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春秋先生《明詩三百首》:「西州:指甘肅武威一帶,以其在中原以西,漢、晉時習稱西州。」(嶽麓書社1994年版,第84頁)
按:孫蕡詩此句緊接著的下一句說「錦官城下十日留」,從文義來判斷,所謂「西州」與「錦官城」(即成都)當有密切關係,似應指四川。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六三《孫蕡傳》:「孫蕡字仲衍,廣州順德人。何真保南海,徵南將軍廖永忠兵至,蕡為真作書,歸附永忠,遂徵蕡教授廣州。洪武三年,舉鄉試,授工部織染局使。遷虹縣主簿。選入為翰林院典籍,同修《洪武正韻》。應制賦《醉學士歌》,稱帝意。既而復外補平原主簿,坐事逮系,被旨輸左校,版築蕭牆。蕡望城門謳吟,為粵聲。督工者以聞,召至帝前,陳所歌詩,皆忠愛語,釋之。十五年,授蘇州府經歷。涼國公藍玉嘗索蕡題畫,玉誅,蕡坐黨人伏法。蕡以詩雄嶺表,與河東王佐彥舉、番禺黃哲庸之、李德仲修、趙介伯貞結社南園,開抗風軒,延一時名士,所謂『南園五先生』也……蕡之被戮也,其弟子新會黎貞抱持其屍,裹之以衣,殯於安山之陽。」
又,《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孫蕡字仲衍,廣東順德人。性警敏,書無所不窺,詩文援筆立就,詞採爛然。負節概,不妄交遊。何真據嶺南,開府闢士,與王佐、趙介、李德、黃哲並受禮遇,稱『五先生』。廖永忠南徵,蕡為真草降表,永忠闢典教事。洪武三年,始行科舉,蕡與其選,授工部織染局使。遷虹縣主簿。兵燹後,蕡勞徠安輯,民多復業。居一年,召為翰林典籍,與修《洪武正韻》。九年,遣監祀四川。居久之,出為平原主簿,坐累逮系,俾築京師。望都門城垣,蕡謳吟,為粵聲。主者以奏,召見,命誦所歌詩,語皆忠愛,乃釋之。十五年,起為蘇州經歷。復坐累,戍遼東。已,大治藍玉黨。蕡嘗為玉題畫,遂論死。臨刑作詩,長謳而逝。時門生黎貞亦戍遼東,蕡屍乃得收斂。」
又,清魯曾煜等《廣東通志》卷四七《人物誌·文苑·廣州府》:「孫蕡字仲衍,南海(今順徳)人。性警敏,於書無不窺,為文援筆立就,雄深雅健,有魏晉風。元季,東莞何真保有南海,蕡往從之。廖永忠南徵,蕡為真作書歸附,曲盡誠款,永忠遂闢蕡典郡教。洪武三年庚戌,詔天下設科取士,蕡舉於鄉,授工部織染使。調虹縣主簿,安集勞來,民還其業。甫一載,入為翰林典籍。學士宋濓、樂韶鳯、承旨詹同甚重之。奏對便給,容觀飄灑,濓輩自以為莫及也。八年,同修《洪武正韻》。九年,以奉常之節監祀西川。既三載,力求外補,為平原簿。無何,逮系輸左校築牆。望都門謳吟,為粵聲。督者以聞,召至,陳詩皆忠愛語,釋之。十一年,罷歸田裡。十五年,召拜蘇州府經歷。二十二年,謫戍遼東。都帥梅思祖節鎮三韓,素重蕡,迎居家塾。未幾,坐黨禍。」
縱觀上述孫蕡傳記,都沒有他到過甘肅武威的記載。
其《西庵集》中,也沒有寫於武威的作品。
因此,說此詩句中的「西州」指武威,是沒有文獻依據的,不可採信。
古詩文中,「西州」可泛指中國西部州郡。
唐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西州有百尺之樓,東國有千秋之觀。」
高適《送竇侍御知河西和糴還京序》:「天子務西州之實,歲糴億計。」
韓愈《送竇平從事序》:「是以人之於南海者,如東、西州焉。」
宋宋庠《益州路轉運使楊日嚴男公度可試秘書省校書郎制》:「惟乃父察使於西州,方促萬裡之行,曾無九折之憚,宜榮吏牒,以寵親庭。」
宋祁《送張狀元監丞通理陝郊先覲親蜀道》詩:「苑樹櫻殘罷宴甌。驪駒籍籍望西州。」
韓琦《蘇洵員外輓辭》二首其二:「族本西州望,來為上國光。」
元耶律楚材《示石州劉企賢》詩:「西州來索湛然詩。笑點霜毫錄鄙辭。」
郝經《金源十節士歌》其三《郭哈瑪爾》:「渾將梁宋作龜茲,便視秦涼等吳越。西州漸孤敵漸多。四郊皆壘奈敵何。」
明釋妙聲《秋興》詩:「貢賦未全通上國,王師近報下西州。」
貝瓊《李子庚輓詩》:「東觀文章妙,西州將略雄。」皆是其例,可以參看。
其中宋庠之《制》、韓琦之《辭》,以「西州」稱益州路(今四川成都一帶)及眉州(今四川眉山),與孫蕡此詩以「西州」指四川之地,尤為相近,更是有力的佐證。
山陵道中風雨
[明]徐中行
鼎湖曉散千峰雨,黍谷春開萬壑冰。
閣道陰森盤樹杪,宮牆繚繞隔雲層。
東來海色迷玄菟,西望烽煙暗白登。
忽憶高皇歌猛士,大風蕭瑟起諸陵。
關於「山陵道中風雨」
羊春秋先生《明詩三百首》:「山陵:漢陵,在今陝西鹹陽市渭河以北的北原上,共有九個西漢帝王的陵墓,建築宏偉,綿延百裡。」(嶽麓書社1994年版,第241頁)
按:古人行文習慣,言及前朝帝王陵墓,通常應冠以朝代名,如「漢陵」「唐陵」「宋陵」之類。
而泛稱「山陵」者,一般都是指本朝帝王的陵寢。
明李東陽有《中元陪祀山陵有述》《己亥中元陪祀山陵道中奉和楊學士先生韻十首》等詩。
程敏政有《癸巳日長至與世賢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詩十首》《長至後二日山陵陪祀回適有詔修宋元二史綱目不肖濫預率爾賦此》《送廉伯陪祀山陵》《十四日齋宿翰林東署有懷時同寅諸君子多奉送大行赴山陵》等詩。
杭淮有《七月十五日陪祀山陵》《至日陪祀山陵二首》等詩。
薛蕙有《二月八日趨事山陵出郭有述》詩。
皇甫涍有《丁亥之冬車駕有事於山陵予以儀曹扈從》《冬日從駕山陵五首》《西湖行樂辭六首從駕山陵作》等詩。
王世貞有《寒食山陵道中》詩。
張元凱有《長安街伏睹莊皇帝梓宮歸山陵二首》等詩。
宗臣有《山陵陪祀二首》《山陵道中四首》《九日陪祀山陵二首》等詩。
郭諫臣有《春日恭送世宗梓宮赴山陵》詩。
于慎行有《扈從恭謁山陵紀述十四韻》詩。皆是其證。
徐中行此詩也不例外。所指應為位於今北京昌平區天壽山麓的明陵,而非位於今陝西鹹陽市渭河以北的漢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