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性是學術期刊存在之根本

2021-01-19 網易

2021-01-02 10:40:55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舉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對學術期刊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與使命。目前,學術期刊仍然處於一種繼續向前發展的狀態。在此過程中,無論在國內社會文化影響力方面,還是在國際影響力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影響期刊發展的因素。由此,進行問題表達就成為學術期刊發展中的一個基本路向。就此,哲學家維根斯坦的一段話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迪:「洞見或透識隱藏於深處的棘手問題是很艱難的,因為如果只是把握這一棘手問題的表層,它就會維持原狀,仍然得不到解決。因此,必須把它『連根拔起』,使它徹底地暴露出來。」

  從問題視角來看,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既表現為魚龍混雜,又表現為有些期刊不能充分引領學術發展,不能有效支持社會文化的發展訴求。學術期刊雖然處於學界關注的中心點,但其自身的發展在我國文化發展中還不是一種「強勢」存在。具體來說,學術期刊的問題表達可以表徵固化現象、路徑依賴現象和無序現象。固化現象,是指學術期刊在經歷了某種形態的發展之後,因受各種因素,諸如外部因素、內在損耗的影響而呈現出的與時代發展要求格格不入的固有複製狀態。在人工智慧與資訊時代,有些學術期刊仍處於紙本時代的辦刊模式,置公眾號、期刊二維碼、網絡傳播於身外,即使有之,也僅僅是形式的意義上。這樣的思維方式表現在期刊編輯的辦刊理念之中,有些編輯對於數位化只是文字上的感知,沒有時代感,對時代的訴求也就不敏感。期刊對於自身應該承擔的使命無動於衷,自然會導致期刊發展的固化,創新更無從談起,進而陷入問題糾纏之中。路徑依賴現象,是指學術期刊在辦刊理念或思維方式上因循舊習的行為路徑。路徑依賴很難使我國的學術期刊步入新時代的軌道,也是我國學術期刊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無序現象,是指學術期刊在發展過程中受內外部力量的影響而失去其自主性的情況。由於背棄了它本身所應該踐行的使命,以及外在因素的影響,一些學術期刊處於一種無序狀態之中,出現了功利性、保守性現象。這與學術期刊的使命是不相符的,尤其需要我們注意。

  面對學術期刊發展難題,學者往往從制度、倫理、期刊理念、編輯思維等角度進行破解,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關鍵詞」——學術。學術期刊存在的根本在於其「學術性」,這也正是學術期刊回歸本體的邏輯向度。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在他著名的「場域理論」中指出:「社會生活在現代是通過將自身分割為經濟、政治、審美、知識等不同的場域而存在的。每個場域都規定了各自特定的價值觀,擁有各自特有的調控原則,而且各自特有的邏輯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約成支配其他場域運作的那些邏輯和必然性。」這意味著,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存在著自覺存在的「場域」,這個自覺存在,就是「場域」中所有行動者及其行為的準則。而如果不同「場域」的界線發生越位,則會出現「異治」(Heteronomy)情況,從而不利於「場域」的合理運轉。同理,在社會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個「學術場域」,學術期刊應該是學術場域的重要構成。在這一場域中,存在著學術場域與學術期刊的自洽性。這也是二者發生關係的倫理規制。但這一自洽性經常由於一些源自外圍的因素而遭到破壞,這也是學術期刊遭到學者非議的一個重要原因。換言之,學術期刊的運行附著了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而為使學術期刊回歸「學術」本位,作為學術期刊主體,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為學術而存在:學術期刊的生存之道。從場域理論來看,學術期刊有其自身發展的學術邏輯,這是它發展的本真性命題。如果期刊運行為外界各種非學術力量所左右,處於「異治」狀態,那麼學術期刊所處的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不僅於學術無益,而且惡性循環,進一步破壞或損傷學術,它自身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為此,學術期刊共同體應該建立良善的編輯學術倫理,強化編輯的學術意識與學術擔當,嚴守編輯規範,祛除編輯過程中的非學術因素。編輯應充分意識到,學術是自己的根本堅守。

