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蜀漢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那麼吳國的機會在哪裡?

2020-12-18 以史為鑑

謝邀,我是以史為鑑。

其實從中國歷史上來講,江南地區和四川盆地一般都是割據政權,極少能誕生一統天下的存在。

其中僅僅有兩個例外。

一個是從漢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漢高祖劉邦。

一個是從乞丐白手起家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而劉邦和朱元璋在所有的開國之君中也是極為厲害的存在。歷史大家孟森在《明史演義》中說到:中國自三代(夏商周)以來,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三國時期,其實無論魏和蜀漢,其實都有機會統一,但是只有東吳統一的機率極為渺茫,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看魏國。

自夏商周開始,一直到兩漢時期,中原地區一直是政治核心、經濟核心、文化核心……其中最主要的幾個地區分別是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洛陽所在的京畿地區,農業發達的青州、徐州、冀州,位於邊疆的涼州、并州、幽州等地。還有易守難攻,暫時被忽略的遼東、益州、漢中、荊州等地。

等到黃巾之亂爆發,董卓一把火燒掉了洛陽城,再加上諸侯紛紛爭奪富庶的核心區域,可以說整個中原積累數千年的精華都被戰爭吞噬了。

曹操平定北方後也只能把政治中心放在河北鄴城,讓洛陽、長安等地緩緩回復。

但是魏國雖然遭受損失最大,但底蘊也最深,恢復很快,也是人心所向,所以他統一全國可能性最大。

蜀漢能有機會一統天下嗎?

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屢戰屢敗,缺少戰略。在諸葛亮出山後,制定了先取荊州再取益州的戰略,然後等天下有變,益州、荊州兩路北伐,的確有很大的機會取得天下。

關羽威震華夏之時一度逼得曹操想遷都避禍就是證明。其實要是荊州未失,劉備未亡,蜀漢的確有極大機率完成劉邦出漢中一統天下的老路。

但是很遺憾,蜀漢首先因為孫權的偷襲失去了荊州,也失去了關羽這樣一方領軍大將。之後劉備又不聽人言,在隨後對待東吳的戰爭中喪失了蜀漢數年積累的精銳。自己沒兩年也病死白帝城。

沒有了荊州的物質基礎,也沒了劉備的精神基礎。諸葛亮就算再有才能,也只能維持蜀漢割據一方的情況,很難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再來說東吳。

中國歷史上,可以說北方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經濟中心。直到南宋,經過幾百年的耕耘,南方才逐漸和北方持平。

到了明清時期,南方才成為了經濟中心。

三國時期,雖然東吳的佔據面積看似極大,其實東吳的核心區域也一直是在長江沿岸。再往南走,不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便是充滿瘴氣的荒蠻之地。東吳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五溪蠻等原住民不聽調遣、不肯納稅、經常造反的各種問題。

這也是孫劉必須聯合,才能共同抗擊曹操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三國時期,雖然孫權割據一方成功稱帝,成為三國勢力之一。但這也是建立在北方和四川盆地都處於戰爭中,無暇度過長江天險罷了。

等到北方一統,長江以南永遠逃脫不了被兼併的命運。

這一點無論是晉朝滅亡東吳,或者說隋朝一統天下,或者是趙匡胤攻滅南唐……

基本上都是北方統一南方。除了朱元璋這位千年一出的人傑,中國古代歷史上幾乎無人做到南方一統北方的壯舉。

所以說在三國時期,東吳能割據到最後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至於統一,東吳從來都是沒有機會的。

