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直打著「中山靖王之後」的旗幟混跡於東漢末年,若是按他說法來算,他也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雖然他並沒有取得先祖那樣的成就,不過還算沒給劉邦丟臉,憑著自己的努力最終還是在漢末佔據了一席之地。不過劉邦似乎比劉備要給力一些,從一介鄉間小混混到開國皇帝,期間僅花費了7年時間而已,可以說他創造了一個傳奇。若是讓劉邦來替代劉備統治蜀國,有沒有可能讓蜀漢煥然一新,最終擊敗曹操和孫權,進而完成統一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何劉備只能三分天下,而劉邦卻能一統天下開創大漢,他們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其一,對待人才的差異。劉邦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他卻打心底的尊重有學識之人,而且面對比自己厲害的人,也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且能夠虛心地聽從他人的建議。任用韓信就是如此,當劉邦直接拜韓信為大將軍的時候,劉邦對他根本沒有什麼了解,僅僅是聽了蕭何的一番話。再者韓信本人雖然也覺得自己很有本事,但是他卻沒有任何的履歷證明自己擅長帶兵,以前充其量也就擔任過執戟郎中這種基層的士兵。
但是劉邦卻在任用人才方面,敢於大膽任用。他敢於相信蕭何的判斷,進而直接將一個無名小卒破格提拔為大將軍。要知道當時劉邦手下那幫鐵桿兄弟諸如樊噲、盧綰、曹參等,哪一個不是自從起義就跟隨劉邦,他們當時的情緒極大,根本不服劉邦這樣的安排。但是劉邦卻能頂住如此巨大的壓力,大膽的任用韓信一把,可以說這種魄力是常人少有的。所以說,劉邦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劉備在這方面則要差很多,雖然劉備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但是他的領悟一沒劉邦早,二沒劉邦的深刻。不然的話,他也不至於混跡半輩子還是四處漂泊,到了後期他才真正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最終才讓他的事業所有起色。同時劉備對於人才的任用也不夠信任,就拿諸葛亮為例。劉備雖然很欣賞諸葛亮,但是事實上他卻並不總是願意聽他的良言。
就說曹操南下之際劉備逃亡的那一次,原本諸葛亮苦口婆心的建議劉備進攻劉琮,趁機拿下荊州,可是劉備卻拒絕了諸葛亮的建議。要知道前不久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諸葛亮早就跟他規劃了戰略目標,其中就包括奪取荊州。雖然有人會說那是劉備於心不忍,但事實上,根本的原因就是對諸葛亮還不夠信任,對他有所顧慮。在這一點上,劉邦跟他的先祖劉邦就相差甚遠。
其二,胸懷格局不一樣。劉邦雖然出身低微,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胸懷格局。為了自身長遠的發展,當他知道自己實力比較弱小的時候,他會心甘情願地向項羽示弱,鴻門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後當被項羽分封到最貧弱的漢中時,他並沒有心生抱怨,而是欣然接受然後再做打算。
而劉備的格局就要小很多,他總是容易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只是因為漢中之戰擊敗了曹操,就開始自以為是,然後不聽任何人的勸諫,執意發動夷陵之戰,結果慘敗,徹底的葬送了蜀漢的未來。要說蜀漢有這個實力和資本伐吳,那倒不說什麼,關鍵是一沒實力二沒準備,慌慌張張的就拉上幾萬人去跟東吳幹仗,能不敗嗎?
所以,從各方面來說劉備是遠遠比不上劉邦的,劉備終其一生只能三分天下也就不足為奇了。要是換做劉邦來統治蜀漢的話,那情況將會完全不同,首先來說以劉邦的性格,絕對不會稀裡糊塗地發動夷陵之戰,就算他想打也會召集大臣商討一番再做決策的。雖說蜀漢的實力比較弱,但是這並不是關鍵問題,畢竟劉邦曾經的境遇比劉備還糟的都有過。所以說,要是劉邦統領蜀漢的話,那麼最終是很有可能擊敗曹操和孫權,進而完成統一的!那麼你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