右手持刀左手握筆,他的忠魂為祖國戰出了氣節,是頂天立地的真男兒。

稼軒詞

在那個刀劍無情的時代,以辛棄疾的才能,以及「氣吞萬裡如虎」的豪氣,毫無疑問會有著扭轉乾坤的絕代風華,可不曾想到這多變的時局,在辛棄疾可以威震天下之時南宋朝不願開戰,在他垂垂老矣之時朝廷終於願意啟用主戰派,然而這時的辛棄疾已經沒有精力去為國殺敵了。

從他二十五歲開始到六十四歲,他已經等待了三十九年。雖然他沒能再次上陣殺敵,但他一直在與亂世作戰,與自己作戰。

年幼時的他身在被佔領的國土之上,登高望遠,他對著天地立下自己的誓言;年少時,他身穿一身戎裝,為實現遠大抱負領兵打仗,殺敵報國;中年之時,仕途受阻,依然不忘初心,不畏強權,堅守理想;晚年身體羸弱,也看清了朝廷的不作為,深知自己的壯志無法實現,但在國家需要他時依舊選擇了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動切實踐行一個真男兒應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從意氣風發到垂垂老矣,辛棄疾始終是那個辛棄疾,即使時局動蕩,朝廷不作為,多次彈劾被罷官,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他的初心和熱血都沒有改變,他依然能夠簡單的活著,不會因為任何事和人而改變。

