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煲

2021-02-17 三三星球

 

降溫天裡最暖的鍋物料理,除了火鍋就是砂鍋和煲。無論早就開始供暖的塞北還是氣溫仍在20度以上的嶺南,菜肉湯合一的砂鍋和煲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主角。

砂鍋和煲,全國人民的一鍋燉

 

俗話說:北方人的砂鍋,南方人的煲。

 

全國人民家裡這種以黏土、陶土燒制的極佔地方的炊具,其實已經有了上萬年的歷史——人們今天更熟悉的炒鍋,廣泛應用還不過千年。

 

根據泥土特質,各地的煲也帶著迥然不同的水土性格。貴州的白黏土、景德鎮的煤矸、山西平定的黏土、雲南建水的五色泥……砂鍋產地遍布全國,體型也有大有小。

▲ 風味人間裡的陶甑。砂鍋、煲、陶甑都屬於陶器。陶器以水為介質煮熟食物,能更充分水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直接促進了古人類的大腦發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

江西人的小胖瓦罐上了釉,裝進雞蛋肉餅或是香菇排骨,葷素兩兩組合小火慢煨7小時,一手握住也僅限一人食用;

雲南人用建水產的紅土陶做成環形的汽鍋,做菜不用水。用上武定的閹雞、昭通的天麻、文山的三七,憑藉上湧熱氣蒸製,就能作到肉耙骨離,鮮嫩無比。

▲ 汽鍋雞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來自泥土的煲或砂鍋堅硬且厚實,導熱均勻,保溫效果極好,所以烹飪技法基本就一字:

 

砂鍋菜,全國人民都得心應手的一鍋燉。無論是膠質滿滿的豬腳、肌腱經絡豐富的牛羊肉還是結實耐煮的千張、豆腐、腐竹,這些難以感化的食材最佳歸宿都是丟進砂鍋,用火候或時間燉成酥爛。

 

▲ 豬腳姜。砂鍋易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營養物質分解成小分子,比如把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脂肪轉化為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變成糊精…使之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一年只有五個多月氣溫在二十度以上的蘭州,近郊煤矸做成「醜砂鍋」黑不溜秋,大火燉煮起食物來也是一樣的粗糙與猛烈。醜砂鍋的主角是提前備好的帶筋牛肉與內軟外酥的炸肉丸,配角則是定西的洋芋與粉條,都是當地土產。

 

「砂鍋裡煮著洋芋蛋,炕上睡著尕老漢。」熱騰騰的砂鍋子,懶洋洋的蘭州人,砂鍋店裡還是老蘭州冬日粗糲的風物詩。

▲ 蘭州丸子砂鍋

和北方的乾冷不同,南方的冬天溼冷刺骨。


雖然秋冬雞鴨魚肉皆肥,但砂鍋菜依然要運用綿裡藏針的本事:金衢的湯瓶雞重在火攻。整雞入瓶,雞油封面,用炭火的餘溫慢煲,上了桌十幾分鐘依然燙嘴;

嶺南的羊腩煲秒在搭配。山羊肉帶皮斬塊,用陳皮與老薑去羶,馬蹄和甘蔗吊甜,吃的時候還要蘸腐乳醬提鮮。

▲ 羊腩煲

「筍乾老鴨煲」,火候與搭配的完美排列,江南冬天的壓軸菜。

 

足年老鴨、臨安筍乾再加上金華火腿,三樣山珍見面無需廢話,就是小火慢燉。等到一鍋水熬成半鍋甚至四分之一再用砂鍋慢煲,上了桌掀了蓋,依然是湯色奶白,濃鬱程度正好。

 

蔡瀾念念不忘的杭幫菜裡,就有一道類似的火踵神仙鴨——一道漸漸被人遺忘的傳統杭幫菜:「一個砂鍋燉著,上面放著火腿,美味」。

更多時候砂鍋都隱藏在幕後,扮演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角色。湖北人的排骨燉蓮藕、客家人的釀豆腐、臺灣人的三杯雞、泉州人的薑母鴨、東北人的白菜豆腐燉五花……

 

無論醬香還是清湯,上了桌還在冒著泡沸騰著的砂鍋,總是人們圍爐相聚的理由。


廣東人有一百種吃煲的方法

 

冬天兩字,在廣東毫無尊嚴。

 

