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莫過韓信」:三場戰役,領會韓信用兵之神,無愧「兵仙」!

2021-02-13 八鬥國學

今天我們來看看韓信的戰爭謀略到底有多強。當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的時候,他分封諸王,劉邦是漢王,勢力和項羽難以相比。

劉邦一邊跟項羽對抗,一邊讓韓信向北另開戰線,結果韓信一去平定了魏、代、趙、燕、齊。韓信只花了兩年多時間,就大大提升漢軍的勢力,可以看出韓信的貢獻有多大!

那他是怎麼快速推向北方呢?我們分成以下三節來看。

在北方諸國之中,首先是擊破魏國與代國。

當時項羽先在彭城打敗了劉邦,這一戰號稱用3萬人打爆漢軍56萬大軍,項羽實在太猛了,許多諸侯國看風向不對,紛紛背離漢王響應項羽。

其中魏王魏豹就是代表人物。他最初是在項羽那邊受封魏王,後來投降劉邦,又在漢軍打敗戰時投降項羽,這簡直就像在對劉邦說,「我又跳過去了,打我啊」,這擺明討打。

於是劉邦派出韓信打他,魏豹把主力部隊駐軍在黃河渡口的臨晉。韓信到處增設疑兵,故意擺開戰船,假裝從臨晉渡河。卻悄悄埋伏一支軍隊來偷襲魏國的都城安邑。

當地有兩個渡口臨晉跟夏陽,夏陽水急不利航行,所以魏豹集中防守臨晉。於是韓信來個聲東擊西,把戰船放在臨晉,卻用小船從夏陽渡河。

看到這邊,大家可能會想,這個計策我也想得到嘛,但問題來了,你把戰船擺出來給對方看,那你要拿什麼船來偷襲呢?

韓信從當地找來大量的陶器與瓦罐,再把木頭綁起來做木筏,木頭加上瓦罐的浮力,能夠載更多的士兵。

這種超乎想像的戰船,用現代的說法,大概就是「寶特瓶戰船」。看到這邊真是令人一驚,還以為是兵仙韓信,原來是發明家韓信啊!

韓信用這臨時戰船,繞到敵軍後方前後夾擊,魏王倉促迎戰吞下慘敗,韓信直接擄獲了魏王。平定了魏國土地,打下魏國之後,韓信跟張耳繼續進軍,又攻破了代國。

下一個目標則是趙國的太傅陳餘,史稱「井陘之戰」

也就是知名的背水一戰

當時,趙王派陳餘率領20萬大軍駐軍在井陘口,這是個地勢險要的關卡,通往井陘口的道路非常狹窄,易守難攻。

奇怪的是,大戰略家韓信仿佛不知道這是什麼基本道理,他硬是帶著3萬精兵大老遠的跑來進攻,這時陳餘陣中的知名謀士李左車建議道,井陘道路險峻,長長一列行軍,敵方的運糧部隊必定落在後方,只要撥給我騎兵3萬人,我從後方攔截他們的糧草,讓韓信進退不得,我軍必勝。

陳餘卻說到,我方兵力遠勝過敵軍,他們千裡跋涉早已疲憊,我們應該趁現在正面對決。韓信在交戰前早已打探軍情,他聽到陳餘不肯聽李左車的話,鬆了一口氣。

韓信的下一步做了更大膽的舉動。他率領萬人大軍讓漢軍擺開紅旗,背水列陣。對面的趙軍看到,從將領到士兵都笑了起來。

就在一天清晨天剛亮,韓信下令擊鼓,他親自帶大軍出擊,於是趙軍也發動總攻擊。趙軍打開城門攻擊漢軍,激戰許久之後,韓信跟張耳假裝拋棄戰鼓與旗幟,逃回河邊的陣地,繼續堅守抗戰。

趙軍果然傾巢而出,一邊爭奪漢軍的旗鼓,眼看趙軍佔據優勢,可是當趙軍追擊到了河邊,發現漢軍的戰鬥力突然提高了好幾倍。原本想說,全軍出動一定可以打爆這個河邊的陣地,但是在韓信的指揮堅守之下,完全打不下來,趙軍主帥陳餘心中一驚,下令撤退。

結果不退還好,推到了關卡前的自家陣地,陳餘簡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所有營壘全部都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趙軍以為自家陣地全部淪陷,亂成一團。漢軍趁勢狙擊大獲全勝,並且斬殺了陳餘。

不過這背後是誰搞的鬼,難道韓信會魔法嗎?