  建立編輯學術共同體:形成編輯學術身份認同的基石。學術期刊非學術行為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為對編輯學術身份認同的缺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編輯的認識處於一種加工與校對的狹窄的觀念之中,這是一種過時的、與現實並不相符,也與學術期刊的發展不相合的認識。改革開放至今,編輯行為的發生大致經歷了一個從一般性加工到學術性編輯的過程,事實上,就目前來看,編輯隊伍整體的學術水平也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編輯學者化並沒有促進一個成熟的編輯學術共同體形成。

  與學術共同體形成學術契約:學術期刊認同的責任倫。在學術期刊運行的過程中,存在著雙主體——編輯學術共同體與學術研究者共同體。二者之間形成的契約正是學術期刊合法性存在的基礎。破壞了這一契約精神,學術期刊的非法性存在就成為必然。這一契約來自學術的內核,我們具體可以把它表述為學術倫理和學術道德意識。如此,踐行二者之間的契約就成為學術期刊良性運轉的基本要求。而在具體的實踐中,經常出現二者之間舍學術根本而為之的學術發表的「尋租」行為,是以導致期刊存在的合法性危機。由此,建立以契約為守則的邊界和倫理取向就成為學術期刊化解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

  總體而言,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這些問題引發了從國家層面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各方面也為治理學術期刊開出了一系列良方。而就根本而言,我們認為,其發展仍取決於學術期刊自身,在於「學術」二字,由此即可引導學術期刊走出困境。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走出學術期刊評價誤區!
    學術期刊品質優劣,根本標誌有兩個:一是刊文水平,二是編校質量。刊文水平包括所發論文的學術導向、學術價值、對社會的貢獻和產生的影響等;編校質量包括所刊論文語言的通順、標點的精準、引證的嚴密、撰寫的規範等。
  • 論文寫好了,但投什麼期刊呢?學術期刊SCI、EI、C刊…到底是什麼?
    ISTP收錄論文的多少與科技人員參加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多少或提交、發表論文的多少有關。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外舉辦的國際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佔被收錄論文總數的64.44%。3、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閱工程技術領域文獻的綜合性情報檢索刊物。簡稱EI,1884年創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出版。
  • 法制日報關注學術期刊論文風波:規範編審建立良好學術共同體
    上述兩起事件把目前學術期刊存在的某些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中。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採訪。學術評價不盡合理,看重出身有失公平據了解,目前學術期刊主要分為兩類: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另外,有些核心期刊的創新性不足,包含一些學術質量不高、觀點雷同、論證重複的平庸之作。我曾經看到過一些文章,論證不嚴謹,中間會省略很多過程,直接得出結論,沒有說服力。」陳子銘說。在陳子銘看來,一些高校導師的權力確實比較大。
  • 學術期刊論文濫用英語詞彙
    當前,我國很多中文學術論文中存在著亂用、濫用英語詞彙的現象,儘管很多英語詞彙都已經具有被普遍認可的中文譯名,完全可以用漢語表達,還是被硬生生地搬進了學術期刊論文當中。一些不必要的英語詞彙夾雜在中文學術期刊論文裡,不僅破壞了漢語言文字的整體美感以及意義上的連貫性,更對學術論文的嚴肅性、嚴謹性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學界對濫用英語詞彙的態度  對於學術期刊中的中文學術論文大量使用英語詞彙的現象,學界持有不同的觀點。
  • 學術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專家這樣說
    「學術期刊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為全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知識支撐,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就是要在新發展格局下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擔當好學術期刊的使命。」他強調。此外,吳尚之稱,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要以高質量的文章和高質量學術創新成果來衡量,學術期刊要特別關注理論創新、學術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和引領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 發揮學術期刊思想引領和輿論陣地作用
    自然科學期刊要承擔起思想陣地建設的使命在學術期刊界存在一種錯誤的思想認識,即認為意識形態工作只是社會科學期刊的工作職責,而與追求科學共通性的自然科學期刊無關。誠然,哲學社會科學的思辨性、系統性、基礎性特徵,使其在意識形態工作中處於基礎地位。
  • 實事求是是學術研究應有之義
    作為學者,尤其是中高級知識分子,應該具有較高的學術覺悟,嚴以律己,不給學術界抹黑是底線。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是影響學術界的毒瘤。前有論文抄襲,後有論文造假,學術界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或許已不像從前那樣神聖、純潔,學術領域研究論文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學者個人的專業水平和素質,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學術界外部更是代表著整個學術界的水平高度。
