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隨著一束烈焰劃破黑夜,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冉冉升空,「長五」送「嫦五」,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實現新的突破,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親眼見證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人群中,有一群小學生們高聲歡呼,他們在2020年「中華少年說」英語演講活動中層層突圍成為全國8強,並受到「中華少年說」承辦方51Talk青少兒英語的邀請,共同見證這一舉國矚目的高光時刻。
組團看嫦娥,少年們的追「月」赤子心
「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發射,現場的壯觀程度難以描述,大地都在震動!希望嫦娥五號能夠順利登上月球、採集月壤並返回地球,我在地球等著它回來。」來自北京的智鵬小朋友今年剛上二年級,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文迷」,從小開始閱讀英文書籍的他,看完了英文的百科全書,被其中有關太空的描述深深吸引,這次有幸親眼見證祖國的探月工程騰飛,更加深了他心中有關航天的小小夢想。
原本不太熟悉航天領域的李禹芃小朋友,愛好是中國傳統書法和詩歌,今天也點燃了一顆嚮往月球的心,「以前讀過很多李白的詩,今天見識到了什麼叫『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祖國的傳統文化和當代科技都值得我們自豪。」
據介紹,本次51Talk組織的小小少年探月遊學之旅,不光有觀看嫦娥五號發射的行程,還包括了航天主題論壇、DIY月球車模型實踐、航天科普展覽等活動,旨在通過一系列的航天航空研學項目,讓青少年學習航天知識,領會中國航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
中華少年用英語傳播中國故事
作為一群從英文演講活動中「突圍」的孩子們,純英文的流利溝通自然不在話下,觀看完發射之後,孩子們難以抑制激動之情,與隨行的英語老師穆雷開啟「話癆」模式,爭先恐後地與老師分享自己在發射場的所見所得,來自河北保定的賈茗楚則第一時間想到了自己遠在菲律賓的51Talk英語老師,「海南島離菲律賓不遠,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見我們中國的火箭上天了!」
「中華少年說」高年級組全國冠軍小選手孫逸雯,在接受採訪時也用英語「安利」嫦娥五號,在這樣重大的場合下,她希望能有更多不同國家的人,能了解到中國在近代探月「競賽」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中華少年說」遊學活動雖然未能前往國外目的地,但中國探月工程的關鍵時刻同樣是對話世界的重要契機。本次遊學團還主動與發射場官方新媒體「我們的太空」取得聯繫,將《探月工程如何實現「繞」「落」「回」三步走》紀錄片翻譯為英文版,傳遞中國航天夢,在海外社交媒體引發廣泛傳播和好評。
打破對話世界的牆
中國國力在不斷攀升,孩子們對話世界底氣也在增長。近年來,一批批優秀的中華少年湧現,用英語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這其中,像51Talk青少兒英語這樣的在線教育平臺,正在為更多孩子們提供平等對話世界的能力。
2019年,51Talk學員黎子琳、陳鶴圖以小小觀察員的身份,被邀請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大會上,黎子琳用全英文演講分享了自己對於"氣候行動中的青年力量"的想法,今年她又登上央視大型青少年文化勵志節目《中國少年說》,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保護環境,中國青少年在行動"的環保觀念,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行動榜樣」。
此外,還有更多51Talk小學員們在各自成長的道路上收穫了「對話世界」的喜悅,小到旅行中用英文問路,大到參加「模擬聯合國」、摘得國際賽事獎牌,等等,這得益於51Talk提供的高頻英語學習環境,以及菲律賓老師寓教於樂、鼓勵孩子勇於表達的教育方法。
自古以來,中國與月亮有關的詩歌不勝枚舉,與嫦娥有關的傳說也令人神往,從傳統文化的「嫦娥」,到探月工程的「嫦娥」,民族自信也在演變和進化。腹有詩書氣自華,英語是更好與世界對話的工具,而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日益精進的現代科學技術,才是讓中華少年們與世界平等溝通的內核。「51Talk希望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對話世界的能力。」這與當代青少年熱衷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打破溝通之牆的願望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