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西方國家把中東局勢搞得一團糟;現在,他們卻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和俄羅斯,指責兩國在中東問題上"不人道",應該"對此負主要責任"。
據環球網12月18日援引"德國之聲"報導,德國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於16日在安理會視頻會議上無端指責俄羅斯和中國,稱兩國"妨礙"了聯合國對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
據聯合國安理會2014年通過決議,聯合國人道主義組織可以經過4個敘利亞邊境口岸來對敘利亞當地難民進行援助。但據"德國之聲"稱,"迫於俄羅斯的壓力",這種邊境口岸後來由4個減少到了2個。
藉此理由,16日,德國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對中俄發起攻擊,指責兩國"妨礙"了人道主義物資進入敘利亞境內,這種行為十分"冷酷無情",他敦促中俄兩國應該支持開放更多敘利亞邊境口岸,以供"人道主義援助"之用。
另外,霍伊斯根還叫囂道,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內戰中站在了阿薩德一方,所以當地民眾承受了更多的"痛苦與死亡"。
對此無端指責,中俄兩國聯合國代表接連霸氣反擊,字字珠璣,讓西方各國代表啞口無言。
據《每日鏡報》報導,俄羅斯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裡·波利揚斯基反擊德國說,如果說有誰放棄了敘利亞民眾,那一定是西方國家。敘利亞人民承受苦難的責任在於德國和西方的"虛偽行為"。
報導還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理副代表姚紹俊則批評說,"德國在安理會的表現不符合世界以及安理會的期待。"他還說,德國通往常任理事國的道路"將會是困難的"。
到底是誰"手裡沾滿鮮血"?
據環球時報報導,2019年12月21日,中國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對西方國家提出的"將人道主義救援口岸從四個減少到三個"草案行使了否決權;同一天,西方國家也對俄羅斯提出的"將人道主義救援口岸從四個減少到兩個"草案投下了反對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此叫囂稱,中俄兩國"手裡沾滿鮮血"。
為什麼中俄跟西方在"敘利亞人道主義救援口岸"這一議題上產生如此對立呢?《光明日報》當時的一篇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原因有三:
第一,雖然人道主義援助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敘利亞難民的生活,但是近些年來,西方在人道主義援助中添加政治因素,很多非政府組織與西方各國政府關係密切,同情、偏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導致大量物資只運到了反政府武裝控制的地區,而很多在敘利亞政府控制地區生活的百姓則難以收到這些物資。
對敘利亞的人道主義援助,被一些國家利用,往其中夾雜"私貨"。一些敵視敘利亞政府的國家,例如美國、歐洲國家以及土耳其,利用人道主義救援這一機制,向敘利亞反政府武裝運送大量軍火物資,加劇了當地的緊張局勢與人道主義危機。
人道主義援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敘利亞問題。敘利亞需要一個穩定的政府來維持國內局勢的和平安定,從而恢復國家經濟發展,從根本上解決敘利亞問題。而一些外部勢力的對敘利亞局勢的橫加幹涉恰恰阻擾了這一進程。
(編輯: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