面對徒有形式的降溫,穿著短袖拖鞋的廣東人僅存的儀式感,就是各種各樣熱騰騰的煲。圍在一起同撈同煲,才配做「沙煲兄弟」。

▲ 沙煲兄弟,一說是好兄弟,一說是關係不牢靠的朋友,畢竟煲也很容易裂。唐朝廣州司馬劉恂說:「廣州陶家,皆作上鍋,燒熟,以上油之,其潔淨則愈於鐵器,尤宜煮藥。」唐朝時廣州人就很擅長製作使用瓦質炊具了。至今廣東人熬湯煮藥,仍習慣用瓦煲。

廣州家庭必備的炊具,首當其衝就是煲。

一鍋清水,佐以豬肚燉母雞、魚膠燉羊肚菌、木瓜燉鯽魚,還要適當配些溫熱滋補的當歸淮山枸杞……數百種湯都交給敦實的煲。

煲的厚度與堅實,讓各種食材得以慢慢釋放鮮香。煲壁的細孔,也能讓湯底融合砂土的質感,煨出食物的真味。

 

到了潮汕人手裡,砂鍋海鮮粥則是一桌潮汕菜的完美收尾。

米、蝦、蟹、瑤柱加上普寧豆醬,幾樣樸實常見的食材就是海鮮粥所需的全部配料;關鍵還在砂鍋。用潮汕人的話說,一定要用砂鍋煲,才容易出粥油。

 

▲ 好的砂鍋粥會透著淡黃,那是海鮮等食材的汁水在砂鍋慢煨中漸漸透過砂鍋滲入了粥中。

愛吃湯湯水水的廣東人,用小火把燉湯煲粥的技法發揮到極致,也把煲和烈火結合,成就粵菜裡獨特的「煲仔菜」

在廣東,萬物皆可煲。雞鴨魚肉、鮮果時蔬、各式下水都能做成煲仔菜式。食物搭配和調味都極其寬泛,只有一點要求嚴格要求:火候。

為保持食材的新鮮生嫩,廚師不僅要掌控熱鍋下菜的時間,還要根據餐桌與灶爐的距離,把握火候和「抄起」沙煲的時機。

▲ 廣東的煲一般特指瓦煲。相比以陶土鑄成的砂鍋,廣東人的瓦煲更耐烈火,所以吃法就更多。圖源@米其林指南

煲仔飯是粵菜裡的傑作,而更加千變萬化的煲仔菜,廣東人看著上桌仍在滋滋作響的形態,命名為啫啫煲

通菜、娃娃菜、秋葵、芥藍,加上蝦醬和蔥頭啫啫一番,鹹香爽脆一改清雅本色;滑雞、牛腩、豬雜,加上柱候醬烈火幹燒,最大程度鎖住肉汁。

▲ 啫啫煲,圖源@無錫就知道吃


啫啫黃鱔,最早也最難的啫啫菜之一。廣東水系發達,盛產黃鱔。但黃鱔肉脂肪少、蛋白質含量高,並不宜久燉。

沙煲燒油到300度,下入切段的黃鱔、紅椒等,蓋上蓋澆上酒,整個煲和食物都處在烈火侵襲之中。廚師聽著沙煲食物裡聲音判斷生熟,只有上了桌掀了蓋,啫啫的演出大幕才算正式拉開。

▲ 啫啫煲所展現的氣,正和粵式炒菜裡講究的鍋氣。圖源@廣州吃喝玩樂

哪裡的煲最好吃?


河南丨酥肉砂鍋


河南兄弟的鍋黝黑坑窪,那是每一鍋都在火上久經考驗的標誌。

酥肉砂鍋的酥肉之於砂鍋,等於油條之於豆漿。金黃的酥殼咔咔咬下,燉久的酥肉又是另一番纏綿;然而重點還不在此,上桌後從拿筷子扒拉下的那一勺滾油辣椒,才是精華。


泉州丨薑母鴨

鴨子、姜、麻油、酒,可以被端上宴席的大菜原料也不過如此。

 

油脂和酒精在煲裡發生酯化反應,醞釀已久的馥鬱香氣,帶著老鴨的香味轟然而出……砂鍋焗老鴨,怎麼能不香呢?