  • 師娘贊、父子文:學術期刊亂象該如何根治
    科技期刊《冰川凍土》發表的學術論文存在吹捧導師和師娘的醜態,而作為該刊主編的導師卻縱容這種行為,甚至表示「不知情」。學術期刊《銀行家》的主編把該刊當作自己家的自留地,大量發表兒子的文章,並不吝溢美之詞地多番吹捧。
  • 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2020中國學術期刊...
    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中國期刊協會吳尚之會長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 學術期刊的級別、種類、等級,這篇文章全講清楚了!
    01什麼是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種經過同行評審的期刊,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學科。學術期刊展示了研究領域的成果,並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內容主要以原創研究、綜述文章、書評等形式的文章為主。▲《西南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知網截圖。可以看到期刊基本信息、被收錄情況、期刊等級劃分、期刊影響因子等信息。
  • 什麼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究竟有幾種?-雅詩論文網為您解答
    核心期刊是一般是期刊中學術水平比較高的刊物,是進行刊物評價而非具體學術評價的工具。相當一批教學科研單位申請高級職稱、取得博士論文答辯資格、申報科研項目、科研機構或高等院校學術水平評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或若干篇論文。目前,國內核心期刊有很多種。比如「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浙大核心」、「武大核心」、「科技核心」等。
  • 探討發表科技期刊論文需要掌握的技巧
    科技論文的發表無疑是科技工作者進行學術交流,促進研究成果推廣和應用的最佳途徑。尤其目前,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衡量一個科技工作者學識水平與業務成績的重要指標,以及考核其能否獲得學位和晉升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重要依據。
  • Day13 介紹一本腫瘤學術期刊
    比如,依據 5W1H 原則,說明它是甚麼樣的學術期刊,為甚麼創刊,誰甚麼時候在哪裡如何宣布了雜誌創刊?具體來講:1)何事(What)JNCC 創刊(JNCC 是甚麼);2)何因(Why)為什麼創辦 JNCC;3)何時(When)何時宣布創刊;4)何地(Where)在哪裡宣布創刊;5)何人(Who)誰與之相關;6)何法(How)以什麼樣的形式宣布創刊。
  • 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專家學者論道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堅定方向 完善評價 面向國際——專家學者論道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如果我們所有科技期刊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準繩,以學術誠信為本,共同追求高質量發展,湧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國科技期刊的整體水準也將提升一大步。」
  • 南大核心(CSSCI)、北大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對作者都有哪些要求
    一、南大核心南大核心是國內匯集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學術性期刊資料庫,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組織並進行評定的,評定時間是兩年一次,評定結果會出版《CSSCI 來源期刊(20XX 年-20XX 年)目錄》,會發布版本目錄同時也有電子版本,目前,最新發布的是2019年發布的《CSSCI 來源期刊
  • 增強「四力」 助推新時代學術期刊轉型
    因此,學術期刊必須嚴守政治紅線和學術底線,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嚴肅學術期刊風氣,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理念,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切實提升腦力。  一方面,嚴守政治紅線,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
  •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目前學術期刊的種類和數量眾多,要使自己的論文被更多的人看到並產生影響,在什麼樣的期刊上發表是很重要的,現在許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科研人員的評價也要看其發表論文的期刊級別。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Springer(斯普林格)期刊論文下載方法
    Springer(斯普林格)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以出版學術性出版物而聞名於世。SpringerLink系統提供其學術期刊及電子圖書的在線服務,該資料庫包括了各類期刊、叢書、圖書、參考工具書以及回溯文檔。
  • 教育部: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位授予唯一標準
    教育部:不得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學位授予唯一標準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和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