如果可以,希望他能如同詩中寫的那樣在「燈火闌珊處」找到良人,在「醉裡挑燈看劍」之時能有人為他「紅袖添香」。

當你真正讀懂辛棄疾的時候,就會明白,真正的男子漢是不畏強權的,是堅守信念的,是心中有理想有抱負的,是充滿責任與擔當的,是辛棄疾這樣的。

鐵血男兒辛棄疾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共同戰「疫」】疫情當前:英勇無畏的熱血男兒
    【共同戰「疫」】疫情當前:英勇無畏的熱血男兒 2020-02-05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男兒到死心如鐵」下一句怎麼寫?辛棄疾的回答擲地有聲,豪氣如虹
    尤其是"男兒到死心如鐵"後面的承接,更是最讓人稱道,不但沒有讓人感到英雄氣短,反而更加的豪氣幹雲。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宋代:辛棄疾老大那堪說。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棄疾的好友陳亮,和辛棄疾短暫相聚之後,匆匆別去。辛棄疾思念陳亮.曾先寫《賀新郎》一首寄給陳亮。陳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 《男兒本色》:擔當才是男兒最大的本色!
    《男兒本色》就是一部比較經典的香港警匪片,整個劇情中以打戲為主,無不體現了動作片的元素。當然,香港警匪片之所以在內地有較高的人氣,就是因為槍戰多、爆炸場面多,給觀眾帶來非常緊張的刺激感。從影片的劇情設定來看,遵循著香港警匪片一貫的設定,就是警察和罪犯的對抗故事。而劇情以押款車上的巨額資金被劫而展開,自此,以陳晉為主的警察與以天養生為主的犯罪分子開始了鬥智鬥勇的追捕和對抗。
  • 大瀝61名熱血男兒入伍!
    大瀝61名熱血男兒入伍!熱血男兒報效國家有為青年立志軍營一頂軍帽,頂的是責任一身戎裝,穿的是莊嚴一雙軍鞋,走的是神聖各位新兵們,祝你們一路順風!記住!大瀝61名熱血男兒入伍!》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艾旺:脫下軍裝上大堤,熱血男兒有擔當
    面對汛情,泗湖山鎮的廣大幹群不舍晝夜、全力抗洪,這其中湧現出一大批奮勇擔當、向險而行的身影,他們用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築牢責任堤壩、守護萬家燈火。鎮司法所所長艾旺就是其中一員。7月1日,他剛來上任,椅子還沒坐熱,4日就收到鎮防指命令。對一名曾經的老兵來說,汛情就是命令,大堤就是戰場,接到指揮長令的艾旺當即告別家人,前往淨下洲垸防汛。
  • 守土衛國,維護統一:熱血男兒義不容辭的擔當
    感言:國土淪喪,家園破碎,中華兒女錐心刺骨的痛楚;守土衛國,維護統一,熱血男兒義不容辭的擔當!
  • 「男兒到死心如鐵」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在學生們的這些答案裡,筆者聽到最多的是這麼7個字:男兒到死心如鐵。有多少人也是因為這句詞愛上辛棄疾的? 這樣一理解起來,辛棄疾似乎就成了一個冷酷十足的絕情之人。這7個字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句話的呢?筆者認為咱們還是有必要讀一讀全詞,事實上,很多人都並不知道當時辛棄疾是在怎樣一種愁苦中寫下它的: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
  • 致敬朝陽醫務戰線「熱血男兒」:「我也有一個英雄夢」
    都說「男兒當自強」,但沒有誰是天生的強者,只不過,他們有比「害怕」更重要的東西要守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朝陽區醫務戰線上的熱血男兒們,或主動請纓,或「臨危受命」,參與到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上演了一個個舍小家、為大家的感人故事。
  • 「男兒到死心如鐵」下一句是什麼?僅6個字霸氣十足,來自辛棄疾
    有句話叫做「男兒到死心如鐵」,這裡的「鐵」不是指心腸如鐵般硬,而是指如鐵般剛強,認定了一件事就至死不渝。宋代文壇有兩個人可以用得上這句話,一個是臨終還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一個是66歲(虛歲)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辛棄疾。
  • 有多少人因為「男兒到死心如鐵」愛上辛棄疾,卻不知當時他有多苦
    在學生們的這些答案裡,筆者聽到最多的是這麼7個字:男兒到死心如鐵。有多少人也是因為這句詞愛上辛棄疾的?確實這7個字當真是酷得很、霸氣得很。但頗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卻認為這句話是指男人心腸如鐵般硬。這樣一理解起來,辛棄疾似乎就成了一個冷酷十足的絕情之人。這7個字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句話的呢?
  • 與死神賽跑的熱血男兒
    今天武漢下雪了,雖然我們不能出去堆一個雪人,但我們為病區所拯救的生命堆起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蔡國強難得更新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多了幾分堅毅和果敢。果然,2月17日,「疫」線守護迎來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有位重症患者明天就要康復出院了,我們這兩層樓的幾十個危重症病人,已經連續幾天零死亡了!」
  • 男兒何不帶吳鉤
    這首《南園十三首之五》,是唐代詩人李賀的著名詩篇,通過吳鉤引入詩人熱血男兒的豪情,表達了「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提及「吳鉤」的古代詩詞多不勝數,辛棄疾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李白有「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 男兒何不帶吳鉤,吳鉤到底是什麼?
    詩人通過吳鉤這種兵器來抒發熱血男兒的豪情,表達了「家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那麼詩中的吳鉤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呢?起源:吳鉤出吳地吳鉤之所以叫吳鉤,就是因為出產於吳地。說它神秘有兩個原因:一是其多次出現在古代詩人筆下,成為表達男兒熱血的一種象徵意象。二是其失傳了。所以後人只能通過文字記載來想像,解讀其形象。吳鉤的來源,與吳王闔閭有關係。相傳當時吳地盛產金鉤,吳王闔閭自獲得幹將、莫邪寶劍後,又懸賞百金以徵求天下最好的金鉤。
  • 原創文章:男兒當自強
    文天祥、陸秀夫以及十萬軍民也都是好漢子,為了民族大義這個理想,不願在蒙元鐵蹄下屈服,英勇赴死結束了一個時代。宋朝是有史以來治理得最好、經濟最繁榮的朝代,但它也是一個專制王朝,最終還是逃不過覆滅的命運。好了,前面都是輔塹,終於進入正題。時間到了《男兒當自強》作為主題曲的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所描述的清朝末年。
  • 金弘安: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不管是特殊時刻的抗疫擔當,還是為扶貧攻堅注入社會力量,或是潤物細無聲的持續慈善事業,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民生,滁州金弘安米業有限公司以先行示範的責任使命,履行好社會責任,堅守糧食安全戰線,用實際行動踐行糧食企業使命擔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向追求。
  • 歷史人物丨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上)
    揆諸辛棄疾生平事跡,「稼軒之詞豪」,乃其文武兼備角色、慷慨豪放性情所決定。真英雄,雖萬千人吾往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民族氣節、英雄氣概,乃是辛棄疾一生底色。時任「忠義軍」掌書記的辛棄疾,主動請求捉拿叛將,「疾追獲之」,義端百般求饒,依然「斬其首歸報」。奉耿京之命南下聯繫歸宋事宜期間,張安國受金國許以「濟州知府」誘惑,攛掇邵進等人作亂,殺害耿京而率眾降金。辛棄疾不顧眾寡懸殊,帶領五十名壯士,身先士卒衝入擁有五萬兵馬的金營,當眾綁縛叛徒張安國,星夜疾馳渡江,押解到臨安問斬。
  • 泰興260名熱血男兒奔赴軍營
    胸戴大紅花 身著迷彩戎裝 這兩天 泰興260名熱血男兒 分批奔赴祖國大江南北的 座座軍營 出徵儀式上 新兵們
  • 《男兒本色》這部電影究竟什麼是男兒本色?
    這部電影是當年 陳木勝的動作大片 , 雲集了當時諸多大腕, 謝霆鋒應該屬於片中最帥的一位 , 非常會拼 , 又有頭腦 , 脾氣 火爆 常給上司惹麻煩 ; 餘文樂 飾演的 督察級人物 , 凡事講究頭腦 , 不過很衝動 , 死要面子 , 容不得別人比他強 ; 房祖名 飾演 乖乖警察一個 , 過於熱心助人而且愛管閒事
  • 「七尺男兒」之惑
    我們經常可以從古文或古裝影視中看到『我堂堂七尺男兒』類似的話,那麼七尺到底是多高,古代男子的平均身高又有多少呢?各個朝代的度量衡不一致,對於七尺的定義也不一樣,關於七尺男兒的出處也眾說紛紜。在災荒甚至戰亂年代,很多人連吃飯都是一個大問題,身體營養不足。現在,人們注重飲食健康、營養均衡,與兩米還相距甚遠。不論是從科學的角度和遺傳角度來看,古代人都是很難比現代人高的,所以當時人的平均身高到兩米多是不太科學的,那時的七尺男兒便不能再指具體身高了。而現在一些隋唐古裝劇中講到身長七尺,也就不太準確了。其實古時,七尺不止指的身高,還可以表示年齡。
  • 《急先鋒》楊洋超硬核打鬥簡直「不要命」實力詮釋熱血男兒真本色
    今日,片方發布一支「不一樣的楊洋」幕後特輯,成龍、艾倫齊齊發聲點讚楊洋,在更多影片熱血動作大場面背後,拍攝經歷的艱辛畫面也首次公開!作為急先鋒行動小隊的隊長,楊洋身負使命,血拼到底,帶領小隊成員誓死守護同胞,觀眾們勢必會在大年初一看到一個「全新」的急先鋒隊長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