其實論人數,趙軍明明還有優勢,漢軍輕騎的兵馬不過2000人,但到了這一步,趙軍根本無心作戰了,這就是韓信高明的地方。

我們容易有個刻板印象,覺得歷史中一流名將,大概就是把統率力和武力值點滿。我從記載中無法確定,韓信的武力到底高不高,但我確定的是,他的統帥跟智謀都是頂尖的。

韓信打下不可思議的一仗,倒沒有急著開慶功宴,他先前聽過李左車的謀略,所以懸賞重金活捉李左車。有人把李左車送到韓信面前,韓信親自幫他解開繩子,把李左車當成老師來對待。

韓信說道,「我下一步想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你說該怎麼做呢」?

「唉,我只是個兵敗亡國之人,有什麼資格談論大事呢」?

「不,如果陳餘採用了你的謀略,那被生擒的人就是我韓信了,因為他不聽你的話,現在我才能這樣侍奉你,我一定傾心聽你的計謀,請不要推辭」。

這邊,再次看到韓信在戰略方面的智慧非常高,也能夠運用好的謀士。

李左車給了韓信以下建議,他認為不必急著攻打燕國和齊國,韓信這一路平定魏代趙,甚至用一個早上的時間打敗了趙國20萬大軍。接下來只要假裝準備軍隊攻打燕國,再派出使者勸降就好了。

韓信照著李左車的計謀,果然成功降服了燕國,最後北方剩下的就是最強大的齊國了,韓信攻打齊國,項羽派大將龍且支援。

這一站就是濰水之戰。當時劉邦派韓信東徵齊國,同時又派出酈食其勸降,齊王已經決定歸降漢軍。那就不用打了嘛,所以韓信打算停止進軍。

但韓信身邊的蒯通對韓信說,漢王讓將軍進攻,雖然齊國投降,但漢王沒有叫你停止進軍啊。如果將軍退兵了,齊國未必會乖乖歸順,而酈食其只是出一張嘴,現在他說服齊國的功勞卻在你之上,這還像話嗎?

韓信聽了這話,再看看齊王的動向,齊王完全沒有任何防備,於是韓信決定渡河突襲齊國。果然韓信跟劉邦是同一派,背後偷襲絕不手軟。

齊王敗退,他以為酈食其出賣自己,下令把酈食其烹煮處死,又派出使者向楚軍求救。

龍且帶著20萬大軍跟齊軍會合,韓信的兵馬只有10萬,看起來又是一場打不贏的硬仗,但這就是名將展現價值的時候。

韓信勘察過濰水之後,心中有了一條計策。於是下令連夜趕工,做了1萬多個大沙袋,每個沙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遊。

他帶領軍隊渡河攻擊,打到一半,韓信假裝敗退。先前有人勸龍且不要輕舉妄動,龍且卻說韓信不足為懼。這下看到韓信敗走,龍且更是信心都來了,下令追擊。結果韓信軍隊在上遊的士兵,挖開沙袋,洶湧的河水直接灌下來。

韓信趁著敵軍混亂,回頭追擊,漢軍斬殺了龍且。韓信以少勝多又打下一次經典的勝利。話說龍且是項羽重要的部將,之前曾經擊破英布,並不是什麼小角色,但是在戰略魔術師——韓信面前變得不堪一擊。

其實以上三場戰役,漢軍的將領不只有韓信,曹參跟其他將領也有功勞,只是韓信的謀略是最出色的。而且可以看到韓信,無論在陸戰或水戰,都能善用地形優勢。他總是在出擊前做好所有情報工作,知道敵軍的內部情報,謀定而後動,可以說是一名「頭腦派」的名將。

另外,韓信的統帥能力更是碾壓其他對手。我們說假裝敗退,說起來很簡單,不過撤退中,士兵難免會亂啊,如果弄得不好背水一戰恐怕就直接潰敗了。韓信肯定有完整的布陣交代,以及嚴謹的軍令,擁有這種統帥大軍的能力,難怪他敢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少年薈⭐

如果你也「愛讀國文 樂學國藝」,快來「伯鴻杯」國學少年薈一展身手吧!

⭐訓練營⭐

提升研究性學習能力,夯實基礎,助力強基!

