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劉備

2021-02-23 正在旅途

劉邦與劉備,都是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事跡不必細說。當初,霸王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封蜀地;劉備攻佔益州和漢中,佔據兩川。兩人的地盤差不多。或者說,兩人的開始爭奪天下的資本差不多。那麼,為什麼劉邦能奪取天下,建立漢朝四百年基業,而劉備只能偏安西蜀,只當三年皇帝;為什麼劉邦能夠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消滅三秦,與項羽爭奪天下,而劉備始終未能出西川,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也無功而返呢?

應該說,諸葛亮的隆中對,給劉備制定的戰略思想模板就是劉邦的成功之路。然而難度卻大了很多。劉備面對的形勢是曹操孫權的地盤實力都非常穩固,短期內難以吃掉。只能以待天時,這也是諸葛亮的戰略思想。等待天下有變。劉備的優勢在於名義上繼承了漢氏正統,民心歸附。

什麼是等待天時?就是民心有變。劉備佔據益州的自稱漢中王的時候,漢獻帝還在,曹操也不過是魏王罷了。天下名義上還是漢朝,這對普通中下層來說很重要。曹操不過是權臣,也沒有顯出取代漢明顯的跡象,至於是魏王還是丞相,皇上權力究竟有多少,那不過是上層鬥爭罷了,波及不到中下層。鑑於此,劉備實在沒有可以出兵的充足理由。劉備這時候應該做的就是養精蓄銳,以待天下有變。

其實機會很快就來了,曹操死後,曹丕威逼漢獻帝退位,建立曹魏,這就是天下有變了。劉備本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興兵討曹魏的。因為漢朝歷時四百年,百姓的正統思想還很重,民心未穩。曹操加封魏王的時候,手下一流謀士荀彧就表示反對,得罪了曹操,被賜死。要說荀彧跟隨曹操大半生,出謀劃策,屢立奇功,是真正的嫡系,可是,這樣一個心腹荀彧,對曹操封魏王都持有異議,更別說取代漢朝自立了。

荀彧並不孤立,和他有相同思想的人並不少,這些人以漢臣自居,毛玠崔琰等重臣都在這個大問題上與曹操產生分歧。由此看來,如果曹魏取代漢朝,大臣,民心會有不小的波動。可惜劉備未能抓住機會討漢賊,而是出兵東吳打孫權,給關羽報仇去了,這是個重大失誤。

蜀漢並非沒有頭腦清醒者,諸葛亮趙雲都曾力諫未果。王夫之曾說過,劉備的沒有爭天下,恢復漢朝的遠大目標,他的目標不過是割據罷了。陳壽也曾說過,先主「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爾」,之所以一直和曹操爭衡,是自保之計。這些觀點,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劉備避重就輕,討東吳而不討曹操。討東吳謀求樹威信自保,討曹魏沒有把握,風險大。一旦失敗,蜀漢不保。否則,劉備一直以漢室後代自居,哪有放著先兄弟後國讎的道理?

後來劉備病死白帝城,蜀漢政權自身都不穩固,更無力去徵討曹魏。諸葛亮休養生息,鞏固政權是必需的。但經過這些和平時期,曹魏政權已經穩固,民心也習慣了改朝換代,大勢已定。諸葛亮再去北伐討賊,不過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罷了。正如孔子說,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蜀漢政權的失敗,根源還是在統治者劉備沒能採取正確的戰略思想。

相比之下,劉邦的採取戰略非常正確。當時天下大亂,秦朝的短暫統一,並未能廣泛徵服人心,項羽也雖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諸侯,也一樣沒有獲得民眾支持,六國舊勢力以及諸侯各懷心腹事罷了表面統一,實則暗流湧動。反而是劉邦的約法三章,打下了民眾基礎,獲得一些民心。為了出兵奪取天下,劉邦首先打出了為「義帝」懷王報仇的口號,痛斥項羽背信棄義,殺害懷王,叛逆天下,先從道義上進行輿論攻勢,佔據了主動。

這和劉備當時面臨的天下形勢是多麼的相似,假設劉備打出為漢獻帝復仇,恢復漢室的旗號,出兵攻打曹魏,一定會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剩下的不過就是軍事的問題了。可惜劉備在哭祭漢獻帝之後,反而自己當了皇帝,然後出兵攻打東吳去了,中原的廣大百姓一定很失望,那麼民眾的出路也只有一條,安心在曹魏的統治罷了,不再去懷念漢室。

由此對比,可以清晰的看出,劉邦是帝王之才,劉備只是個亂世英雄罷了。劉備並非不知道正確的戰略思路,諸葛亮的隆中對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而且祖先劉邦的成功案例也擺在眼前,只是缺乏那份目標,希望偏安罷了。

 

