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長城是暴政?湖南出土一批竹簡,原來修長城是「鐵飯碗」

2020-12-17 江郎說史

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徵發徭役,某地男子就去修長城。妻子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最終因不放心丈夫所以就去找丈夫。這一路上可以說是風餐露宿、饑寒交迫,怎麼慘怎麼來。好不容易到長城了,結果聽說丈夫已經活活累死了,連屍骨都不知道在哪。最後孟姜女大哭,哭的是驚天動地,就連長城都倒塌了八百裡。這倒塌的長城露出了森森白骨,孟姜女在一堆白骨中精確的找到了丈夫的屍骸。之後秦始皇還想霸佔孟姜女,結果孟姜女跳河自盡。海龍王可憐孟姜女的遭遇,於是就讓蝦兵蟹將把孟姜女接到龍宮,從此過上美好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孟姜女哭長城」,老百姓也因為這個故事不斷唾罵古代封建王朝,秦始皇也落得個「暴君」的名號。但是秦始皇真的是暴君嗎?修長城真的就是不對嗎?這件事隨著史學家的深入發掘以及湖北出土的秦簡,最終有了新的的定義。

1:「孟姜女哭長城」故事不實

首先「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嚴重失實,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左傳》,而且地點是齊國。史書記載:「齊襲莒,杞梁戰死,其妻迎喪於郊,哭甚哀,遇者揮涕,城為之崩。」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齊國攻打莒國,齊國將領杞梁戰死沙場,其妻子聽聞後大哭,過路人見了也心疼其妻,最後妻子的哭聲導致城牆崩塌。我們能明確知道一點,那就是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人,而且孟姜女哭倒城牆這件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和秦國差幾百年哪。

秦朝時期斷然沒有「孟姜女哭長城」的說法,漢朝時期劉向的《烈女傳》也提及過此事,不過也沒有記載孟姜女哭長城;《周賢記》把故事發生地點搬到了燕國,丈夫戰死被改編成丈夫被徵發徭役,然後孟姜女哭長城。之後越傳越離譜,唐朝時期就成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元代時期隨著戲曲的興盛,「孟姜女哭長城」也就成了大IP,各種說書的、唱戲的大肆宣傳。

「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充滿著不合理之處,人的哭聲再大也哭不倒城牆。不過古代比較迷信,非常相信神鬼之說,所以對不合理之事也就沒有細究。同時百姓對封建王朝的徭役十分厭惡,孟姜女的故事能激起百姓的同情心。一個普通百姓因徵發徭役而死和一個將軍戰死沙場,無疑前者更能激起百姓的同情心,也正是因此古代那些戲曲家為了票房不惜篡改歷史,大興歷史虛無主義,硬是把暴君的帽子扣在了秦始皇的頭上。

2:修長城不一定就是無償勞動

長期以來人們眼中的徭役就是統治者強迫百姓從事無償勞動,但是秦朝的徭役是有區別的。1975年12月在湖南雲夢縣出土了一批竹簡,這批竹簡是秦朝時期的竹簡,其中內容囊括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等領域。這批竹簡被命名為《雲夢秦簡》,經過考古專家的整理分為:《編年記》、《秦律雜抄》、《秦律十八種》、《語書》、《效律》、《法律答問》、《封診式》、《為吏之道》、《日書》,其中《秦律十八種》就有一條重要記載。

《秦律·司空》記載:有罪以貲贖及有責(債)於公,以其令日問之,其弗能入及賞(償),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錢;公食者,日居六錢(錢=錢)。

這段話的白話文是:罪犯和拖欠官府債務的老賴,他們必須要賠款。如果無力賠償,那就需要以勞役抵債。工作一天抵償八錢,如果需要官府包吃,那就工作一天抵償六錢。

這條記載證明了當時勞役的農夫不一定都是無償勞動的,有大量的人是罪犯或者老賴。在這裡工作,官府需要發工錢的。很多人會說這是官方象徵性的發錢,八錢夠幹什麼啊。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這八錢也不是少數。

《史記·蕭相國世家》: 「高祖以吏繇鹹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錢。」當年劉邦是一個亭長,這個官放現在就是鎮長級別的,他出遠門的時候朋友給他湊盤纏,其他官吏都是三錢,蕭何給了五錢。高祖和秦始皇是同時期的人,他們的錢幣價值是一樣的。雖然現在有專家認為《史記》裡面的三錢是三百錢,但這也不過就是一個農夫的一個月工資多點(8*30=240)。給亭長送禮,這個禮就相當於農夫的一個月工資,你覺得這個錢還是小數嗎?

