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月球挖土有啥用,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2020-12-11 孜然實驗室

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

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瞬間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第一階段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本次嫦娥五號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採樣並且返回,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也是自1976年以來,人類再一次發射月球無人採樣器前往月球表面取樣並返回地球。

本期簡單回顧一下嫦娥工程,嫦娥五號任務,以及討論一下探月的重大意義。

嫦娥五號

嫦娥工程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3個階段。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這一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繞的主要任務是研製和發射能夠探測月球的衛星,為後續工作鋪路。繞月時可利用很多儀器對月球拍照、觀測。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步戰略目標。

嫦娥一號

第二步落的任務是讓無人探測器無損地降落在月球上。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先導任務發射成功,為嫦娥三號勘測了落月區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月球表面成功軟著陸,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嫦娥三號著陸器與月兔號月球車

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發射成功。鵲橋穩定運行在地月引力平衡點軌道,解決了月球背面與地球的通訊問題。

嫦娥四號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之後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著陸器完成分離,成為第一輛踏上月球背面的月球車。玉兔二號月球車攜帶有全景相機、探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和與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測儀等設備。

嫦娥四號

玉兔二號

回是三步走的最後一步,目標是讓登上月球的探測器先採集樣品再回到地球,這個任務就是由嫦娥五號來完成的。科學家就能夠在地球對月球車採集的樣品進行分析。

嫦娥五號任務

嫦娥五號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4個部分組成。嫦娥五號發射要實現多項技術突破,主要在於4個方面: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和高速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

嫦娥五號的降落地點很特殊,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個位置位於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Rumkel)山脈附近,這裡從來沒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

成功落月後,嫦娥五號將在月球表面採集約2公斤重的月面土壤等樣本。取樣方式有兩種,其一是在月面打鑽,為了取得較深層的月壤;其二是用機械臂在月球表面取樣。

嫦娥五號採集月球土壤

然後封裝樣品放進上升器,從月面點火升空進入月球軌道,並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的聯合體對接,將樣品轉移至返回器內。

上升

對接

隨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飛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前分離,軌道器脫離於太空中,返回器將降落在內蒙古境內的草原上。

返回

至此,將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戰略目標。

取回2公斤月球土,如此大費周章,到底是為了什麼

此前對美國、前蘇聯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近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地區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

嫦娥五號著陸點

嫦娥五號著陸地區所在的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這裡的某些區域可能含有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

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填補月球地質演化歷史的空白時期,也可以為了解太陽系形成、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月球探索的重大意義

除了對月球土壤研究以外,月球探索還有許多重大意義,比如。

1、可以充分展示綜合國力,增強民族凝聚力

人造地球衛星發射、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人類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月球探測是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月球探測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航天技術發展水平的象徵,是提升國家地位的載體,是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探測技術的新發展和月球資源的新發現,月球探測再度成為人類航天深空探測活動的重點和熱點。我國已經在人造衛星發射和載人航天技術領域裡取得了重大突破,適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加深對月球的了解,為參與月球資源的開發利用做出應有貢獻,是中國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

2、維護中國月球權益的需要

儘管聯合國在1984年通過的《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簡稱《月球條約》)中規定,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團體不得據為己有。但是,近期美國聯合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盧森堡、義大利、英國以及阿聯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這個協議很有可能被拿來鑽《月球條約》中的一些模糊條款的空子,從而在月球劃分勢力範圍。如何維護我國的空間利益已成為必須關注的問題。我國只有開展月球探測並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分享開發月球權益的實力,才能維護合法的月球權益。

3、將帶動和促進中國基礎科學和高科技的發展

月球探測是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將會促進宇宙科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等的創新與發展,這些科學的進展又將帶動更多的基礎學科發展。

月球探測工程是一項多學科高技術集成的系統工程,實施這樣的戰略工程將推動航天工程系統集成、深空測控通信、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和航天發射等航天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帶動信息技術、微機電技術、光電子技術、機器人、人工智慧、遙感科學、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遙科學等其他高技術的發展,促進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4、將為人類開發利用月球資源做準備

人類已取得的月球探測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礦產,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

比如,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能在核聚變反應中釋放巨大能量,而且幾乎不產生放射性汙染,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社會的完美能源。據初步估算,月球上蘊藏的氦-3大約為100萬噸到500萬噸,可供人類使用一萬年以上。通過研究本次取得的月球土壤,將能夠更精確的估算月球上氦-3儲量。

另外,由於月球上太陽輻射強,每年可產生12億千瓦的能量,因此,在月球建立太陽能發電站也可能成為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途徑之一。

同時,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環境,既能生產特殊強度、塑性等性能優良的合金和鋼材,還能生產諸如超高純金屬、單晶矽、光衰減率低的光導纖維和高純度藥品等。

在月球上尋找製造可以製造氧氣、水和燃料的資源,能夠為未來人類月球基地創造有利條件。

5、將促進深空探測活動的發展

深空探測是一個重要的航天領域,月球探測是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由於月球上沒有人為改造和破壞,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變和構造等諸方面的信息,有助於了解地球的遠古狀態、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有助於搞清空間現象和地球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可以極大地豐富人類對地球、太陽系以至整個宇宙起源和演變及其特性的認識,從中尋求有關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線索。

