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2020中國學術期刊...

2020-12-26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網】;

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

中國期刊協會吳尚之會長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講話中談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學術期刊建設,指出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加強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懷書記強調,我們正迎來科技期刊變革重塑的新時代,「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就是要助力我國科技期刊的專業化、數位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學術期刊要堅持價值引領,密切關注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營造創新協同生態,提升我國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指出,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在內在質量和外在影響力兩個方面達到世界一流。高質量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一刀切,每種期刊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確定的追趕目標,走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質量評價應該綜合定量和同行定性看法兩方面。他同時指出,科技期刊也是一種生產力。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轉型的要求,隨著西方國家在高技術多個領域對我們「卡脖子」,中國的科技期刊都要為中國各行各業的創新服務!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充分肯定了學術期刊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與學術創新,深入推進卓越行動計劃方面取得的成績。強調要圍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時代脈搏,更好地服務大局。科技期刊要圍繞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任務,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要有針對性地回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澄清模糊認識,批駁錯誤觀點,更好發揮培根鑄魂、析事明理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分別從科技與哲學社會科學方面就高質量發展和服務科技強國、文化強國建設對學術期刊提出了建議和希望。中國知網董事長王明亮充分表達了進一步建好學術期刊出版傳播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和「世界知識大數據」,為學術期刊營造在大數據和協同化研究範式下引領服務創新發展新的市場環境與產業生態系統的信心與決心。

此次論壇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相關焦點

  • 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王菡娟)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召開
    12月17日-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形式召開。
  • 學術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這樣說
    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如果我們所有科技期刊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準繩,以學術誠信為本,共同追求高質量發展,湧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準也將提升一大步。在12月17日開幕的2020年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朱邦芬表示。本次論壇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期刊協會會長吳尚之認為,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 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專家學者論道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專家學者論道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如果我們所有科技期刊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準繩,以學術誠信為本,共同追求高質量發展,湧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準也將提升一大步。」
  • 上海交大四本學術期刊入選《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它是在可靠的大數據、科學的計量方法和廣泛的學界調研基礎上得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界的共識;對於引導中國管理科學領域科研人員聚焦領域重要期刊,提升高質量中文期刊的學術吸引力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管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工業工程與管理》
  • 增強「四力」 助推新時代學術期刊轉型
    新時代不僅是融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更是學術信息、學術成果呈井噴式發展的時代。作為傳播學術成果、交流學術思想的主要陣地,學術期刊更要遵循新時代發展規律,探尋轉型發展之路。同時,學術期刊在運行過程中,要始終貫徹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黨刊姓黨、政治家辦刊,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國內外複雜的風險矛盾鬥爭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弘揚主旋律、壯大主流輿論、傳播正能量。在「三審三校」中嚴守政治意識,突出政治導向,保證稿件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出版法律法規,把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奉獻給廣大人民,為構建我國學術體系貢獻力量。
  • 【中國科學報】《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種康表示。
  • 第六屆中國煤炭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研討會 聚焦煤炭期刊高質量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1月27日,由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與煤科總院出版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煤炭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研討會暨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換屆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來自全國期刊界、理論界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與學術期刊發展碰撞思想、交流真知。我們擷取幾位大咖的致辭講話和主旨報告,以饗讀者。自覺以「兩個大局」、「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參照坐標,聚焦國內外學術研究前沿,推出更多真正有價值、有水準的學術成果,切實發揮社科學術期刊作為理論創新、思想融合、學術交流重要陣地的作用;在跟上時代中服務社會。緊扣時代脈搏、突出問題導向,聚焦江蘇和我國發展面臨的矛盾問題、風險挑戰,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關注,引領專家學者把理論研究和現實發展結合起來,以更多解難題、能管用的學術成果回應時代呼聲。
  • 學術性是學術期刊存在之根本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對學術期刊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與使命。  從問題視角來看,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既表現為魚龍混雜,又表現為有些期刊不能充分引領學術發展,不能有效支持社會文化的發展訴求。學術期刊雖然處於學界關注的中心點,但其自身的發展在我國文化發展中還不是一種「強勢」存在。具體來說,學術期刊的問題表達可以表徵固化現象、路徑依賴現象和無序現象。
  • ...Control and Decision》雙雙入選「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
    12月17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會議形式隆重召開。會議發布了「TOP10%中國國際影響力品牌學術期刊」榜單。
  • 上海交大七本期刊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
    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的文獻引文大數據挖掘來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被引證情況,目的是為了客觀反映我國學術期刊在國際學術研究領域的話語實情。
  • 《植物學報》英文版: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種康表示:「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專家辦刊 「JIPB的重大改革之一是率先實施專家辦刊,學術把關完全由一線科學家負責。」
  • 中國知網《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公布~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20版》以及《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年報》旨在客觀、全面、規範、準確地報導中文期刊的影響力指數、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可被引文獻量、下載率等期刊計量統計指標,並提供這些計量指標的文獻統計來源信息,為中文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相比於單純地使用影響因子對期刊進行分級,《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數(CI)」反應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中國原創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為20.507,在Clarivate Analysis(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7,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入選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2級別
    近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杭州發布《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結果。由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生物表面與生物摩擦學,簡稱BSBT)入選我國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達到國內外知名期刊水平,即T2級。
  • 第七次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管理工程學報》如何...
    近日,由中國知網與清華大學圖書館聯合研製的《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正式對外發布了「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為客觀認識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水平,支持各期刊的質量提升和國際化發展道路,自2012年起,中國知網和清華大學圖書館每年聯合研製《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通過對2萬餘種國際學術期刊引文大數據的挖掘,分析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引證情況,發布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他希望《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在聯合校內期刊服務學校相關學科發展、打造武大學術品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立足學術前沿,面向時代熱點、面向中國現實問題大力刊發精品力作,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學術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 發揮學術期刊思想引領和輿論陣地作用
    作為宣傳思想戰線重要組成部分的學術期刊既是社會主義思想的學術載體,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理應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中發揮思想引領和陣地管控作用,為構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高地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