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專家學者論道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2020-12-22 雲南網

原標題: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專家學者論道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如果我們所有科技期刊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準繩,以學術誠信為本,共同追求高質量發展,湧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準也將提升一大步。」在12月17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朱邦芬表示。

本次論壇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認為,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為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支撐,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就是要在新發展格局下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擔當好學術期刊的使命。」他強調。

此外,吳尚之稱,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要以高質量的文章和高質量學術創新成果來衡量,學術期刊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和引領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也強調,科技期刊要堅定正確的辦刊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堅持「四個面向」,堅守促進學術交流、服務創新發展的根本使命。

「面向科技共同體辦刊,依靠科學家辦刊,努力發表和傳播高水平成果。更加密切關注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支撐原始創新,力爭首發權。」懷進鵬說,要不斷提升中國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引領力,要強化與國際科技期刊界出版界的務實合作,增進開放、信任、團結,共同完善全球科技治理體系,讓科技更好增進人類福祉,更好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科學公正的學術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期刊的發展質量。」吳尚之說,完善評價體系注重評價導向,有利於引導學術期刊突出科學精神、學術貢獻和學術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認同該觀點。他表示,目前國內形成了幾大各具特色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在很大程度上發揮著期刊評價導向功能,總體起到推動發展、積極導向的作用,但目前的期刊評價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一些不良傾向和偏差,比如少數期刊片面追求影響因子,甚至出現強制引用、互引同盟等造假行為。

「期刊評價是先行者、裁判員,沒有高質量的期刊評價體系,高質量的期刊建設也無從談起,期刊評價機構要針對當前期刊評價和期刊發展中的問題,不斷優化期刊評價指標體系,改進評價方法,引領學術期刊健康發展。」馬援說,近年來一些期刊評價機構將科研誠信、發表青年學者文章、數位化建設等納入了期刊評價,這也必將對引導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雖然大家現在對學術期刊論文以質量為王存在廣泛的共識。」朱邦芬也說道,但是一提起科技期刊的高質量,許多人心目中還是「以影響因子為王」。

朱邦芬強調,高質量標準不能一刀切,要以科技期刊的類別而定,基礎研究類、應用研究類、科普類、文獻類,不應該是一種標準。基礎研究類期刊要以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為己任,應用類研究期刊以技術進步為追求,科學普及類期刊以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為目標,而科學技術文獻類期刊則以收集、記錄、歸類、服務等質量來衡量期刊的高低。

「英文科技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主要的功能不同,高質量的標準也相應而異。」朱邦芬說,即使同一類別的期刊,也不能簡單以期刊影響因子排座次,各學科、各學科內部的情況都千差萬別,「每種期刊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確定的追趕目標,有分階段的目標,走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此外,朱邦芬認為,評價高質量科技期刊應該兼顧數量和質量,將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我很贊成中國科協請各個專門學會組織會員對自己學科領域高質量期刊發表意見,最後將有共識的期刊選入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沒有共識的就暫不入選。」他說。

「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傳媒領域的廣泛應用,帶來了出版模式、學術傳播業態的深刻變革,既對傳統社科學術期刊生產與傳播方式提出挑戰,也為期刊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馬援還提到,社科學術期刊要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辦刊理念、技術手段與運營方式的創新升級。(操秀英)