6、將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所帶動的基礎科學和高新技術的進步,取得的成果會逐步在國民經濟各方面進行推廣應用,對於促進經濟的發展將帶來牽引和推動作用。

7、將促進空間天文觀測和研究的深入

月球環境,是進行空間天文學研究得天獨厚的場所。月球表面的地質構造極其穩定,沒有大氣層對光線和電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幹擾,沒有塵埃汙染,沒有磁場,月球的背面沒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頻噪聲,月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長的黑夜,這種環境為建造高精度天文觀測臺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在月球赤道附近架設望遠鏡可以進行全波段的天文觀測,獲取地面觀測系統所無法得到的信息。

直觀一點說,在月球上用40釐米口徑望遠鏡的觀測效果能夠達到地球8米口徑望遠鏡的效果。

做太空探索時代的領導者

五百年前歐洲國家主導的大航海時代,奠定了歐洲繁榮的基礎。而今天,太空探索時代的勝利者,將有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領導者。

以嫦娥工程為代表的月球探測工作是我國邁出航天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實現了我國航天深空探測零的突破。祝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5:3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嫦娥五號終於升空了,你知道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嗎?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如果這次「挖土」任務完成對我國和地球人類有什麼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文章探尋。一、 十年磨一「器」從昨晚6點至今,智東西一直在屏幕前關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進展。隨著發射塔周邊的燈越來越亮,我們知道,這意味著距離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今夜的月亮在肉眼看來略微有些發紅,不知道是不是月兔紅了眼,在迎接著「嫦娥五號」的到來。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繼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落月探測之後,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規劃。而且,這一任務的重大意義,不僅僅是從月球「挖土」回來那麼簡單。
  • 去月球上「挖土」!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嫦娥五號從發射到落月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 「嫦娥」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如今,中國航天的腳步要再往前邁出一步——採樣返回,即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獲取月壤樣品並返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告訴記者,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 發射升空!出發!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告訴記者,嫦娥五號任務計劃實現三大工程目標——一是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 嫦娥五號去月球上「挖土」了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用巨大的轟鳴打破海岸邊夜的寧靜,全速託舉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划過夜空,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帶著不少四川造 去月球...
    一圖了解嫦娥五號「挖土」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五」奔月,這次任務有多牛?「挖土」之旅要分幾步?「長五」送「嫦五」,這次任務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戳圖↓九天攬月,築夢蒼穹!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11月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 (港澳臺)香港理大揭秘: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
    新華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朱宇軒)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研發月壤表取採樣裝置的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科研團隊向新華社揭秘,他們如何助力嫦娥五號「挖土」成功。 「滿意、激動、開心!」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了,這八大知識點你應該知道-虎嗅網
    ,搭載的是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並取得圓滿成功!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剛剛嫦娥五號傳來新消息!她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
    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事實上,嫦娥五號將帶回的「土」,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能幫助科學家研究月球地質演化歷史、了解太陽活動,也將為人類開採月球資源鋪平道路。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學而思網校邀你共同見證!
    11月24日凌晨4點,「嫦娥五號」探測器上天了。跟以往的發射任務不同,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肩負著從月球表面完成自動採樣的使命。從月球攜帶僅有12億年歷史,理論上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樣本返回地球。這一次,我們更是有幸見證了「嫦娥五號」發射的全過程。由專業編導和多個學科名師組成的直播團隊,實地探班「嫦娥五號」發射現場。對「嫦娥五號」發射過程中涉及到的有關語文、物理、英語等學科的知識進行全方位揭秘。為孩子們、未來的航天人才們提供最前線,最新鮮的航天知識。第一個計劃登月的古人,後來怎樣了?
  • 嫦娥五號「挖土」地點選址意義非凡:這裡可能有「最年輕」的月球巖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於11月24日發射升空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月面著陸「挖土」的任務,並且上升器成功從月面起飛與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在近月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踏上了回家之路。「嫦娥五號」任務此次選擇的月球表面採樣地點並不是隨意決定,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為我們揭開了「嫦娥五號」採樣選址的奧秘。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2千克月壤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月面48小時攜月球「土特產」即將返回地球
    來源標題:月面48小時,嫦娥五號都做了些啥?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 嫦娥五號「挖土」功成身退,帶回來的兩公斤「土」到底有多重要?
    A:咱們的嫦娥五號成功返航了 B:我也看新聞了,還帶回兩公斤土呢 A:那土有啥用呢?咱們這地下到處都是土 B:那可不一樣,這土和咱們的土區別大了,可金貴著呢 最近,在中國科學界發生了幾件大事都展現了我國上天入海的蓋世神功,奮鬥者號深潛馬裡亞納海溝,人造太陽實現放電,量子計算機成功問世,嫦娥五號成功返航。每件事都給全球科技界帶來不小的震蕩。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