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是解決國際紛爭,達成重大國際事務決議的場所,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一票否決」權力。德國是在任非常任理事國之一,而兩年的任職期限也即將結束,然而德國日前在聯合國提出的「偽善」決議,得到的是中俄兩國的棄權票。中俄兩國有權依據自己的判斷進行投票,卻讓德國十分「暴躁」,雙方代表在聯合國展開激烈交鋒。
德國無端指責中俄
根據環球時報在12月18日的報導稱,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在12月16日的聯合國會議中對中俄「開炮」。聯合國在7月份通過一項決議,允許巴卜海瓦作為跨境點的授權期限延長至明年7月10日。聯合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這裡為敘利亞提供緊急的食物和藥品援助。當時中俄兩國投出的是棄權票,理由是援助物資無法抵達敘利亞。
霍伊斯根不僅指責中俄兩國「十分冷酷無情」。霍伊斯根的情緒十分激動,然而他有本末倒置之嫌,如果敘利亞沒有戰爭,就不會需要這些援助物資。霍伊斯根表面上是為敘利亞著想,而事實上這些物資最終抵達何處,恐怕他心知肚明,而且他更應該對敘利亞戰爭的發起者進行批評。
中俄聯合反擊德國
面對如此荒謬的指責,中俄兩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聯手澆滅了霍伊斯根的囂張氣焰。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裡·波利揚斯基當場駁斥,稱如果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責任在於德國和西方的「虛偽行為」。他隨後對霍伊斯根表示,「我們不會想你的。」很明顯,這戳到了霍伊斯根的痛處,德國作為非常任理事國的身份,到今年年底就會結束,而他在聯合國會議上的「鋒芒」,早已開啟了倒計時。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姚紹俊也進行了「補刀」,他表示,德國在安理會的表現不符合世界以及安理會的期待,德國通往常任理事國的道路「將會是困難的」。聯合國不是西方國家謀取私利的場所,敘利亞人民遭受的戰爭苦難也會被歷史所記錄。中國作為「五常」之一,在聯合國一直發揮正面的作用,任何「跳梁小丑」無法改變中國的大國氣度。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湖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