相關焦點

  • 學術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這樣說
    「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為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支撐,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就是要在新發展格局下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擔當好學術期刊的使命。」他強調。此外,吳尚之稱,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要以高質量的文章和高質量學術創新成果來衡量,學術期刊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和引領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 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2020中國學術期刊...
    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中國期刊協會吳尚之會長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上海交大七本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
    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了CI排名TOP 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 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入選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別
    近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杭州發布《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結果。由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生物表面與生物摩擦學,簡稱BSBT)入選我國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達到國內外知名期刊水平,即T2級。
  • 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王菡娟)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
  • 上海交大四本學術期刊入選《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上海交大共有四本學術期刊入選,其中,《工業工程與管理》和《系統管理學報》入選高質量中文期刊T2類,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CFRI) 和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 (JMA)分別入選高質量國際期刊(Journal Rating Guide)C類和D類。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種康表示。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種康表示:「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專家辦刊 「JIPB的重大改革之一是率先實施專家辦刊,學術把關完全由一線科學家負責。」
  • 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採用國內外「小同行」函評方式,充分考慮學科差異,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明確不以論文的數量和發表的期刊、科研獲獎等作為評價標準,重在看其在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等方面的實際貢獻、學術活躍度和行業影響力,請評審專家給出具體推薦意見。  三是進行「大同行」面試。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管理工程學報》編委會由全國管理學界的優秀專家和海外著名學者組成,發表論文涵蓋供應鏈與物流管理、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製造與運作管理、技術與創新管理、金融工程與會計財務、戰略管理、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決策科學、行為經濟學、營銷管理、項目管理等諸多領域,旨在反映我國管理科學、教育及科研的最新成果,提出重大管理問題,引導我國管理工程的發展。
  • 獲得國際學術界認可!鄭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EEM被SCIE收錄
    這也是鄭州大學首個跨過ESCI資料庫直接進入SCIE的期刊。SCIE 主要收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重要期刊,被列在國際六大著名檢索系統之首,其收錄的文獻全面覆蓋了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是進行科研評價的一個重要依據。EEM被SCIE收錄,是鄭州大學學術期刊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將極大地提升該校及其所主辦期刊的學術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 走出學術期刊評價誤區!
    學術期刊品質優劣,根本標誌有兩個:一是刊文水平,二是編校質量。刊文水平包括所發論文的學術導向、學術價值、對社會的貢獻和產生的影響等;編校質量包括所刊論文語言的通順、標點的精準、引證的嚴密、撰寫的規範等。
  • 《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發布
    8月29日,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以及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聯合發布《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以下簡稱《列表》)。《列表》推薦出管理科學高質量國際期刊1135種,並分成A、B、C、D四個等級,其中A類期刊133種,B類期刊319種,C類期刊444種,D類期刊239種。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召開
    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 駱振福:逐夢世界頂尖學術期刊
    路雖遠,行則必至  「剛剛接手學報,生存和發展都舉步維艱。特別是英文版,國內外學者對它知之甚少,即使有知道的,也對它不屑一顧。大家都看重國外的刊物。」剛剛接手編輯部主任之初,學報的微妙處境讓已是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全國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選礦領域專家的駱振福始料未及。
  • 第六屆中國煤炭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研討會 聚焦煤炭期刊高質量發展
    同時指出,行業刊群發展壯大需要進一步提升期刊服務能力,目前期刊數字出版還沒有真正深入到科研創新的核心過程,今後,要繼續建設完善中國煤炭行業知識服務平臺和中國智能煤礦網,為科研人員提供高效精準的知識服務,推動科技期刊數位化轉型升級。
  • 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們擷取幾位大咖的致辭講話和主旨報告,以饗讀者。自覺以「兩個大局」、「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參照坐標,聚焦國內外學術研究前沿,推出更多真正有價值、有水準的學術成果,切實發揮社科學術期刊作為理論創新、思想融合、學術交流重要陣地的作用;在跟上時代中服務社會。緊扣時代脈搏、突出問題導向,聚焦江蘇和我國發展面臨的矛盾問題、風險挑戰,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關注,引領專家學者把理論研究和現實發展結合起來,以更多解難題、能管用的學術成果回應時代呼聲。
  • 【兩會聲音】劉寧: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學者
    今年兩會,劉寧帶來了「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學者」的提案,提出「由於雜誌的相關評價體系存在不合理之處,對青年學者發表論文存在明顯歧視,亟須從改進期刊管理機制入手,樹立關心青年學者的刊物導向,對青年學者獨立的論文發表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距離畢業還剩一個多月,法學博士生阮清的工作還沒有完全落定。
  • 法制日報關注學術期刊論文風波:規範編審建立良好學術共同體
    學術期刊編輯出於各種現實原因考慮,自然會傾向於發表知名專家的文章,但是知名專家總是有限的,而且有些普通院校的教師或學生一樣也能寫出具有一定創新價值的高質量文章。」馬曉慧說。為何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企業老總能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陳子銘坦言:「因為所有的學術工作是這名導師的一個博士生做的。當時該導師為了幫助老總攻讀博士學位,讓這名博士生優先把老總的SCI寫出來之後,再去處理自己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