相關焦點

  • 劉邦和劉備很相似,為何劉備是仁義之君,劉邦卻成「流氓皇帝」?
    而站在風口浪尖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劉備,一個是諸葛亮!這時別的朝代所沒有的現象!正因如此,劉備就成了漢朝的另類帝王,你說他是開國之君呢,還是復興之主呢?說他是開國之君,估計劉備都會從地下跳起來拼命,因為他這一輩子的目標,就是復興漢室!且更好玩之處在於,他跟老祖宗,漢朝的開國帝王劉邦,相似度非常高。
  • 劉備劉邦差距有多大?為何劉邦據蜀五年一統,劉備據蜀最終敗亡?
    那是因為劉邦和劉備所面臨的天下形勢不同。單就能力來說,劉備並不遜色於劉邦。
  • 劉邦與劉備,帥才與將才的區別
    劉備能三顧茅廬,把諸葛亮納到自己帳下。帶500人,5000人,3萬人,都取得了勝利,儘管在軍事上略勝他的祖先劉邦一籌,但是,領導數十萬人、75萬人卻大敗。所以他的領導能力,管理水平,不如劉邦。但是,實際上對這5500兵起真正統帥作用的還是劉備,解青州之圍的時候,劉備令關、張各領1000人馬左右夾擊,大破黃巾。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備完全有能力統帥5000這個數量級的人馬。後來劉備從平原縣救北海率領了3000人馬,救徐州又從公孫瓚那裡借了2000人馬,總共還是5000人馬。劉備靠著5000人馬和運氣救了陶謙,看起來劉備指揮5000人馬應該是得心應手的。
  • 劉邦與劉備的不同,很大程度在於時勢的不同
    把劉備放到劉邦的時代及位置上,想必劉備也能統一天下,同理,把劉邦放到劉備的位置上,劉邦未必能一統天下。時勢能創造英雄,時勢也能消滅英雄,劉邦與劉備的不同,很大程度在於時勢的不同。硬生生把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基礎浪費了四分之三大將在劉備自己死的時候活著的就剩趙雲,馬超(不信任沒大權,打仗沒他份)魏延(諸葛亮很討厭他)。三國志有句話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劉邦一個勁衝分工明確,蕭何管內送糧,張良身邊出謀劃策。自己旁邊的豪傑武有樊噲周勃,文有陳平隨和等。韓信打仗就沒輸過,你說劉備拿什麼跟他比?
  • 歷史上,劉邦前期摸爬滾打,和劉備一樣,不過劉邦過得好一點
    同時對比著說,劉邦前期摸爬滾打,和劉備一樣,不過劉邦過得好一點,因為當時整體是為了推翻秦朝,然後就是劉邦入蜀之後發展了會然後明修暗道,暗度陳倉,有韓信之後勢如破竹,真是戰神,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邊因為是楚漢爭霸對吧,別的都是垃圾,然後呢?
  • 從劉邦與劉備帶兵,看帥才與將才的區別
    導讀:從劉邦與劉備帶兵,看帥才與將才的區別劉備能三顧茅廬,把諸葛亮納到自己帳下。帶500人,5000人,3萬人,都取得了勝利,儘管在軍事上略勝他的祖先劉邦一籌,但是,領導數十萬人、75萬人卻大敗。所以他的領導能力,管理水平,不如劉邦。
  • 同樣雄據巴蜀,劉邦一統天下,劉備為什麼卻只能偏安一隅
    劉備出生將近四百年的時候,祖先劉邦被項羽封在蜀中,幾年後,突然率領大軍入關,佔領中原,成就霸業,劉邦沒有野心,而是指著秦始皇的車蓋,劉備指著巨大的樹冠說:「應該坐上這輛羽葆蓋車,」比起手下的文臣,劉邦有張良、蕭何,劉備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相比,劉邦手下的專橫樊噲,英國布、彭越,中信,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比起能力,兩人都是微末出身,取得了舉世聞名的成就
  • 同樣立足漢中,為什麼劉邦能夠建立西漢,而劉備卻不能恢復漢室?
    第一個原因是速度,劉邦的速度太快,而劉備的速度太慢。第二個原因是對手,劉邦的對手分散,而劉備的對手太強。第三個原因是本錢,劉邦的本錢更厚,而劉備的本錢太少。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漢獻帝始終捏在曹操手裡。劉邦打項羽,師出有名,因為項羽把諸侯共主楚懷王殺了。而劉備打東吳叫軍閥混戰,而打曹操則是造反叛亂。
  • 作為劉邦的後人,劉備和先人有哪些相同的成長軌跡?
    最終登基為王之後,劉邦的膝下有非常多的子孫後代。這其中到了最後,他有了一個能夠和自己齊名的後人,那便是劉備。這是兩位都姓劉,最終都成了登上了皇位的名人。今天我們就把劉邦和劉備進行一個全方位的對比,來看看二者之間的事跡。先說前輩劉邦。他是一個下裡巴人出生。早些年當過亭長這一職位。
  • 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
    談秦說漢(310)西漢之劉邦、劉徹,與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是什麼關係?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西漢武帝劉徹是劉邦的曾孫,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劉邦的第九世孫,蜀漢劉備是劉邦第十九世孫,蜀漢劉禪是劉邦第二十世孫。
  • 西漢之劉邦、劉徹、東漢之劉秀、蜀漢之劉備、劉禪之間的關係?
    西漢時期,劉邦是西漢皇帝劉徹的曾孫,東漢光武帝劉秀是劉邦的第九世孫,劉備是劉備的第十九世孫,蜀漢劉禪是劉邦的第二十世孫。漢武帝是西漢時期的長沙王劉發,漢武帝蜀漢時期的劉備和漢武帝中山靖王劉勝,都是有血緣關係的。
