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特別推薦】專欄,旨在推介一批具有較強創作實力和鮮明創作特色的青年散文詩人。每期推發一組2000字左右的作品,並配發相關評論或創作談。本欄目不定期推出,推介對象以「80之後」為重點,最大不超過45歲。歡迎各位散文詩作家和評論家推薦佳作,並附千字內推薦語。請發郵箱:zgswsyjzx@163.com。
【推薦語】
田凌雲的散文詩寫作是具有實驗性的文本創造,所謂實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超前的式微性創造性的寫作。
從一定意義上說,田凌雲的散文詩寫作已跳出原有的理論框架,以詩意的形而上的敘述筆調,通過理性的克制及表達在練就自我技藝寫作的意識,試圖建立自己形而上的散文詩美學體系。
當出現一種實驗性的文本創造,她的這種創造是來自其深層次的挖掘對現實事物的認知及探索的結果,且又試圖尋找形而上的更寬泛的美學基質來表達自己所創造及構建的美學思想。
——張 東
永恆的聲音(組章)
田凌雲[陝西銅川]
一些詞飄到我身上
一些詞順著寒冬的樓梯飄到我身上。
它們帶著語法的嫩葉與沉默的發音,用一種無形之手在我血液中刻下美麗的花紋,循環在我飢餓的頭顱中上演緘默的煙花。
它們是白天的夜,捲成雲形狀的糖果,裡面帶著生存的苦味。
我努力地摘掉身體內的詞——從開滿我臉頰的窗戶。它們將濁化我體內的長江,分散河流的走向,製造一種混亂的暴動,穿越我血管中漸漸回暖的冬天。
詞是可以觀賞的地球,也是可以被體內的高貴壓制的螻蟻。
我站在詞堆積而成的群山之中,摘下它們的面具,讓它們重新認識自己。
一種白火速穿到它們身上,純潔到仿佛剛剛出生。
美麗的頭痛
腐爛的鑽石停靠在我的頭顱的岸中,宣告無聲的主權。
我借來別人的身體,走在名為我的道路上,榮譽踩著我的青苔,另一個我本質的身體,將疼痛無限延續到我的肉身。
充實又空無的肉身,榮譽又凋落的肉身。
在夜晚我穿越心境的花園,沉默是它的樹木,星空像一個消逝之網,但上面長滿了如我心臟般美麗的鮮花。
包括我美麗的頭疼,像燦爛的荒謬一樣生長於玫瑰色的土壤裡。
用無言訴說出了全部的語言,驕傲本身般站立在我的絲縷意義之上。
行走的生命哲學
夜間劃著身體的漿,和另一束思想的巨光一起走在街道的海中。
我和海德格爾互為彼此,用觀點代替他說話,同行者靜聽我倆的言談,從細微處撥出我們的差別,取出絕對的我,放入他寂寥的影子中。
像一種平行的相交,完全以覆蓋臣服彼此,用輕盈的話語在彼此心上留下巨大的腳印,並踩上深邃到模糊的心境。
兩個接近神的鬼魂般旁若無人地走著,像兩種哲學,正在用無聲祝福彼此,誕生出喧鬧的生活,賜予受難的萬物,撫順它們無知覺的情緒。
在無為中,成就最大的殊榮。
將夜的身體拉向定義自我的無限驚詫之中。
沉默的白髮流浪漢
他把臉放在無邊界的手中,在裡面找尋短暫又永恆的安慰。
陽光像飛鳥一樣掠過我們的頭頂,停在它花白而腐臭的頭髮上,一種黑鑽石就此發出哭嚎,給思考者以無形的一拳,突然但如同宿命。
他沒有臉,藏在倒塌的自尊中,而自尊的五官也早已腐爛,像個神話一樣消失於人的記憶,變成飯後的笑談。
此刻一個被壓扁的宇宙就坐在我對面,用空氣的船相遞我沉默的問候,從中提取出彼此的相似。
然後留下一個眼淚做成的我,獻給它既定而爆破的命運。
永生如我,如我從不存在的本質。
在冷風中等車
寒風逆流而上我的身體,我在空氣之縫中看到生存之眼發出巨光。
一排排人體樹木整齊地站在路邊,巨黑奏樂,發抖的心飄蕩在身體的王國內,尋找落寞到消失的棲息地。
多人打著電話,向家人報著自己的地理和時間,情緒的羽毛從身體的表皮脫落,高貴的文字適時殘酷的升起,喚醒自己體內積攢多年的甘泉。