⭐國學素養測評⭐

全面、專業、科學測評國學素養水平,更有權威證書加持!


相關焦點

  • 「兵仙」韓信的三場教科書式戰役:聲東擊西、背水一戰、半渡而擊
    與另外一個"武廟十哲"人物諸葛亮相比,韓信在具體的表現上是相當驚豔的,貢獻了很多教科書式的經典戰役,比如韓信在獨自開闢第二條戰線時的三場戰役,完美解釋了聲東擊西、背水一戰、半渡而擊的戰術,分別是"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下面小編就簡要地介紹一下這三場戰役,以及韓信在這些戰役中的亮眼表現。
  • 011 韓信(下):破趙會食 ( 以《孫子兵法》簡談韓信用兵 )
    同時韓信另選輕騎二千,每人持一把漢軍旗幟,從間道,見趙軍全軍出動追我時,快速進入趙營,拔趙旗立漢旗。(1)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2)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 韓信用兵,真的那麼神嗎?有一個人,比他更厲害,是誰?
    歷史上,韓信究竟有沒有背叛過劉邦?韓信身邊的人,都對他有什麼樣的影響?今天,我們一樣一樣,給大家道來。01一、韓信用兵,出其不意!韓信用兵,果真出其不意嗎?於是,趙王這邊的謀士廣武君諫議:韓信一路渡黃河,虜魏王,擒夏說,血於與,今日,他輔佐張耳,意欲下趙地,其勢不可擋。然而,千裡用兵,糧草匱乏,戰士飢餓,軍心不穩。今過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又無法成列,浩浩蕩蕩行之百裡之軍,糧草也必定拖掛其後。
  • 韓信用兵的訣竅——逆向思維
    在蕭何的力薦之下,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準備一展身手,與項羽爭奪天下。問題是如何從漢中出去到關中,那裡有項羽冊封投降的三個前秦軍將領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瞿王,既「三秦」。漢中關中之間當時主要有三條穿越秦嶺的棧道,由東向西分別為「子午道」「儻駱道」和「褒斜道」。劉邦入漢中時,根據張良的建議「……燒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三條棧道燒了兩條。
  • 兵仙韓信:井陘之戰封神,教科書級戰術流傳百世,為何無人能成功
    韓信被譽為兵仙,一生之中打了無數場令人驚嘆的勝仗,為大漢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的戰術千變萬化,而且每換一個對手就換一種戰術,讓對手根本琢磨不透,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役莫過於井徑之戰,也就是被大家熟知的「背水一戰」。
  • 一代兵仙韓信為何被一群宮女用竹竿捅死,卻成就了哪兩個成語?
    一代兵仙韓信為何被一群宮女用竹竿捅死,卻成就了哪兩個成語? 在中國的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精忠報國的嶽飛,慷慨赴義的楊家將,用兵如神韓信,屢挫匈奴的霍去病。
  • 兵仙韓信用兵之道,如此出神入化,是什麼人教的他
    張良謀略出眾,蕭何政治好手,帶領軍隊南徵北戰,幫助漢朝一統天下的是韓信。張良、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韓信是一位奇才,從無名小卒先是到了中級軍官,隨後又晉升為上將軍,短短兩年時間內滅掉魏代趙齊多個國家,燕國也無力抵抗,隨後選擇投降。之後與劉邦會師,將項羽逼至烏江畔,讓西楚霸王烏江自刎。韓信最後的結局最惋惜,因謀反被殺。
  • 韓信被冠以兵仙之名,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韓信被冠以兵仙之名確實當之無愧,但以擊敗項羽來佐證不太合適。項羽是敗在戰略上,不是戰術,這是兩個集團的戰爭,簡單點說就是紅方項羽一人crray,隊友連超級兵都不如,最後殘血的項羽被劉邦套了個虛弱,然後讓滿狀態的韓信拿了人頭。打敗項羽的是劉邦集團不是是韓信!
  • 韓信率十萬兵馬出川能掃平天下,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原因很簡單
    韓信善於用兵,他為劉邦打下漢朝江山,是有功之臣。而諸葛亮在三國時期,也是一位善於用兵的奇才,神機妙算。但是最後韓信率十萬兵馬出川能掃平天下,為什麼諸葛亮卻不能?原因很簡單。 首先,韓信是漢初三傑,是傑出的軍事家,是兵仙。
  • 封神之戰|淺析韓信「背水一戰」中容易被忽略的三大制勝因素
    得知張耳與韓信一併前來伐趙後,陳餘立志定要斬了張耳。這成了陳餘戰敗的先決條件,因為韓信要伐趙,首先得過太行山。太行山歷來就是趙國的戰略要地,過太行可選擇的通道就聞名的「太行八陘」(如下圖),滅代國後,韓信準備從井陘西口穿太行攻趙國。
