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群雄並立,最終有三個集團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分別是魏蜀吳。
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曹操家族所建立的魏國實力最強大,三分天下有其二,是統一天下的第1人選。
然後就是劉備建立的蜀漢,奪取漢中之後已經有了和曹魏分庭抗禮的能力,假如劉備能夠再堅持幾年,而且不打那個讓他元氣大傷的夷陵之戰,曹丕去世的時候,就是他奪取天下的最佳良機。
那麼,曹魏和蜀漢都有奪取天下的可能,東吳呢。
其實,如果論起綜合國力,東吳要在蜀漢之上。
當時,東吳所控制的長江中下遊雖然還不能和北方的中原相比,經過上千年的開發,除了少部分地區在山越人的控制下,其他地方已經成為華夏人傳統的聚集區了。
而且,東吳所擁有的江南一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發展農業,人均的產出很可能會超過北方。
所以,西晉滅亡之後北方的貴族才紛紛南渡,也讓隨後建立的東晉依靠這裡有多次北伐的實力。
最重要的是,東吳有當時三個國家中最強大的水軍部隊,他們不僅橫行於長江流域,而且還曾經遠航到夷州,也曾派人向北抵達華北的沿海一帶。
以當時東吳的力量,有能力集結一支2萬人的水軍遠徵,這就是他奪取天下的資本。
對東吳來說,最好的機會應該是關羽北伐的時候。
東吳當時真的不應該和曹操聯合到一起,關羽北伐水淹七軍之後名震華夏,曹操想遷都避其鋒芒。
此時,他只有兩個方向可去。
第1個方向,到黃河以北,依靠黃河天險抵禦可能到來的關羽軍隊,建都的地點很有可能是邯鄲。
第2個方向,往西來到關中地區,建都長安,依靠函谷關抵禦關羽。
無論向哪個方向,只要他遷都就動搖了整個北方的民心,只要他遷都,劉備就一定會從漢中北上,試圖奪取曹魏的地盤。
一定不能讓曹操遷到邯鄲去!
遷到邯鄲,關中肯定就丟了,曹操只有河北一帶,黃河以南、關中平原被劉備集團所奪取後,天下的2/3就是他們家的了。
如果曹操進入關中地區,他一定會拼命抵抗北上的劉備,形成和劉備集團的拉鋸戰,雙方一定會損失慘重,兩敗俱傷。
黃河以北就成了一塊飛地。
這就給了東吳的機會。
所以,關羽北伐孫權應該派出軍隊積極響應。
陸軍從南京出發北上奪取今天的江蘇一帶,並派出至少2萬人的水軍部隊轉海路抵達渤海灣,配合陸軍奪取山東半島。
那麼,當吳國軍隊在東線形成對曹魏集團威脅的時候,曹操想遷都就不會考慮邯鄲,他只能向西來到長安,並在這裡抵禦劉備集團。
雙方大戰的時候,東吳軍隊從山東半島向西奪取整個河北。
此時,河北地區一定會人心惶惶,在東吳軍隊的攻擊下望風而降。
然後,派水軍進入黃河,隨時攔截關羽軍北上。
鞏固河北地區之後,襲擊正在猛攻函谷關的關羽部隊,將整個函谷關以東盡收囊中。
這就變成了,東吳三分天下有其二。
曹操、劉備又打的兩敗俱傷,只要不作,統一天下就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