我站在其中兩顆人形樹之間,低頭看自己閉嘴的影子,它已提前代替身體的真相回答生存的堅忍——一種生活的宿命,裡面包含精神之鼓的無言反抗。
冷,不代表冬天。正如顏色不代表存在。我們只是活著,虛無也並不是本質。
生命之暖車終究會來到我們身邊,將我們的心靈載走,穿梭在金色的雲端裡。
我知道,此刻的一切皆是命運之境反射的虛幻。
法則的世界
我卸掉法則的我,為它換上名為自由的肌膚。
一首希望之歌在內心的規律中誕生,蔓延到世界的臉上,載著顏色的真理到達永恆的金色彼岸,把同樣顏色的身體交給他們,成為我靈魂中的生活——火焰與寒冰做成的舞蹈之鏡。
很多時候,我與法則面對面坐著、聊天。它用沉默回應我的質問,我知道這是它偉大的無限耐煩,在迎接我體內上帝的塑身。
我們互相追逐,恨作為鏈條過於渺小,不構成心中窒息時的海翻湧的頑強與力量,拉起自己和世界之間慵懶的陽光。
我用時間明白你,將你娶進我坦然的內心,在跟一切無關的遙遠中,漸漸和萬物靠近。
彼此間成長為距離的親密,長在殘敗與鮮豔的縫隙中。
簡單的幸福
從失眠的恩賜開始,但並不結束於睏乏。
我的心臟現在是透明的水晶,映射萬物溫暖而純粹的部分,又像海綿一樣,吸納並洗濯著所有的刺刀與黑暗。
不需要語言,我的行為正在為我助力,它的努力是最好的反思,讓所有狹窄的心胸者慚愧。
像在數次夢中,我有著將軍的前世,在一場場殘酷的戰爭中,曾所向披靡的把自己的身軀獻給祖國,這是我最大的榮耀與歡樂。正如我夢醒後的生活,平淡中洶湧著熱烈的火,消化著人間少數的邪念。
我自己本身就是梯子,從自我走向更高的自我,結局收穫了他者的肯定,但過程由我自己走完,由我汗水和覺悟的筆,走完這白紙般成就的一生。
我將是啞口的鬥士,在人間用最大的安靜奮戰到底。
燦爛,如一場不死的神話。
黃金傷口
愛輕咬我的胳膊,留下美麗的傷痕。
白色鬍鬚的癢依然房子般清晰,它的主人用尖銳的爪子打開我肌膚的大門,請出裡面沉睡已久的孤單的鮮血。
我一個人走到醫院,注射昂貴的液體,它們張大嘴朝我說著什麼,無聲但我一切知曉,我用沉默回應它們,看向一旁因多次重複動作而顯得煩躁的醫生。
無人時,我用眼睛在自己的傷口上旅行,從一個島嶼跳躍到另一個,五個整齊排列的行星,像是五種寂寞的熱烈相聚在同一條用黃金磚塊修建的高速中。
永遠,當手臂的傷口遠行,我依然記得裡面鮮活的愛,如同具體的命運落在我寂靜的身上。
不斷塌陷直到成高貴本身。
遙遠的死亡
我舔舐著思想的羽毛,只有它完整地貫穿我的一生。
一種死亡陌生又遙遠,從手邊提起,遠方一種成熟及時將其按下,為我注入絕對的暖泉,梳理我看不清模糊的疲憊。
我時刻踩在兩行字之間,思考它們之間的空白,和我生命中的無數縫隙重合,從而雀躍的瘋狂,成為一種活著的必要,讓生存的定理在經歷的書寫裡發光。
死亡如同新生,它在活中完成,猶如一種高貴在高空中跳下,粉碎成更為徹底的高貴,更大面積的分散在飢餓的地表上。
危險的美麗,平靜的永恆。
一種態度高於世界從雲端升起,它將避免一切激流,從它們頭頂輕鬆而明確地飛過。
進入上帝的身體,看世間一切在身邊發生,如死亡般熟悉又遙遠。
兩張面孔
每到夜裡,我用上帝之手在體內替換兩張不同的面孔。
一張是哭泣的月亮,另一張是威武的太陽,我允許它們在我體內相見。
草原從天空駕著駿馬進入我的肌膚,月亮順著風跳下它光芒的孩子,在我身邊歌舞,陪伴著我不對稱的孤獨,一張臉永遠藏匿於另一張臉中。
我摘下身體的星星,從它根部的土壤拔出我體內沉默而遊走的另一張臉,讓它和此刻的臉相見,互相對證哪個是最真實的內心。
一雙命運之腿先於真理找到答案,聲音在靜止的懸空中停滯,進入高強度的電流,噴發的火花喚醒它終年的沉睡。