我是以史為鑑,講述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漢末三國,曹魏和蜀漢都有統一天下的可能,利用好水軍吳國也可以
    漢末群雄並立,最終有三個集團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分別是魏蜀吳。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曹操家族所建立的魏國實力最強大,三分天下有其二,是統一天下的第1人選。然後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奪取漢中之後已經有了和曹魏分庭抗禮的能力,假如劉備能夠再堅持幾年,而且不打那個讓他元氣大傷的夷陵之戰,曹丕去世的時候,就是他奪取天下的最佳良機。那麼,曹魏和蜀漢都有奪取天下的可能,東吳呢。其實,如果論起綜合國力,東吳要在蜀漢之上。
  •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兩位虎將,只要活著一個,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這兩句詩是幾百年後唐朝詩人杜甫緬懷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因為蜀漢是漢朝最後的一支分支,而漢朝之後將近400餘年沒有遇到像曾經漢朝那樣大統一的強盛時代,所以人們把這種對漢朝的思念都寄托在了蜀國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羅貫中會把一個偏安一隅的國家寫成「正統」的原因。
  • 曹魏為啥無法戰勝蜀漢?
    他說:蠔哥,您的文章我都看了,曹魏自從群雄逐鹿就開始打壓蜀漢,到了建安十三年,包括長坂坡赤壁等。最初的時候,曹操看起來氣勢洶洶勢在必得,但折騰下來,不但一無所獲,反而是慘遭打敗,內部嚴重撕裂無法彌合,曹操進位魏王了都有人罵他,曹丕更是恢復九品中正······反觀蜀漢,不但上下一心越來越團結。為什麼曹魏那麼強大,卻戰勝不了蜀漢呢?
  •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為何強勢的曹魏,最終沒能統一天下?
    從地盤、人口上而言,曹魏擁有優勢蜀漢原本流浪四方的劉備,趁赤壁之戰魏吳鏖戰之機,奪取了荊州四郡。之後,又從孫權那裡換得了南郡,有了立足之地。接著,劉備奪益州,取漢中,正式建立了蜀漢政權。曹魏曹魏則是三國中絕對的實力第一。傳統的華夏核心區域,絕大部分都掌握在曹魏手中,而且多數都是富庶的產糧區。曹魏當時控制著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涼州8州,外加司隸地區(長安、洛陽的京畿地區)。曹魏的總人口比蜀吳之和還要多,有440餘萬之眾。
  • 三國曹操劉備先後死去,年富力強的孫權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在整個三國時代,吳國的實力都是排第二。關羽北伐時,東吳與蜀漢翻臉,襲取荊州,殺了關羽。沒多久曹操死了。劉備為了奪回荊州東徵,雙方爆發了夷陵之戰。劉備戰敗沒多久也死了。曹操、劉備死了,吳國不能完成統一,一方面那兩國都後繼有人,另一方面孫權本身能力不足,無法扭轉吳國在國力上的劣勢。曹魏這邊,曹操死後,曹丕接班。不說曹魏別的能人,光曹丕最信任的司馬懿,就不是個簡單人物。曹操死後,曹魏實力並沒有削弱。蜀漢這邊,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權。
  • 歷史解說:為什麼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東吳才滅
    蜀漢滅亡後,按理說魏國應該乘勝追擊,把三國的另一個對手吳國也消滅了才對。然而,此後魏國卻一直「按兵不動」,直到17年後,才對吳國進行「遲來的」真情對對碰。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大家都知道,自從隱忍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政權後,司馬懿父子三人成了魏國的實際統治者。特別是司馬昭派「三劍客」一舉消滅了蜀國後,雖然實力和士氣都大增,但司馬昭卻來了「病逝」。
  • 如果關羽不坑大哥,劉備還擁有荊州,那麼蜀漢有機會一統三國嗎?
    三國演義中,由於關羽的高傲加失誤,導致部下叛變,後背遭呂蒙偷襲,荊州陷入東吳之手,劉備集團開始由盛轉衰,失去了問鼎天下的機會。那麼,如果關羽沒有坑大哥,沒有丟失荊州,那麼蜀漢還有機會一統三國嗎?失去荊州,蜀軍可以取得暫時的小勝,但是無法保持勝利成果,因為和基地隔得太遠,中途糧草器械損耗極大,所以諸葛亮多次北伐,最終都不能進入長安。這樣就形成了拉鋸戰,而蜀漢國內是經不起這種消耗的,相反,曹魏倒是挺喜歡這樣的,因為他佔據的人口、資源較多,國力強盛,可以承擔維持這種消耗。
  • 三國時期蜀漢真有北伐的實力嗎?三國真實力量對比!
    ,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了五次戰爭。然而,三國時期,蜀國真的有實力北伐嗎?三國真實的實力是怎樣的?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眾所周知,三國鼎立時期,三大政權都擁有了自己的領土和政治手段。那麼在鼎立時期三大政權的實力究竟如何呢?今天我就將三大政權的領土大致面積,人口,經濟,軍事以及人才進行了對比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 劉備一生最大的昏招:不僅害死關羽,也錯失了統一天下的唯一機會
    吳蜀魏三國蜀漢顯然是實力最弱的,劉備稱帝之時天下十三州之中他只佔有益州一州之地,不如孫權的兩個半州(揚州、交州和半個荊州),更是遠不如坐擁九個半州的曹魏,不過以繼承漢室大統自居的劉備並非全無壯大的機會,甚至還一度有一統天下的曙光,可是這一切都因為劉備一個錯誤之舉而蕩然無存,今天就來說一說劉備一生最大的昏招:不僅害死關羽,也錯失了統一天下的唯一機會
  • 劉備其實有兩次統一三國的機會,易中天:若把握住,天下歸劉!