修長城的人和阿房宮的人大多數都是罪犯,這個工作對他們來說就是「鐵飯碗」。罪犯沒飯吃,那就犯個小罪,朝廷根據法律罰款,罪犯直接說沒錢,提出以勞役抵債的要求,雖然工作累點,但是朝廷管飯啊,總比去大街要飯好吧。

總結:由於缺少細緻的史書,我們很難研究古代的細節,《雲夢秦簡》為研究秦朝政治、法律、經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就拿勞役有錢這件事來說,如果沒有《秦律·司空》,那麼還是會有很多人不斷抨擊秦始皇為暴君。

古代文人和戲曲家為了博百姓同情大肆造謠,著作的文學作品很多都嚴重脫離歷史,尤其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硬是被這群人寫成秦國的暴政,這不是胡扯嗎?孟姜女時期,別說是秦始皇了,就連秦始皇的爺爺都還沒生出來哪,怎麼可能是秦始皇幹的事。

後世很多人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以至於被後世所黑。但這是比較片面的,因為秦始皇並沒有坑儒,而是坑的術士。儒家黑秦始皇的主要原因就是執政理念不同,儒家講究「刑不上大夫」,法家講究「以法治國」,法家取消了儒家的待遇,人家能不黑你嗎?不過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儒家所黑的會逐漸明朗,我們對秦始皇也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為什麼修長城?有人說與盧生有關,其實不然
    秦始皇為什麼修長城?誰知道在那個極不發達的年代,搞這麼大工程意味著什麼,作為剛剛一統天下的皇帝,再沒有誰比秦始皇更明白,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那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 康熙王朝:康熙看到張廷玉的兩句詩,為何就下令不再修長城?
    秦始皇修長城,是為了抵禦北方匈奴;明朝修長城,是為了防蒙古,但修長城的傳統到了清朝就戛然而止,康熙還曾得意地說:「本朝不設邊防,以蒙古部落為之屏藩耳。」《康熙王朝》中,康熙同樣下令不修長城,此舉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 秦始皇為何修長城抵禦匈奴,卻命趙佗南徵百越?原來北伐無法滿足這...
    秦始皇東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萬人敬仰的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之盛更是無人可及。網上常有人戲稱如果秦始皇知道中亞和西歐的存在,肯定會揮兵西進,一統寰宇。其實這種話不足信,就拿匈奴來說,秦始皇明明知道他們的存在,卻並沒有消滅他們,相反卻建造長城,用來抵禦外族的入侵。
  • 如果中國沒有秦始皇,如今會怎樣?外籍教授:其實西方很羨慕你們
    而真正意義上的千古一帝只有一位,那就是我國的第一位皇帝,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 2015年cctv9根據目前出土的竹簡和一些相關文物,打造了大型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讓國人看到了真實的秦始皇。 我們先來研究研究秦始皇的貢獻,秦始皇最大的貢獻肯定就是將其他六國消滅吞併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登基之後秦始皇還統一了全國的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等等,這些都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豐功偉績。
  • 秦始皇是暴君嗎?廢除奴隸制、從未弒過功臣、人口驟增的大秦真相
    秦始皇是暴君嗎?一個修兵馬俑免去宮女妃子陪葬的帝王,一個建朝以來從沒殺過功臣的始皇帝,請問,這樣的秦始皇即便再「暴」,又能「暴」到哪裡去呢?秦始皇「暴君」的名頭,在《漢書》和《史記》中已成定論,但歷史的真相果然如此嗎?
  • 「孟姜女哭長城」的進化史,如何一步一步扣在秦始皇的頭上
    回到「孟姜女哭長城」,提起這個故事,我們不由自主的就會想起秦始皇和長城,這個故事在民間具有極高的流傳度,它被認為是反映了秦始皇暴政的一個故事,也是普通老百姓對於秦始皇暴政的一個無聲的反抗。通常情況下,中國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都有其歷史人物的原型,「孟姜女哭長城」自然也是如此。