廣西丨鴨腳螺絲煲


柳州夜宵攤除了螺螄粉,鴨腳螺螄煲更加橫行無忌。

紅油金湯浸潤著鴨腳、螺螄、芋頭、豆腐條、鵪鶉蛋,酸爽鹹辣,口味豐富;嗦螺螄、嗦軟爛的鴨腳更是口舌之歡。

衢州丨廿八都風爐仔豆腐

 

江山古鎮廿八都名聲在外,有142種姓氏、13種方言,專家說這是「文化飛地」,但是不同地域的居民來到這都養成了同一種愛好:吃廿八都豆腐。

好水好豆做出的豆腐,燒法更是與眾不同。在這裡,豆腐只有一種宿命:通紅的火爐上架陶鍋,小火慢燉。

當地人叫它「風爐仔」。只要家裡有客人,煮上一鍋豆腐是必不可少的:用山裡的特山如鮮筍、香菇,煲著一鍋醇香的豆腐。管它屋外風雪交加,屋內火爐正暖。

 

東北丨白菜豆腐燉五花肉


守舊的東北人,每年入冬前都會買上幾百斤大白菜放到院子裡,足足能吃一冬。


白菜豆腐燉五花肉,也是守舊的標配。五花肉切薄片,率先下鍋經受熱油考驗;接著白菜梆子下鍋,慢慢變軟縮水成一半,再放進白菜葉子和豆腐。

缺乏蔬菜的時日裡,白菜、豆腐、五花肉在砂鍋裡翻滾著,徐徐騰起的熱氣夾雜著肉菜的香氣,極為美好……

南京丨砂鍋


南京砂鍋氣質家常,像是南北方砂鍋菜的合體。

湯底很重要,高湯湯底和老滷湯底各有所長,還可以加點咖喱粉或者豆瓣醬;澆頭也講究,最常見的是滷味,各種牛肚、牛肉、豬大腸等滷的要到位。

三鮮砂鍋、牛雜砂鍋、牛肚砂鍋……肉和砂鍋內躁動的湯底相互滲透,溢出鮮香。

北京丨砂鍋白肉

 