躲避是智慧的透徹獲得基本的權利,而面對有時是虛無。時間如同芒刺長在我們的背部,我們的美麗與它無關,但被它永遠刺目因而鮮豔。
兩張臉從不明白一切,當彼此相見。
創作談:沒有寫作就沒有靈魂
田凌雲
散文詩寫到如今,已經成為與詩歌、小說等齊頭並進的常見文體,不少人對其有著跟其它文體相同的熱愛和尊重。所以我認為,現下應該討論的問題,不該再是散文詩與詩歌的區別,或是散文詩到底是不是詩歌,人們應該棄舊迎新,而這裡的「新」應該指的是散文詩寫作以及一切寫作的新意與新的挑戰。
對於散文詩的格式以及篇幅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的爭論和聲音,但這些其實並不該是散文詩寫作所關注的焦點,格式或者篇幅從來只是展現形式,而不是展現目的以及展現核心,最終能打動讀者的必定是文本背後的思索和對人性的解讀、對自然的理解,而不是對於展示出來的給人視力觀感的程度。所以,考慮散文詩如何寫、如何寫好,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給自己修建一個廣闊無邊的精神之塔,並且將這虛幻之塔和具體的現實之間窮盡一切思考搭好一道橋梁。
散文詩落點在「詩」,所以最終的意義還是詩歌,如果一個人不具備很好的詩歌能力,那散文詩即便篇幅本就比較長,依然領悟不到精確修辭和生動表達的精髓。這也就是說,一個人必須先有很好的「文學語言」能力,才可以自由穿梭在詩歌的海洋中,並且不斷地泅水而不為此感到絲毫費力;反之的話,人就會成為語言的奴隸,不僅不能讓語言聽話,反而還會被語言牽著鼻子走,非常吃力直至沮喪。
任何的詩歌或者散文詩,都必須鮮活、生動、真實、飽含情感或充滿哲思,好的寫作一定要帶給讀者某種東西,讀者多了就意味著你對於人類的心靈在憑一己之力做出某種建築和裝修工作,而任何的心靈都不是先天的,天才也是被建造成為天才。所以,帶給讀者些什麼,或感動、或思考、或認識、或動力、或改變,這些都會是你寫作的理由,也是督促一個人向善和令任何一個悲觀主義者堅持活著的理由。
寫作應該是持續的、源源不斷的,就仿佛瀑布上的水,一旦沒有了那個洶湧和激流,逐漸因為各種理由變成小溪,那最初的噴湧也會喪失意義。換句話說,一切曇花一現的東西,無論那花一現時開得多美,終究都是沒有意義的。寫作最重要的是堅持,這個堅持應該不分階段,和心臟跳動的時間一樣長久,就如同你的靈魂——沒有寫作就沒有靈魂。
祝福散文詩!祝福一切馳騁中的思想!
【作者簡介】
田凌雲,1997年生於陝西。詩歌見《鐘山》《十月》《西部》《揚子江》《詩探索》《星星》《漢詩》等刊。參加第八屆十月詩會、第二屆星星全國青年散文詩筆會等。獲第三屆陝西青年文學獎等。
訂閱:可點擊本文標題下方的「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連結直接關注,或掃描「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二維碼,或加微信公眾號:zgswsyjzx。
轉發:點擊右上角圖標,可「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等。
投稿:自薦或推薦優秀散文詩作品、理論文章,請發送至「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專用郵箱:zgswsyjzx@163.com。
聲明:本平臺來稿須原創首發,已在其他微刊發過的作品勿投;除署名者外,配圖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