    而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曾說過,劉備沒有抓住這兩次機會統一三國的機會,若是可以把握的住,那天下一定是劉備得了。赤壁之戰後到底是哪兩次機會,導致劉備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呢?這裡咱們慢慢分析。第一次機會就發生在赤壁之戰後。
  • 玩《三國志11》戰報217,截至公元267年2月21日,天下大勢分析!
    玩《三國志11》戰報217,截至公元267年2月21日,天下大勢分析,四方勢力。截至公元267年2月21日,昔日魏武帝曹操統一北方,魏文帝曹丕建號大魏,魏明帝曹睿南徵東吳,西討蜀漢。天下大勢趨於一統的局面,曹魏可是有7成成功率的,只可惜來到了曹魏第四代,魏帝曹芳沒有把握得住機會。曹魏喪權辱國,戰事節節敗退,城池一丟再丟。從鼎盛時期的雄據九州之地,20多座主要城池,如今還剩冀州,4座主要城池。當年曹魏可是有上百萬常備軍的,如今還剩30萬兵馬,像樣的人才寥寥無幾,陳泰,夏侯霸等名將早已不在,如今一直是苦苦支撐的也就剩下魏國丞相鄧艾和他兒子鄧忠,杜預等大將了。
  • 魏蜀吳三國為何曹魏有絕對實力?
    就拿魏蜀吳三國來講,在當時的中國,主要的經濟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曹魏勢力範圍之內,而且曹操在之後也打通了對西域的商業通路,如果加上西域的話,可以說曹操佔據了將近70%的經濟總體是不誇張的。曹操在政治上又有極大的自主權。
  • 曹魏佔據了天下大半地盤,為什麼蜀漢與東吳還能與它並存這麼久
    其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北方的曹魏實力最強,地盤也是最廣。當時的天下有十三個州,而曹魏足足佔據了能有七個半到八個州左右的地盤,東吳佔據了三個州,而蜀漢僅有益州一個完整的州,加上別的地方地盤最多也就是兩州之地。這樣看來,曹魏在表面上的實力是具有壓倒性的,在三方地盤資源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為什麼蜀漢與東吳仍然能夠與曹魏並存這麼久呢?
  • 若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隆中對是否能實現
    ,從此之後,蜀漢政權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和隆中對實現的前提條件,徹底淪為割據西南的勢力。 這一切的引發點都是關羽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如果,我是說如果,關羽沒有丟失荊州,劉備能不能統一天下?隆中對會不會實現?
  • 如果夷陵之戰劉備贏了,佔盡東吳,能夠擊敗曹魏統一天下嗎?
    不管是野心和勇氣也都不能再堅持多久。可以說,雖然有光復漢室的志氣,卻也是有心無力了。此外,儘管劉備也是一代亂世梟雄,但他的個人能力顯然不足以支持他完成統一。無論在戰術上還是治國上,他都不如曹操。就連曹操也無法實現天下的統一,更何況他劉備呢?
  •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位名將,不管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諸葛亮受感於劉備的三顧茅廬,所以才決定隨,為其打天下,由此建立了蜀漢。他一生為劉備可謂是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不過直到諸葛亮自己死後,也沒有實現劉備的復興漢室大業的願望。而歷史也並沒有因為他們的離去而改變。事實上,在三國時期,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把這兩名大將殺了,其實蜀漢還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實現一統在。
  • 蜀國這手牌到底有多爛?為何說有沒有諸葛亮蜀漢都必亡?
    實則不然,但就算是《三國演義》中那般神機妙算,恐怕對蜀漢亡國的大勢也起不了什麼幫助。那麼,為何說蜀漢必亡?或者說,劉備諸葛亮手上是怎樣的一手爛牌?有很認為蜀國之所以早早滅亡,是因為時運不濟。若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若不是劉備怒而興師伐吳······沒錯,看起來是又很多這類的因素導致蜀國悲慘的命運,但就算這些所謂的禍事都沒發生,蜀國也是沒希望的!
  • 漢中之戰,蜀漢大軍獲勝,佔據優勢的曹魏政權為何失敗?
    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劉備的蜀漢軍隊實力並不強悍,雖然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魏,後來劉備又率軍佔領益州,但是從地圖上來看,蜀漢政權佔領的土地都是邊緣地帶的山區,整體實力以及富庶程度一般,與曹魏政權的實力相比,仍然差距較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三國時期曹魏與吳國的篆書有什麼不同?
    曹魏、吳國篆書概述曹魏吳國時期,篆書在日常文書中已退出實用舞臺。這種古文字在莊重場合仍然有一席之地,而且是以崇高面目出現。篆書的古樸、端嚴、規整適宜肅穆的書法語境。曹魏與吳國在篆書領域所體現出的審美特徵差異甚遠。曹魏篆書分為兩種:一種是篆書石經。另一類是碑額篆書。
  • 曹魏有五位左將軍,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
    比如在蜀漢陣營中,劉備,馬超,吳懿等人,就曾擔任左將軍一職。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本文所要說的曹魏來說,歷史上同樣出現了多位左將軍。就曹魏的五位左將軍來說,三位是五子良將,一位是蜀漢大敵!一、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郡鉅平縣(今山東省泰安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