五花肉和後臀尖事先煮好,冷藏了去皮切成如紙的薄片;河北玉田白菜,菜幫長、菜心緊緻,兩者相得益彰。

砂鍋裡倒進燉了一天的骨湯,碼入白肉白菜,蘸著韭菜花、和著豆腐乳,砂鍋白肉的味道溫暖著老北京的冬天。

米線丨饢丨羊肉

相關焦點

  • 吃廣東人煲的湯,三伏天不心慌!
    △點擊頂部△廣東煲湯 免費訂閱我們!2. → 點擊屏幕右上角「...」三伏天最常見的天氣狀態就是「高溫、高溼、高熱」,很多人都以為三伏天消暑一定要多吃冷食、冷菜、冷飲,才可以消除暑氣,其實正好恰恰相反,伏天要提防的反而是寒。那麼三伏天煲什麼湯好?三伏天煲湯有講究,在食材的選擇和搭配上,都是順應節氣,搭配清補和祛溼的食材一起來煲,這樣煲出來的靚湯,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好喝不上火,還能消暑祛溼呢,三伏天隔三差五給家人煲一鍋,養人身體好,舒服過三伏天。
  • 雲南人有一百種方式吃米線
    說出去讓人笑話。其實雲南人把形態變化的任務交給另一種米製品「餌」,讓米線在大西南自成江湖。▲ 幹漿米線是機械產物,較細耐儲存,吃前泡發即可;而酸漿米線沿用古法,經過發酵較粗,只能保存一兩天,形態只有粗細略微差別。圖源水印老昆明童謠是這麼唱的:「看不見的戰線,打不完的毛線,吃不完的米線。
  • 廣東終於入冬了,今天你決定煲咩湯?
    也無怪乎,總有人感嘆:湯是廣東飲食文化的全部底蘊。廣東人愛喝湯,大約是「命裡缺湯」。深居嶺南的廣東,常年溼熱,久居難免有溼氣入侵的煩憂。此外,溼熱的氣候,還會影響人們的食慾。而湯,清淡滋補,對於打開人們的胃口極為有利。也因此,廣東人形成了「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的飲食習慣。
  • 廣東人都躲不過的滋補竹蔗馬蹄胡蘿蔔羊肉煲
    冬季暖被窩都不如吃上羊肉煲進補,來得溫潤暖和。作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廣東人,雖然不像愛涮羊肉的北京,愛紅燜羊肉火鍋的西北,還有天天擼羊肉串的內蒙人。但嘴刁的廣東人,更不會放過冬日吃羊肉煲的浪漫。在如狼似虎的廣東人面前,沒有哪只羊能夠逃得出廣東。不時不食,對廣東人來說,羊就是大自然在冬日最好的貢品,羊肉補而不燥,開胃健身還益腎氣,在一身勞累當中還能吃上羊肉,那就是平民百姓求之不得的補品,因而不同於雞鴨鵝魚牛家常式的情感。全國人民對羊的喜愛是大肆進補型的,在北方就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羊肉席豪爽。
  • 今晚去黃貝嶺吃肥腸煲!
    - 沙煲煮肥腸,香啊 - 就是為了這煲紅燒肥腸而來!端上爐子開煮5分鐘,湯汁滾動煙霧縈繞,肥腸和醬汁味正面襲擊,香!彈彈嫩嫩的肥腸吃起來微辣,厚度帶來脆爽,越嚼越有油脂的迷人,沒有異味打擾,完全是牙齒和脆肥腸+湯汁之間的你追我趕。
  • 廣東人硬核吃雞,論雞的100種吃法
    廣東人吃雞究竟有多野?雞界傳說:一隻雞最幸福的事,就是被廣東人吃掉!在咱們中國,各地區飲食文化各不相同,皆有其特色所在,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些俗語。廣東人花式吃雞作為吃雞大省,廣東人均每年至少吃20隻雞,廣東常住人口有1億多人,全廣東一年要吃掉20多億隻雞。
  • 廣東人究竟有多愛雞煲?!身家過億都離不開它!
    只有你想不到就沒有廣州人煲不出的雞!以下5大類17種口味各異的雞煲看完以後請不要懷疑你對雞煲的了解還遠遠不夠!>③香辣酸菜雞煲④椰子雞煲⑤豬肚雞1 / 榴槤雞煲廣州人既喜歡吃榴槤又喜歡吃雞煲,當把這兩種食材放在一個鍋裡煮,立馬開啟真香模式!
  • 廣東街頭來的「火燒煲仔」,把廈門人給惹火了!
    收割粉絲無數好評,福州TOP1的啫啫煲專門店,終於來廈門了,就在SM。啫啫煲是粵菜裡獨有的烹飪手法,風靡於上世紀的廣東街頭巷尾。超過200°高溫快火爆香,小煲啫菜,才能最大程度鎖住食物原味和汁水。店裡的啫啫煲都是老廣人愛的味道,道道都是經典。即使每天換著吃也不帶重樣的!不嘗個遍,都有些對不起自己! ■ 黑松露啫花膠雞 ■
  • 天冷,廣州該吃什麼?羊城當然是羊肉煲煲香
    廣州雖然稱之為羊城,但論到吃羊肉,始終不像內蒙、新疆、山西以及雲南人那般,對吃羊肉有著一股天然的熱情。唯有到了寒冬時節,因為羊肉具有溫補驅寒的功效,廣州人才會欣欣然地赴這場「冬季之約」。廣東人吃羊肉摯愛以炭火燜,各種醬料香味共冶一爐,與羊肉的脂香味完美融合,讓饞嘴之人越吃越愛。除了你我最熟悉的粵式羊腩煲,不同產地羊肉,烹飪方法都不盡相同。
  • 108元吃6個煲!這樣賣『啫啫煲』,是要被深圳人吃垮的...