  • 湖南出土一枚竹簡,內容顛覆傳統認知:秦朝之後不是漢朝?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 中國發現的主要竹簡帛書匯總:其出土文獻足以改寫古代歷史!
    然而經過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焼鹹陽宮、永嘉之亂、靖康之變等事件,導致中國很多古文獻失傳了。不過十分幸運的是中國早期的許多文獻都是以竹簡的形式存在,能夠在南方許多墓中保存很多年。因此,我們能夠通過戰國、秦漢時代的竹簡看到許多失傳的文獻。小編就在此列舉一些中國發現的非常重要的竹簡和帛書,以供各位文化和歷史愛好者參考。
  • 盧生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就修長城?真實原因看見始皇偉大
    秦始皇聽說盧生回來非常的高興,以為他已經帶回來了夢寐以求的長生不老的仙藥,不過讓秦始皇大失所望的是,盧生不但沒有帶回來仙藥,帶回來的卻是晴天霹靂的噩耗。盧生向秦始皇詳細的報告了自己尋找仙藥的歷程,他發現了一本圖錄,裡面記載著這麼一句話:」亡秦者胡也「。
  • 湖南出土一枚竹簡,內容顛覆傳統認知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先秦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 秦始皇:歷史中,所有的結局,都是償還
    焚書坑儒、修長城這三事件成為後世詬罵秦始皇殘暴的最有力證明,但歷史真的是這樣麼?焚書我們先來看,證明秦始皇殘暴的第一件事:焚書。從《史記》記載來看,秦始皇不是無緣無故去坑殺人的,而是因為遭到盧生和侯生的欺騙。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呢?請看太史公的描寫。當時天下剛剛統一,大事小事都要由秦始皇決定,秦始皇批閱的竹簡(奏摺)日夜都有定額,閱讀達不到定額,就不能休息。
  • 秦始皇為何要修萬裡長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全因一句荒唐預言
    曾有人做過一項統計,修長城所用的磚石,若用來修牆則能繞地球一周,若用來鋪路,則可以繞地球三周以上。或許在很多人是難以置信的,但事實上的確如此,在那個沒有高科技的年代,全靠人力一點一點修築而成,可以想像當初所歷之艱辛。這也是為什麼沒有人能經得住誘惑,哪怕相距萬裡,也想要一睹它的風採。
  • 秦始皇為什麼修建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就馬上開始修建長城。退一萬步講,就算胡人侵略,以秦當時強大的軍事能力(畢竟久經戰火,名將如雲),再加上秦始皇傲嬌的個性,怎麼可能會害怕北方遊牧民族呢?開國者基本上都可以算作名君,腦子裡沒點想法是很難統一中國的,秦始皇為什麼傻到開國時候就做這種勞民傷財,幾乎會斷送秦國命脈的事情呢?腦子這麼秀逗怎麼可能統一呢?
  • 湖南曾出土一批竹簡,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關羽會丟荊州
    直到一九九六年,湖南長沙走馬樓出土了一批十萬多枚竹簡(走馬樓吳簡),才算基本重塑了歷史,理清了這段往事。這批竹簡包含有少量的史料信息,以及數量種類繁多的經濟券、司法文書、民籍、帳簿、名刺和官刺。其中,一枚竹簡這樣寫道:原文:王陰通濬民反陵南郡叛迎蒙。整理:王陰通濬,民反,陵、南郡叛迎蒙。
  • 漢墓出土一堆竹簡,翻譯過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
    四大發明也因造福全人類而聞名於世,還有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這一壯觀奇蹟,每天得到無數人的瞻仰。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寶物,無不顯示我國悠久的文化積澱。曾在漢墓出土過一堆竹簡,翻譯出來後西方學者懵了,直言:這不可能!
  • 長城2000年穩如泰山,秦始皇到底用了什麼黑科技?說出來你都不信
    原標題:長城2000年穩如泰山,秦始皇到底用了什麼黑科技?說出來你都不信長城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瑰寶,也是世界建築的奇蹟。
  • 秦無暴政,為何二世而亡?
    一個問題,是秦朝真的沒有暴政嗎?第二個問題是,秦朝既然沒有暴政,為何二世而亡呢?首先我們還是回答第一個問題:秦朝真的沒有暴政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現在很多人總是按著儒生的口吻去評價秦朝的「暴政」,其實他們是犯了一個錯誤:拿今天的標準要求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