  • 同樣佔據蜀地和漢中,為何劉邦能夠奪取天下,劉備卻最終失敗
    不知為何,大家似乎都喜歡將劉邦和劉備拿來對比,雖說兩人都曾佔據蜀地和漢中,且可能有那麼一絲血緣關係,但因天下局勢、自身實力、戰略決策和敵人的不同,劉邦的成功對於劉備來說根本無法複製,我們不妨具體分析一番。
  • 如果劉邦代替劉備統治蜀漢,能否打敗曹操和孫權,最終統一三國?
    雖然他並沒有取得先祖那樣的成就,不過還算沒給劉邦丟臉,憑著自己的努力最終還是在漢末佔據了一席之地。不過劉邦似乎比劉備要給力一些,從一介鄉間小混混到開國皇帝,期間僅花費了7年時間而已,可以說他創造了一個傳奇。若是讓劉邦來替代劉備統治蜀國,有沒有可能讓蜀漢煥然一新,最終擊敗曹操和孫權,進而完成統一呢?
  • 劉邦、劉秀、劉備三人有著相同的經歷,卻結局大不同,這是為何?
    例如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五代十國期間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政權。這些小政權對我國歷史有一定影響,但已淹沒在歷史的海洋當中。那麼我們來說說這兩個大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與劉秀。劉秀建立東漢王朝,是對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的繼承與發展。
  • 為何劉邦和劉秀都能一統天下,而劉備卻做不到?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他的對手太過強大了。畢竟劉邦爭霸之時,最大的對手是霸王項羽,而項羽雖勇,卻無謀,而且有婦人之仁,劉邦這樣的無賴,滅掉項羽,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劉秀當時的對手,到了如今,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夠被世人記住了。可劉備的對手,一個是梟雄曹操,是華夏歷史上,少見的強勢梟雄,不但雄才大略,還極善兵法,並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個則是江東孫權,兩代三人經營吳地,本人也算是少年天才。
  • 劉邦僅有漢中便能得天下,而劉備地盤這麼多,為何不能復漢?
    2017-11-08 00:16:14 來源: 談古論今品生活 舉報   劉邦跟劉備最大的區別在於
  • 劉家出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李家毫不示弱,對出下聯
    姓氏對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個上聯就是:劉邦、劉備、劉德華,這三個人,這個上聯可謂十分有趣了,劉邦是西漢開國皇帝,而劉備是三國蜀國皇帝,劉德華卻是現代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看到這,當然會有其他姓氏的人站出來,對出下聯,而一些姓李的網友就有一些奇思妙想,對出了一個下聯:「李淵、李柷、李谷一」,這個下聯可以說很好的對應了那個上聯,第一,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而劉備在三國時建立了蜀漢,而與之對應,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柷是唐朝的末代皇帝,而李谷一與劉德華相對,實在是絕妙無比。
  • 劉家人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周家人對的下聯很是經典
    為此,劉家人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看起來十分霸氣。劉邦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而劉備同樣也是皇帝,他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他奪取兩川、建立蜀漢、對抗曹操,在三國歷史上,也算是不可或少的一個人物。
  • 劉備因何難成大業?他和老祖劉邦差在哪?後人:劉備僅輸了一個字
    劉備號稱中山靖王之後,是劉邦的嫡孫後代,兩人出身其相似。劉邦用時四年結束楚漢之爭,建立漢朝,劉備和同時期的孫權曹操三分天下,爭鬥幾十年最終以失敗告終。兩人麾下同樣是能人輩出,為何結局截然相反呢 ?與劉邦相比,劉備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從性格和兒時經歷方面來說,二人有許多共通之處。,劉邦出身平民,天性灑脫,成日裡遊手好閒,不事生產。結識了一幫狐朋狗友東遊西蕩。
  • 劉備長坂坡逃走,曹純如何對待他兩個女兒的?劉備一生羞於提起
    曹操派出最精銳的五千虎豹騎追擊劉備,於僅用了一天一夜,就在當陽長坂坡追上了劉備。劉備為了逃命,再一次丟下老婆孩子,僅帶著骨幹張飛、諸葛亮、趙雲等數十騎逃走。劉備逃跑了十幾裡後,回頭一看,不見了趙雲的蹤影。這時,有人對劉備說,趙雲可能是看見主公失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二話不說,就對著那個人打過去一鞭子,說道:「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