  • 從胯下之辱到伐功矜能,韓信一生創造50多個成語,你都知道幾個?
    我們今天給大家總結總結,這個人就是一代兵仙——韓信。韓信的故事很多人是耳熟能詳的,從一開始就來倆成語——跨下之辱和一飯千金,這個咱明白,韓信幼年的時候被人屈辱,人家讓他鑽襠他就鑽了。後來一個洗衣服的老婦鼓勵了他,韓信成名之後為了報答當年一飯之恩,給了這個老婦人1000金。後來韓信從項羽陣營投奔到劉邦陣營被蕭何發現了,蕭何向劉邦舉薦韓信的時候說,這個人國士無雙,當然劉邦沒在意他沒想用。
  • 華夏五千年戰爭史,孫武白起,韓信嶽飛等一大批名將,誰是戰神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地觀察和對待.,華夏5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5千年的戰爭史,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韓信 (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韓信(約前231年-前196年),泗水郡淮陰縣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 韓信為何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的師父是誰?
    提起楚漢時期的韓信,我們可謂是老少皆知的。韓信指揮的軍事戰爭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西漢王朝的大半江山都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是軍功赫赫,也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戰績的一位戰神般的人物。韓信也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 韓信的別名是什麼?韓信為什麼被稱為「兵仙」
    韓信,別名韓重言,泗水郡淮陰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西漢開國功臣,與張良、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公元前208年,韓信投奔項梁,項梁在定陶之戰中戰死後,韓信歸屬項羽,在項羽手下多次獻策未被採用,轉而在劉邦受封漢王后,投奔劉邦手下做大將,在楚漢之爭的形勢下,韓信表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公元前206年,劉邦採用韓信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其不意的佔領了關中地區。
  • 秦時明月:天明項羽等主角團紛紛現身,韓信參戰,農家樂即將完結
    秦國大將王離和兵仙韓信的對決本集重點介紹的是除了田言之外的兩位用兵高手在謀略上面的對決,被稱為兵仙的韓信和秦國派出的名將王離,在行軍打仗上面的安排誰能更勝一籌?神農堂的幕後軍師韓信,安排了人員引溪水造假澗騙王離等人一步步深入埋伏,並將其送給了田言作為神農堂回歸農家的見面禮。
  • 老子「無為無不為」:害死韓信的不是呂后陳平,而是他不懂道德
    劉邦恨韓信原因有三:一是韓信逼死國士酈食其;二是作為主公的他此時被項羽大軍圍困,得力部下韓信卻不來救;三是他不僅不來救,還趁火打劫來索要好處。所以,在打敗項羽後不久,劉邦就帶著夏侯嬰悄悄潛入韓信帳中,趁他熟睡把兵符和數萬精兵都給沒收了。
  • 開國大功臣韓信被呂后殺害,劉邦為何不聞不問?原因讓人後背發涼
    相信大家都聽過「劉邦稱帝,韓信必死」,其實這並不是一句玩笑話,在整個戰爭中,劉邦對韓信可以說半信半疑,徘徊在什麼時候殺韓信的問題上。那麼為什麼說劉邦一定要殺韓信呢?劉邦之所以通過呂后之手殺害韓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韓信有「兵仙」之稱,背水一戰擊潰趙軍,千百年來無人能比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一句俗語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相傳史書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馬,韓信說最多帶10萬。劉邦接著又問他最多能帶多少,韓信又說越多越好。
  • 韓信出身貧賤,簫何慧眼識英雄,便不顧一切「月下追韓信。」
    韓信乃真英雄是也,用兵如神,被後人高度讚譽為「兵仙」,像如此厲害的韓信出身卻很是寒酸,早年他家道中落窮的整天餓肚子,但幸好上天垂憐韓信,在從楚軍逃出來投奔漢軍後,得遇漢軍丞相簫何賞識,但又因劉邦沒有認識到韓信之才,故才引出一個歷史典故「簫何月下追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