    關注公眾號👆,3折吃老廣啫啫煲來自1980年老廣啫煲專賣店猛火現啫,鑊氣十足火到每月要啫爛6000個土砂煲現在108元嘆「啫煲宴」 6個啫啫煲,3折開吃!升溫快、儲熱久,能保留住啫啫煲獨特的味道,一個月足足要啫爛6000隻,老闆真的不虧本嗎?這滿滿一桌才108元!3折開吃!折後最便宜一煲才10塊錢!還有廣式糖水飲!五個人都夠吃!這誰扛得住啊!乾飯人快給我衝!
  • 李子柒春日鮮花宴打開一百種吃花方式 一襲紅衣的柒姐超帥der
    李子柒春日鮮花宴打開一百種吃花方式 一襲紅衣的柒姐超帥der時間:2020-04-02 13:46   來源:FACE妝點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子柒春日鮮花宴打開一百種吃花方式 一襲紅衣的柒姐超帥der 每每看到李子柒的視頻,總能感覺被治癒到。
  • 牛腩煲、羊肉煲、雞煲……肉質鮮美、份量超足,等你來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深圳,ID:tcsz075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牛腩煲、羊肉煲、雞煲多種煲任你選!十點半·牛腩煲燒烤海鮮雞煲坐標:福田區地鐵:距地鐵1/7/9/11號線車公廟站F口·羊肉煲·
  • 來到廣東,沒人能抵擋得住一煲煲仔飯的誘惑,尤其是經典的腊味飯
    廣東美食多種多樣,其中一定要提到煲仔飯,這是廣東的美食地標。自上世紀30年代,第一煲煲仔飯出現在廣州的餐館後,瞬間風靡珠三角,並演變成了嶺南特色美食。
  • 廈門第一家「火燒煲仔」專門店來了!200°C高溫現煲,在廣東街頭排檔火了37年!
    為了還原廣州街邊的原版味道,啫小寶還特意從廣東請來了多年經驗的大廚,吃的就是這股「鑊氣」。■ 上菜全靠跑 ■在廣東,吃啫啫煲當然少不了黃鱔。很多老廣都是從小吃到大,到了廈門,自然也是每桌必點的頭牌。光吃了啫啫煲還不算完~既然有了順德大廚坐鎮,這好手藝自然容不得半點浪費。這些地道的廣東味道,也必須擁有。
  • 論吃「老廣牛腩煲」,這次深圳人贏了!肉多到蓋不上……
    不不不,出鍋後拿到門口炭火煲上一會,經過小火燉煮這樣的牛腩才足夠入味! 吃完扶牆走精心慢燉的牛腩煲,加上超多配菜,胃口小的話3-4人都能吃撐扶牆走,性價比簡直無敵了!都有點替老闆擔心會不會虧本!招牌牛腩煲到店必點!燉出來的牛腩口感很有層次,一開始吃的是牛腩本身的鮮味,煮到後面感受到的是辣湯融入牛肉紋理這種中妙不可言的感覺。
  • 《傳聞中的陳芊芊》:危險的丈夫,與寵妻的一百種方式
    《傳聞中的陳芊芊》韓少君寵妻之前,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殺妻小能手,腦海中存有殺妻的一百種方式。陳芊芊謊稱懷孕把韓少君從牢房救出來送上綠帽子一頂,韓少君再次表示:「吩咐我們的人,按原計劃動手。莫說這孽種了,就是大人我也不想留。」這次的毒下在琉璃盞內,陳芊芊之前心血來潮把所有餐具全換成了琉璃盞,並在韓少君的殷勤和白芨的小眼神中發現端倪,果斷沒有繼續吃下去。
  • 老廣街邊的網紅啫啫煲來了,牛雜煲、生蠔雞煲都能點!
    有廣東沙茶碟和四川香油碟可以選擇,還可以加原湯。精選的牛腩肉嚼起來又燙又耙吸足了味,肉質軟嫩又富有嚼勁,肥瘦相間還不得塞牙,廣東人真的太會吃了。一鍋牛雜煲的沒有主配角之分,軟軟糯糯的牛筋、富有嚼勁的牛肚、會爆漿的牛肉丸、油炸吸足味的豆腐串···足足9種料,4個女生吃一鍋全沒得問題。
  • 來廣州必吃的啫啫煲!這裡有4家,色香味俱全!
    隨著天氣轉涼,熱食開始霸佔廣州人的飯桌。鐵板滋滋作響的聲音,火鍋上升騰的霧氣,成為人們這段時間最愛看到的景象。而在眾多熱食中,啫啫煲是有牌面的。一打開煲蓋,鮮味就直直竄進鼻子裡,香得讓人狂咽口水。老廣愛它的理由不多,有鑊氣、夠香便已足矣。今天給大家推薦幾家啫啫煲專門店,便宜至30元,貴至80+元都有。
  • 內蒙人吃奶的一百種方式
    磚茶加牛奶,再捏一小撮鹽,是內蒙奶茶的正確打開方式。雖然現在有些餐廳也根據客人的口味推出了甜奶茶,但在我心目中,只有濃鬱的鹹奶茶才配得上塞外的粗獷和豪放。跟很多有茶文化的地方一樣,諸如廣東早茶、常德擂茶,內蒙奶茶也承載了團聚的意義。茶不按杯也不按碗,而是以「鍋」而論。煮好的「鍋茶」,幾乎能容一切奶製品。
  • 入秋老鴨湯怎麼煲?廣東人愛這樣搭配湯料,一周煲2次,味香好喝
    入秋後天氣越來越乾燥了,在廣東,人們都愛時常煲一鍋靚湯來滋潤一下,不僅可以增加食慾,還營養好喝,不過煲湯也有很多技巧的,特別是在搭配湯料這一步,非常有講究。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鍋廣東老鴨湯的煲法,搭配的食材很簡單,都是一些家常食材,只要掌握好幾個實用小技巧,用老鴨煲出來的湯還是很美味的,而且沒有一點腥騷味,濃鬱好喝而且營養豐富。食材準備:老鴨肉一大塊,冬瓜1塊,黃豆1碗,8粒瑤柱,姜1塊,料酒,鹽,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